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17.97 KB
- 文档页数:2
脑室外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作者:侯本明,车明柱,李勤朴,张民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28期[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03年3月~2010年5月采用脑室外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
结果:恢复良好生活自理22例,部分生活自理8例,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4例。
结论:本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脑室内引流管放置时间,加快脑室内血液的引流,减轻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减少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 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交通性脑积水[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a)-154-01脑室出血致残率、病死率较高。
我院2003 年3 月~2010 年5 月对3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及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 年3 月~2010 年5 月共收治36例脑室出血患者。
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2~65岁;高血压病史28例,糖尿病病史8例,昏迷24例,头痛伴有呕吐12例,偏瘫18例。
所有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加深。
均行头CT检查,其中双侧脑室出血12例,右侧脑室出血10例,左侧脑室出血6例,双侧脑室出血伴三、四脑室铸型4例,以三、四脑室出血为主者4例。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应用甘露醇行常规脱水等治疗,并且在发病后24 h内于全麻下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穿刺多选择无出血或出血少的一侧,也可以行双侧脑室额角穿刺术,置入带侧孔硅胶脑室引流管,引出血性脑脊液,固定脑室引流管,术后患者均返回病房,头部引流管高于耳屏线15 cm。
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第2天夹闭头部引流管,给患者应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后,行腰椎穿刺。
2例患者行腰大池置管术,引流脑脊液,其中1例出现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出现天幕疝,立即静脉滴入甘露醇250 ml,同时从腰大池引流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约60 ml,患者瞳孔逐渐回缩,意识逐渐清醒。
双侧侧脑室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附12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铸型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脑脊液置换,尿激酶灌注的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全脑室铸型12例。
结果本组12例患者, 72 h头颅CT显示脑室积血大部分清除,7 d头颅CT显示9例基本清除,10 d头颅CT显示2例基本清除,12 d头颅CT显示1例血肿基本清除。
12例患者,经治疗4周时,GOS评分:优良5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
结论该治疗方法是一种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有效的方法,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重型铸型性脑室出血脑室引脑脊液置激酶A discussion of bilateral ventricle drainag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oventricular hemorrhage XU Chun lei.(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zheng County, Anhui 233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oventricular casting hemorrhage. Methods Twelve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uncture inboth cerebroventricles, drainage, replace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urokinase perfusion. Results CT examination showed all the 12 cases had most of the cerebroventricular hematocele cleared in 72 hours. Nine of them showed basic clearance in 7 days and 2 of them in 10 days. One case indicated fair removal of hematoma in 12 days. All t he 12 cases,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by GOS. Of them 5 were fine, 3 slightly disabled, 2 severely disabled and 1 dead. Conclusion This therapy is recommended a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oventricular casting hemorrhage. I t can well improve the sufferers’ survival rate and living quality.【Key words】 Severe cerebroventricular casting hemorrhage; Cerebroventricular drainage; Replace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Urokinase 脑室出血在临床常见,它是指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1],死亡率高。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作者:孙超,田力学,刘建鑫,吕新兵【关键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外伤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CT和MRI技术的应用,该损伤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我院2004年11月~2005年10月采用腰椎穿刺加腰大池置管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TSAH患者中均为随机抽取的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男21例,女9例,男∶女为7∶3,年龄17~53岁,平均34.6岁。
其中GCS 13~15分18例,9~12分7例,7~9分5例;开颅手术4例,保守治疗26例;交通事故伤21例,钝器伤6例,摔伤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4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2例。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分别进行脑脊液置换,配合手术治疗、甘露醇、激素、抗生素等治疗。
手术类型: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3例,清创缝合及骨片清除1例,气管切开术2例。
对本组TSAH 病人分别行脑脊液置换术,常规穿刺前1h静滴20%甘露醇250ml,穿刺成功后放出脑脊液5~10ml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等待3~5min,再次重复上述方法,共3~4次,共置换脑脊液20~30ml,最后一次注入生理盐水的同时注入地塞米松。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左侧卧位,取腰3、4或腰4、5椎间隙进针,穿刺成功后测初压,随后缓慢放出脑脊液5~10ml,再向椎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反复3~4次,每次间隔3~5min,有利于置换充分;将硬膜外导管沿导管针置入腰大池内3cm左右,其另一端与密闭引流袋相接,与床面相平,每日更换。
根据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和化验结果决定拔管时间。
1.3 结果全部患者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及颈抵抗明显减轻,随置换次数增多而减轻更为显著。
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对98例脑室出血均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
结果:平均积血清除时间为6.05天,治愈好转率达81.6%, 且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小,费用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结论:提示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术;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脑室出血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凶险的类型,因它阻碍了脑脊液(csf)的循环通路,导致高颅压危象,脑室扩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单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开颅血肿消除术或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等措施,效果均不理想。
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较满意[1], 现将我科近4年来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8例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28~72岁,男性53例,女性45例,其中高血压病者47例,脑动脉硬化者26例,动脉瘤破裂者5例,糖尿病者2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者35例,继发性脑室出血者63例。
1.2方法9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室出血,于发病后6~24小时内在常规应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等脱水剂及防治其他并发症治疗措施的同时,根据头颅CT定位选择侧脑室积血较多侧的前额角为穿刺部位。
患者取仰卧位,穿刺点为颅顶中线旁开2~3cm与距前发际上2~3cm交点处,先用龙胆紫作标记,局部消毒,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用颅锥锥开头皮、头皮下及颅骨,然后用直经2mm硬硅胶管套在脑室穿刺针上行脑室穿刺,穿刺时针尖指向双外耳道的假想连线,进针深度为5~7cm,即入脑室, 然后拔出穿刺针,留硬硅胶管于侧脑室前角内。
如有凝血块堵管.则用20 mI注射器抽吸,使引流管通畅.然后用橡胶软管一端接脑室引流管,另一端接在闭式引流瓶上,然后用小纱布大胶布固定穿刺部位局部封闭.并置引流瓶于床头.高于侧脑室水平10~12 cm,有凝血块者用尿激酶5 000~l0 000U 加生理盐水2~3 ml稀释后脑室内注入.如有继续出血者,立止血1ukt 加生理盐水2 ml脑室内注入,然后关闭引流管2~3小时开放,每日更换引流瓶1次.并记下引流量。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疗效分析目的:对脑脊液置换手术应用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
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1例和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开展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脑脊液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对患者开展脑脊液置换手术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因此,脑脊液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手术;效果蛛网膜下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具有初始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治疗后预后效果差,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高的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将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状况带来严重的影响,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对于该病采用的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内科常规治疗,其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和治疗,但是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等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
由此,我院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脑脊液置换术应用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过全面的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没有接受过腰椎穿刺治疗。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没有血液系统性疾病,不存在严重的心、肺、肾等功能性的疾病。
同时,所有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接受脑部CT检查,确定不存在脑部实质性出血的情况。
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脑脊液置换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的联合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45例,并依据其治疗效果,与常规单侧引流的101例资料对照。
结果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的联合方法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明显下降。
结论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ventricular hemorrhage caused by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re were two types of methods of treatment used for a total of 146 cases ventricular hemorrhage caused by hypertension, which included med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unilateral ventricular drainage(101 cases)and med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lateral ventricular drainage and lumbar puncture(45 cases)。
Results The cure rat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of the bilateral ventricular drain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groups(P<0.05).In addition,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unilateral drainage group(P<0.01).Conclusion Bilateral lateral ventricul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lumbar punctur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ventricular hemorrhage caused by hypertension。
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脑室出血(IV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凶险性疾病,自2005~2009年,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法治疗IVH及SAH共49例,取得较好效果,与对照组42例比较,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1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38例,年龄16~72岁,平均568岁。
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91例患者中IVH 共71例,其中原发性17例,继发性IVH 60例(其中含SAH所致继发性IVH共10例),见表1。
12 临床表现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症状组(轻度脑室出血,Graeb分级≤4分,SAH不伴继发IVH者)和中重度症状组(中度以上脑室出血,Graeb分级≥5分,颅内高压症严重,有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脑疝危险者)。
轻度症状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血压升高、颈抵抗、脑膜刺激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25分,头颅CT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单侧脑室出血,无脑室扩大。
中重度症状组:急骤起病,病初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血压升高、颈抵抗、脑膜刺激征、抽搐、偏瘫失语、肌张力高、眼底出血、瞳孔变化等。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40分。
头颅CT示:多脑室出血并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
2 治疗方法21 分组见表1。
轻度症状组共5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30例患者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B组23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中重度症状组共3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C组19例患者行侧脑室穿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D组行内科保守治疗。
B组和D组选自内科收容行保守治疗的病例。
A、B组和C、D组患者分别在病情和等级方面无显著差别。
22 A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发病后24 h内行常规腰椎穿刺,穿刺前半小时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穿刺成功后测初压,当颅内压>300 mmH2O,立即快速滴注余下的20%甘露醇125 ml,当颅内压降至300 mmH2O 以下后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 ml(送检验)而后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5 ml,关闭约2 min,同时用适当力量沿身体中轴摇动患者身体,使脑脊液混匀,然后再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 ml并注入5 ml 09%生理盐水,如此反复缓慢置换出血性脑脊液25~35 ml左右。
脑脊液置换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09T11:09:01.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振顶
[导读] 脑出血患者由于颅内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升高以及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病变[2],一旦发生病情都比较危急,需要及时治疗。
王振顶(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74150)
【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间接收的5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在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比对照组要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脑脊液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02-02 脑出血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出血量大的可采用手术治疗[1]。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脑脊液置换术在针对脑出血的治疗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脑出血的患者实施脑脊液置换术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在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间接收的5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5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为26~79岁,平均年龄(47.5±6.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治疗的方式,在患者入院后让其保持充分的休息,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降压、止血等。
治疗组的患者在实施上述应用的基础上再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做治疗。
患者在进行脑脊液置换术之前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以便了解脑部水肿及血液的情况,在进行置换术之前的30分钟要加用脱水剂一次,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下做腰穿术,将脑脊液进行成功放流,如果出现滴速(一般为6~8滴/分钟)过快可以暂时将针芯做短暂停留以控制滴速。
每次放出的脑脊液为5毫升,然后再缓慢将等量的0.9%的生理盐水进行等量置换,然后间隔5~10分钟之后行二次等量置换,每次脑脊液置换术的总量控制在30毫升左右,不可超过50毫升。
另外在置换术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抽搐或者脑部再出血可能是因为滴液量过大引起,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置管不得在体内超过16天。
1.3疗效判定
显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状态,没有出现并发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脑脊液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脑脊液未见变化,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出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做分析,一般资料使用(x-±s)表示,两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比较有差异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情况对比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要短,平均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治疗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详见表一。
表一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情况对比(d)
2.2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组29例患者中有21例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1%,比较有差异性P<0.05,详见表二。
表二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29 21 6 2 27(93.10)
对照组 29 14 7 8 21(72.41)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2例患者出现脑积水,1例脑血管发生痉挛,对照组发生17例并发症,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脑梗死,5例患者出现脑积水,5例患者脑血管痉挛。
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由于颅内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升高以及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病变[2],一旦发生病情都比较危急,需要及时治疗。
针对脑出血患者使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一般会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
现死亡。
脑脊液置置换术可以通过将患者颅内血性的脑脊液和生理盐水进行等量置换,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促进脑部的供氧和供血,对患者的症状起到改善作用,同时对于脑部血肿和水肿也有缩减的作用,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明明,靳建明,张宗礼,鲁鹏程,陈玉强,刘彦云.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4):499~500.
[2]李青,邸飞,傅强.脑脊液置换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4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