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
- 格式:doc
- 大小:748.02 KB
- 文档页数:9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吗?香港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
2. 香港原名香港岛,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去,从此,香港岛离开祖国母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三、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2. 讨论交流,结合课文的叙述,从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贸易、文化娱乐等方面找出有关语句,体会香港的特点。
四、品读感悟,提升认识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香港的美。
2. 出示香港过去和现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香港的变化,体会香港的美。
五、小结拓展1. 香港是祖国的宝岛,它有着璀璨夺目的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香港的哪些情况?可以课后搜集资料,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说香港的美。
2. 引出本课学习内容: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情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三、品读感悟,提升认识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香港的变化。
2. 讨论交流,结合课文的叙述,从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贸易、文化娱乐等方面找出有关语句,体会香港的现在。
四、小结拓展1. 香港,这个曾经被英国殖民者侵略的地方,如今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以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展示在世人面前。
太平山海洋公园西贡
19 “东方之珠”浅水湾维多利亚港香港仔
读一读词语
香港沙滩漫步沐浴倾听舒服剧场观赏聚集
海豚商店商品
闪耀焰火璀璨
阳光和煦举世闻名开怀大笑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五颜六色奔流不息
找一找成语
填一填
()、()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
说一说
海豚、海狮的表演真精彩!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逗得游客()。
1.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2.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程及原文《东方之珠》课文介绍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香港的夜景。
以下是本店铺收拾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程及原文),期望协助到您。
香港是国内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大家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两课时。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儿?(香港)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哪种?那样为何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大家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之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身的感受?出示:香港(2)自由轻读课文:需要: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身最喜爱的一须,筹备读给大家听。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香港这个城市名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限,对香港的了解甚少。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6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的介绍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有特色的地方,接着2——5自然段重点从三个方面把香港这个世界著名大都市的繁华与美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通过漫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领略香港沙滩的迷人景色,通过欣赏海豚、海狮精彩的表演感受到游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的欢快,体会游客的欢愉。
从香港热闹的铜锣湾和美丽的夜景充分的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文章的最后有感而发,赞美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此外,本课准确地运用了大量的词语,例如“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等等,在词语的理解上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特别是“倾听、闪耀”这两个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完整的造句。
但是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又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所以本课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课需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讲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
3、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点击课件)正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来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将运用图片、音乐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其次,抓住重点词语并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通过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体验优美语句,再通过有表情地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美丽。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围绕一句话来展开叙述进行初步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课文,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2、感知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方式。
教学措施:1、抓住全文的文眼“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展开教学。
2、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沙滩的迷人。
3、结合“趣”组织学生朗读公园的着名。
4、抓住重点词感受街市的繁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在上课之前放《东方之珠》这首歌曲。
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歌名是什么?(东方之珠)你真会听。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4课。
齐读课题。
谁知道这首歌曲是描写了哪里吗?2、谁能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最后一段:1、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39;东方之珠#39;。
说说我们想象中的明"珠"都是什么样的?使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词?理解:璀璨。
2、齐读句子。
质疑:读了这句,你想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呢?)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吧,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问题吧。
过渡: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香港有迷人的,着名的,繁华的。
学生接说,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这么多的景点,就让我们和作者乘上飞机,一起去饱览一下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吧。
三、读中感悟。
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把它多读几遍。
那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相机学习:学习第三自然段同学们很有眼光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
行,同桌赶快读一读这段,想一想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今天正赶上演出呢,都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用波浪线在文中勾出相关的句子。
【原文】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那裏有迷人的沙灘、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
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淺水灣,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節假日,人們結伴來到這裏,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
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
那裏的海洋劇場,經常聚集著許多觀賞海豚、海獅精彩表演的遊客。
在碧波蕩漾的人工湖上,幾只海豚和海獅正在表演節目。
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鑽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遊客不時被逗得開懷大笑。
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之一。
摩天大樓鱗次櫛比,商店裏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
港灣裏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
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學習本課生字,學寫傾、舒兩字。
【教具準備】1、錄音帶。
2、投影片。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1、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東方之珠。
(2)釋題。
①東方之珠指哪里?(香港)②簡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見過的珍珠是什麼樣的?那麼為什麼把香港稱為世界東方的珍珠呢?(3)感知畫面。
(這就是香港,新穎別致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蕩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灘上笑聲不斷……)難怪人們稱它為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
2、初讀課文。
課文對這顆東方之珠作了更具體、更精彩的描述,請同學們打開書,聽錄音。
(1)聽配樂朗誦後,誰能用下麵的句式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出示:香港(2)自由輕讀課文:要求:①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②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須,準備讀給大家聽。
(3)檢查初讀效果。
①認讀生字詞。
②指名選讀,及時矯正。
(板書:沙灘公園街市)3、細讀課文。
(1)師:剛才幾位同學讀的很好,我們知道有(板書:沙灘公園街市)但是,東方之珠的魅力,不僅僅是因為它有沙灘、公園、街市,而是因為它有迷人的沙灘,的公園,繁華的街市……請一個同學用一句話把這個意思說出來: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灘,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句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把它放在文章的開頭,就叫總領全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课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课文阅读与理解1. 导入:展示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美丽和特色。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描述的香港景色、文化和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第2课时:生字词学习与运用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记忆。
3. 运用:学生用所学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对香港的印象。
第3课时:课文分析与思考1. 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2.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考: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讨论香港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东方之珠》2. 香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写作练习纸张五、教学时间本教案共需3个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第4课时:课堂活动与实践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香港的特点,如维多利亚港、太平山顶、夜市等,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展示给其他同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东方之珠”》(板书),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晰,呈现出香港夜景的迷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由此,学生了解香港的愿望、热爱香港的情感油然而生。
但对于从未亲临香港的孩子来讲,让他们陶醉在语言文字的描述情境中有一点难度。
根据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实际,综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倾听”“闪耀”口头造句3.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标1、2是本课的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我准备分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多种形式地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我将出示多幅香港的投影图片,配合香港回归时“东方之珠”这首歌,让学生走入香港这个繁华都市,接着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香港,接题。
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是我们祖国的南大门?这两个个问题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就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结合初读检查,对翘舌音“舒、串、潮”;前鼻音“浅、店、串”;以及后鼻音:“铜、精”进行正音。
在此基础上,我还将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一些词语,圈画出难以理解的词句,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一些长句子的停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接着,让学生分段读全文,说说课文的大意,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着,再让学生说说,读过课文后,你了解香港哪些有特色的地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知道课文以总——分——总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香港。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来预测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东方之珠》主要描述了我国的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课文通过描绘台湾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如“东方”、“之”、“珠”、“台湾”、“海峡”等。
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东方”、“之”、“珠”等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问题。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生字词卡片,进行词汇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哪个地方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东方之珠是指什么?”5.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4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寻找答案。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5 课堂小结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经济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香港的风景和美食。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香港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描述性语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提问、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东方之珠》的PPT或黑板。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香港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东方之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香港的资料,如风景、美食、文化等。
4.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选出正确的词语:A. 繁华B. 热闹C. 美丽D. 壮观(1)香港是个()。
(2)香港的夜景非常()。
2. 判断题:(1)香港位于中国南部,北与深圳相连。
()(2)香港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香港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九、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苏教版三上《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及反思)《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可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要地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景观。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以“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三大景观具体展现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第六自然段赞美了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
但是让学生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是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的。
于是教学本课时,出示了中国地图,制作了精美的香港风光课件,引用了录象片段等直观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体会其中情感;借助课外补充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情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倾听”、“闪耀”口头造句。
3、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教学准备】1.收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2.制作有关香港情况的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我们前些日子了解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欣赏了西湖的迷人风光,也饱览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今天,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现代国际城市——香港。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东方之珠”。
师相机板题:14 “东方之珠”2、采用多幅图片展示,让学生走入香港这个繁华都市,接着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香港。
3、齐读课题,设疑“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面所学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图片展示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香港的赞美之情。
14 东方之珠九村镇龙潭小学刘娜教材分析:《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之珠——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而且还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
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无一不让人产生对香港和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作者介绍景物的方法,并试着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从“迷人沙滩”、“著名公园”、“繁华街市”三方面具体感受“东方之珠—香港的灿烂夺目”。
2、恰当的领会课文部分段落的表达方式。
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发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1.讲课前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播放《东方之珠》。
2.听过这支歌吗?(板书:东方之珠)3.歌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板书:香港)为什么把香港比作“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香港走一走,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1.先把课后生字词的音读准;接着将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读完一遍了,能形容一下你对香港的初步感觉吗?3.轻声读课文,看写了香港哪几个地方让人觉得美丽、繁华?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今天,我们就先到浅水湾的沙滩上走走、看看。
去之前,我们先看看生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1.出示生字词:浅水湾沐浴舒服剧场精彩闹市商店夜晚一串串街市倾听铜锣湾摩天大厦鳞次栉比人流如潮2. 看着这几个生字,你觉得哪个面熟呢?在哪里见过?也可以说怎么记住。
3.重点理解:A“倾听”老师请大家听一种声音,请你说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然后你就一定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播放海浪冲刷沙滩的声音,注意音量要低。
13 东方之珠教学要求1.了解香港的美丽、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学习围绕中心句组段的方法。
3.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读,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香港的。
学习围绕中心句组段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1“东方之珠”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2[①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特点。
3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xù)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❶的好地方。
4[②句中哪两个词语点明了浅水湾的迷人之处?通过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mù)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5[句导读:这句话以“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的句式,把我们也带到了浅水湾,使我们感受到了那儿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海风。
朗读时要带着一种陶醉其中的感情。
]段导读:迷人的沙滩。
6 香港的海洋公园❷举世闻名。
[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香港海洋公园的出名,是本段的总起句。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tún)、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7[③“经常聚集”说明了什么?]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1知识点详解☜2①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体概述。
下文依次详细介绍了沙滩、公园和街市,告诉我们香港不仅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风景优美。
3❶假,这里读jià。
4②“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这两个词让人仿佛看到一幅阳光洒满波光粼粼的海面,又洒在金色沙滩上的美丽而又迷人的画卷。
56❷海洋公园:在海滨、海岛上建造的以海洋为主题的游乐场所。
7③“经常聚集”说明来海洋公园的人很多,说它举世闻名是名副其实的。
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句导读:这句话围绕“精彩”展开描写,采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再现了海豚和海狮的表演,体现出了“精彩”。
]8段导读: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
[④香港有哪三大闹市口?]摩天大厦鳞次栉(zhì)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lín)琅(lánɡ)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⑤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铜锣湾的繁华?]段导读:繁华的铜锣湾。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句导读:这是本段的总起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香港夜晚的美丽。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jiàn)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9如同闪光的长河奔❸流不息。
[⑥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10段导读:香港的夜晚。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通过写迷人的沙滩、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具体展现出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11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❹12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概括香港的美丽与繁华。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东方之珠》磁带,录音机,生字卡片,香港的景色图片。
8④铜锣湾、旺角、中环。
其中铜锣湾位于香港岛中心北岸之西,是香港岛区最佳的购物地点,因为商店中的商品种类繁多,这里曾经也有“香港小东京”之称。
⑤重点句解析:“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这些词语让人感受到铜锣湾的繁华热闹。
整齐的句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描绘了闹市铜锣湾,显示了铜锣湾的建筑之高、之多和商品之丰富,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之快。
9❸奔,这里读bēn。
10⑥把“整个香港”比作“灯的海洋”;把“闪耀的灯光”比作“五颜六色的焰火”;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比作“闪光的长河”。
连用三个比喻句表现了香港夜晚的美丽。
在这美丽之中又一次透露出香港的繁华。
11❹无比: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
12⑦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表达了作者对香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东方之珠》歌曲及香港的景色图片。
2.请同学们观看《中国地图》,老师指着香港,请同学来介绍有关香港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4“东方之珠”多音字:不认识的字或读错的字:哪个句子读得不通顺:记录人:记录时间:2.请学生汇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难,大家帮忙解决。
3.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谁能把文章的字音读准。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看拼音读,指名带读。
)华(huá) 浅(qiǎn) 拍(pāi) 岸(àn) 剧(jù) 场(chǎnɡ) 集(jí) 店(diàn) 品(pǐn) 著(zhù) 柔(róu) 倾(qīnɡ) 舒(shū) 漾(yànɡ) 摩(mó) 厦(shà) 宽(kuān) 潮(cháo)2.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场著柔舒厦潮”,前鼻音“浅岸店品宽”,后鼻音“倾漾”。
3.识记生字默默地想,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
形声字结构规律:华拍剧店倾潮形近字比较:线一浅扬一场夏一厦组词扩展:“海岸岸边集中集市产品品尝著名柔和舒展荡漾宽度”4.学生对照课本上的范字仿写,注意把字写规范。
“浅场拍”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浅”的右边是两横一撇,不要写成一横两撇。
“剧”左宽右窄,“品”的三个口下面的两个一样大,上面的一口稍大些。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都介绍了什么?按照怎样的结构和顺序叙述的?本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叙述的。
第一部分(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景观。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以“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具体展现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第三部分(6自然段)赞美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3“东方之珠”形声字结构规律:华拍剧店倾潮形近字比较:线一浅扬一场夏一厦组词扩展:“海岸岸边集中集市产品品尝著名柔和舒展荡漾宽度”有时优美的意境用过多的语言来讲解反而会失去美感,如果让学生直观一点,感性一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就是让人充满想象的课。
例如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老师过多地讲解还不如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品味。
因此,多媒体的适当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能降低一定难度。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词语,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
生字的学习,放手给学生先自学,然后交流展示,大家集体评价纠正。
一、看拼音写汉字huá qiǎn pāi àn jù chǎnɡ jí diàn pǐn繁(华)(浅)水浪涛(拍岸)(剧场)聚(集)商(店)商(品)二、填空1.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2.一到夜晚,整个香港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香港是我国的南海之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三、选词填空。
鳞次栉比人流如潮琳琅满目举世闻名摩天大厦1.全世界都很有名。
(举世闻名)2.形容房屋非常密集。
(鳞次栉比)3.形容人非常多。
(人流如潮)4.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琳琅满目)5.很高的楼房。
(摩天大厦)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香港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香港是“东方之珠”的。
3.能够用“倾听”“闪耀”造句。
投影仪及海洋剧场动物表演的录像资料。
一一审题目,激发兴趣1.板书课文题目“东方之珠”,请同学们快速抢答“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我国的香港)。
2.请你连起来说一句话,在这句话中要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两个词语。
指导学生说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不同的句式。
陈述句:香港是一颗“东方之珠”。
感叹句:香港真不愧是一颗“东方之珠”!“把”字句:世人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
“被”字句:香港被世人称为“东方之珠”。
……3.围绕这些句子,你都想知道什么?如“东方之珠”是什么意思,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二二审题目,理清线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东方之珠”是什么意思,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2.学生交流。
“东方之珠”指的是东方的珍珠,是宝贝;因为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所以被称为“东方之珠”。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三三审题目,体会情感1.沙滩、公园及街市分别是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的?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的。
2.你喜欢哪部分就认真地学哪部分,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感受沙滩的迷人。
(1)出示句子: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走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听着浪涛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2)将出示的句子与书上的原句对比着读读,你有何感受?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浅水湾的沙滩是金色的——色美;海风是柔和的,轻轻的——感觉美;浪涛拍击着海岸——声美。
人们悠闲地走在沙滩上,全身心地沐浴在海风中,细心地听着浪涛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3)你能用“倾听”造句吗?(4)请两三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试着背诵。
4.感受公园的举世闻名。
(1)什么叫举世闻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2)海洋公园为什么举世闻名?请同学们欣赏录像。
(3)你都看到了海豚和海狮的哪些表演?用“有的……有的……”对文章进行补充。
(4)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总结小动物的表演,你觉得用哪个词最合适?(精彩)(5)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开心、开怀大笑、陶醉、流连忘返……(6)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能背诵的试着背诵。
5.感受城市的繁华。
(1)请学生谈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城市的繁华。
①出示:a.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b.一到夜晚,香港的灯全亮了。
比较两个句子,谈谈感受。
从港湾里、马路上都可以看出灯多;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句,突出了灯多。
②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教师板书:高楼——多商品——多人——多灯——多(2)练习背诵。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教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13“东方之珠”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1.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