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好书推荐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昆虫记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专业知识。
(3)学会欣赏法布尔的文学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3)运用文本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以及其在文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选段,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文本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学魅力。
4. 知识拓展:介绍昆虫记中的一些昆虫分类、生活习性等专业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文本背景。
(2)掌握文本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3)欣赏法布尔的文学写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对文本中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专业知识。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昆虫记》选段,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3.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选段,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教案《昆虫记》教案1教学目标: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人手一本《昆虫记》。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孩子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充满智慧。
2、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
这就是《昆虫记》,它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去领略昆虫界的神秘吧!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二、交流读书方法1、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作者及其背景加以了解。
作者及其背景介绍:一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
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
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
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
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
教学活动:1. 播放《昆虫记》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如实地观察、生动描绘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的印象和兴趣点。
第二章:章节概述教学目标:1. 掌握《昆虫记》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2.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昆虫记》各章节的内容。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概括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第三章:重点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学习《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读、模仿,加强词汇记忆。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讲解词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模仿,加强词汇记忆。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
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
教学内容: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涵盖章节内容。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回答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发放阅读理解题目,学生阅读相关章节。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反馈和讲解。
3.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激发阅读兴趣。
第五章:作品欣赏与讨论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
2. 学生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昆虫记》教学设计——好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世界,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一、激趣导入1.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曾经还被一本被称为“奇迹”的书所吸引过呢。
什么是奇迹?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
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
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2.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了吧?《昆虫记》。
他有很多的版本,今天老师推荐的是哪一种呢?去桌洞里找一找吧。
3.正是这本《昆虫记》,今天我就给大家隆重推荐这本书,跟老师一起把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指导方法,整体感知1.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时首先要关注书的封面,封面上有很多信息,我们都应该关注,请你来看看《昆虫记》这本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2. 交流:(1)黄色的花朵上有蜜蜂采蜜、蝴蝶、一只天牛。
(2)作者法国亨利.法布尔(或法布尔写的)指导“著”(3)简单了解法布尔吗?法布尔从小喜欢昆虫,父母责骂他,都没阻挡住他对昆虫的迷恋,后来他就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你还关注到封面上哪些文字?(4)《昆虫记》是这本书的题目。
“记”是什么意思?昆虫记的意思就是记录昆虫。
3.那当你看到这本书的图像、文字时,你能猜出这本书是写什么的吗?4.除了封面,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目录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快速浏览目录,看看你对哪种虫子最感兴趣?5.同学们,咱们手中这本书所选的昆虫都是你们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感兴趣的类目。
三、阅读妙招图文对照1.出示图片,猜猜书中的部分主角。
2.指导图六:屎壳郎,纠正读音,也叫蜣螂。
《昆虫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阅读《昆虫记》选段,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意义3. 第三课时:讨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者的观察与描绘教学重点: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描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4. 第四课时:观察身边的昆虫,进行实地考察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关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教学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昆虫记》选段,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昆虫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4.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其他章节,或者寻找其他关于昆虫的书籍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简化版教材2. 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实地考察场地及相关设施4. 学生阅读记录表及相关评价工具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第六课时:昆虫记艺术价值的探讨教学重点: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昆虫记》中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上:《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之读书推
荐课》教学设计
第5课时整本书阅读课之读书推荐课——拓展文章《昆
虫记》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记》作者XXX,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交流初读方法。
3.通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引起兴趣
1.PPT出示《蟋蟀的住宅》片段,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和
《昆虫记》这部文学巨著。
2.简介《昆虫记》和作者XXX,展示法XXX的照片。
3.介绍作者及其背景,引导学生思考。
二)巧借片段,初读《昆虫记》
1.展示图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
2.展示片段一,引导学生读懂描写池塘生物的文字,激发阅读兴趣。
3.展示片段三,让学生了解蜂的巢穴是如何被描述的。
4.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加深对文学特点的理解。
三)讨论交流,点拨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阅读《昆虫记》。
2.汇报总结,展示学生的答案和方法。
四)总结下课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对《昆虫记》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布置作业
1.自主阅读图书2“动物之谜”单元第11-13课,了解作者如何仔细观察和连续观察动物。
2.继续写观察日记。
三、板书设计
翻目录,了解大致内容读书评,把握重点
读文字,归纳写法
多交流,激发兴趣。
《昆虫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点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2)学习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主要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理解作品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2)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中感兴趣的昆虫,交流阅读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法让学生模仿法布尔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世界。
2、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法布尔的生平经历和他在昆虫研究方面的成就。
(2)简要介绍《昆虫记》的创作背景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3、阅读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如何抓住重点、做读书笔记等。
(2)选取书中几个精彩片段,如描写蝉、螳螂、蜜蜂等昆虫的段落,与学生一起阅读分析,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生动细致的描写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昆虫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昆虫的特点、习性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昆虫记》的兴趣。
2. 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2. 讲解《昆虫记》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与昆虫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老师分享自己阅读《昆虫记》的感悟,引发学生思考。
3.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昆虫的认识。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
第二章:章节概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章节构成。
2. 引导学生关注每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 讲解《昆虫记》的章节划分及特点。
2. 引导学生阅读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概括章节内容。
1. 学生自主阅读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章节内容的概括。
3. 老师点评并总结每章节的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和分享表现。
2. 记录学生的章节内容概括。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老师点评。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分析成果。
第四章:情节梳理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线索。
教学内容:1. 讲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自主梳理故事线索。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自主梳理故事线索,绘制思维导图。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老师点评。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梳理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思维导图。
第五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主题。
五年级134班好书推荐
《昆虫记》
推荐人:熊林娟刘馨月
推荐内容:
一、猜谜语:猜动物谜语导入好书推荐。
二、介绍:
《昆虫记》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文学家的传世佳作,它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又是一部科学百科。
它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
这本书让我十分着迷。
它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作者用那生动活泼的文字,轻松诙谐的语调,向我们描述了中的一幕幕。
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有善良的食草性昆虫,有残酷的食肉性昆虫,一样有生与死,有劳动与掠夺。
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只为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
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大自然原来这么有趣啊!难怪鲁迅先生把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认真地观察毛虫的旅行,萤的捕食过程……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就总结经验,又设计下一次实验。
让我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博大精深。
我们要学习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像他一样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三、谈谈感受:听了我的介绍,你有何疑问或感受呢?
让我眼界变得开阔,思维变得敏捷。
它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所以我要向你推荐。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走进《昆虫记》----好书推荐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两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出示谜语)2、师:其实像蜜蜂、蝴蝶、蜘蛛、蚂蚁这样的无脊椎节肢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你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昆虫?3、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知识可真多。
其实有一部书,里面也介绍了好多昆虫,而且记叙了昆虫世界里许多有趣的故事,这部书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这部著作共有十卷,今天老师想推荐给大家的是适合我们阅读的少儿版《昆虫记》——(课件出示:昆虫记封面)4、请你们观察封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出示作者简介)知作者5、出示达尔文、雨果对《昆虫记》这本书的评价,激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二、了解《昆虫记》里面的科学知识片段一:萤火虫1、出示图片,问:你认识它吗?(萤火虫)你对萤火虫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生猜一猜)他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
2、出示蜗牛图片,这么大的蜗牛,他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呢!3、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赶快读读《昆虫记》中的文字吧!(1)出示片段:学生自由地大声读一读(2)你觉得有意思吗?怎么有意思了?学生交流片段二:红蚂蚁1、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红蚂蚁)你瞧,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干什么去呢?他们是去抢劫呢!2、你们猜,他们上哪去抢劫,抢劫什么去了?《昆虫记》里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出示图片:它们冲到黑蚂蚁家,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把那些还未长成的小宝宝抢回家。
部编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昆虫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生认识并初步了解《昆虫记》这本书。
(二)通过作品片段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阅读《昆虫记》这本书,引导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品片段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引题。
2.出示书本。
(二)导读书籍1.观察封面。
(1)引导学生学会看封面。
①书的题目②作者③封面插图2.批注。
3.小结。
(三)介绍作者和本书1.介绍作者(法布尔):1823年12月,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爱上祖母家的白鹅和牛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他后来成为一位教师,边教学边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立志研究昆虫。
他后来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2.了解本书内容: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
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3.小结(四)观察目录1.出示目录,引导学生发现。
2.激发学生对内容的猜测。
3.小结(五)欣赏插图1.出示插图,看一看,初识昆虫。
2.小结(六)走进文本选读片段,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出示片段一同时蜘蛛还是一个热忱积极的劳动者。
我曾计算过,角蛛每做一个网需制造大约二十码长的丝,至于那更精巧的丝,光蛛就得造出三十码,在这两个月中,我的角蛛邻居几乎每夜都要修补它的网。
小学语文《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亲爱的同学们,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可爱的昆虫,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多媒体出示昆虫照片。
同学们知道的昆虫可真多!这些昆虫在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都有祥细介绍。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吧!2、(出示法布尔的图片)3、师:昆虫记流传到中国后,也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先后被不同的翻译家翻译成了不同的版本,今天王老师要推荐的是你手中的这本。
二、了解《昆虫记》:指导看书的各组成部分:1.瞧,我们拿到书首先会看到什么?通过看封面,能了解到什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介绍封底,书脊,折页。
2、介绍版权页。
相机介绍字数与版次。
看,这本书才出版没多久,已经是第十一次印刷了,这充分说明这本书非常——(“受欢迎!”)。
这么受人欢迎的一本书,就更加说明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一睹这本书的风采了呢?别着急,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写作背景呢?那就是看书中的(前言)。
请你打开前言部分,快速默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4、除了前言,我们还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一本书的方法,那就是读目录。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板书:读目录点名读目录,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5、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书中一共有31个故事,都是很有趣的。
四、欣赏书中片段:1.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章节。
王老师最感兴趣的是螳螂这一章。
2.请你仔细观察螳螂的照片,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生描述。
3.课文中的法布尔又是如何描写螳螂的样子的呢?请你打开第20页,找到相关段落读读吧。
(师提示:)全班交流板书:做批注出示片段一谁来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螳螂是什么样子的?对比和你刚刚描述的,有什么不同?体会语言之美,拟人句,比喻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布尔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的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价值。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
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作品主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背景。
2. 讲解《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名著。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哲理。
4.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5. 布置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
3. 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的丰富性和深度。
4.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欣赏并推荐其他文学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学生版改编本。
2. 法布尔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图片。
3. 阅读指导手册或相关worksheet。
4.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和图片。
5.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有关昆虫和生态学的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概述作品特点。
2.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作品选段,讨论作品中的自然观察和哲学思想。
3. 第三课时: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作品中的生命教育和生态观念。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形象,认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作品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材:《昆虫记》选段。
2. 教学重点:理解选段内容,分析昆虫形象,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4. 讲授法: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5. 实践练习:学生仿写选段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练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检验学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练笔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写作水平和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昆虫记》选段。
2. 教学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和生活习性。
3. 参考资料:有关昆虫的纪录片或图文资料。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2. 网络:连接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2. 第2周: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3. 第3周: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4. 第4周:实践练习,进行练笔。
5. 第5周:评价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课昆虫记教学设计一. 简介课外阅读课是指在正式教学之外,安排学生阅读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
本文将以课外阅读课昆虫记为例,设计一节针对初中生的昆虫记阅读教学课程。
二.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存方式。
3.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
三. 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的著名作品《昆虫记》为阅读材料。
昆虫记是一本以昆虫为主角的寓言小说,通过描写昆虫们的生活和冒险,展示了它们的勇敢、智慧和友爱精神。
学生将通过阅读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种类分类以及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阅读、全班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等。
(1)小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分配的章节,并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讨论、分析和总结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2)全班讨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角色扮演:根据书中的角色设定,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
(4)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昆虫记》的背景和作者,并简要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激发学生对昆虫及阅读的兴趣。
2. 小组合作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组,分配不同的章节让他们在给定的时间内阅读并讨论。
指导学生提取主要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 全班讨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你对昆虫有什么新的认识?4. 角色扮演(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并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昆虫记》阅读推介课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
2.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
3.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策略描述】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1.看封面;2.看作者;3.看内容简介;4.看目录;5.看插图;6.上网查阅资料;7.画概念图。
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会阅读,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1828年,有一个男孩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男孩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他常常在野外捕捉各种虫子塞满他的衣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男孩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你们知道这位昆虫学家是谁吗?是的,他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的生平。
请大家读一段书评:“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2、这是一段书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3、这本书就是响誉世界的《昆虫记》。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鲁迅先生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赤条蜂会像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生命。
《昆虫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4篇《昆虫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生育、劳作、狩猎、婚嫁与死亡的昆虫学巨著,体现出作者对小昆虫和大世界独特的观察眼光。
《昆虫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蝉是怎样脱壳的,又是怎样歌唱的;屎壳郎是如何聪明地滚动粪球前进的;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美丽住宅的……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昆虫,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装满昆虫的口袋》,对法布尔和他笔下的昆虫有了初步的认识,法布尔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的口袋里还会装些什么呢?在这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推荐适合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昆虫记》版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题目、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推荐作品《昆虫记》。
2、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调查:闲暇时你们都喜欢做什么?(二)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喜欢猜谜语,老师这有一组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谜语)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蝴蝶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灵巧,四面没门窗。
——蚕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知了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蜜蜂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走进《昆虫记》----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出示谜语)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师读同学们齐声说:“蜜蜂”2、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蝴蝶、蜘蛛、蚂蚁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你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生自由说,师评价:知识面真丰富;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读的书真多;你真善于积累。
3、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知识可真多。
其实有一部书,里面介绍了好多昆虫,而且记叙了昆虫世界里许多有趣的故事,这部书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这部著作共有十卷,今天老师想推荐给大家的是适合我们阅读的少儿版《昆虫记》——(课件出示:昆虫记封面)4、师导入:大家想了解这里面的昆虫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世界有趣的奥秘吧!二、了解《昆虫记》里面的科学知识片段一:萤火虫1、出示图片,问:你认识它吗?(萤火虫)你对萤火虫有什么了解?(到了晚上,萤火虫就会发光)2、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生猜一猜)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的猜测都错了,他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
3、出示蜗牛图片,有些同学满面惊讶,告诉我,你有什么疑问?是呀,这么大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他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呢!4、你们想知道答案吗?拿就赶快读读《昆虫记》中的文字吧出示片段: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
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
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学生自由地大声读一读你觉得有意思吗?(有)怎么有意思了?(麻醉师)5、师过渡:多有趣呀。
其实《昆虫记》里有意思的昆虫还多着呢!现在我们就去结识一位新朋友。
片段二:红蚂蚁1、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红蚂蚁)(生:蚂蚁)(师:不确切,看看它的颜色,再猜猜它的名字。
)2、你瞧,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干什么去呢?(学生说)老师告诉你们,你们猜错了,他们是去抢劫呢!3、你们猜,他们上哪去抢劫,抢劫什么去了?(学生说)你们又错了,《昆虫记》里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出示图片:它们冲到黑蚂蚁家,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把那些还未长成的小宝宝抢回家。
4、你们猜猜抢小宝宝干什么呢?(学生说)师:等小宝宝长大后,便沦为红蚂蚁的奴隶,为他们收拾房间、寻找食物,生儿育女!5、师总结:你们觉得昆虫世界里奇妙吗?是呀,没想到,昆虫世界,竟然有抢劫,有剥削。
片段三:蜘蛛1、师过渡:不过昆虫世界里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走进《昆虫记》,看看作者给我们介绍的两种小昆虫!(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条形蜘蛛:条纹蜘蛛的巢是用丝制成的,为了给孩子们建巢,他随心所欲地从体内抽出颜色各异的丝,最后连给自己织张网来捕食的丝都没有剩下,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蟹蛛:更让人敬畏的是,母蟹蛛自从产了卵以后,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只是静静地待在卵上,一刻不离地守护着它们。
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怀里仍死死地抱着孵有卵的巢,直到身体缩成僵硬的一团。
)自由读一读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师总结:走进《昆虫记》,你会发现昆虫社会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母爱,有感动。
片段四:螳螂1、师过渡:下面我要隆重推出昆虫世界的漂亮公主,猜一猜,她是谁?(课件出示文字:她的外表看上去相当美丽,身体纤细,体态优雅,披着淡绿的外衣,托着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它还有一个精致的面孔。
她就是——师读:(出示螳螂图片)2、师:你看了螳螂的外表,你觉得螳螂的性情怎样?可是在她优美的身体上,却生长着一对极具杀伤力和进攻性的武器。
(出示视频)看了视频你又对螳螂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自由谈)3、(出示图片)师: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地方,螳螂竟然还吃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自己的丈夫,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4、师总结:蜘蛛为了抚养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美丽的螳螂却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丈夫,看来《昆虫记》里的奥秘还真不少哦!片段五:师:《昆虫记》里一共介绍了1000多种昆虫,有:(出示图片),除此以外,还有许多!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么多昆虫,你想了解哪一种?想了解它的哪些习性?2、全班交流3、师总结:其实,每一个昆虫身上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走进《昆虫记》,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三、感悟《昆虫记》的趣味性(一)昆虫世界的趣事1、师导语:这本书不但能让你了解昆虫的许多知识,而且有许多小故事,趣味横生,现在就请同学们听听松毛虫的故事!2、出示连环画和录音:我的园子里那几棵高大的松树上,住着数不清的松毛虫。
每天,松毛虫出行觅食,总会排成整齐的队伍,第一条毛虫往哪里爬,后面的毛虫就跟着往哪里爬。
它们一条接着一条,首尾相连,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空隙。
领头的那条毛虫会吐出一根根很细的丝线,后面的毛虫也会跟着吐出同样的丝线并叠加在第一根上,从而形成一条加厚加宽的丝带。
它们常常在松枝间爬来爬去,一边前行,一边啃食针叶。
等他们吃饱了,该回家了,这条一路铺设的丝带便是它们通往自己家园的平坦大道。
有时离家太远了,松毛虫们不能在天黑前赶回家,就只得在外面风餐露宿。
这时,所有的松毛虫会卷成一团,紧紧地彼此依偎着。
第二天,它们便会沿着那条指引道路的丝带回到自己的家。
有一次,我在松树上取下一段松毛虫的丝带,将它沿着一个很大的花盆铺成一条环形的路。
我把排着长队的松毛虫取下一些正好能够绕花盆一圈,这样它们都是首尾相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领头毛虫了。
只见每条毛虫都紧跟着它前面的那条松毛虫,坚定不移地跟着它前行。
几个小时过去了,天都快黑了,这些松毛虫竟然不顾饥饿,也不为找不到家而焦急,仍然坚持不懈地在那里转着圈。
第二天,第三天……它们白天爬行,到了夜晚就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一直到第八天,他们终于沿着花盆的外壁爬了下来,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些小可怜虫大概一共走了84个小时,行程约400多米,在外面度过了一段饥寒交迫的日子。
3、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特别有趣?(全班交流)4、师总结:在作者平时的观察过程中也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段材料:(打印)①在靠近河边的泥土上,我惊奇地发现了几段相互缠绕着的“绳子”,它们又粗又松,黑沉沉的,像是沾满了黑色烟灰的细绒线。
我本想把那“绳子”放在手心里,可是这东西竟滑溜溜的,还有点黏,刚捏起来就从我的手指缝里溜了出去。
我试了好几回,可都是白费力气。
不料,有几段绳子的结突然散开了,从绳子里面跑出一颗颗小珠子,小珠子只有针尖那么大,后面还拖着一条扁平的尾巴。
这回我认出它们了,原来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小生物——蝌蚪。
②大亭鸟有收藏“艺术品”的爱好,它会在自己巢的门槛上放一些闪亮光滑的彩色的东西——像鹦鹉的羽毛、彩色的贝壳、光滑的小石头等,甚至还有人类丢弃的金属钮扣、漂亮的碎花布等。
师:在作者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指名说)评价:它就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多有趣呀!滑溜溜的什么呀,老师告诉你——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小蝌蚪呀!5、像这样的小故事,在这本《昆虫记》中还有很多很多。
读这本书,有时会让你捧腹大笑,有时会让你惊讶无比。
(二)品味语言——孔雀蝶1、师导语: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它的语言却生动优美,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孔雀蝶的语言!2、课件出示:它美丽非凡,全身披着红棕色的天鹅绒外衣,脖子上还系着一个领结。
它的翅膀上点缀着黑色和褐色的小斑点,一条浅白色锯齿形的线横贯中间;翅膀边缘有一圈灰白色;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圆的斑点,好像一个大眼睛,这个“大眼睛”还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一些色彩丰富的弧形眼帘,那些弧形线条有白色、栗色和紫色等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真是变化万千。
自由大声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只孔雀蝶怎么样?谁来读读,让我感觉孔雀蝶真美!(指名读)(三)图文对照——读书的方法1、师导语:这本书不但语言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书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幅。
2、师:认识吗?他叫蜣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屎壳郎,也叫粪金龟。
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推粪球的呢?课件出示:这个圆球是蜣螂储藏的食物,是用野外的垃圾搓成的。
圆球搓完以后,蜣螂就开始用后腿抓紧球,抬高臀部,头朝下,用前腿走路,不过它是倒退着走的。
他还专门拣些坑洼不平的道路走路,甚至选择走非常陡峭的斜坡。
球很重,而它又要倒退着走,所以,这个路途是非常艰难的,往往会出现球滚落到坡下面去的情况。
可是蜣螂从不气馁,它总要经过一二十次的努力,才把大球推到目的地。
3、师:这幅图旁边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走进《昆虫记》,读读文字,看看图,蜣螂推粪球的情景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四、了解法布尔,总结推荐1、总结: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还知道了这本书如此生动有趣,此刻,你想说什么?2、了解法布尔师:《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它伟大的作者——法布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简介)学生自由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3、书的影响力法布尔的《昆虫记》影响极大,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各国小朋友最喜爱的科普读物,也是中国中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4、结束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和世界各国小朋友一起走进《昆虫记》,了解法布尔,欣赏这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