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术护理查房
- 格式:pptx
- 大小:14.15 MB
- 文档页数:13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皮瓣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与本体组织相连,其相连的部分为蒂,随皮转移的部分为瓣,故称皮瓣。
皮瓣的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它既是含血供的皮肤、皮下组织,也是单一血管带,包括吻接的血管,故又称带蒂皮瓣[1]。
腹部皮瓣区皮肤具有完整、独立的动-静脉系统,且位置隐蔽,对手部皮肤缺损的病人是治疗的最佳方法,无论在美观上还是在功能上,影响均不大,病人易于接受。
现将26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骨外露、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共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2岁。
本组全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1.2带蒂皮瓣移植的病情程度其中18例患者患指外露;8例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造成皮肤缺损。
入院后确诊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
2结果26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切口感染。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对突如其来的创伤,患者一时不知所措,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情况,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心电图、血标本、皮试等,术前禁食水,做好胃肠道、皮肤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供皮区的皮肤,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体位。
3.2术后护理3.2.1病室要求室温保持20℃~25℃,湿度50%~60%。
安排单人病房,减少探视,以利病人休息。
病房内禁止吸烟,反复强调不可主动或被动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促进血小板凝集,易造成吻合血管痉挛与栓塞,所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
3.2.2心理护理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强迫体位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末梢循环血管收缩、血运差,影响皮瓣成活。
腹部带蒂皮瓣的供区、受区部位需制动,术后医生予胶布粘贴固定,限制肢体活动,敷料包裹压力适中,减少皮瓣张力。
胶布固定一般需要3周,部分患者皮肤易过敏,出现水泡、红疹,护士须经常检查患者胶布粘贴处的皮肤,进行床头交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为减少过敏现象,可每天用灭菌用水或75%的乙醇檫拭胶布周围的皮肤。
此外,为防止局部皮肤,特别是腋窝、肘部出汗多的部位潮湿、糜烂,责任护士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敷料、衣被随脏随换。
如皮肤出现水泡、红疹,则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或相应处理。
患者出现胶布过敏,出现数个水泡,护士用注射器在无菌状态下抽吸,并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及水泡周围皮肤完整,防止感染。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手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工具,致伤机会较多。
手部开放性损伤,伤情复杂,多伴有皮肤、神经、肌腱、关节与骨的损伤。
行腹部皮瓣移植术,皮肤供给充分,位置隐蔽,患者容易接受。
我科自2010 年以来收治手部损伤患者13例,采用下腹部、胸脐皮瓣、髂腹股沟和腹部随意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抗感染、支持疗法,并施以精心护理。
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屈伸功能良好,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
年龄13~46岁,平均年龄31岁。
挤压挫裂伤6例,切割伤3例,机械绞伤3例,脱套伤1例,大部分病例伴有肌腱缺损和腕关节或桡尺骨骨折、脱位。
本组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最小2cm×1cm,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护理对策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意外受伤,担心手部残缺,存在害怕、恐惧、悲观心理,也特别希望通过手术恢复原来面貌,对手术的期望值比较高。
加之治疗时间长,长时间被动姿势固定,易造成患者生活不便,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影响术后康复[1]。
所以术前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做好解释工作,减少情绪波动,提高适应能力。
2.1.2房间的准备:给患者准备安静舒适的单间病房或者患者较少的病房,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房间2次。
提前告知陪护及其家属严禁吸烟,患者戒烟、戒酒。
烟中的尼古丁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又是血小板吸附剂,易造成血管栓塞和痉挛[2]。
备好室温计、烤灯、加热器等,使室内温度恒定在25℃~27℃,冬季时患肢给予佩戴棉手套,防止血管挛缩。
2.1.3 供区皮肤准备:检查预定供区是否有感染灶,协助患者做好腹部及其会阴部皮肤的清洁,有外伤及时处理。
修剪受区手指甲,清除指甲缝隙内的污垢,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2.2术后的护理2.2.1术后患者绝对卧床7~10天,仰卧为宜,禁止患侧卧位,患肢下垫软枕抬高10°~20°,防止患肢担空过久牵拉皮瓣,导致皮瓣撕脱,缺血坏死。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加强对 36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腹部皮瓣全部成活,4周后断蒂,痊愈出院。
结论:加强对皮瓣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是该手术的护理重点。
【关键词】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41-01手是日常生活劳动的重要器官,受伤机会也因此增多,手部皮肤较大面积缺损,直接影响着术后效果及手功能的保存。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是治疗手外伤患者有效方法之一。
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腹部皮瓣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腹部皮瓣带蒂移植术患者术后护理,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30例,女性6 例;年龄 15~50 岁;创伤原因为挤压挫裂伤4例,切割伤15例,脱套伤 6例,机械绞伤11 例。
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21~25天断蒂,住院30~40天,皮瓣均成活。
2 护理2.1 环境护理:病房保持安静,室内温度22~25℃,湿度50%~60%。
当室温达不到要求时,可用40 ~ 60w烤灯局部加温,灯与照射部位的距离为30~40cm。
要绝对禁止患者吸烟和被动吸烟,因香烟中尼古丁等物质既能引起血管痉挛,还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小板黏附聚集而形成血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1]。
2.2 体位护理: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常采用石膏绷带和宽胶布固定上臂于胸部、前臂和手于腹部,卧床时使患肢高于心脏 15°左右,以利于静脉回流。
腕、肘部使用软垫或毛巾垫,双腿微屈,膝下垫软枕,使皮瓣处于无张力或承受张力最小。
禁止患侧卧位,防止不良体位导致皮瓣蒂部扭转、受压、牵拉而影响皮瓣的血供。
绝对卧床休息至少 2 周,仰卧、半坐卧位与健侧卧位交替,床上大小便,协助喂饭。
2.3 移植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皮瓣的血运情况直接反映手术的成功与否,也是护理的关键。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的围术期护理。
方法:对48例手外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及时止痛,上肢包扎固定并制动,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伤肢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
结果:皮瓣成活率高,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重视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皮瓣移植成功的有力保证,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必要途径。
标签:带蒂皮瓣;移植;围术期护理各种手外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游离皮瓣植皮无法修复者,临床上常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恢复手的功能。
此方法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成活率高、风险小等优点,且有利于手的功能重建。
我科自2003年1月~2008年7月共收治各种手外伤需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4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男,35例,女,1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
其中机器绞伤21例,砸伤12例,电锯伤7例,车祸伤8例,合并手部骨折45例。
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
结果47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手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皮瓣均成活,1例移植皮瓣坏死,进行再次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成活。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手外伤患者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受伤后普遍精神紧张,担心愈合后是否影响手部功能,害怕致残、截肢等,再加上伤口出血、疼痛使患者受到不良心理刺激,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上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主动关心患者,态度亲切和蔼,治疗操作准确娴熟,仔细耐心通俗易懂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评估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恐惧心理。
2.1.2健康宣教向主管医生详细了解患者伤情,治疗方案及护理要求,与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及早期清创和皮瓣移植治疗的重要性,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手术时患者应如何配合,交代手术后患肢长时间固定带来的生活不便及手术的预后,让患者对大体的康复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