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颈夹脊结合董氏奇穴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52.86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13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特殊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在观察期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3.76%(28/64),对照组为36.67%(22/60),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effects of a combined regime of acupuncture on Neck-Jiaji and massag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and make a preliminary revelation of mechanisms treated by auricular-plaster and body acupuncture. Methods13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 comparison of following index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on Neck-Jiaji combined with massag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massage,clinical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special function examine and image indexes.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clinical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Twenty-eight cases were clinical control with clinical control rate of 43.76%,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wenty-two cases were clinical control with clinical control rate of 36.67%;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rapeutic effect 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withacupuncture on Neck-Jiaji combined with massage are better than only with massage.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nerve type; Massage;Acupuncture;Acu-Jiaji神經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CSNRT)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
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一、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理电针夹脊穴是将电针和拔罐结合起来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据研究,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治疗颈椎病:1.改善颈部微循环颈椎病患者往往伴有局部微循环不良,导致颈部疼痛和肌肉僵硬。
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增加颈部的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
2.舒缓颈部肌肉电针夹脊穴可以刺激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增加肌肉的营养供应,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3.调节神经系统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刺激颈椎部位的穴位,对颈椎周围神经进行调节,缓解神经痛和其他神经症状。
许多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头痛、眩晕等。
一个案例:患者李某,女,50岁,颈椎病患者。
经检查,患者颈椎C5-C6椎间盘突出。
患者经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最终,患者选择了电针夹脊穴治疗。
治疗后,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颈椎病症状基本消失。
1.治疗前必须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2.治疗时要注意针灸器械和操作规范,避免出现针刺伤和感染等风险。
3.治疗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必要时要适当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
4.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5.治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在治疗颈椎病时,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自行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复发。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颈夹脊的针刺方法[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颈夹脊的针刺方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多表现为颈肩及上肢的神经根性麻痛,故又称“颈肩综合征”。
20XX~20XX年我们采用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80例患者全部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50~80岁;病程2~15年。
本组80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诊断标准,x线摄片或CT、MRI示有颈椎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取穴:颈椎夹脊穴、天柱、风池、列缺。
配穴:风寒湿型加大椎、风门;气滞血瘀加膈俞和局部刺络出血;偏头痛加率谷、头维;肩背酸痛沉重加肩中俞、肩外俞;上臂麻痛加肩�、曲池、外关。
针刺方法:颈夹脊穴直刺0.5~0.8寸以局部酸胀为度,天柱直刺0.5~0.8寸;风池向鼻尖方向刺入0.5~1寸;列缺向肘尖方向刺入0.5~1寸,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评定》进行评定。
①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半年以上无复发;②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阳性体征减弱,劳累后颈部仍有轻度不适;③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病情有明显缓解,但未能完全控制,仍需治疗: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
治疗结果80例颈椎病患者中,痊愈31例(39%),显效34例(42%),好转12例(15%),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
典型病例患者,女,50岁,于20XX年6月30日就诊。
主诉:颈部不适伴右上肢麻痛9个月。
患者长期伏案工作,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颈部不适,伴右上肢麻痛,肩部疼痛沉重感。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
而颈椎病作为
一种常见的生活疾病,特别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
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但随着针灸技术的发展,针刺颈夹脊穴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研究意义
针刺颈夹脊穴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前人的验证,但是对其具体治
疗作用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同时也缺乏相关对比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
对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为今后的针灸治疗提
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目的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并对其疗效进
行评价和比较分析,以探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为今后的针灸治疗提供有效的实践和理论指导。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年龄在20-60岁之间,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
2. 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针刺颈夹脊穴和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疗效评估。
3. 研究内容: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和疗效评估,并根据统计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五、预期成果
通过对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分析治疗效
果和疗效评估,进一步确认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针灸治疗提供有效的实践和理论指导,进一步提升针灸治
疗的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