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奖励2007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技术化工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等3个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渝人社发〔2023〕37号•【施行日期】2023.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技术化工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等3个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3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组织人事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市级部门人事(干部)处,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人力资源)部门:现将《重庆市工程技术化工专业职称申报条件》《重庆市工程技术材料专业职称申报条件》《重庆市工程技术机械电气专业职称申报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6月30日重庆市工程技术化工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基本条件第四章技术员申报条件第五章助理工程师申报条件第六章工程师申报条件第七章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第八章正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基本条件第四章技术员申报条件第五章助理工程师申报条件第六章工程师申报条件第七章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第八章正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基本条件第四章技术员申报条件第五章助理工程师申报条件第六章工程师申报条件第七章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第八章正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推进职称改革,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和选拔我市化工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思想高尚、作风过硬、学术精湛、技艺高超、充满活力、业绩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结合我市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属性,制定本条件。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事局•【公布日期】2007.03.26•【字号】渝人发[2007]52号•【施行日期】2007.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办法(试行)》的通知(渝人发〔2007〕52号)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市级各部门组织(干部、人事)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中央在渝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经研究决定,现将《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六日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广大高层次优秀中青年人才在推进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工作,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下简称“突贡专家”)称号,授予在我市科学、技术、管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突贡专家的选拔坚持以下原则:(一)注重实绩的原则;(二)鼓励创新的原则;(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四条突贡专家选拔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共同负责,市人事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范围对象第五条突贡专家的选拔范围和对象为: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两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不再作为突贡专家的选拨对象。
第六条突贡专家每2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原则上不超过50名。
第三章选拔条件第七条突贡专家选拔条件: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原则上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龄在55周岁(含55周岁)以下,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获得市(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其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者。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03•【字号】渝府发[2008]32号•【施行日期】2008.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渝府发[2008]3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步伐,增强我市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20号)的规定,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评出200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134项,市政府决定对获奖人员和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一、科技突出贡献奖(2人)王正国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向仲怀院士西南大学二、自然科学奖(21项)“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等2个项目获一等奖。
“界面电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等9个项目获二等奖。
“壁膜黏附参与植物应力响应的基础研究”等10个项目获三等奖。
三、技术发明奖(3项)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空缺。
“猪用中草药多功能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等3个项目获三等奖。
四、科技进步奖(106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防治技术与路面新结构”等11个项目获一等奖。
“现代通信网测试技术及测试仪表的开发与应用”等30个项目获二等奖。
“利用食用型外生菌根真菌生产菌根化林木种苗”等65个项目获三等奖。
五、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Jan Wolter Post(简·沃尔特·波斯特)荷兰籍xiongzhong Ruan(阮雄中)英国籍希望获奖人员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科技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
市政府号召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向获奖人员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市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办法渝人发(2000)139号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明纪律,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㈠公平合理、奖励得当;㈡奖励及时、注重实效;㈢奖励与惩戒相结合;㈣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㈠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㈡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㈢坚持惩处公平得当;㈣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第二章奖励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㈠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㈢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㈣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㈤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㈥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㈧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㈨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㈩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十一) 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十二) 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十三) 有其他功绩的。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07〕12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一月二十一日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2000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出台《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实施机动车禁鸣、建筑施工噪声控制、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等措施,加强了噪声污染的综合整治,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扰民问题日益凸现,市民反映强烈。
监测表明,主城区在50分贝以上的区域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61.1%上升至2005年的92.1%,噪声在50分贝以上区域的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63.1%上升至2005年的93.6%,受影响人群和地域面积在不断扩大。
目前,噪声污染投诉比例居高不下,成为市民投诉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污染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必须加快实施以改善全市声环境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宁静行动”。
“宁静行动”实施方案包括调整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工业噪声防治、建筑施工噪声防治、交通噪声防治、社会生活噪声防治、加强噪声污染监管等内容。
通过开展“宁静行动”使我市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市民营造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重庆这四项经验为何得到国办表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日,重庆市四项经验因在地方治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而得到国务院的表扬。
这四项经验分别是“优化政务服务”、“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环境保护”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经验的得到表扬意味着重庆在地方治理上的努力和成就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下面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分析这四项经验为何得到国办的表扬。
重庆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不断推进政务服务的“互联网+”和“智慧政务”建设,通过推行“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政策,大大提高了政务办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重庆还积极开展“放管服”改革,对各类行政审批制度进行简政放权,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这些举措为政务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此次得到国办表扬提供了有力依据。
国务院对重庆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工作予以肯定,也意味着政务服务的优化是地方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各地的推进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重庆市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也得到了国务院的表扬。
在社会治理方面,重庆市政府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理的全口径、全领域、全覆盖和全时空特色,构建起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社区治理上,重庆积极推行居民自治,推动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警务室建设,促进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在城市管理上,重庆积极加强城市管理,增加城市治理的有效性和便利性,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治理能力。
这些举措为重庆市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得到国办表扬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国务院的表扬意味着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地方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各地构建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借鉴。
重庆市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务院的认可。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数据的公开透明。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2009年度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9•【字号】渝府发[2011]32号•【施行日期】2011.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2009年度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渝府发〔2011〕3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近年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民心导向,大力推进便民利民法律服务,积极拓展和延伸服务领域,不断完善法律保障措施,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应援尽援”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重庆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推动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市政府决定,对2007―2009年度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成绩显著的万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等50个先进集体和谭仕华等100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进程中再立新功。
市政府号召,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和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要以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群众观念、服务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再接再厉,发奋工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我市法律援助水平再上新台阶。
附件:2007―2009年度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附件:2007―2009年度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一、先进集体(50个)万州区法律援助中心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涪陵区残联涪陵区法律援助中心渝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大渡口区法律援助中心江北区铁山坪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江北区法律援助中心沙坪坝区总工会沙坪坝区法律援助中心渝北区司法局巴南区法律援助中心长寿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长寿区法律援助中心江津区司法局合川区司法局永川区双竹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南川区司法局綦江县法律援助中心綦江县扶欢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潼南县法律援助中心铜梁县法律援助中心大足县法律援助中心大足县宝顶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璧山县法律援助中心璧山县人力社保局丰都县法律援助中心武隆县财政局云阳县司法局奉节县法律援助中心酉阳县龙潭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处市信访办接访一处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市一中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巴南区劳动社保监察大队酉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市律师协会三峡库区农民工维权中心重庆光界律师事务所重庆正智律师事务所重庆渝韬律师事务所重庆洪宇律师事务所重庆龙脊律师事务所重庆宏愿律师事务所黔江区濯水法律服务所大渡口区八桥镇法律服务所江津区凯信法律服务所璧山县璧城法律服务所忠县忠州法律服务所彭水县江北法律服务所二、先进个人(100名)谭仕华万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兰浩然万州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文政清黔江区正阳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舒润华黔江区城东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童龙新黔江区小南海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郑熔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况军涪陵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许汇渝中区司法局副局长李峰渝中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袁世诚渝中区残联主任科员袁慧大渡口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高捷江北区人力社保局主任科员李天忠沙坪坝区司法局局长田涛南岸区法院审判员李志学北碚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德强万盛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肖永红渝北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文定孝巴南区鱼洞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黄世蓉巴南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骆莉长寿区司法局副局长杨利会长寿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曹承晋江津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易晓东合川区双凤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王灿合川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卿永川区司法局副局长马奇富永川区残联理事长吴勇南川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王忠汉南川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国华双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程红伟綦江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王成明綦江县新盛镇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彭晓科潼南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兰洪学铜梁县法院第二法庭庭长许金明铜梁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汉东铜梁县永嘉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何光耀大足县司法局局长兰斌大足县法院副院长付廷学大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科科长张龙大足县邮亭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余航海大足县中敖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郭清荣璧山县司法局局长刘筱燕璧山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XXX 城口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鲁光红城口县修齐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谭庆锋垫江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陈永明垫江县司法局法律援助科科长柯小江武隆县司法局副局长彭家万忠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志勇忠县法院立案庭庭长温丽冰开县司法局局长郭可明云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黄大华奉节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哨兵奉节县永安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助理员谭庆旭巫山县司法局副局长陈剑钊巫山县官渡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张克喜巫山县福田镇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邓绪权巫溪县残联理事长杨文兵巫溪县司法局副局长胡述亮巫溪县长桂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吴瑛酉阳县妇联副主席张启全酉阳县丁市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董长庭酉阳县龚滩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所长王子兰彭水县司法局副局长曹辉林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程茂市委督查室主任科员史庆红市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处长周龙市政府督查室调研员欧治胜市信访办副处长韦荣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主任科员谢光才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官官旺市公安局法制办执法监督科副科长易国超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胡桂平璧山县人力社保局劳动争议仲裁院院长邹祚武秀山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刘汉兴酉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景建国市律师协会三峡库区农民工维权中心律师谢理仁重庆凯豪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雪芹重庆光界律师事务所律师秦杨重庆新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登伦重庆博爱兴律师事务所律师徐丽霞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龚中华重庆箭宇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继梅重庆渝津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青均重庆阳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后文重庆祥永律师事务所律师姜建翔重庆法洋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淑容重庆竞豪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昌鑫重庆天宇三星律师事务所律师董兴浩重庆浩志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首见万州区分水法律服务所主任白和启大渡口区八桥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吴文兰江津区维权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张仁福南川区水江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彭秀明丰都县名山法律服务所主任马培良丰都县三合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李明星忠县忠州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张乔云阳县青龙法律服务所主任谭红石柱县南宾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吴建喜秀山县龙池法律服务所主任XXX 彭水县鹿角法律服务所主任。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4]2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奖励表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奖励表彰制度,根据《重庆市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发〔1999〕27号)和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全市奖励表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奖励表彰的种类和范围(一)对个人和集体的记功奖励对个人和集体的记功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实施范围: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农村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二)对个人和集体的命名奖励1.市政府奖励表彰(1)对在全市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个人,由市政府给予奖励表彰,命名为“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先进工作者”。
“劳动模范”授予企业职工和农民,“先进工作者”授予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实施范围: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农村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2)在市政府开展的综合性工作和市政府各部门在本系统、本行业开展的综合性工作或有重大影响的单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或集体,由市政府给予奖励表彰。
实施范围: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评选工作所涉及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3)市政府设立专项工作奖励,对奖励表彰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专项工作奖励办法。
凡设立专项奖后,该项工作不再进行其它评选表彰活动。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意见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7〕12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以及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秩序,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增长、质量提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近年来,全市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的增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少数地方、部分学校出现了违规办学、买卖生源和非法中介参与招生等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等职业教育形象。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秩序,引导中等职业教育规范办学,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
要通过创新招生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招生办法,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严格奖惩、标本兼治,有效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行为,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到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300所以内,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0%以上,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08•【字号】渝府发[2007]123号•【施行日期】2007.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7〕12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现就切实加强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节能降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资源节约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大力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314”总体部署、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市政府已将节能目标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近年来,全市加大了节能降耗的工作力度,但是去年我市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目标,主要原因是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的工作难度。
面对严峻的节能形势,市政府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决心不变,将通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当前影响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战略决策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节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采取更加坚定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切实推进当前的节能工作,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坚定不移地实现节能工作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加强对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已成立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市长王鸿举任组长,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副市长余远牧任副组长。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奖励2007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
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的通知
【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
【发文字号】渝办发[2008]43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2.25
【实施日期】2008.0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奖励2007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的通知
(渝办发[2008]43号2008年2月25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14号)和《金融机构支持重庆发展评价奖励试行办法》(渝金融办发[2008]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对2007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23家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现将有关奖励情况通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