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6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全面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清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针对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部分1. 请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的厚度和组成有所不同。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的一天分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它使得地球的一年为365天左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地球上的季节、昼夜交替等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3. 请简要介绍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地球的气候带分布可以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寒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气温极低,气候严寒,植被稀疏。
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植被丰富。
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候炎热,植被茂盛。
二、人文地理部分1. 请简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表现为密度不均衡、人口聚集和人口迁移。
密度不均衡指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的人口密度较高,而内陆地区和高山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聚集指的是人口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的聚集现象,这与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有关。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政治因素等。
2. 解释城市化的含义和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经济上,城市化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社会上,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大小变化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某某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1. 引言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而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基本运动之一。
通过对地球的公转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季节变化、日照时间等现象。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
2. 地球的公转是什么?2.1 什么是公转?公转是指天体围绕另一天体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对于地球而言,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进行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这也决定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
2.2 地球的公转周期和方向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即一年的长度。
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地球是沿着一个叫做黄道的特定轨道运行的。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也就是从北半球看太阳运动的方向。
2.3 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一个完全的圆形。
与椭圆轨道有关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轨道的倾斜度,也称为黄道倾角。
黄道倾角是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斜度的存在,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将迎来夏季;而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将迎来冬季。
3. 地球的公转对日照时间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也对地球上的日照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高度角和日照时间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3.1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太阳高度角会发生变化。
当太阳的高度角较大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面积较大,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而当太阳的高度角较小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面积较小,日照时间较短。
3.2 极昼和极夜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倾斜度的存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极区域在公转过程中远离太阳时,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该地区将出现长时间的夜晚,即极夜;而当地球的某一极区域在公转过程中靠近太阳时,该地区将出现长时间的白天,即极昼。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球的公转(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2.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答案 1.C 2.B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完成下面两题。
3.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A.① B.②C.③ D.④4.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答案 3..A 4.C图1是“我国某校学生绘制的学校旗杆正午影长年内变化图”(杆长8米),图2是“甲日期拍摄的当地日出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学校的纬度大约是()A.30°N B.23°26′N C.22°52′N D.21°34′N6.图示河段的流向是()A.东南流向西北B.西北流向东南C.东北流向西南D.西南流向东北答案 5.D 6.B7.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小于0°。
若某时刻某条经线上的点,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差值为100°,则太阳直射的纬度最可能为()A.0°B.10°C.20°D.23°26′答案7.B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地可能位于()A.20°N B.20°S C.30°N D.30°S9.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昼夜均分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答案8.B9.D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