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突破—原因分析类学生版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956.0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地理综合题突破——原因分析类1.「题型分析」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典题例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大裂谷的走向及其成因。
(2)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的原因。
(3)简述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
3.「技巧点拨」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4.「对点突破」1.(2012·泉州市高三二模)由于资源、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km2,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面图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区域图;图乙是沿海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1)简要说明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自然原因。
(2) 加利福尼亚州占全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简要分析该州南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3) 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2.(2012·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2: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1和材料2,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2,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高考地理综合题突破——原因分析类1.「题型分析」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典题例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大裂谷的走向及其成因。
(2)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的原因。
(3)简述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
3.「技巧点拨」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4.「对点突破」1.(2012·泉州市高三二模)由于资源、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km2,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面图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区域图;图乙是沿海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1)简要说明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自然原因。
(2) 加利福尼亚州占全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简要分析该州南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3) 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2.(2012·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2: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1和材料2,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2,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16)综合题型之8原因分析型1(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综合题型之6特征描述型1.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1)~(4)题。
材料一图甲为2011年9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强降雨量图,图乙为汾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1)图甲所反映的强降水最有可能是________(锋面)引起,降雨区位于锋线的____________(地图方向)。
(2)读图丙,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B两地形成的流水地貌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江汾河相同点不同点(4)汉江流域有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1)冷锋北或西北(2)沿河或河谷地带分布甲: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 乙: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3)相同点: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不同点:汉江: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汾河: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
(4)自然条件:水热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种植历史悠久;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劳动力丰富等。
题型打破二原由剖析类时间: 30分钟满分: 46分综合题(2小题,共46分。
)1.[2017 ·河北衡水摸底二] 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22分)一旅行团春天来内蒙古游乐,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骨干道路发现M河和 N 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显然差异。
该日沿途察看不到内蒙古高原漂亮的夕阳景观。
以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地区图。
(1)说明沿骨干道路植被地区差异产生的原由。
(4分 )(2)说出 M、 N 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剖析原由。
(12分 )(3)剖析该日旅行团沿骨干道路观察不到漂亮夕阳景观的原由。
(6 分)答案(1) 原由: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因为山地对季风的阻拦和海陆地点的影响,致使降水差异,进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
(2)水文差异: M河含沙量大于 N 河; M河水流速度慢于 N河; M河流量小于 N 河。
原由:强沙尘天气,风力大,风吹沙入河,M河含沙量高; N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含沙量低。
M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展,水流迟缓;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
M河路过荒漠区,降水少;N河春天积雪融水量大,夏天降水许多。
(3)该日为强沙尘天气,在内蒙古高原路段,能见度很低;冀北山地西侧路段,沙尘的影响依旧明显,同时该地区为山地丛林草甸区,植被的遮挡难以赏识到夕阳景观;山地东段,受地形的阻拦,难以察看夕阳景观。
分析第 (1) 题,读图可知,沿骨干道路穿越不一样的地形区,不一样地形区海拔高度不一样,说明植被差异切合山地垂直地区分异;图示地区东部距海近,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植被以丛林为主;图示地区西部距海远,地处背风坡,植被以草原为主。
第(2) 题,水文特色主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考虑;流量主要与降水量有关,水位的季节变化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植被覆盖率、风沙活动有关,结冰期主要与冬天气温有关,流速主要与地形起伏有关,联合地区特色即可剖析。
高考地理综合题突破—原因分析类学生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突破——原因分析类
1.「题型分析」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典题例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大裂谷的走向及其成因。
(2)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的原
因。
(3)简述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
3.「技巧点拨」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4.「对点突破」
1.(2012·泉州市高三二模)由于资源、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
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
平洋沿岸地区,面积
约41.1万km2,为美
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
面图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区域图;图乙是沿海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1)简要说明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自然原因。
(2) 加利福尼亚州占全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简要分析该州南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3) 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2.(2012·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1: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
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
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
沙漠而形成。
材料2: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
图。
(1)据材料1和材料2,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2,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2,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3.(2012·厦门市五校高三联考)图Ⅰ是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Ⅱ和图Ⅲ分别是
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
下列问题。
(1)依据图Ⅰ和图Ⅲ判断布里斯班洪涝
多发的当地季节,并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
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
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
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
500万亩。
材料2: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
图。
(1)结合下图,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
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2)请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5.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高考地理综合题突破——原因分析类参考答案
「典题例证」
(1)基本为南北走向。
地壳断裂陷落而成。
(2) 纬度较低,终年高温;海岸呈东北—西南走向,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夏季沿岸洋流为上升流,降温减湿,冬季暖流来自高纬度,水汽不宜凝结。
(3)自然原因: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人文原因:经济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人口增长过快,国家贫穷等。
「对点突破」
1.(1)从北向南,降水量逐渐减少;水资源空间分布北多南少。
(2) 降水少,晴天多;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山地高原面积较广,太阳辐射强。
(3) 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
2. (1)形成过程:A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形成。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
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3. (1)夏季。
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大;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汇水量大。
(2)甲处比乙处流量小,流速慢(或乙处比甲处流量大,流速快)。
原因:乙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量大;乙处单位距离落差大,流速快。
(3)东南部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离农业发达地区距离近;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殖民者最早到达此地方,发展历史悠久,开发时间早;对内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
4. (1)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
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因而径流量小。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随着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5.(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地域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