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嫦娥奔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大班教案《嫦娥奔月》篇一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
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
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
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
嫦蛾梳着高高的发髻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
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
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
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
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古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
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
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
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
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
活动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
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
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
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嫦娥奔月》,主要内容讲述了嫦娥为了拯救人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向月宫,承担起守护月亮的重任。
本节课主要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体会嫦娥勇敢、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
难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月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
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嫦娥奔月》。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嫦娥为什么奔月,怎样奔月,奔月后发生了什么。
4. 品读感悟(10分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题目如下: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缺的部分。
2. 你觉得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勇敢 + 无私 = 拯救人类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嫦娥奔月的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嫦娥奔月》,让学生体会到了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同时,适当增加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僻的字词,如“翩翩”、“仙丹”、“灵霄”等,这些字词对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多次练习。
《嫦娥奔月》说课稿《嫦娥奔月》说课稿(精选3篇)《嫦娥奔月》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嫦娥心地善良,�h己为民的品质。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嫦娥奔月的全过程脉络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
尤其是第五、六自然段,描写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下仙药飞天成仙,离开亲爱的丈夫。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嫦娥伟大的献身精神。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说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h己为民的品质。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把握后羿、嫦娥、逢蒙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意境美。
二、说学情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民间特色,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喜爱且充满热情。
因此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况且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三、说教法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学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多渠道接受信息。
教学用具:录音带、插图、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读―思―划―议”的学习方法,逐段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其方法,形成能力,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而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嫦娥奔月》。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包括嫦娥的美丽、善良,以及她为了拯救人类而奔月的英勇行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的向往和神话传说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传说世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讲解生字词,解释神话传说的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嫦娥的美丽、善良和英勇。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美丽善良英勇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 思考:你认为嫦娥为什么选择奔月?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嫦娥的美丽、善良和英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古代神话故事解读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们在学习中逐渐了解到很多具有深远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既给他们带来了乐趣,同时也寓教于乐。
本文将解读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古代神话故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
1. 《嫦娥奔月》故事背景:相传古代中国有位名叫后羿的神射手,他偷走了神仙的长生不老药,被玉帝逐出了天界。
为了保护长生不老药,后羿将其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为了防止药物落入坏人之手,最终飞升到了月亮上。
解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贵的财物应该保护好,不被坏人所夺取。
同时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更高尚的目标,我们需要做出一些牺牲和舍弃,就像嫦娥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而选择了升仙的道路。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明白责任和勇气的重要性。
2. 《盘古开天辟地》故事背景:盘古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他用巨斧劈开了天地,形成了天、地和万物。
盘古的身体化成了大地,头发化成了山川,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解读:这个故事寓意着天地万物的起源,让孩子们明白世界的创造和命运的运转。
同时,故事中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并爱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学习《盘古开天辟地》,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宇宙的神奇和自然的伟大。
3. 《神箭手李广》故事背景:李广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著名英雄,他是一位出色的射箭手。
有一天,王母娘娘赏赐给了李广三支神箭,李广用这三支神箭射中了凶恶的蛇妖,拯救了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解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广用自己的聪明和勇敢战胜了凶恶的蛇妖,保护了百姓的安全。
通过学习《神箭手李广》,孩子们可以明白正义和勇敢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善恶的判断和对正义事业的追求。
4. 《牛郎织女》故事背景:这是一则关于爱情的神话传说。
牛郎和织女分别是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因为牛郎和织女私奔而被玉帝惩罚分隔开来,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这一天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20XX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三年级语文课文《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嫦娥》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原文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习俗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
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
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
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
非常美丽,温柔贤慧。
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
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
乡亲们1/ 8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
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
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
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
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
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
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
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
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
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
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背诵《嫦娥奔月》的内容。
2. 掌握重点生词和短语,并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较长,学生需要理解并背诵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并导入本课的主题。
2. 研究新课(15分钟)- 学生一起读《嫦娥奔月》课文,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 学生分小组轮流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 听说训练(15分钟)-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 学生分小组进行对话练,模仿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内容。
4. 练与巩固(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册的相关练。
- 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答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嫦娥奔月》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交流各组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练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完成练册中的题目。
3. 讨论评价:学生表达观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五、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思考。
同时,对于学生的答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使老百姓免于受害,自己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天奔月的故事。
课文情节曲折,人物特点鲜明,洋溢着对真和善的追求,对学生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教材分析:《嫦娥奔月》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为依托,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
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
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
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所感染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早有耳闻,但浓浓的神话色彩还是令学生着迷。
学生们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课中只需对一些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理解上,学生也学习了不少方法,但有些词语还是需要结合课文加以理解的;对课文的朗读在很多时候是和兴趣分不开的,本文语言文字优美动人,通俗易懂,学生读起来难度不大,相信会乐于从中感受到意境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5、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6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在讨论和交流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能依据文章结尾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1、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
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课前准备:1、投影。
小学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完整)《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
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
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
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
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
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嫦娥奔月》一文。
文章详细描述了嫦娥为了拯救苍生,不畏艰险,吞下仙丹,飞升月宫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的英勇和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嫦娥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中秋节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嫦娥奔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吞下仙丹?她飞升月宫后,人们怎样纪念她?(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理解嫦娥的献身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嫦娥奔月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小结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英勇献身爱民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答案:嫦娥为了拯救苍生,吞下仙丹,飞升月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英勇和献身精神,过中秋节时,都会赏月、吃月饼。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
答案: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拯救他人,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我们要学习嫦娥的英勇和献身精神,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注释
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翻译
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
1。
【小学课内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嫦娥奔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连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没多久,后羿嫁给了个美丽正直的妻子,名为嫦娥。
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讨厌她。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艳羡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至昆仑山访友悟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出一包不死去药。
据传,喝下此药,能够即刻降生成仙。
然而,后羿不忍心抛下妻子,只好暂时把梦魇药交予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入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见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之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返回家,侍女们诉说了白天出现的事。
后羿既怒又怒,扣剑回去杀死恶徒,蓬蒙早逃跑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俯视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讶地辨认出,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光亮,而且有个摇晃的身影神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遣人至嫦娥钟爱的后花园里,挂上香案,放进她平时最香甜可口的蜜食鲜果,公祭在月宫里从此以后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嫦娥奔月”中的“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再密____,“奔”在这个词语中音同(bēnbèn),意思就是____(1.着急跑,走;2.存有目的地越向,趋向)。
小学语文-《嫦娥奔月》原文及翻译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
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
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
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
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
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翻译以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
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
两个人就用月桂做证明,结成了夫妻。
等到到了尧的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杀死了花草树木。
老百姓都没有吃的东西。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等各种怪兽都出来祸害百姓。
尧就派后羿杀掉了这些怪兽,百姓们都很高兴,推举尧作为天子。
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药,托付给嫦娥保管。
逢蒙前去偷不死药,偷窃不成功,就想害死嫦娥。
嫦娥没有可以用来对付逢蒙的办法,就吃下了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但是他不忍心离开后羿,就留在了月宫里。
广寒宫里寂寞孤单,嫦娥很失落,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日子,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以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间。
后羿听说嫦娥分到月亮上离开自己了,很背痛不想活了。
月母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允许嫦娥在月圆的日子里和后羿在月桂树下面见面相会。
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即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间,嫦娥为保住仙药不落入坏人手中,吞下仙药,飞向月亮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寓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质,理解故事寓意,培养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英雄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习俗,引出本课《嫦娥奔月》。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进行随堂练习。
6. 情境体验: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嫦娥奔月》2. 主要内容:后羿射日、嫦娥吞药、奔月成仙3. 生字新词:拯救、吞下、仙药、坏人、月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答案:要求语言通顺,情节完整,能体现故事寓意。
2.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后羿和嫦娥的印象。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故事情节,学会了生字新词,但在理解故事寓意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