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ppt
- 格式:ppt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2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课件目的●本课件适用于高中政治课程或其他相关教育活动,可作为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的参考资料。
二、课件内容1.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地位最高:宪法是一国所有法律规范的根源和依据,其他法律规范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否则无效或废止。
●内容最全面:宪法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反映了国家的总体利益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形式最稳定:宪法是一国长期遵循的基本准则,不随意变更或修改,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修正或补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权威最强:宪法是一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定或通过的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效力和约束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和执行宪法,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我国宪法经历了四次制定和五次修改的过程,反映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成就。
●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原则等。
●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公民权利义务等内容。
●现行宪法经过了五次修改: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私有经济、个体经营、外商投资等内容;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人权保障、环境保护等内容;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平等合作互利开放政策等内容;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监察委员会等内容。
3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732页。
2摘自:/ziliao/article-132214.html。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的标志观看视频2011年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建立了完备的居于核心统帅地位的宪法制度,这是根本标志。
宪法制度是国家的制度基础。
1982年宪法和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个宪法修正案,形成了完备的居于统帅地位的宪法制度。
期间,制定颁布了30多部关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的基本法律,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宪法制度。
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
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法律部门是基本要素。
到2010年底,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民事、刑事和国家机构的法律制度等部门法已经齐备,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出台,这是判断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根据。
制定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690余件,地方性法规8600余件,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特色。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宪法经历了几次修订和完善,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奠定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我国宪法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人民主权和全民宪法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一原则被称为“人民主权”。
宪法还规定了全民宪法的制度,即宪法根据全体公民的意志制定,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和意愿。
这一制度确保了宪法制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证了公民在国家事务中的参与和表达权利。
二、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宪法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我国的根本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了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体现了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发展道路。
三、法治国家和宪法权威我国宪法确立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即国家的国家行政管理、司法活动以法律为基础和依据。
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权威,强调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权威的确立,保证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维护,为公民创造了一个公正、公平、法治的社会环境。
四、分权制衡和中央地方关系宪法确立了分权制衡和中央地方关系的原则。
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具有一定的分权和合作关系,以此来保持国家政权的平衡和稳定。
这一原则在地方自治、财政管理、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五、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我国宪法确立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维护了我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政治制度。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适合各民族实际需要的民族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加强了民族团结和多样性的保护。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我国宪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