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哲学
- 格式:docx
- 大小:11.99 KB
- 文档页数:1
谈谈你对哲学的认识(哲学的含义、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功能、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并谈谈学习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答: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顾名思义就是被折叠了的学问,属于阶级社会的精神文化概念。
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完美的支持当前人类群体生活的精神需要。
比如亚里士多德之流或东方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孟之流就是一个赞同当前奴隶制社会,并为受到压迫的人们提供一些适合生存的理念。
哲学的性质: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是使人;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维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反映了各门具体科学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体系。
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思想和理论。
首先,马哲教给我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世界观让我明白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其次,马哲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最后,马哲让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马哲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实践观点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联系,以及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我眼中的哲学论文200字【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世界哲学一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理解。
在相对静态的意义上,中西哲学往往首先被置于同异关系之中。
在中西哲学刚刚相遇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上述层面的比较研究,它所关注的通常是如下一类问题:中国哲学如何、西方哲学怎样;什么是二者的共通之处、何者为它们的差异之点,等等。
不难看到,这种视域所侧重的,不外乎同异(相同与差异)的比较,从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到梁漱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在尔后的比较研究中,依然可以一再看到如上趋向。
这一类的比较研究对于具体把握中西哲学各自的特点,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仅仅停留于此,似乎也容易流于平面、静态的罗列。
与静态、平面的比较有所不同的,是互动的视域,后者意味着从相互作用的层面理解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
这里首先涉及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意义,后者本身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考虑。
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解,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在中西哲学相遇之后,西方哲学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统。
以先秦《墨辩》(《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而言,其中的不少观念、思想长期以来素称“难解”,梁启超便曾列举了八点难读之处。
《墨辩》之难读,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涉及不少科学的、逻辑的问题。
近代以后,不少思想家,如梁启超、章士钊、胡适、谭戒甫等以西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系统为参照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这一经典,号称“难读”的《墨辩》之意义也随之逐渐清晰。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以上的参照背景,《墨辩》中的一些内容恐怕到现在仍会如同“天书”,其意义难以获得确切的理解。
另一方面,不管是中国哲学,抑或西方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比较具体的、特殊的,也可以是普遍层面的。
以中国哲学而言,如冯友兰等已注意到的,从宽泛的、普遍的层面来看,较之西方哲学,它更多地展现为一种实质的体系,而在形式的系统方面显得相对薄弱。
第1篇自从接触到哲学这个领域,我便被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观点和丰富的内涵所吸引。
哲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学科,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哲学的引领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以下是我对哲学入门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哲学的起源与价值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是一门探究宇宙、人生、道德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哲学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哲学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各种挑战的思想武器。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
存在论关注宇宙的本原和本质,认识论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伦理学则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
1. 存在论:哲学从宇宙的本原出发,探讨世界的本质。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揭示了宇宙的生成和发展规律。
西方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不可知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
2. 认识论:认识论关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
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修身养性。
西方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了人类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需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道德的理想。
西方哲学家康德提出了“道德律”的概念,强调了道德行为的普遍性。
三、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性思维:哲学强调理性思考,追求真理。
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辩证分析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 批判性思维:哲学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在哲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勇于对传统观念进行反思,不断追求新的认知。
3. 跨学科思维: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
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跨学科思考,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
对哲学的认识和看法《我眼中的哲学》嘿,朋友们!你们想过哲学是什么吗?反正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
在我看来呀,哲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大宝藏,藏着好多好多让人惊奇的秘密。
它可不是那种摆在明面上,一眼就能看透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像探险家一样,一点点去挖掘,去发现。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耍。
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一边帮我擦眼泪,一边说:“哎呀,别伤心啦,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就像人生路上的一颗小石子,跨过去就好啦!”我当时就愣住了,这难道不就是哲学吗?他用简单的话,让我明白了挫折并不可怕,要勇敢面对。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节目里有人在讨论幸福是什么。
爸爸笑着说:“幸福啊,就像空气,有时候你感觉不到它,但它一直都在,围绕着你。
”妈妈接着说:“对呀,孩子,就像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幸福。
”我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暖暖的,这不也是哲学吗?让我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哲学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用呢?它难道只是那些大人们嘴里深奥难懂的话语吗?才不是呢!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哲学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就像爬山一样,只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会到达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当我们和朋友闹矛盾,心里难受的时候,哲学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就像花朵,需要用心去浇灌,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哲学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哲学又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哲学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在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给我们温暖的安慰和指引。
你们说,哲学是不是特别神奇?它无处不在,又好像看不见摸不着。
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就能发现它的魅力。
我觉得呀,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可能对哲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我会一直保持好奇心,去探索这个神秘而又有趣的世界。
因为哲学能让我变得更聪明,更勇敢,更懂得如何去生活!这就是我对哲学的认识和看法,你们呢?。
我眼中的苏格拉底:一位哲学巨匠的思考与智慧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Socrates stands tall as a philosopher who revolutionized the way people thought about morality, wisdom, and the quest for truth. Through his life and teachings, he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annals of philosophy, serving as a beacon of wisdom andinspiration for generations.Socrates was a man of profound wisdom, yet he claimed to know nothing. He believed that true wisdom lay in the recognition of one's own ignorance and the constant quest for knowledge. His famous phrase, "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 encapsulates this belief perfectly. He did not seek to impart his own opinions or beliefs but instead used dialogue and questioning to elicit the truth from within his interlocutors. This method of inquiry, known as the Socratic method,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tool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What makes Socrates truly remarkable is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ethical principles. He lived his life according to a strict moral code, prioritizing integrity,honesty, and justice above all else. Even in the face of death, he refused to compromise his principles, a testament to his unyielding commitment to morality.Socrates' influence extends far beyond the confines of ancient Greece. His teachings have resonated with thinkers and philosophers across the globe, serving as a foundation for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His legacy lives on in the works of Plato, Aristotle, Descartes, Kant, and countless other philosophers who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his ideas.In my eyes, Socrates is not just a philosopher but a symbol of the human quest for knowledge and truth. His life and teachings remind us that wisdom is not something that can be easily acquired but must be constantly sought and striven for. He teaches us to question our assumptions, to embrace uncertainty, and to seek the truth through rational inquiry and critical thinking.Moreover, Socrate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morality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ethics should guide our actions and decisions. In a world full of complexities and temptations, it is easy to lose sight of our principles.However, Socrates' life reminds us that true wisdom lies in staying true to our values and upholding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all our dealings.In conclusion, Socrates stands as a beacon of wisdom and morality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His life and teachings hav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world of philosophy and continue to inspire generations of thinkers and philosophers.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questfor knowledge and truth, coupled with his unyielding adherence to ethical principles, serves 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wisdom and morality in our lives. As we navigate through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 the wisdom and insights of Socrates continue to guide us on our journey towards truth and enlightenment. **我眼中的苏格拉底:哲学巨匠的思考与智慧**在历史长河中,苏格拉底以其对道德、智慧和真理追求的革新性思考而屹立不倒。
什么是哲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以上都是在网上或者书本上得来,目的在于对哲学有一个系统或者说是“官方的”定义,下面我想就着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下自己对哲学的理解。
在我眼中,哲学归根到底就是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思索,辨别,认识,升华的过程。
这个世界我个人认为是具体存在的一切事物,亦或是抽象的只存在于幻想中的东西,在对世界的认识的过程中总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手段方式与途径,与此同时还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艰难的甚至是残酷的思想上的思辨,我认为整个的过程就可以叫做哲学。
其实我还喜欢将哲学近似的称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帮助人们发现探索并深刻的领悟生命与事物的本质,并且在人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后,可能结果并不都是让人们充满希望的,甚至令大部分人绝望,而哲学就是这巨大的精神力量,执着的精神信仰,依然影响并且支撑人们前行,让人们在失望的情况下心中依然怀揣希望。
哲学,无论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它揭示的都是一种认知客观的正确思想,不同于主观臆断或是人的异想天开,它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统一,它深刻,因为揭示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思考,更有物质的规律。
由于还是一个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下面我想说一下自己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看法。
我认为科学是哲学的一部分,是人们在思辨的过程中为了量化一定的指标而产生的学科。
我心目中的哲学家在我眼中,哲学家是坚持思考、追求智慧的人。
他们以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课题为特点,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
哲学家不仅仅是学者和学术研究者,更是生活中的智者和引路人。
在任何领域和时代,哲学家都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哲学家擅长思辨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表面上的事物和现象,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本质。
他们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关注事物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结构,追求真理和智慧。
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常常是超越常人的,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
二、哲学家的智慧哲学家的智慧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更贯穿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
哲学家通常具备宽容、包容的心态,能够在不同观点之间保持开放的态度。
他们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鼓励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
哲学家的智慧还表现在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他们试图寻找生命的真谛,探究人类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指引和启示。
三、我心中的哲学家在我心中,我心中的哲学家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一种思维和智慧的象征。
哲学家是勇于思考和质疑的人,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真相,而是要不断地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特质,不被现象和社会观念所束缚。
我心目中的哲学家是一个智慧和宽容的人。
他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不为琐事所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学术上,更体现在他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他的思维方式超越了常人,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启迪人心的见解。
他的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激励着他们思考和行动。
在我眼中,哲学家是一个值得尊敬和追求的榜样。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启迪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从哲学家身上学到很多,不断探索和思考,发现更多的答案和意义。
总结哲学家是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求智慧特质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哲学的概念和意义哲学是什么?它研究些什么问题?我们又为什么要对之关注并投入呢?它的意义与价值又何在呢?对此,众见纷纭,众说百态,不但门内外人的观点天差地远,不同派别与历史时期的哲学家们也看法迥异。
根据“存在即合理”的历史主义观点,任何一门学问,只要我们还是自发而非被迫地研究它,那它就必有价值——正是这种价值使无数最优秀的头脑为之殚精竭虑。
而若要研究,我们便先要明确其研究的问题,否则便是摸黑走路暗夜过河,像无头苍蝇般乱飞乱撞。
因此,在我们正式探索哲学领域之先,对哲学的问题与价值略作介绍是大有裨益的。
在寻常大众的认识里,哲学仿佛是一种既至高至远又无处不在的东西,既觉难以企及,却又随处可悟。
这一来是因为我们将传统中被形容为“哲”的东西不自觉地划入哲学的范畴,二来是因为我们常在日常语境中混用“哲学”、“哲理”、“哲趣”等概念,三来是因为“哲学”概念本系舶来之品,国学中本无符合其原意的学科,这三种因素一起扭曲了哲学的本义,妨碍了大众对哲学正确认识:“人生哲学”、“处世哲学”、“官场哲学”、“饮食哲学”这样的语谓随处可见;奇门五行、阴阳八卦等许多传自上古的说法仍在哲学中幽魂不散;诸子百家不管是谈论伦理政治还是谋略兵法,都被统统称作“中国哲学”。
这实在是难算妥当。
事实上,第一种情况严格来讲只能被称作“智慧”(wisdom),即便你一定要使用“哲学”这个称呼,也必须承认它在此处表达的概念与原意(pure philosophy)不同;第二种情况则更多是先民在巫术的基础上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说明与解释,充其量不过为中古科学与巫术的混合;第三种情况则相对而言比较复杂,须知中国传统学术系统并无西方标准的学科划分,许多学问杂糅一处,彼此照应,因此,虽然这“国学”涉及的范围确有与哲学相重之处(道家居多),但统体看来仍只算未经分类整理的古老智慧的集合。
△伯特兰·罗素那么,在哲学家的眼中,哲学是什么呢?依照上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伯特兰·罗素的理解,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我眼中的世界——从哲学视角看人云,哲学有三大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苏菲的世界》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了哲学三大问题。
但是,我的大脑告诉我,没看懂。
就像一篇引经据典的美妙文章,我因为不知典故所指而不知文章所云。
几节课的电影,拍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和苏格拉底等等耳熟能详却又极其陌生的名字。
虽不知所云,但却理解了一个深刻通俗的道理——追寻,对真理的不断探索。
世间有一句俗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条不断追寻幸福、探索未知的道路。
虽然我略微带有一丝的民族主义,虽然我更喜欢诗词文言的咬文嚼字,虽然我更享受探索华夏文明的快感。
但我不得不承认西方哲学的唯物、唯心之分更让人对哲学派别与发展一目了然。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它有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分别。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
世间的一切都做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人也被认为是机械的。
我想它可能是因为近代的机械发展而产生的学说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我们所熟悉的五行学说就是朴素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所衍生的。
关于五行学说,可以说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它代表五脏、五常、五方,还有王朝更替的五德说。
甚至五行和阴阳八卦的相互演替构成了中国人的世界观、道德观。
而且它与中医有一种神秘的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马哲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和理论价值。
首先,马哲教导我们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性和规律性,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在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我们要以历史和现实为基础,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脱离实际去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其次,马哲告诉我们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注重实践活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不能脱离实践去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最后,马哲告诉我们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超越的历史过程。
因此,我们要关注人类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去,不能被固有的观念和制度所束缚,要不断创新和进取。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和理论价值,这些都对我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眼中的苏格拉底作文(中英文版)Title: An Essay on Socrates from My PerspectiveTitle: 苏格拉底:我眼中的哲学家In my eyes, Socrates is not just a philosopher, but a wise man who has greatly influenced my thoughts and actions.在我眼中,苏格拉底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智慧的代表,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我的思考和行为。
Socrates is often known as the father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his ideas have shap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ethics, logic, and the nature of knowledge.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他的思想塑造了我们对伦理、逻辑和知识本质的思考方式。
The Socratic method, a form of cooperative argumentative dialogue between individuals, is still widely used today in classrooms around the world.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一种个体间的合作论证对话形式,至今仍被全球各地的教室广泛采用。
Through the Socratic method, Socrates was able to guide his students to question their own beliefs and assumptions, and to seek真理through reason and critical thinking.通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苏格拉底引导学生质疑自己的信仰和假设,通过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寻求真理。
我眼中的哲学关键词:哲学,文化,生活摘要: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能够丰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
一开始接触哲学的时候,我并不在意哲学,甚至有些看不起哲学问题,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无论出身、学历还是相貌、关系等等,都没有过人之处和值得炫耀的资本,属于扔到人海里,立马就给淹没的那种。
对于我而言,生存在这个社会中,忙忙碌碌,为了学业,事业奋斗,开心与不开心,每天都是与琐碎小事做奋斗,根本没有这个空闲去研究哲学,认为哲学只在高阁中熠熠生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只要现实的获取就够忙碌的了。
直到后来年纪慢慢长了,经历的事越来越多,也会有有越来越多的思考,对于哲学就有着不同的看法了。
我们习惯了哲学是一门“学问”,有一大堆文献和大学使我们习惯于哲学是一门“学问”,所以我们就觉得哲学是学问。
有时候我们会偶然地想到了哲学,喜欢那些过分的想法,接着过分地想下去,就是这么一回事。
人有一种心理倾向,希望对世界一切事情能够有彻底的和完美的解释。
分析哲学家对经典哲学的批评虽然痛快,但那些被批倒的东西似乎又以新的形式一点一点被捡回来,这不能证明经典哲学是对的,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别的哲学。
假如我们足够诚实,就会发现我们所依恋的哲学观念只能用来过某种精神生活,却不能真的用来想事情。
如果不去思考原来的那些哲学问题,对于现在的思想没有大的影响,原来的哲学对于我们变成了欣赏对象,我们永远觉得柏拉图好象比我们聪明得多,但是他们的思路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完全是两种事情。
我们在思考时,甚至在思考哲学时,有可能想不起哲学,这指的是目前通常接受的书面“哲学”,但并不是说我们真的不需要哲学,相反,我们可能越来越需要哲学,只是应该是另一种样子的哲学。
哲学中思维的概念思维,这是一个多么神奇又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啊!我常常想,思维就像一团迷雾中的火光,时隐时现,却又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提到思维这个词。
朋友一脸疑惑地问我:“思维?不就是脑袋里想事情嘛,有啥复杂的?”我当时就笑了,我说:“嘿,你可别小瞧了这思维。
要是思维就只是简单想事情,那人和机器有啥区别呢?”你看啊,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从早上睁开眼想今天穿啥,到思考那些深奥的宇宙奥秘,思维无处不在。
这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复杂的迷宫,我们的大脑就在这个迷宫里探索。
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像一只敏捷的小老鼠,迅速地找到出口,得出结论;可有时候呢,又像一只无头苍蝇,在迷宫里乱撞,啥也想不明白。
在哲学里,思维可不是简单的想东想西。
它像是一个无形的工匠,不断地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小型的哲学讨论小组,里面有个特别爱较真的家伙,叫老王。
老王就说:“思维啊,就像一把手术刀,把世界这个大谜团给解剖开。
”他这比喻可真形象。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就像一个大杂烩。
而思维呢,就是把这个大杂烩里的各种食材,也就是各种信息、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给区分开来。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朵花,思维就开始工作了。
它可能会想,这花的颜色为啥是红的呢?这花的香味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思维在对这个花的现象进行剖析。
那思维又从哪里来呢?这就像在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人头疼。
我和小组里的另一个成员小李讨论过这个问题。
小李说:“思维肯定是从经验来的啊,我们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就会思考了。
”我当时就反驳他:“那婴儿呢?婴儿没多少经验,可他们也有思维啊,你看他们饿了就哭,那也是一种思维的表现,他们知道通过哭来传达自己的需求。
”这时候我就觉得思维更像是一颗种子,它可能天生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随着我们的成长,在外界的刺激下慢慢发芽长大。
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就像是阳光、雨露和土壤,滋养着这颗思维的种子,让它变得更加茁壮。
对哲学物质世界的看法作文《我眼中的哲学物质世界》哲学物质世界这个概念听起来高大上,但在我看来,它就像我家那堆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样真实又有趣。
有一次我打扫我的房间,那过程简直就像是一场探索哲学物质世界的小冒险。
我先看到了那个积了灰的老旧收音机,这家伙在角落里待了多少年了。
别看它现在灰头土脸的,想当年那可是“风光无限”。
这收音机就像物质世界里的一个古老元素,虽然现在有了各种智能设备,它似乎被遗忘了,但它以物质的形态实实在在存在着。
我拿抹布擦着它的时候就在想,这就好比哲学家们在审视这个物质世界里那些古老的概念,虽然被时代的新思想冲击,但不可否认它们的存在。
翻着翻着,我又找到了一盒磁带。
天呐,我都差点忘了还有这东西。
磁带的外壳已经有点破损,上面的贴纸也快脱落。
它就仿佛是物质世界里某个即将消逝的记忆,靠着这小小的塑料壳和磁条保存着过去的声音和故事。
我试着把它放进收音机里,居然还能转,只是发出的声音断断续续,沙沙作响。
这是不是就像是哲学里提到的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痕迹呢?就像人类的文明遗迹,虽然不是完整的辉煌,但那些残片也在诉说着往昔。
还有我床底下压着的那些个皱巴巴的漫画书。
这些漫画书陪伴我度过了很多无聊的时光。
书的纸张已经发黄发软,上面还有我不小心弄上的污渍。
它们是我童年的一部分,在我这个小小的物质世界的角落里躺着。
这就像在宇宙这个大物质世界里,每个星球、每个星系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的漫画书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星球,有它专属的记忆和功能。
在我整理房间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这些物质之间穿梭、整理,就如同在深入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哲学物质世界。
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存在意义,不管是大是小,实用还是不实用,它们组成了我看到的物质世界。
哲学物质世界并不是那么遥远和抽象,就像我的房间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每个东西都带着自己的历史记忆,互不相同却又共同构建了我眼中这个实在又有温度的世界。
世界观和哲学举例子
1. 你知道吗,世界观就像一幅我们心中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比如说,有些人觉得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自己是舞台上的主角,所以他们积极地去表演,去展现自己。
这不就像小明,他总把生活当成一场冒险,充满激情地去探索每一个角落!
2. 哲学啊,有时候就像是夜晚的星星,虽然遥远但能给我们指引。
想想看,当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时,不就是在触摸哲学吗?就好比小芳成天思考为什么要活着,这就是她的哲学探索呀!
3. 世界观好比是我们看世界的眼镜,不同的眼镜看到的景象可不一样哦!有的人眼中世界充满爱与美好,就像小李,总是怀着善意看待一切,难道不是吗?
4. 哲学有时就像那隐藏在生活深处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比如老张,每天都在研究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试图找到生活的真谛,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5. 世界观可以是广阔的海洋,我们在其中遨游。
像小王,他坚信世界无边无际,有无数的可能等待他去发现,这多令人惊叹啊!
6. 哲学也如同一条神秘的小路,引领我们走向未知。
这不,小赵就喜欢在哲学的小路上漫步,思考那些深刻的问题,多有意思呀!
7. 世界观还能像是一座坚固的城堡,保护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就把自己的城堡建得很牢固,比如小周,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信念,不是吗?
8. 哲学又好似那闪烁的烛光,在黑暗中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
像老孙,总是借助哲学的烛光,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宁静,这真的很神奇啊!
我的观点结论:世界观和哲学都是非常奇妙且重要的,它们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丰富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哲学。
我眼中的哲学
每个人都有个作家梦,每当想起这个曾经的梦时我们都会感叹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
而自己在冥冥中还在为自己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现实中的自己,拐弯抹角
的逃避自己儿时最纯真的梦想。
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现象,人们明知道这样虚伪,
颓废却还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继续这样走下去,个人认为这是哲学中的一种乐趣。
为什
么说是哲学呢?因为自己对哲学了解最少,当一遇到自己无法驾驭的问题时,我总喜
欢换个角度,从哲学的方面来思考他,这样让我自己觉得更加有信心,就像一些科学
家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自然问题总是喜欢和地磁联系在一起一样。
哲学说起来很容易的两个子,但是了解起来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
从生活中的
待人处事,到学习中的思考分析;从宏观的经济构架,到微观的分子结构;从文学中
高雅的谈吐到市井的拥挤吵嚷,无处不透的哲学所散发出的迷人力量。
这就是很多人
都崇拜哲学,投身哲学的原因。
当然我没有投身哲学去研究它,因为我对哲学的喜爱
源自它与我学习的密切关系。
在我学习和生活中,指导我们学习的那些科学家无一不
是哲学家,那些能激励我们时刻提醒我们的不论是时政名人还是文学大亨,都有自己
的哲学倾向,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对哲学的感情也发生了变换。
开始慢慢的了解认识,也试着用哲学提供的思路来看待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在我看来哲学所创造的独立式区分工匠或专门技术人员与真正追求真理者的界限。
爱因斯坦何许人也?可见他对哲学的理解,对哲学与生活关系的处理
都达到了我们敬仰水平。
今年大三的我们开了一门课《流变学》,其中有位重要的人物——Deborah。
他曾经说过:上帝面前山也是流动的。
这句话在后来的流变学中得
到证实,不论从微观还是宏观都证明了这句话的准确性。
这原本属于哲学范畴的一句
话在科学领域依旧可行。
这就是哲学的魅力,有时自己仔细想想现在的科学研究不都
是在从微观角度证明那些已经被哲学所定义的宏观问题吗?有人读完诸子百家,参透
佛语,领会上帝,这样的精神境界与牛顿,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的贡献一样这得尊敬。
哲学就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然后不同的人来从他们自己的潜意识里发出一点点感叹;哲学就是我们每做一件事就与前前后后有丝毫关联的事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哲学就是
有时候随意的一件事带来的颇具影响力的结果。
我不懂哲学,这也许是我眼中最扭曲
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