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护理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2
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吕倩频
1、妥善固定管道。
请医生置管时缝针固定圆形导管柄。
各三通及输液通路紧密连接,避免
松脱导致出血和空气进入。
2、保持通畅。
每班交接以肝素水冲洗管路,怀疑堵塞时不可强行冲注以防血栓塞,应予以
拔除。
3、预防感染。
以消毒巾包裹各三通及导管接头。
推注药物或输液严格手卫生无菌操作。
三
通和导管内不能存有血迹。
输注营养液、血液制品后必须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穿刺部位每天更换敷料,有渗血及时更换。
4、封管。
每次输液结束用肝素水封管以避免回血堵塞导管。
5、测压护理。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取平卧位,校准零点,测压管路避免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等
需要微泵注入药物,以免测压时引起病情变化。
分析中心静脉压测量值时应考虑呼吸机及PEEP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深静脉置管护理范文一、准备工作1.确定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深静脉置管适应于需要长时间输液、抗生素静脉给药、肿瘤化疗等情况,禁忌于有血栓性疾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2.向患者解释深静脉置管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准备所需器材,包括深静脉置管包、无菌手套、手术巾、洗手液、消毒剂、注射器、药物、压力袋等。
二、操作技巧1.患者体位:卧位或仰卧位,肢体要放置于舒适位置,尤其是置管侧上肢要舒展。
3.皮肤消毒:采用酒精或碘酒进行皮肤消毒,注意要从中心向四周进行旋转擦拭,至少擦拭三次。
4.局麻醉:可以选择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减轻患者疼痛感。
5.刺入置管:选择合适的置管针径,用左手将针固定于合适的位置,以右手持针插入皮肤、浅表静脉、深静脉,将导管缓慢插入深静脉,同时要观察导管血液回流情况。
6.固定导管:当导管位置确定后,将导管与皮肤适当固定,避免导管脱落或移位。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等方法固定导管。
7.确认导管位置:使用X线或超声等辅助检查方法,确保导管位置准确。
三、观察与护理1.导管观察:每天观察导管是否存在渗血、渗液、肿胀等异常情况。
观察导管插入口的炎症状况,如红肿、温热等。
观察导管附近有无血栓形成。
2.导管通畅性检查: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观察内管是否通畅。
如遇到阻塞,可尝试使用生理盐水推注或者选择进行溶栓治疗。
3.导管保护:避免导管与患者的摩擦,尽量避免导管被扯动和碰撞。
避免过度活动和压迫导管所在部位。
保持导管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4.导管场气囊监测:如使用了带有气囊的导管,要定期检查气囊是否充气,以确保导管在血管内部稳定。
5.导管相关感染防控:规范进行手卫生,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导管,使用抗生素预防导管相关感染,遵守导管置管时的无菌操作规范。
四、并发症处理1.渗血渗液:如出现导管周围渗血、渗液,需要停止输液,紧急处理。
可尝试重新固定导管,若仍无法解决,应及时更换导管。
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一)插管的方式←中心静脉置管(CVC ) 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catheter)(二)插管的适应症←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输液的患者;←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者;←输液时需要使用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需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的患者;←同样适用于儿童;←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和速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三)插管的优势←保护病人的外周静脉;←可减少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可长时间保留在血管内;←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病人活动方便,护理简单,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四)插管的操作(以PICC为列)←操作前准备1、医生的医嘱;2、正确评估患者;3、穿刺前病人教育:包括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穿刺过程、护理需要、潜在并发症;4、病人签署同意书;5、物品的选择及准备;6、心理准备。
← 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1、首选——贵要静脉2、次选——肘正中静脉3、第三选择——头静脉←皮肤消毒的标准1、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用力摩擦皮肤;2、消毒范围8—10cm直径;3、先用酒精清洁、消毒、待干;4、再碘伏消毒、待干。
←穿刺后拍X光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后才能输液←穿刺后记录1、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2、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3、所穿刺的静脉;4、穿刺过程描述;5、抽回血的情况;6、固定方法;7、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8、胸片结果;9、病人的主诉。
(五)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1、机械性静脉炎;2、血栓性静脉炎;3、导管断裂或破损;4、感染;5、导管漂移;6、堵管;7、拔管困难。
深静脉置管的维护(PICC为例)(一)更换肝素帽←目的:把由于过度使用肝素帽而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何时更换: 1、每周一次;2、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3、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4、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只管的长度、时间。
2.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征象。
【护理要点】
1.保持穿刺点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换药一次,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2.妥善固定导管,导管各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防止脱落。
3.深静脉测压通道连接专用延长管和三通,禁止连接头皮针、肝素帽。
每次输液完毕,不需维持通道者。
用肝素液和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4.及时更换液体,测压后及时打开输液通道,以避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
5.血管活性药物应单通道泵入,防止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药物疗效;如需快速输液、输血应直接连接三通,血液制品、普通液体不能再同一静脉通道输入。
6.拔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用消毒液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以上。
【指导要点】
若深静脉导管被血凝块堵塞不通或呈半通状态,立即用空针向外抽吸,切勿讲血凝块冲入血管内,否则易导致血栓栓塞;若回抽不通,应拔除导管。
2015年7月份制定
2016年8月第一次修订。
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护理预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1.评估
1.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要、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1.2了解既往静脉穿刺史,有无相应静脉的损伤及穿刺侧肢体功能状况;1.3评估是否需要借助影像技术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
1.4了解过敏史、用药史、凝血功能及是否安装起搏器;
1.5置管期间,定期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导管位置、导管内回血情况,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2.安全护理预案
2.1乙醇和丙酮等物质会对导管材质造成损伤,因此当使用含该类物质的溶液清洁护理穿刺部位时,应等待其完全干燥后再加盖敷料。
2.2置管后应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测量臂围并与置管前臂围相比较。
观察肿胀情况,必要时行B超检查。
2.3置管后应指导患者:
2.3.1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置管侧肢体做松握拳、屈伸等动作,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观察肿胀情况。
但应避免置管侧上肢过度外展、旋转及屈肘运动。
2.3.2勿提重物,应尽量避免物品及躯体压迫置管侧肢体。
3.输血或血制品、脂肪乳等高黏稠性药物后应立即用0.9%氯化钠溶液20ml 脉冲式冲管。
冲管时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勿用暴力,以免压强过大导致导管破损。
4.疑似导管移位时,应再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尖端所处位置;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1、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每周更换敷料1~2次。
分泌物过多或敷料潮湿、松脱,应及时更换。
2、嘱患者咳嗽、用力排便时按压塑料扣、如导管有回血应及时通知护士处理,以免堵塞导管。
3、穿脱衣服及睡眠时避免将导管拔出,每日可用小镜子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4、每日输液前,用生理盐水2~4ml冲管,再将输液器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固定,用无菌纱布包裹。
输液完毕,拔下头皮针,用生理盐水或 100U/ml肝素生理盐水注入硅管内,冲管时边退边推液体,使管内充满液体,再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包好。
如无常规输液,则每周2次用上述液体冲管。
5、在给药过程中,应确保留置管准确地置于血管中,如注药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痛感、灼热感、刺痛感或其他不适感觉,观察同侧胸部有无静脉怒长、颈部锁骨上区及上肢的水肿等,如有应考虑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或留置管从静脉中脱出,必须立即停止输液,予以及时处理。
6、如输液不畅须注意硅胶管有无折曲、脱出血管外,此时应抽吸回血或变动管的位置。
观察导管的长度,不宜用力推注液体。
抽吸回血无效的,可用尿激酶 2000单位+生理盐水 20ml缓慢注入管腔待栓子溶解后再输液。
7、如患者发热或有其他感染征象、查无其他明确原因者,应考虑插管感染的可能,应做拔管处理并做管端细菌培养。
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1置管前护理1.1心理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1.2环境准备:患者周围环境要宽敞整洁,便于操作,减少人员走动。
调节适宜的室温防止患者术中受凉。
2置管术中护理2.1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2.2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置管术后一般护理:3.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每周换药两次(星期二、五)。
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3更换敷贴时用碘伏、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3.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拔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3.5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觉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因此,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
4几类常见管道的特殊护理:4.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4.1.1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方纱加压后,再用3M贴膜粘贴,另在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4.1.2 3M敷贴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以导管进口为中心,将敷贴从四周朝向导管进口处剥离,然后由下至上沿导管方向小心揭掉敷贴。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第一步,术前准备。
在进行深静脉置管前,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首先,检查医嘱,了解置管的目的和要求。
其次,核对患者身份,确认在正确的患者身上进行操作。
然后,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获得患者的同意。
最后,清洁工作台,准备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药物,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第二步,皮肤消毒。
深静脉置管前应对插管的部位进行有效的皮肤消毒。
首先,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
然后,使用含有酒精的一次性消毒棉球或皮肤消毒剂对插管部位进行擦拭。
按照清洁区域分次打开,以避免交叉感染。
插管部位应从中心向周围圆周方向进行消毒,每次移动0.5-1 cm。
消毒时间大约为1-2分钟,待皮肤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三步,导管插入。
在插管之前,要确保导管为无菌状况,并预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导管和引导针。
操作前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向插管处输送适量的麻醉剂,使患者局部麻醉。
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入路和技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插管结束后,要将注射器中的剩余麻醉剂抽回,以避免药液渗入体内。
第四步,固定导管。
插管结束后,需及时固定导管,以避免导管脱出或滑动。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常用的有缝线固定、透明贴膜固定和导管固定器等。
固定时要注意导管与皮肤的紧密接触,避免摩擦和外力拉扯导致导管脱位。
第五步,导管护理。
导管的通畅和清洁对患者的治疗和安全至关重要。
导管畅通与否可通过观察注射流速和套筒压力进行判断。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有渗漏、输液囊是否正常,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如发现渗血、渗液、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处理。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用品和敷料,保持清洁和干燥。
第六步,引流管理。
深静脉置管时,常常同时插入引流管用于引流。
引流管的畅通性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畅通,如有堵塞要及时抽出或更换。
引流管末端应放入引流袋中,保持整洁。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
一、目的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危重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化疗、外科大手术病人等常用的护理技术。
二、适应症
需进行循环功能监测,经静脉放置起博器、完全静脉内营养、缺乏静脉通路、快速液体复苏紧急透析等。
三、护理要点
1. 大静脉输液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以防感染。
2. 注意穿刺点的保护:每日对导管穿刺点进行检查,查看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及脓性分泌物。
出现红肿渗液时,每日给予清洁消毒,使用安尔碘或碘伏酒常规消毒,必要时更换穿刺部位。
3. 穿刺部位的无菌贴膜每3日更换一次,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如覆盖的是无菌纱布应每日以碘伏消毒,消毒范围即穿刺点周围6~8cm 的皮肤更换无菌纱布。
4. 保持导管接头与肝素帽衔接紧密,每24小时更换无菌输液装置一次。
5. 输液时应加强巡视,输液瓶内液体不能走空,更换导管时应防止空气进入,引起空气栓塞。
6. 每日输液结束后,用0.2%~1%的肝素盐水5~10ml冲洗
导管并封管。
7. 观察患者的体温,同时定期检查血常规,观察血象,如有患者发热、寒战与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大静脉管。
8. 为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聚导致堵塞,应避免从大静脉导管输血或抽血,输液结束后,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封管。
9. 拔除静脉导管后,需在穿刺处按压5分钟,并用无菌剪刀剪静脉导管头端1cm样本做细菌培养。
四、常见并发症:气胸;血管/心脏穿孔;纵隔积水和胸腔积水;血胸;气栓;血栓形成;心律失常;感染;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