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常见生产工艺与术语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111
复合肥生产工艺介绍复合肥是一种将多种营养元素以及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肥料,通过为作物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混合和颗粒化。
混合是指在一定比例下将不同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
复合肥的原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等。
氮肥一般包括尿素、铵盐、硝酸铵等;磷肥一般包括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铵等;钾肥一般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等;微量元素一般包括锌、硼、铁等。
在混合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合理地调整不同肥料的比例,使得复合肥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
颗粒化是指将混合好的肥料进行成型,制成颗粒状的肥料。
颗粒化可以提高肥料的稳定性和使用方便性。
颗粒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滚球法、板球法和喷雾法。
滚球法是将混合好的肥料放入滚球机中,通过滚动的方式形成颗粒。
滚球机主要由转筒和翻板组成,转筒不断旋转,混合好的肥料在转筒内不断滚动,最终形成颗粒状的肥料。
板球法是将混合好的肥料放入扁平板机中,通过振动的方式形成颗粒。
扁平板机由扁平的板块组成,混合好的肥料在板块上不断振动,最终形成颗粒状的肥料。
喷雾法是将混合好的肥料溶液通过喷雾器喷洒在干燥室中,通过干燥的过程形成颗粒。
喷雾器将溶液均匀地喷洒在干燥室中,然后通过热风或真空等方式将水分蒸发,最终形成颗粒状的肥料。
在颗粒化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可以添加一些添加剂。
添加剂主要包括润湿剂、粘合剂和硬化剂等。
润湿剂能够提高颗粒化过程中的湿润性,使得肥料能够更好地形成颗粒。
粘合剂能够增加颗粒的粘合力,使得颗粒更加坚固。
硬化剂能够提高颗粒的硬度,使得颗粒更加耐储存。
综上所述,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混合和颗粒化两个步骤。
通过合理调配原料的比例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能够生产出满足作物需求的优质复合肥。
同时,不同的颗粒化方法也能够提高肥料的稳定性和使用方便性。
复合肥生产工艺1.概述复合肥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肥料通过物理混合或化学反应形成的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元素的肥料。
复合肥与单质肥料相比,可简化施肥过程,提高肥效和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复合肥在现代农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介绍复合肥的生产工艺和过程。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化学反应法和物理混合法两种。
具体而言,化学反应法可以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种。
挥发性化合物通常是由氨、盐酸或硫酸等化合物生成的,而非挥发性化合物通常是由尿素、磷酸盐或硝酸铵等化合物生成的。
2.化学反应法(1)挥发性化合物的复合肥生产方法挥发性化合物的复合肥生产方法是将铵态或氢氧化钾与挥发性酸(盐酸或硫酸)混合,形成固体颗粒形式的复合肥。
具体工艺如下:① 原料处理:将磷酸盐和硅酸设备中粉碎,使其达到所需的粒度。
然后,准确计量氨气、盐酸或硫酸和其他所需化合物,并将它们分别送入反应釜中。
② 混合:将磷酸盐和硅酸一起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将挥发性酸添加到混合物中。
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应保持恒定的温度以保证反应的良好进行。
③ 过程控制:在反应过程中对温度和压力进行控制,以确保反应的安全和质量。
④干燥和包装:完成反应后,将产品进行干燥、筛选和称重包装。
(2)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复合肥生产方法非挥发性复合肥的生产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肥料混合,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硬盒体颗粒。
具体工艺如下:① 原料处理:将含微量元素的尿素和硫酸铵分别粉碎磨碎。
② 混合:将粉碎的尿素和硫酸铵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磷酸盐和其他微量元素。
③ 湿法颗粒化:在合适的条件下(如温度、压力、速度和流量等),将混合物喷洒入旋转的颗粒化塔中。
④ 干燥和包装:完成颗粒化后,将它们干燥、筛选和称重包装。
3.物理混合法物理混合法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肥料进行混合,而不进行任何化学反应。
物理混合法主要采用调和混合法和颗粒混合法两种方法。
(1)调和混合法调和混合法是最简单和常用的物理混合法。
各种化肥工艺技术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农药,它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和发展。
化肥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提高化肥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肥工艺技术。
首先是化肥的合成工艺技术。
合成工艺技术是将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转化为可以被作物利用的肥料。
例如,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通过将氨和二氧化碳进行合成反应产生。
合成反应需要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此外,合成工艺技术还包括其他肥料的制造,如磷肥、钾肥等。
其次是化肥的深加工技术。
深加工技术是指将原始的化肥经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更适合作物吸收和利用。
例如,通过球化技术将粉状肥料制成粒状肥料,可以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
此外,还有包衣技术,通过包裹一层保护膜来降低肥料的挥发和损失。
还有一种重要的工艺技术是化肥的生物转化技术。
生物转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通过菌种的添加和发酵反应,有机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和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机肥料。
生物转化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肥料生产的发展方向。
此外,现代化肥生产还借鉴了其他工艺技术,如磷酸化肥、氯化肥等。
这些工艺技术通过改变原始物料的化学结构和性质,提高了肥料的效果和利用率。
同时,一些工艺技术还开发出了复合肥料、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以满足农业生产的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化肥工艺技术是化肥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合成、深加工、生物转化等技术手段,使化肥更适应作物的需要,提高化肥的效果和利用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不断追求,化肥工艺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工业化化肥生产工艺流程因肥料类型而异,以下是三种主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的基本生产流程概述。
1. 氮肥
氮肥生产的关键原料是氮气(N2),主要通过空气分离获得。
最常见的氮肥是尿素和硝酸铵。
尿素生产流程:
•合成氨:首先,采用哈伯-博世过程通过空气中的氮和自然气中的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氨气。
•尿素合成:将合成氨与二氧化碳(CO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
硝酸铵生产流程:
•合成氨:同上。
•硝酸制备:通过空气氧化氨制得硝酸。
•中和反应:将硝酸与合成氨中和,产生硝酸铵。
2. 磷肥
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通过化学处理制得各种磷肥产品,如过磷酸钙(单超磷酸钙)和磷酸二铵。
生产流程:
•酸浸:将磷矿石粉碎后与硫酸反应,产生磷酸和石膏。
•磷酸净化:通过沉降、过滤等步骤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磷酸。
•磷肥制备:将净化后的磷酸与相应的碱性物质(如氨)反应,生成磷肥产品。
3. 钾肥
钾肥主要从含钾的矿物(如钾盐)中提取得到,生产流程相对简单。
生产流程:
•矿物提取:通过物理方法(如溶解、过滤)提取钾盐矿物中的钾。
•结晶与干燥:通过蒸发结晶、离心分离和干燥步骤,得到固态钾肥产品。
工业化肥生产通常涉及大量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步骤,且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生产流程正逐步向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方向发展。
化肥工艺流程化肥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料转化为化肥的一系列工艺步骤。
化肥是一种供给农作物必需养分的物质,它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下面将介绍化肥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化肥的生产需要原料。
常用的原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其中最常用的氮源是天然气或氨,磷源是磷矿石或磷酸,钾源是钾矿石。
这些原料在采购后需要经过处理和储存。
第二步是原料的预处理。
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以便于进一步反应和转化为化肥。
天然气或氨通常经过气体脱水、气体分离等步骤,得到纯净的氨气。
磷矿石需要经过浸取、过滤等步骤,得到纯净的磷酸。
钾矿石则需要破碎、浸出等处理,得到纯净的钾盐。
第三步是原料的转化反应。
在反应釜中,将氨气与磷酸进行反应,生成氨磷酸盐。
该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配比下进行,以确保反应效果和产物纯度。
同时,钾盐也要经过相应的反应转化为可用的钾化肥。
第四步是产物的精制。
在反应后,产物可能还会包含杂质或其他不需要的成分。
精制过程包括过滤、结晶、脱水等步骤,以去除杂质,提高化肥的纯度和质量。
第五步是化肥的造粒。
精制后的产物需要进行造粒处理,使其成为颗粒状的固态肥料。
常用的造粒方法有滚筒造粒、喷涂造粒等。
造粒可提高化肥的包装和施用性能,方便农民使用。
第六步是包装和存储。
经过造粒处理后,化肥将被装入适当的包装中,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包装通常采用塑料袋、纸箱等。
存储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防尘等,以保证化肥的质量。
最后一步是销售和使用。
化肥生产完成后,将通过经销商、农资店等渠道销售给农民。
农民在适当时间和方式下施用化肥,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化肥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采购与预处理、原料转化反应、产物的精制、化肥的造粒、包装与储存、销售与使用。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每个环节都得到精心把控,化肥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化肥厂生产工艺流程化肥厂生产工艺流程是指从化肥原料到最终成品化肥的一系列生产过程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化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描述,仅供参考。
1. 原料准备:化肥的原料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如尿素、磷酸、钾盐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选、研磨、干燥等工艺处理,以确保原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2. 原料混合: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满足不同类型化肥的生产需求。
混合过程中需要进行物料的称量和搅拌,确保混合均匀。
3. 反应过程:根据不同化肥的要求,通过添加催化剂或调节反应温度等方式进行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过程可以是水解、氧化、硝化、还原等,以实现原料的转化、反应,生成所需的化合物。
4. 萃取与分离:反应完成后,需要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溶剂萃取、蒸馏、结晶等方式实现。
5. 干燥:将从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湿含水的化合物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含水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6. 粉碎与造粒:干燥后的产品一般为颗粒状,需要进行粉碎和造粒处理。
这一步骤可通过研磨机、球磨机等设备完成,以获得化肥成品的颗粒度和形状。
7. 包装与包装:经过粉碎和造粒后的化肥成品需要进行包装和包装。
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袋装、散装、桶装等。
同时,还需要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验收、质量检测和标识。
8. 成品库房与销售:经过包装和包装的化肥成品将被储存在成品仓库中,等待销售出库。
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要求,成品将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销售和运输。
以上仅为一个简单的化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描述,实际生产中还可能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和步骤。
不同类型的化肥生产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工艺流程需根据产品类型和工厂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化肥的制造工艺流程:
化肥的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根据所需的化肥类型,选择合适的原料。
常用的原料包括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化合物。
2.反应制造:将选定的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转化为化肥的主要成分。
例如,氮肥通常是通过氨的合成反应制得,磷肥可以通过磷酸盐的加工制造,钾肥则可以从矿石中提取。
在某些情况下,会利用燃料煤通过锅炉产生水蒸气,再通过煤发气生炉与焦炭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半水煤气。
经过脱去硫化氢后,在高温、高压、纯度的条件下,实现其化学反应后,生成液态氨。
然后利用氨水在脱除二氧化碳过程中,得到最终产品,如碳酸氢铵。
3.精炼和处理:经过反应制造后得到的产物可能需要精炼和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4.配方和混合: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需求,将不同类型的化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方和混合,以制备出特定营养成分的复合肥料。
5.包装和存储:将生产好的化肥产品进行包装,通常以袋装或散装形式进行。
然后,将其储存在干燥、通风和安全的环境中,以保持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初二物理化肥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物理化肥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天然气、煤炭、磷矿石等原材料转化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其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工艺环节,包括原材料处理、反应转化、成品提取和包装等。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化肥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原材料处理物理化肥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气、煤炭、磷矿石和硫磺等。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处理。
比如,如果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材料,需要经过脱硫、除尘等工艺步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物质,确保生产的物理化肥符合质量标准。
二、反应转化经过原材料处理后,进入反应转化阶段。
不同种类的物理化肥生产有不同的转化反应过程。
以磷矿石为例,其制备过程中最关键的反应是磷酸盐的溶解和磷酸二氢铵的生成。
该反应需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以确保高效率的转化率。
同时,在反应过程中要对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反应的稳定性和产物质量。
三、成品提取反应转化完成后,需要对产物进行提取。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过滤、结晶、干燥等操作。
过滤是将反应液中的固体磷酸二氢铵分离出来,结晶则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来使化肥成分逐渐形成晶体。
最后,通过干燥操作将结晶物质中的水分去除,以获得细小颗粒并便于包装和储存。
四、包装经过成品提取后,物理化肥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过程通常包括称量、封装和贴标等环节。
称量是为了确保每包物理化肥的重量标准化,封装则是将化肥装入袋中,并密封保鲜。
最后,贴标环节负责为每个包装袋标识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以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
综上所述,初二物理化肥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处理、反应转化、成品提取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的有序进行,我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物理化肥产品,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化肥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能够不断完善物理化肥生产工艺,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复合肥几种生产工艺的区别复合肥生产工艺一般有以下几种:喷浆造粒,氨化造粒,高塔造粒,缓控释肥另外氨化造粒和喷浆造粒之间有什么区别?采用氨化、二次脱氯造粒生产工艺,原理是将氯化钾与硫酸加入反应槽加热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逸出的HCL气体经水吸收后可制得一定浓度的盐酸,生成的硫酸氢钾与稀磷酸混合后形成混酸。
将该混酸与合成氨按比例在管式反应器反应,生成复肥料浆直接喷入转鼓造粒机中生成氮、磷、钾一定比例的硫基复合肥。
具有造粒均匀、色泽光亮、质量稳定、养分足、易溶解和被作物吸收等特点,特别是作种肥对种子相对安全。
适宜各类土壤和小麦、玉米、瓜果、花生、蔬菜、豆类、花卉、果树等多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适用于基肥、种肥、追肥、种肥、冲施。
氨酸法工艺流程:将多种基础肥料及添加剂按工艺配方要求分批计量,经混料机搅拌均匀后与返料一起,由电子计量皮带输送入造粒机内。
浓度98%或93%的硫酸经槽车外购入硫酸储槽存放,经泵打入硫酸稀释储槽并计量后供造粒所需。
液氨经蒸发为气氨由管道输送入造粒机内。
氨和硫酸在造粒机内的管道中连续反应直接进入造粒机料层进行造粒工作。
物料在70~80℃温度和蒸汽的调节下在造粒机内团聚成粒。
成粒的湿物料在皮带运输机上冷却硬化后,再进入烘干机干燥脱水。
烘干后的物料由提升机输送到筛分机,筛分后的大颗粒经破碎后与筛下细料一道返回造粒机再造粒。
合格的颗粒经防潮、防结块的包膜处理后经风冷进入成品再次筛分、计量包装。
包装好的成品由转运车运入库房存放。
造粒机所产生的废气由通风机抽出并送入尾气水洗装置系统洗涤。
干燥热风由热风炉经热风机提供。
烘干后的尾气经高效旋风除尘器除尘后由尾气风机送洗涤塔洗涤并由烟囱排空。
出洗涤塔的洗涤水循环使用,部分泵入硫酸稀释储槽做稀释补充水用。
经洗涤后的尾气排入大气。
喷浆造粒工艺可以参考磷肥与复婚肥料书。
高塔熔体造粒原理及工艺流程高塔熔体造粒工艺技术是利用熔融尿素和磷酸一铵、氯化钾可以形成低共熔点化合物的特点,将粉状磷酸一铵、氯化钾、添加剂等各自加热后,加入熔融尿素中,通过反应生成流动性良好的NPK共熔体,再通过专用喷头喷入复合肥造粒塔,在空气中冷却固化成颗粒,获得养分分布均匀,颗粒性状较好的复合肥料。
初中化学化肥知识点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化肥则是农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有关化肥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化肥的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肥的分类化肥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有机肥主要是指动植物残体、排泄物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制成的肥料,例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无机肥则主要指由无机物质制成的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二、化肥的制备方法化肥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常见的方式。
其中,氮肥的制备主要有合成氨法、硝酸铵法和尿素法。
磷肥的制备通常采用磷矿石经处理后得到。
钾肥则主要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三、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
过量的化肥会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使得土壤变得过酸,从而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另外,化肥的使用还会造成土壤质量的下降,降低土地的持久耕作能力。
此外,在化肥的制备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四、化肥对人体的影响虽然化肥是农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食用了使用过量化肥种植的农产品可能会导致摄入过多的化学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此外,长期暴露在化肥生产过程中的工人也容易受到化肥带来的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炎症等。
五、合理利用化肥的方法尽管化肥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合理利用化肥。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施肥,科学测定植物需要的肥料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可以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有机肥的长效性和化肥的便利性,达到更科学的施肥效果。
此外,也可以逐渐发展并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绿肥等可降解肥料,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化肥知识点包括化肥的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化肥的具体情况,从而能够更科学地利用化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一、综合颗粒状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料浆法以磷酸、氨为原料,利用中和器、管式反应器将中和料浆在氨化粒化器中进行涂布造粒,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氮素和钾素以及其他物质,再经干燥、筛分、冷却而得到NPK复合肥产品,这是国内外各大化肥公司和工厂大规模生产常采用的生产方法。
磷酸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外购商品磷酸,以减少投资和简化生产环节。
该法的优点是既可生产磷酸铵也可生产NPK肥料,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酸、氨的中和热蒸发物料水份,降低造粒水含量和干燥负荷,减少能耗,此法的优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好,产品强度较高。
由于通常需配套建设磷酸装置及硫酸装置,建设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涉及磷、硫资源的供应和众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磷石膏、氟、酸沫、酸泥等),一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
如以外购的商品磷酸为原料,则目前稳定的来源和运输问题及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磷酸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磷酸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有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建立磷酸基地,以商品磷酸满足其它地区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市场需求必将促进这一行业发展,也必将解决众多地区原料磷酸的需求问题。
拥有该种生产技术的外国公司主要有挪威的norsk hydro、西班牙incro、espindsea、法国的AZF、KT、美国的Davy/TVA等。
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云南云峰化工公司、南京南化磷肥厂、大连化工厂、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磷肥厂等。
拥有相近于该种生产技术的国内企业主要有山东的红日集团、四川成都科技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等。
2.固体团粒法以单体基础肥料如: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为原料,经粉碎至一定细度后,物料在转鼓造粒机(或园盘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在成粒过程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转鼓造粒机加入少量的磷酸和氨,以改善成粒条件。
复合肥生产方法1、团粒法:粉状的基础肥料借助于液相(水+蒸汽+肥料溶液)粘聚成粒,再借助于外力的挤压成型。
该法是我国目前复混肥料加工的主要方法。
2、料浆法:在这种工艺中,要造粒的物料是料浆形式,一般是由硫酸、硝酸、磷酸与氨、磷矿粉(或这两种物料以某种形式的结合)进行反应得到的。
3、掺全法:把颗粒度和强度接近的基础肥料(基本彼此间无化学反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掺拌混合。
4、流体法:分为液体(清液)肥料和悬浮流体肥料两种。
5、熔融法:氮素肥料尿素或硝氨和磷铵钾盐一起熔融后用塔式或油冷方式进行生产NP或NPK颗粒状复合肥。
6、浓液造粒法:该法是团粒法和料浆法的改进,尿素、硝氨以90%以上的浓溶液进入造粒系统,改善了造粒和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本法可以直接利用尿素,硝铵系统的浓缩液时行联产NPK复混肥。
7、挤压法: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便粉体基础化肥成粒的一种方法。
热稳定性差的基础化肥,如碳酸氢铵和基础肥制NPK时,都采取此法。
复混肥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1、掺混法生产工艺:对基础肥料的总的要求是粒度均匀,水份含量低,颗粒强度好,贮藏时不结块。
2、物理团粒法:是用物理的方法便非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物料加工成为符合要求的粒径大小,并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的肥料技术。
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团聚造粒(无机、有机-无机复混肥)、挤压造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喷浆造粒(磷酸铵类产品)三种类型。
3、料浆法生产工艺:料浆是用硫酸、硝酸、磷酸或一些混合酸与氨反应的产物,有时也用酸与磷矿粉反应的产物。
在料浆中加入钾盐或直接把钾盐加至造粒机内,可制提NPK 三元复混肥。
料浆造粒的机理主要依靠料浆的涂布作用而使颗粒逐渐增大,并得到强度坚硬和流程性优良的颗粒肥料。
4、熔体造粒法:可分为造粒塔喷淋造粒工艺(高塔)、油冷造粒工艺、双轴造粒工艺、转鼓造粒工艺、喷浆造粒工艺、盘式造粒工艺、钢带造粒工艺。
5、挤压法生产工艺: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
化肥工艺技术化肥是一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药,它通过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帮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化肥的生产涉及到一系列工艺技术,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化肥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
首先,化肥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料处理。
原料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原料一般以粉末或颗粒的形式存在,首先需要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配比,然后对原料进行制粒、研磨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工艺步骤能够更好地进行。
接下来,原料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混合。
混合是将不同种类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以获得符合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化肥。
混合一般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通过高速旋转的搅拌器将原料混合均匀。
在混合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成分,例如微量元素和改良剂,以增强化肥的效果。
第三个步骤是造粒。
造粒是将混合后的原料加压成颗粒状,以方便植物吸收。
造粒机是常用的设备,它通过物料的挤压、剪切和翻滚等作用,将原料压缩成颗粒状。
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颗粒进行涂覆,以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溶解速度。
最后,化肥生产的最后一步是包装和质检。
包装通常使用塑料袋或纸袋进行,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在包装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防潮剂、密封剂等,以保证化肥的质量。
同时,为了确保化肥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还需要进行质检,检测化肥的主要成分、含量和纯度等。
总的来说,化肥工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制成优质的化肥产品。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化肥的成分、含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随着农作物需求的增加,化肥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以提高化肥的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能够生产出更高效、环保的化肥产品,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造肥料的几种工艺
造肥料的几种工艺
专用复混肥料的配比是主要是依据两方面的主要因素,一是这种作物本身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及中量元素和微元素的需求比例和需求量,二是种植这种作物的土壤中现有氮、磷、钾以及中量元素和微元素的含量。
复混肥料主要是来补充作物需要量与土壤中现在含量之间的差额部分。
现在市场上所有的专用肥料或是各个地方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都是依据这个原理来进行的。
现在主流的复合肥料方式主要有以下以种:
1、圆盘造粒
优点是可以小批量的生产,配方调整容易,颗粒也方便随时调整;
缺点是产量低。
2、滚筒造粒
与圆盘造粒类似
3、转鼓动喷浆造粒
优点是可以生产高含量,特别是高氮含量的复合肥料;
缺点是配方的调整不方便。
4、液体喷浆造粒
优点是造出的颗粒美观,光滑,水溶性好;
缺点是只能生产低含量的特定产品,无法生产高含量的产品,而且会受原料类型的限制。
5、高塔造粒
优点是可以生产高含量的复合肥料,而且颗粒也非常漂亮;
缺点是配方调整起来很麻烦,而且单品种单批次的生产量要求大。
6、挤压造粒
优点是可以生产一批特殊含量的肥料,而且不用添加膨润土等粘合剂,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复合肥料的含量;
缺点是颗粒一般都不很规则,即产品的品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