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 九一八知识竞答
- 格式:pptx
- 大小:44.14 MB
- 文档页数:120
抗日战争知识竞赛题目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6年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①幻想国际干预,和平解决;②内部派系林立,亲日派占了上风;③存在着战则必败的失败主义情绪;④视中共为心腹之患 ( D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2.1933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成立,表明:①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②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③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其产生了极大的感召作用;④民族矛盾激化引起了阶级对立加剧:( A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D )A.抗日游击队B.东北人民革命军C.抗日义勇军D.抗日联军4.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的是 ( C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5.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C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6.“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的报告书主张对中国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 B )A.满足中国恢复东三省原状的要求B.变东三省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C.承认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D.防止事态扩大,维护东亚和平7.中共中央判断政治形势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是因为当时( B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威肋到华北地区B.华北名存实亡,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C.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争D.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发表抗战自卫宣言8.“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 ( B )A.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B.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口号C.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D.颁布《八一宣言》9.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 A )A.蒋介石妥协政策不得人心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C.抗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D.要抗日就必须进行反蒋10.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B )A.波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B.抗日与反蒋相结合C.参加者既有自发的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D.都有共产党的领导11.在《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中都有的一项内容是 ( A )A.撤退中国军队B.驻扎日军C.允许自治D.禁止人民抗日12、〈凇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是(B )A 寻求对日妥协B 出卖民族权益C 压制人民抗日D 避免战争扩大13.1931—1936年,美英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态度是 ( C )A.一直反对B.由反对到纵容C.由纵容到反对D.动摇不定14、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 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 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 它冲破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5、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实质的叙述,最准确的是(D )A 先“安内”再“攘外”B 只“安内”不“攘外”C “攘外”为旗号,“安内”为实质D 以“安内”作掩护,推行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16、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直接目的是( D )A 为全面侵华做好准备B 逼迫蒋介石做出更大的让步C 排挤英美在华北的势力D 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17、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A )A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C 国民政府内部的分化D 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1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出发点是( C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B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C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D 支持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19、下列活动由中共领导的有①十九路军抗日②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③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斗争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抗日斗争⑤“一二·九”运动⑥西安事变( D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⑤C ②③⑤⑥D ③⑤20、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D )A 日本借侵华战争转嫁经济危机B 东方会议制定了侵华计划C 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D 美国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21、在抗日反蒋旗帜下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D )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2、1932年,在上海闸北领导十九路军抗日的将领是( D )A 冯玉祥B 张学良C 吉鸿昌D 蔡廷锴23、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的原因是( B )A 日军的疯狂进攻B 蒋介石勾结日军联合夹击C 装备落后弹尽粮绝D 孤军奋战势力单薄24、下列各项由中共亲自领导组织的是( C )A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B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 东北抗日联军D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25、华北事变所包含的事件有(B )日军占领热河②日军大量入关进占河北③日本策动“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④日军进攻卢沟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26、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 A )A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 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 确定领导学生运动的方针D 指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27、下列对西安事变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A 是张学良杨虎城领导的一场“兵谏”B 标志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C 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目D 使亲日派进一步扩大了内战28、英美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变化,正确的是( C )A 由抵制到妥协B 由对抗到缓和C 由绥靖到遏制D 由扶植到反击29、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B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力量镇压革命力量C借以削弱张学良的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的发展30、九一八事变影响不包括( A )A打破一战后形成的凡——华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的矛盾C中日民族矛盾向主要地位上升 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31、1931~1936年,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对国民党政策,其调整的核心是( A )A 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本侵略B 推翻蒋介石的统治C 打破蒋介石对根据地的围剿D 掌握全国抗日运动领导权32、规定中国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的是( C )A《凇沪停战协定》B塘沽协定C“何梅协定” D蒋日密约33、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C )A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B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积极营救蒋介石C中共为和平解决作出的积极努力D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34、九一八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A.日本既定国策B日本摆脱经济危机C蒋介石围剿红军,日本有机可乘D欧美忙于本国危机,无暇东顾35、下列内容不属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是( C )A镇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B镇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C对红军第一二三次围剿 D对红军第五次围剿36、一二八事变的结果是( C )A十九路军顶住日军的进攻 B中国军队撤出河北,日军驻扎C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军驻扎 D中国军队收复多伦37、表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C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3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革命统一战线中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是( C )A合作方式问题 B主要组成C革命领导权问题 D政治基础问题39、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 B )A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出现 B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C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D推动青年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40、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的主要政治活动是( D )A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 B成立地方民主政权C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 D高举抗日反蒋大旗41、下列各项符合1935年中国政治形势分析的是( A )A日本军队逼近京津地区 B红军战略转移最终胜利完成C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2、有人说“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主要是指( A )A开始形成正确的政治路线 B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继续批判“左”倾路线 D初步建立统一战线43、在20世纪初的中国,曾出现过四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此局面出现于( D )A1932年 B1931年 C1927年 D1940年44、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机遇是( B )A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发表B参与并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在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D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全面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局部反攻、全面反攻)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内外政策、方针能够体现其政权实质的是 ( B )①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方针③豫湘桂战场的溃败④建立集中营和推行统制经济政策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未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的,主要是因为 ( B )A.日本统治集团在侵华方针上的分歧B.中国政府和军队的顽强抵抗C.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主力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大力支援3.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是 ( A )A.一个日本土兵失踪B.中国军队炸毁卢沟桥C.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一段D.东北军炮轰日本关东军驻地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 ( C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5.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是在( D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6.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 A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D.使徐州会战得以胜利7.海外侨胞给予祖国抗战财力支持的筹款形式有:①捐献②献金③认购公债④侨汇( D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8.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进行C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时机D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9.抗日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C )A 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B将介石集团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D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10.我们说“抗日战争改变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屡战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D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失告终B 中国人民有不屈不饶的的斗争精神C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11.中国抗日战争同期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相比,明显的不同是( D )A共产党和其它政党合作共同抗日B建立抗日根据地C以小抗大,以弱胜强D出现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12.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确定准备抗战的方针的主要原因是:(C )A 全国人民要求抗日B 西安事变中的承诺C 日本扩大侵略损害其利益D 英美支持蒋抗日13.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C )A 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B 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C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计划D掌握抗日战争的主动权14.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5.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D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6.关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表述不恰当的是(D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国共关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合作又对抗)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B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C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D国共两党公布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18.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A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国内阶级矛盾的变化C国民政府内部的分化D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19.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C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B.党外合作,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的绝对领导地位C.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D.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20.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会战是 ( B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D )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B )A.蒋介石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B.日本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方针C.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作坚决斗争D.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23.抗日民统族一战线能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因素是(D )A 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有斗争B中共及时反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C美国不赞同破裂D民族矛盾尚未解决24.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D )①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为坚决斗争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决裂④英美等国反对统一战线破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25.抗日战争期间,王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其错误实质是( A )A否认中共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重蹈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抹杀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阶级差别与原则分歧D过分想念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26.大革命的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最深刻的教训是(A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与武装B必须警惕统一战线的权力纷争C必须制定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27.“皖南事变”后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 ( B )A.九三学社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民主同盟28.中国民主政党同盟成立宣言中说:“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望予执政之国民党……请予武力属于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
抗日战争知识竞赛题与答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伟大斗争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
无论是对于当时的中华民族还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细节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以竞赛题的形式,介绍一些抗日战争的知识点,并带您一一解答。
第一部分: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答:抗日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开始。
2. 九一八事变是指什么事件?答: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侵略,并占领整个东北地区的事件。
这次事变被认为是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3. 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领导者是谁?答:中国共产党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毛泽东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者。
第二部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与事件1. 百团大战是指哪一个时期的重要行动?答:百团大战是发生在1940年的一场重要战役,中国军民积极开展抵抗,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对日军形成有效打击。
2. 中国“八年抗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是哪一战役?答: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之一。
中国军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在上海、苏州等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位于哪个地区?答: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山西、晋绥、山东、鲁南等地区,其中陕北的延安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
第三部分: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1. 抗日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答:抗日战争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受到巨大打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抗战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受到尊重的国家形象。
2.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答: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它使得中国人民在战斗中展现出坚决的意志和英勇的斗志。
同时,抗日战争也为了中国后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道路。
3.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有哪些?答: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抗日将领和英雄人物,如赵尚志、杨靖宇、邓小平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抗日精神的伟大。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1.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 A )2.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 D )A 皇姑屯 B长春 C旅顺 D沈阳3.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B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4.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D )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5. 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B )A卢沟桥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6.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 A )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 B顺应民众的要求C采取了投降政策 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7. 九一八事变,又称( A )事变A沈阳 B东北 C黑龙江 D辽宁8. 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多个月,东北多少平方公里锦绣河山全部沦陷敌手( B )A一百多万 B一百五十多万 C一百九十多万 D两百三十多万9. 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 B )10. 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撤入关内的将领是( A )A张作霖 B张学良 C杨虎城 D何应钦11. 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D )A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12. 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D )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13.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B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14.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D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15. 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映了( D )A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 B日本与美国的关系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16.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D )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7. 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 D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18.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 D )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19. 西安事变也称( C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八一三事变20.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D )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C向中共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21. 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有利于( C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日本侵略者 D中国人民22.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 A )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23. 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 B )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24. 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 D )A 由“门户开放”转为“大陆政策”B由绥靖转为独霸中国的政策C 由“门户开放”转为绥靖政策D由绥靖转为遏制政策25.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革命历史知识竞赛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革命历史知识竞赛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那段艰苦卓越的历史,还包含着对革命历史知识的传承和弘扬。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日子,我们举办了一场革命历史知识竞赛,旨在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历史的认知。
第一轮:单项选择题1.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A. 1921年B. 1937年C. 1949年D. 1911年2.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从哪一年开始?A. 1937年B. 1925年C. 1945年D. 1931年3. 抗日战争最具代表性的战役是哪一场?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C. 三大战役D. 淞沪会战4. 以下哪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领导人?A. 孙中山B. 毛泽东C. 叶剑英D. 邓小平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取得了哪一项重大成就?A. 新中国成立B. 国共内战胜利C. 首次成功进行核试验D. 取得了对台湾的控制权第二轮:填空题1. 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侵略者于()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2. 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3. 抗日战争中,党的军队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4.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奠定了重要基础。
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呼唤着()。
第三轮:简答题1. 为什么抗日战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而不懈斗争的结果。
这次战争是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战时期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的舞台。
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一次战胜敌人并保卫祖国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抗日战争中有哪些值得纪念的英雄人物?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抗战英雄。
其中,鲁迅、孟良崮、张自忠、叶挺等人以及八百壮士均成为了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
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知识竞答模板一、活动主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知识竞答二、活动目的1. 纪念918事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2. 通过知识竞答的形式,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近代史,尤其是抗日战争的历史。
3. 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 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提高历史知识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8日(星期日)下午14:00-16:0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14:00-14:10)-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意义以及活动流程。
- 校领导发表讲话,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 知识竞答环节(14:10-15:30)- 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个部分。
- 必答题:每组参赛队伍按照顺序回答问题,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
- 抢答题:主持人读完题目后,参赛队伍可抢答,答对得分,答错扣除相应分数。
- 风险题:参赛队伍可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目,答对得分,答错扣除相应分数。
- 题目内容涵盖抗日战争历史知识、我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等。
3. 中场休息(15:30-15:40)- 主持人简要总结上半场竞答情况,播放抗战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4. 知识竞答环节(二)(15:40-16:00)- 继续进行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环节,难度适当提高。
- 每个环节结束后,公布当前得分情况。
5. 颁奖环节(16:00-16:20)- 根据参赛队伍的总分数,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表彰。
- 邀请校领导为获奖队伍颁发证书和奖品。
6. 总结发言(16:20-16:30)- 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同学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期望。
六、活动准备1. 策划组织-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整体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
2.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D)A皇姑屯B长春C旅顺D沈阳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B)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A)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B顺应民众的要求C采取了投降政策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A沈阳B东北C黑龙江D辽宁8.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多个月,东北多少平方公里锦绣河山全部沦陷敌手(B)A一百多万B一百五十多万C一百九十多万D两百三十多万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B)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14.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A幻想国际干预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D惧怕抗日力量强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7.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D)A民族危机的加深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18.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D)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23.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B)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24.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D)2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C)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B粉碎亲日派企图C实现全民族抗日D寻找发展时机28.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B)A全面抗战时期B局部抗战时期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29.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事(C)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展游击战争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主、外交干旋为辅的方针3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C)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35.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是(C)A由民族危机引起B青年学生都起到了先锋的作用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D由北京扩展到全国36.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C)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40.“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C)A南昌起义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41.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B)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⑤十九路军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C)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③④4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A)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6.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B)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9.评价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依据的主要史实是(C)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②东北易帜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0.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B)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九一八练习题答案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开始。
以下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练习题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1.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A. 1930年B. 1931年C. 1932年D. 1933年答案:B2.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军队首先攻击了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沈阳D. 南京答案:C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被日本占领了多长时间?A. 5年B. 10年C. 14年D. 20年答案:C二、填空题4.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以________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答案:柳条湖事件5.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沦陷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________的丧失。
答案:主权和领土完整三、简答题6. 简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导致东北三省的沦陷和大量人民的流离失所。
其次,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情绪,促进了国内各阶层的团结。
最后,九一八事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7. 论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答案:九一八事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端,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同时,这一事件也暴露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软弱和分裂,促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增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初二历史难忘九·一八同步知识讲解人教义务版作业导航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场了部分HY。
2.掌握事变的概况,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一、选择题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是在A.1931年B.1929年C.1928年D.1933年2.引发九·一八事变的事件是A.惨案B.皇姑屯事件C.柳条湖事件D.张学良改旗易帜3.九·一八事变爆发于A.北平B.C.D.4.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指导中国守HY与日HY进展第一次激战的中国将领是A.张学良B.马占山C.杨靖宇D.杨虎城5.以下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HY命令张学良率东北HY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B.国一共两HY达成协议,统一行动一共同HYC.中国一共产HY派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HY组织了HY武装,开展游击战争D.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HY事抵抗为主、外交斡旋为辅的方针6.HYHY为了实现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目的,采取的主要做法是A.不断增加在东北的HY队和移民数量B.强迫国民政府签定了割让东北的不平等条约C.积极与苏联联络争获得到国际支持D.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7.为解决因日HY企图进一步侵占华北而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一共产HY主张A.推翻HY指导的国民政府,抗击HYHYB.恢复HY的三大政策,依靠国一共两HY进展HY斗争C.打倒HY阀统治,推翻HY的压迫D.建立全国HY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进展HY8.事变发生前,张学良、杨虎城与HY意见不一致的焦点集中在A.坚持HY还是反一共的问题B.两人在西北地区的HY事指挥权限大小的问题C.政府拨给西北地区的HY费多少的问题D.东北HY和十七路HY驻防范围的分配问题9.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取代HY的地位B.满足各阶层处死HY的要求C.向中一共表示HY的诚意D.逼迫HY联一共HY二、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0.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无论HYHY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A)A 1931.9.18B 1932.9.18C 1933.9.18D 1934.9.182.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D)AxxBxxC旅顺Dxx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B)A占领东北B变中国为殖民地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D)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5.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B)A卢沟桥事变B柳条湖事件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6.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A)Axx政治解决B顺应民众的要求C采取了投降政策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7.九一八事变,又称(A)事变AxxBxxCxxDxx8.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多个月,东北多少平方公里锦绣河山全部沦陷敌手(B)A一百多万B一百五十多万C一百九十多万D两百三十多万9.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B)A 1935.12.12B 1936.12.12C 1937.12.12D 1938.12.1210.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撤入关内的将领是(A)AxxBxxCxxDxx11.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D)A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12.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D)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1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B)Axx闪电战的威力Bxx的不抵抗政策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14.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A幻想国际干预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15. 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映了(D)Axx与xx的关系Bxx与xx的关系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1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D)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7. 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D)A民族危机的加深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18.xx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D)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19.西安事变也称(C)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双十二事变D八一三事变20.xx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D)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C向中共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21.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有利于(C)A中国共产党B中国国民党C日本侵略者D中国人民2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A)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23.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B)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24. 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D)A由“门户开放”转为“大陆政策”B由绥靖转为独霸中国的政策C由“门户开放”转为绥靖政策D由绥靖转为遏制政策25.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
第16课“难忘九一八”第15次作业一、填空题: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
地点:制造者:经过:结果: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2、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目的:经过:结果:意义(影响):。
二、单选题:1.“‘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
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2、疑是问之源。
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如下资料,其中你认为可质疑的是 A.东北将士的回忆 B.国民政府的绝密档案C.东北人民的控诉D.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3.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沈阳日军行动”是指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4.右图是为警示国人“铭记历史”而作。
下列各诗句,能准确反映这一主题的是A.月映华夏魂日照乾坤辉C.同胞共圆月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5.“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A.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B.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开始D.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6.东方会议之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唯第三期之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为“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7.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8.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1.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 A2.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 DA 皇姑屯 B长春 C旅顺 D沈阳3.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B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4.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D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5. 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BA卢沟桥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6.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 A 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 B顺应民众的要求C采取了投降政策 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7. 九一八事变,又称 A 事变A沈阳 B东北 C黑龙江 D辽宁8. 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多个月,东北多少平方公里锦绣河山全部沦陷敌手 BA一百多万 B一百五十多万 C一百九十多万 D两百三十多万9. 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 B10. 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撤入关内的将领是 AA张作霖 B张学良 C杨虎城 D何应钦11. 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DA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12. 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D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13.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B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14.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D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15. 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映了 DA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 B日本与美国的关系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16.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D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7. 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 D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18.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 D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19. 西安事变也称 C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八一三事变20.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D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C向中共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21. 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有利于 C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日本侵略者 D中国人民22.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 A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23. 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 B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24. 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 DA 由“门户开放”转为“大陆政策” B由绥靖转为独霸中国的政策C 由“门户开放”转为绥靖政策 D由绥靖转为遏制政策25.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 A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两党的力量大小不同C两党矛盾尖锐 D同日本关系的不同2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是 BA国民革命军 B东北抗日游击队C抗日联军 D抗日义勇军27.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C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粉碎亲日派企图C实现全民族抗日 D寻找发展时机28.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 BA全面抗战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29.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事 C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 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DA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31.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A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32. 二十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D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政 D抗日救亡33.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C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C中国共产党党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主、外交干旋为辅的方针3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35. 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是 CA由民族危机引起B青年学生都起到了先锋的作用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D由北京扩展到全国36. 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C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抗日战争37.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其态度的实质是 AA不抵抗政策 B幻想国际援助 C等待日本主动撤兵 D攘外必先安内38.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提出 CA国内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9. 张学良曾与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B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40.“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A南昌起义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41. 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 B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⑤十九路军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2. 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 C①冯玉祥②李济深③吉鸿昌④蔡廷锴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4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 D①抗日游击队②抗日义勇军③抗日联军A ①②B ③C ①D ①③44. 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A①抗日与反蒋相结合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D ③④41.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 A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46. 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 B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8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有 D①邓世昌②曹汝霖③张学良④林则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9. 评价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依据的主要史实是 C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②东北易帜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0.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 BA ①④②③B ④①②③C ③①②④D ①③②④。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知识竞赛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的一系列事件。
作为中华民族的痛苦历史,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增强公众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特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知识竞赛。
本次竞赛旨在宣传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提高参赛者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
下面将为您介绍竞赛的规则和题目。
一、竞赛规则1.竞赛形式:在线答题;2.参赛资格:任何对九一八事变感兴趣的人士,年龄不限;3.报名方式:参赛者需通过指定网站进行在线报名,并填写个人姓名和联系方式;4.竞赛题目:共有15道选择题,题目内容涵盖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
二、竞赛题目示例1.九一八事变发生于哪一年?A. 1927B. 1931C. 19452.九一八事变爆发地点是在中国的哪个省份?A. 黑龙江B. 辽宁C. 吉林D. 哈尔滨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多长时间?A. 1个月B. 3个月C. 6个月D. 1年4.九一八事变是由谁主导?A. 日本军国主义者B. 中国抗日军队C. 苏联红军D. 中国共产党5.九一八事变引发了中国哪个地区的抵抗运动?B. 广州C. 北京D. 东北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国共合作的基础是?A. 陕北抗日根据地B. 南京国民政府C. 重庆谈判D. 乌鲁木齐会议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并不代表实际竞赛题目。
三、竞赛时间和奖品本次竞赛将于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举行,比赛时间为2小时。
竞赛结束后,将根据参赛者答题时间和正确率进行排名。
前三名将获得奖品,并有机会赢取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机会。
四、报名须知1.参赛者需确保填写的个人信息真实有效;2.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逾期将不予受理;3.竞赛期间,参赛者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竞赛资格。
通过本次知识竞赛,我们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视和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希望通过了解历史,增进中日友好,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