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药种类(DOC)
- 格式:docx
- 大小:25.42 KB
- 文档页数:10
常见农药种类汇总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农药,可以用来防治农业上常见的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农药可以分为多个种类。
以下是常见农药种类的汇总。
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最常见的农药之一,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草作用。
该类农药的代表有敌敌畏、马拉硫磷等。
有机磷农药的特点是毒性高、杀菌效果好,但对环境污染大,易残留在农产品中。
2.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是另一类常见的农药,包括很多种类,如滴滴涕、六六六等。
有机氯农药具有很强的杀虫和杀菌作用,但容易残留在农产品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3.有机硫农药有机硫农药是应用范围广泛的农药,常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
该类农药包括硫酸亚铁、硫酸脲等。
有机硫农药对环境影响较小,但需要更频繁的施用。
4.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具有广谱杀虫作用的农药,包括辛硫磷、苯威等。
这类农药杀虫效果好,但污染环境的风险较高。
5.唑类农药唑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菌剂,对多种病原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噻唑酮、三唑酮等。
这类农药具有作用单一、毒性低、对农作物的副作用小的特点。
6.吡虫啉类农药吡虫啉类农药是一类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的高效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啉等。
这类农药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
7.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很好的杀虫作用,对多种害虫有高度选择性,如苏云金、氟虫腈等。
这类农药对哺乳动物和人体毒性较低,而对害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8.硫酰脲类农药硫酰脲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虫剂,如敌敌畏、草甘膦等。
这类农药具有毒力强、残留时间短、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9.苯丙酮类农药苯丙酮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如马拉硫磷、杀卷叶蛾等。
这类农药具有接触毒杀作用,对农作物和人体的毒性较低。
10.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类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或其代谢产物制备而成的农药,如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等。
杀虫剂:日常所使用的那一类,如敌杀死、灭扫利等;除螨剂:应用比较广,可用在生活中也可用于农作物,如炔螨特等;杀菌剂:杀死作物上带有的部分细菌药剂,像如安泰生、绿大生等;除草剂:农田里常用的,如龙拳等;灭鼠剂:用于消灭老鼠,像如立克命等等。
一、种类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农药这个定义是很广泛的,也就是说不能够顾名思义,农药只是用于农业,它还可以用于专家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帮助专家们除掉老鼠,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传播。
还可以除螨,让专家们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都干干净净等。
二、农药名称
1、杀虫剂:此类农药是用于灭虫的,尤其是夏天到来之后蚊虫等就会越来越多,那个时候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了,主要常见的有如乐斯本、敌杀死、灭扫利、艾美乐等。
2、杀螨剂:这一类主要使用在家里,因为在专家们所使用的衣物和床上用具上其实是有很多螨虫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植株消灭螨虫的侵害。
常用的主要有如克螨特、螨危、来福禄等。
农药原料合成的液体产物为原油,固体产物为原粉,统称原药。
绝大多数农药原药由于其理化性质和有效成分含量很高而不能直接使用,实践当中,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
目前,常用的农药剂型有以下几种:1. 乳油(EC)乳油主要是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组成,在有些乳油中还加入少量的助溶剂和稳定剂等。
溶剂的用途主要是溶解和稀释农药原药,帮助乳化分散、增加乳油流动性等。
常用的有二甲苯、苯、甲苯等。
农药乳油要求外观清晰透明、无颗粒、无絮状物,在正常条件下贮藏不分层、不沉淀,并保持原有的乳化性能和药效。
原油加到水中后应有较好的分散性,乳液呈淡蓝色透明或半透明溶液,并有足够的稳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内不产生沉淀,不析出油状物。
稳定性好的乳液,油球直径一般在0.1~1微米之间。
目前乳油是使用的主要剂型,但由于乳油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施用后增加了环境负荷,所以有减少的趋势。
2. 粉剂(DP)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混合加工而成。
有些粉剂还加入稳定剂。
填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粘土、高岭土、滑石、硅藻土等。
对粉剂的质量要求,包括粉粒细度、水分含量、pH值等。
粉粒细度指标,一般95% ~ 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30毫米;通过3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10~15微米。
通过325号筛目(超筛目细度),粉粒平均直径为5~12微米。
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小于1%。
PH 值6~8。
粉剂主要用于喷粉、撒粉、拌毒土等,不能加水喷雾。
3. 可湿性粉剂(WP)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和湿润剂混合加工而成的。
可湿性粉剂对填料的要求及选择与粉剂相似,但对粉粒细度的要求更高。
湿润剂采用纸浆废浆液、皂角、茶枯等,用量为制剂总量的8%~10%;如果采用有机合成湿润剂(例如阴离子型或非离子性)或者混合湿润剂,其用量一般为制剂的2%~3%。
对可湿性粉剂的质量要求应有好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悬浮率。
悬浮率不良的可湿性粉剂,不但药效差,而且往往易引起作物要害。
悬浮率的高低与粉粒细度、湿润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生物农药有哪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的不断加强,生物农药作为农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迎来它的发展迅猛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农药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生物农药品种吧。
常见的生物农药有哪些1、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具较好的内吸性。
防治苹果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用300-500倍液,在花期至果实套袋前连喷2次;防治斑点落叶病,在落花后7-10天开始喷施,春梢期喷施2次,秋梢期喷1次,若能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4%农抗120水剂属广谱抗菌素,对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20倍液涂抹刮除病斑后的病疤,治疗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有效浓度100毫克/升药液进行喷雾,过15-20天再喷1次,如果病情严重,可缩短喷药时间的间隔期。
3、B.T杀虫剂常用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防治桃小食心虫于卵果率达1%时,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刺蛾、尺蠖、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倍液。
4、1.8%齐螨素乳油属抗生素类杀螨杀虫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不能杀卵。
防治山楂叶螨、苹果红蜘蛛、于落花后7-10天两种害螨集中发生期喷洒5000倍液,持效期30天左右。
对二斑叶螨、黄蚜、金纹细蛾也有较好的防效。
5、25%灭幼脲悬浮剂属生物化学类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作用,持效期15-20天。
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杀卵和幼虫,还能使成虫产生不育作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金纹细蛾,防治适期为成虫羽化盛期,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
该药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6、20%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与25%灭幼脲相比,杀卵、虫效果更好,持效期长。
防治金纹细蛾使用浓度为8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初期、幼虫蛀果前喷6000-8000倍液。
常用农药剂型种类
一、水溶性农药
1、悬浮剂:
常见的悬浮剂有水溶性膜结合型悬浮剂、磷酸二烯二酸酯结合悬浮剂等,其特点是易溶于水,剂型细腻,呈透明状悬浮液,悬浮性好,适应范
围广,适合施用水电流喷雾机、旋风喷雾机等装置以及喷洒灌溉作物。
2、水溶性粉剂:
水溶性粉剂是将有效成分和助剂经特殊处理后,制成细小的粉末,用
水溶解而成的剂型。
水溶性粉剂的特点是溶解快,分散快,浓度更高,溶
液清澈,可和细菌调剂一起使用,广泛用于基地喷雾、悬浮剂喷雾等领域。
3、水溶性胶剂:
水溶性胶剂是将有效成分和助剂经特殊处理后,制成粘稠的液体,用
水溶解而成的剂型。
水溶性胶剂具有分散均匀、湿润性好、粘性高等特点,可用于基地喷雾、悬浮剂喷雾等领域。
二、液体农药
1、乳剂:
乳剂是将有效成分和助剂悬浮在油乳中,用水洗涤而成的剂型。
乳剂
的特点是溶解快,分散快,稳定性好,不挥发,不易被高温消灭,液体乳
剂用于基地喷雾、悬浮剂喷雾等领域。
2、水剂:
水剂是将有效成分和助剂悬浮在水中,用水或乳化剂稀释而成的剂型。
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有哪些种类1、氢氧化铜:在番茄、柑橘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3天、30天。
2、敌瘟磷: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
3、稻瘟灵: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8天。
4、春雷霉素:在水稻、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为21天、4天。
5、代森锰锌:在番茄、西瓜、荔枝、烟草、马铃薯、花生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为15天、21天、10天、21天、3天、7天。
6、咪鲜胺:在芒果、香蕉上的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一、农药安全间隔期常见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如下(括号中为具体该农药的具体剂型及含量):1、杀菌剂、杀线虫剂(1)百菌清: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45%烟剂),在花生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75%可湿性粉剂)、30天(40%胶悬剂),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75%可湿性粉剂)、3天(40%悬浮剂)。
(2)氢氧化铜: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77%可湿性粉剂),在柑橘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0天(77%可湿性粉剂)。
(3)敌瘟磷: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40%乳油)。
(4)稻瘟灵: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8天(40%乳油、可湿性粉剂)。
(5)春雷霉素: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2%水剂),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4天(2%水剂)。
(6)代森锰锌: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5天(80%可湿性粉剂),在西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80%可湿性粉剂),在荔枝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天(80%可湿性粉剂),在烟草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80%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80%可湿性粉剂),在花生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80%可湿性粉剂)。
(7)咪鲜胺:在芒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45%乳油),在香蕉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45%水乳剂)。
(8)丙森锌: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70%可湿性粉剂),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70%可湿性粉剂)。
(9)戊唑醇:在香蕉上的安全间隔期为42天(25%水乳剂)。
常用农药品种简介来源:农业资源网实用技术加入时间:2012-5-18 8:51:22点击:625672农药种类繁多,防治作物病虫害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异味的药剂。
1.杀虫剂杀虫剂可以通过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等方式进入害虫体内,导致害虫死亡。
胃毒作用是将杀虫剂喷洒在农作物上,或拌在种子或饵料中,害虫取食时,杀虫剂和食物一起进入消化道,产生毒杀作用;触杀作用是将杀虫剂喷洒到植物表面、昆虫体上或栖息场所,害虫接触杀虫剂后,从体壁进入虫体,引起害虫中毒死亡;内吸作用指一些杀虫剂能被植物吸收,从而杀死取食植物汁液的害虫;熏蒸作用指容易挥发形成气体的药剂,通过昆虫气门进人体内,最后导致害虫中毒死亡。
2.杀菌剂杀菌剂按对病害的防治作用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和铲除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原物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因为这类药剂对病原物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仅局限于寄主体表,而对已侵入到寄主体内的病原物无效;内吸性杀菌剂能够通过植物组织吸收并在体内输导,使整株植物带药而起杀菌作用;铲除性杀菌剂的内吸性差,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但渗透性能好、杀菌作用强,可以将已侵入寄主不深的病原物或寄主表面的病原物杀死。
3.杀螨剂杀螨剂是用来防治植食性螨类的药剂,专一性的杀螨剂对螨类有毒杀作用,而对昆虫无毒。
4.杀线虫剂杀线虫剂是用于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化学药剂。
根据药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剂包括具有土壤熏蒸消毒作用的和以触杀作用为主、不具有熏蒸作用的两类,这类药剂兼有防治土壤中的病原菌、土栖昆虫或杂草的作用。
叶面喷洒处理剂可通过叶面内吸输导,防治根部和叶面线虫。
这类药剂具有选择性,对植物较安全。
种子处理剂可用于种子处理。
(一)常用杀虫、杀螨剂简介1.有机磷杀虫剂(1)敌敌畏(dichlorvos)具有触杀、熏蒸和胃毒作用,残效期1~2d。
对人、畜中毒。
对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常见农药种类及用途我们国家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贯彻了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23次会议重新修订IPM的定义如下:仔细考虑所有有效的控制技术,综合应用各种适当的方法,维持害虫种群在引起经济为害的阈值下,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为害。
IPM强调尽可能少的干预农业生态系统,鼓励采用自然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以利于作物健康地生长。
一、害虫的防治原则与杀虫剂的选择。
针对昆虫的杀虫剂品种很多,从防治时机上应遵守以下原则:(1)食叶害虫。
如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等,应及早防治,大龄幼虫对药剂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强,一般应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施药。
(2)钻蛀害虫。
如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应在幼虫孵化之后,钻蛀之前进行施药。
但是,对于一些害虫来说,这一段时间非常短,只有几个小时,必须依靠预测预报。
(3)吸汁害虫和潜叶害虫。
有些害虫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比如蚜虫和蓟马,而且世代重叠严重,卵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同时存在。
如果向害虫体表喷洒农药,一次用药,很难彻底防治。
而潜叶害虫潜伏在叶片或茎杆表皮下取食,一般的叶面喷施的药剂很难达到这个部位。
对于这两类害虫,应该选用象阿克泰、吡虫啉等药剂一样,内吸性能好、渗透能力强、持效期长的药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杀虫剂从化学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
如甲胺磷、氧乐果、毒死蜱、灭多威、抗蚜威等,除一小部分外,大多数是毒性较高、使用年头较长的老品种。
(2)菊酯类。
大多数菊酯类药剂的毒性较低、活性非常高。
比如高效氯氰菊酯(高效安绿宝)、马扑立克、多来宝、溴氰菊酯(敌杀死)、氟氯氰菊酯(百树得)、高效氟氯氰菊酯(功夫)、联苯菊酯(天王星)等。
(3)昆虫生长调节剂。
抑制或加速昆虫变态的特异性杀虫剂,如灭幼脲、定虫隆(抑太保)、虫酰肼(米螨)、虱螨脲(美除)等。
(4)新型杂环类。
这是一大类,包括各种各样的杂环,毒性低,活性高,代表着杀虫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植物源农药有哪些,植物源农药种类
植物源农药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
很多人不知道植物源农药有哪些,本文为大家介绍植物源农药种类。
植物源农药种类
植物源农药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异株克生物质等。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有效成份、化学结构及用途分类:生物碱、萜烯类、黄酮类、精油类、光活化毒素。
植物源农药的原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其中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
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
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
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植物源农药所利用的植物资源为有毒植物,所以,植物源农药又通俗为“中草药农药”。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大家对植物源农药有哪些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农药杀虫剂的种类1.1 按其成分及来源分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盐、氟化钠、氟硅酸钠、硫磺、磷化锌等。
有机杀虫剂。
天然有机杀虫剂可分为植物性类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松脂、茴蒿素、楝素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柴油乳剂、石油乳剂等)。
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有机氯类杀虫剂1、有机氯类杀虫剂。
(有机氯类杀虫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苯为原料,此类如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另一类是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如氯丹、七氯、艾氏剂等。
此外,莰烯类杀虫剂、毒杀芬和冰片基氯也属于有机氯农药。
此类化合物具有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和毒性大等特点,属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尤其是DDT 具有明显的致癌性和遗传毒性。
)(高毒,基本已经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
近年来,高效低毒的品种发展很快,比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乐果、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丙嗅磷、倍硫磷、杀螟硫磷、喹硫磷、哒臻硫磷、氯唑磷等)、菊酯类杀虫剂(新烟碱类、多杀霉素、埃玛菌素和粉蝶霉素、吡唑类杀虫剂、茚虫威、吡蚜酮等)等。
微生物杀虫剂,如1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应用最广泛的)、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棉铃虫颗粒体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菜蛾颗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赤座霉菌等杀虫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杂环类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已逐步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而成为杀虫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杀虫剂及生物工程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2012 年,全球前十五大杀虫剂同比上年既有位次上的变动,更有销售额的起伏。
具体排序为:2烟碱类:噻虫嗪(11.40 亿美元)、吡虫啉(10.30 亿美元)、3杂环类:氯虫苯甲酰胺(9.15 亿美元)、氟虫腈(6.45 亿美元)、4有机磷类:毒死蜱(6.25 亿美元)、高效氯氟氰菊酯(5.30亿美元)、5菊酯类杀虫剂(新烟碱类):噻虫胺(5.10 亿美元)、阿维菌素(3.60 亿美元)、溴氰菊酯(3.40 亿美元)、乙酰甲胺磷(3.05 亿美元)杀虫剂市场多姿多彩新烟碱类是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后的一类重要杀虫剂,其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nAChRs) 的抑制剂。
农药的种类一、常见的农药分类1.1 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指以化学合成为主要手段制造的农药。
根据作用机理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化学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1.1.1 杀虫剂杀虫剂是用于防治昆虫害的化学农药。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不同杀虫剂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例如有机磷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1.1.2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如霜霉、黑斑病等。
常见的杀菌剂有铜剂、三唑类杀菌剂、制霉菌素等。
这些杀菌剂可以通过破坏病原菌细胞壁或抑制其生长繁殖来达到防治的效果。
1.1.3 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于控制杂草对农作物的影响。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草胺膦等。
这些除草剂可以通过影响杂草的光合作用、细胞分裂或氨基酸合成等方式,使杂草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1.1.4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生长素类、瘿菌酮类、多效唑类等。
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和产量,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以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其代谢产物等天然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农药。
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具有环境友好、使用安全、残留物少等优点。
常见的生物农药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农药和昆虫源性物质等。
1.2.1 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主要以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和害虫。
常见的微生物农药有杀螟杆菌、三叶虫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产生抗生素或毒素等方式,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1.2.2 植物提取物农药植物提取物农药主要以植物提取物或其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
常见的植物提取物农药有大蒜素、辣椒素、苦参碱等。
这些植物提取物农药可以通过产生杀菌、杀虫等效应,防治农作物的病害和害虫。
1.2.3 昆虫源性物质昆虫源性物质是指从昆虫体内或分泌物中提取的物质,具有杀虫和驱虫等效果。
农药的分类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其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生产实际的需要,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品种每年都在增加。
要较为广泛地认识了解农药,以便能科学、正确、合理的使用农药,就必须对种类繁多的农药进行分类。
根据人们的目的及农药的各种特性,可从多条途径对农药进行分类。
(一)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1、无机农药:主要由天然矿物质原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农药,故又称为矿物性农药。
这种农药的有效成分都是无机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有石灰(CaO、硫磺(S)、砷酸钙(Ca3(ASO4)2)、磷化铝(AIP3)、硫酸铜(CUSO)4。
2、有机农药:(1)天然有机农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用作农药的有机物质。
a、植物性农药:如烟草、除虫菊、鱼藤、印楝、川楝及沙地柏等。
这类植物中往往含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尼古丁)、糖苷类(巴豆糖苷)、有毒蛋白质、有机酸酯类、酮类、萜类及挥发性植物精油等。
b、矿物油农药:主要指由矿物油类加入乳化剂或肥皂加热调制而成的杀虫剂。
如石油乳剂、柴油乳剂等。
其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塞害虫气门,影响呼吸。
(2)、微生物农药:主要指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制得的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农用抗菌素、阿维菌素(Avermectin )等。
(3)、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即用化学手段工业化合成生产的可作为农药使用的有机化合物。
如对硫磷、乐果、稻瘟净、溴氰菊酯、草甘磷等。
(二)、按用途分类:按农药主要的防治对象分类,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1、杀虫剂( Insecticides ) 对有害昆虫机体有毒或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减轻、消除为害的药剂。
2、杀螨剂( Acaricides,miticides ) 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如双甲脒、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砜) 、石硫合剂、杀螨素等。
3、杀菌剂( Fungicides ) 对病原菌能起毒害、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病状的药剂。
农药用途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农药的种类繁多,根据作用对象和使用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杀虫剂杀虫剂是最常见的一类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害虫。
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分为神经毒性杀虫剂、胃毒性杀虫剂和接触毒性杀虫剂。
神经毒性杀虫剂主要通过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来达到防治目的;胃毒性杀虫剂则需要昆虫摄食后才能发挥作用;接触毒性杀虫剂则是通过昆虫体表吸收而起到作用。
二、除草剂除草剂是专门用于控制田间和果园中的野草,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化学品。
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
非选择性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而选择性除草剂则只对某些特定植物有毒害作用。
三、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一类农药。
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植物杀菌剂和土壤杀菌剂。
植物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病原体的代谢和生长来达到防治目的;而土壤杀菌剂则是通过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来达到防治目的。
四、调节剂调节剂是一类能够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农药。
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生长调节剂和营养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和代谢来调整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而营养调节剂则是通过提供或限制某些元素或化合物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五、增效剂增效剂是一类能够提高其他农药防治效果的化学品。
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分为增效型粘附助剂、增效型渗透助剂、增效型解除抑制助剂和增效型抗性破坏剂。
增效型粘附助剂主要能够提高农药在作物表面的附着力;增效型渗透助剂则能够促进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传导;增效型解除抑制助剂则能够消除植物体内对某些农药的抑制作用;而增效型抗性破坏剂则能够破坏某些害虫或病原体对某些农药的耐受性。
六、其他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农药,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农药,比如有机硅类杀虫剂、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等。
这些农药都具有特殊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害虫或病害进行防治。
近百种常见农药对比介绍这里总结了一些关于农药种类的基本内容,分别介绍了农药的类别、品种、作用机理、特点以及防治对象供大家参考。
一、酰胺类1、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
(霜、疫霉病特效药剂)2、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性。
(霜、疫霉病特效药)3、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性。
(水稻白叶枯病特效药)4、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
(对白菜根肿病特效,可防治根肿、根腐、猝倒病)5、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6、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
(对担子菌特效,可防治立枯、黑粉、锈病)7、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
(白粉病特效)8、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
(小麦全蚀病)9、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
(防治粉锈、霜霉、菌核病)10、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
(防治灰霉、黑斑、菌核病)11、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
(防治晚疫、霜霉病)12、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
(防治稻瘟病)13、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
(防治白粉、霜霉、稻瘟病)14、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防治稻瘟病)15、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防治稻瘟病)16、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
(防治霜、疫、腐霉病)17、高效苯霜灵:防治卵菌病害。
18、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
(防治黑穗、锈病)19、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
(防治水稻纹枯病)20、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
[防治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21、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
(稻纹枯特效,防治立枯、纹枯、雪腐病)二、甲丙烯和咪唑类1、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
农药的种类有哪些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2、按来源不同,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
矿物源农药是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
它包括砷化物、硫化物铜化物、磷化物和氟化物,以及石油乳剂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品种有硫悬浮剂、波尔多液等。
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
它包括动物源农药(如杀虫双、烯虫酯、昆虫性引诱剂、赤眼蜂等)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素、印楝素、丁香油、乙烯利等)、微生物源农药(井冈霉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
化学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其品种繁多(常用的约300种)应用范围广,药效高。
想要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请到,更多的有毒物品知识尽在。
在这里我们会为大家介绍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