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超声科(B超室)危急值报告流程
一、超声科(B超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危急值”,必须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 再次重复检查,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医疗器械是否有问题。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查结果,及操作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 超声科(B超室)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查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人员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二、超声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大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5cm,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bpm 或过慢<120bpm。
5、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检验科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立即复查并检查室内质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确认标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询问申请医师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确认危急值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检验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 )、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医学影像科、B超、心电图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 )、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三、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四、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做出进「步抢救治疗措施(如药物、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五、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各科“危急值”结果见下:(一)检验科危急值:(二)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1严重心律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2)室性心动过速;(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4)频发室性早搏并Q —T间期延长;(5)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6)心室率>180次/分的心动过速;(7)n°n型及n°n型以上AVB;(8)心室率v 40次/分的心动过缓;(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B超“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量.“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 B超“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急诊外伤或行超声介入治疗后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
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6.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有动脉瘤。
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和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检验科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立即复查并检查室内质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确认标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询问申请医师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确认危急值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检验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医学影像科、B超、心电图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三、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四、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做出进一步抢救治疗措施(如药物、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
五、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各科“危急值”结果见下:(一)检验科危急值:检验科危急值项目正常参考范围低值高值单位男:120—155 血红蛋白 ?50 ?200 g/L 女:110—150男:5.0—12.0 9白细胞 ?3.0 ?28 10/L 女:4.0—10.09血小板 100—300 ?50 ?500 10/L凝血酶原时间 ?35 S 活化部分凝血23.0—45 ?20 ?80 S 活酶时间凝血酶 14—19 ?8 ?20 S 时间纤维蛋白原 2—4 ?1.0 ?10 G/L超敏C-反应蛋 0—6 ?50 Mg/L 白男:0—41 谷丙转氨酶 ?500 U/L 女:0—31男:0—37 谷草转氨酶 ?500 U/L 女:0—31男:11—61 r-谷氨酰 ?150 U/L 转移酶女:9—39乳酸脱氢酶 109—245 ?500 U/L a-羟丁酸 72—182 ? U/L 脱氢酶男:24—190 肌酸肌酶 ?1800 U/L 女:24—170肌酸肌酶同 7—25 ?100 U/L 工酶血淀粉酶 80—180 ?600 U尿淀粉酶 100—1200 ?3000 U血糖 3.9—6.1 ?2.5 ?25 mmol/L男:0—115 肌酐(血) ?550 umol/L 女:0—97血尿素氮 2.9—8.2 ?36 mmol/L男:208—428 ?600 尿酸(血) umol/L 女:155—357K(血) 3.5—5.5 ?2.5 ?6.5 mmol/L Na(血) 135—145 ?115 ?160 mmol/LCl(血) 96—106 ?80 ?125 mmol/L 总钙 2.2—2.7 ?1.6 ?3.5 mmol/L1.1—1.35 ?0.37 ?3.3 离子钙 mmol/L总二氧 21.0—29.0 ?6.0 mmol/L 化碳PH(血) 7.35—7.45 ?7.15 ?7.5 mmol/L (二)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1、严重心律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6)心室率,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型及???型以上AVB ;(8)心室率,40次/分的心动过缓;(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检验科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立即复查并检查室内质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确认标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询问申请医师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确认危急值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检验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医学影像科、B超、心电图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三、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四、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做出进一步抢救治疗措施(如药物、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
五、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各科“危急值”结果见下:(一)检验科危急值:检验科危急值项目正常参考范围低值高值单位血红蛋白男:120—155≤50≥200g/L 女:110—150白细胞男:5.0—12.0≤3.0≥28109/L 女:4.0—10.0血小板100—300≤50≥500109/L 凝血酶原时间≥35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3.0—45≤20≥80S凝血酶时间14—19≤8≥20S 纤维蛋白原2—4≤1.0≥10G/L超敏C-反应蛋白0—6≥50Mg/L谷丙转氨酶男:0—41≥500U/L 女:0—31谷草转氨酶男:0—37≥500U/L 女:0—31r-谷氨酰转移酶男:11—61≥150U/L 女:9—39乳酸脱氢酶109—245≥500U/L a-羟丁酸脱氢酶72—182≥U/L肌酸肌酶男:24—190≥1800U/L 女:24—170肌酸肌酶同工酶7—25≥100U/L 血淀粉酶80—180≥600U尿淀粉酶100—1200≥3000U血糖 3.9—6.1≤2.5≥25mmol/L肌酐(血)男:0—115≥550umol/L 女:0—97血尿素氮 2.9—8.2≥36mmol/L尿酸(血)男:208—428≥600umol/L 女:155—357K(血) 3.5—5.5≤2.5≥6.5mmol/L Na(血)135—145≤115≥160mmol/L Cl(血)96—106≤80≥125mmol/L 总钙 2.2—2.7≤1.6≥3.5mmol/L离子钙1.1—1.35≤0.37≥3.3mmol/L总二氧化碳21.0—29.0≤6.0mmol/LPH(血)7.35—7.45≤7.15≥7.5mmol/L (二)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1、严重心律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2)室性心动过速;(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5)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6)心室率>180次/分的心动过速;(7)Ⅱ°Ⅱ型及Ⅱ°Ⅱ型以上A VB ;(8)心室率<40次/分的心动过缓;(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超声科“紧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 / 1 .
超声科“紧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碎
或大血管破碎出血的危大病人。
2、大批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归并心包填塞。
3、外伤致心脏破碎归并心包填塞。
4、心脏普大归并急性心衰。
5、急性心肌堵塞或大面积心肌坏死。
6、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7、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8、宫外孕破碎并腹腔内出血。
9、后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10、超声检查发现有动脉瘤。
;.。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安全医疗服务意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特制定超声检查“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一、“危急值”概念:是指超声检查结果的极度异常,如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的结果。
二、诊断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发出临时诊断报告,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如“危急值”与病人病情不相符,诊断人员须积极主动及时与临床沟通,或进一步检查,以确保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四、超声科及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危急值结果登记本”,对报告情况作详细记录。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超声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x医院超声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超声科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检查者立即电话或口头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危机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危急患者,重点是急诊科、妇产科、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三、超声科危急值项目1、急诊外伤胸腹腔积液,疑似肝脾肾脏器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腔积液大于3cm,并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或盆腔积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胎儿心率过快。
四、超声波值班室制度一、按时上下班,做好交班,填写加班记录表二、当班的病人要做完,不拖延三、爱护仪器,及时充电,下班前机器充好电,备好耦合剂,报告单,纸等材料四、下班前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垃圾倒掉,每周五出诊班人员负责换工作服、床单、备齐一周的纸、耦合剂等五、仪器出现故障,当班者及时与王工联系,保修五、超声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一.超声科主任职责1、负责本科的超声诊断和行政管理工作。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超声科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检查者立即电话或口头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危机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危急患者,重点是急诊科、妇产科、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三、超声科危急值项目1、急诊外伤胸腹腔积液,疑似肝脾肾脏器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腔积液大于3cm,并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或盆腔积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胎儿心率过快。
实用医院制度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争创“三甲”医院称号。
热烈欢迎三甲评审工作组莅临检查指导全院参与,共创“三甲”。
加班加点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誓过三甲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转以评促管三甲目标困难大,创建要靠你我他。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临床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鉴于临床检验(查)“危急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临床科室处置流程
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时,除按要求记录外,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㈢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根据病情,结合“危急值”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予以重新抽样检查,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医院总值班或者医务部;(见附二)
㈣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在接获“危急值”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㈤科室主任定期(每年2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估。
超声科常见“危急值”范围。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1.腹部实质脏器(肝脏、脾脏、肾脏等)破裂大出血。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卵巢扭转蒂扭转并腹腔内大出血者。
5.中晚期妊娠出现胎盘早剥征象;晚期妊娠出现胎儿心动过速(FHR
>180次/分),心动过缓(FHR<100次/分)。
6.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羊水指数≤5cm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160次/分)或过慢(<120次/分))。
7.心脏增大合并急性心衰:左室射血分数(EF)<30%。
8.急性心肌梗塞或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脏破裂。
9.外伤性、活动性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3cm,合并心包填塞症
状者;(乳腺科:大量心包积液)。
10.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近段大动脉造成真腔狭窄的)。
11.外周大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
超声室“危(wei)险值”项目引言概述:超声室作为医院中重要的影像科室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超声检查中,有些病例可能存在危(wei)险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性,超声室引入了“危(wei)险值”项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室“危(wei)险值”项目的内容。
一、危(wei)险值的定义和分类1.1 危(wei)险值的定义:危(wei)险值是指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的病例,其病情严重、需要即将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的情况。
1.2 危(wei)险值的分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的紧急程度,危(wei)险值可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危(wei)险值、二级危(wei)险值和三级危(wei)险值。
1.3 危(wei)险值的判定标准:超声室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对不同病例的危(wei)险值进行判定,确保判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危(wei)险值的通知流程2.1 危(wei)险值的发现:超声室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病例存在危(wei)险情况,即将记录相关信息。
2.2 危(wei)险值的通知:超声室医生将危(wei)险值信息通过系统或者电话等方式通知至相关医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2.3 危(wei)险值的反馈:相关医生接收到危(wei)险值信息后,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超声室,以便超声室进行后续工作。
三、危(wei)险值的记录和追踪3.1 危(wei)险值的记录:超声室将每一个危(wei)险值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检查日期、危(wei)险值分类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统计分析。
3.2 危(wei)险值的追踪:超声室对每一个危(wei)险值进行追踪,确保相关医生已经及时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3.3 危(wei)险值的统计分析:超声室定期对危(wei)险值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性。
四、危(wei)险值的培训和质控4.1 危(wei)险值的培训:超声室定期开展危(wei)险值的培训,包括危(wei)险值的判定标准、通知流程和记录要求等,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危(wei)险值处理的准确性。
功能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梗死;3、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3秒的停搏⑩低钾u波增高。
(二)超声“危急值”报告范围:①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②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5cm,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bpm)或过慢(<120bpm);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⑦大面积心肌坏死;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负责或值班医生.负责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
功能科“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为加强功能科“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当此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根据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超声影像及心电检查“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如下:超声检查危急值项目:1、宫外孕破裂2、室壁瘤3、心包积液(心脏压塞)4、肝、脾或肾脏等破裂出血5、晚孕期前置胎盘6、胎盘早剥7、卵巢囊肿蒂扭转心电检查危急值项目: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Ⅱ型及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功能科“危急值”报告流程: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
2、检查结果发出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对报告情况做详细记录。
4、积极与临床沟通,为临床提供技术咨询,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四)“危急值”登记管理“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功能科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