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8
初一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家的变迁课文理解题1.答案:家世代相传,是一个家族在同一地方连续生活和繁衍的意思。
2.答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3.答案:他决定为了家族传统,留在村中并继续守护。
4.答案:20195.答案:村子的房屋拆迁,以及年轻人选择去城市工作,导致了村庄的空心化。
词语解释题1.心甘情愿:形容情愿而且心里情感愿意。
2.回想:回忆。
3.传承:传统的发扬和继续。
4.诀别:道别,告别。
5.空心村:形容村庄人口减少或大部分房屋无人居住的现象。
问题解答题1.解答:你觉得村子会变成什么样子?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根据故事中的描述,村子面临房屋拆迁和年轻人外出工作的情景,可能会导致村子的人口减少,房屋空置,村庄变成空心村的情况。
因此,未来村庄可能变得荒凉,不再繁华。
2.解答:你认为家族传统和现代发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答案:家族传统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家族的精神支柱。
而现代发展则强调时代性和个人利益。
家族传统和现代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也可以相互融合和平衡。
在遵循家族传统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保持家族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单元姨妈的礼物课文理解题1.答案:表现在妈妈对姨妈的态度有些疏远。
2.答案:苏珊,妈妈的妹妹。
3.答案:妈妈没有像把姨妈当成家庭的一员来关心和尊重。
4.答案:妈妈为人处事比较时尚,注重外表。
5.答案:大人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词语解释题1.羞耻:因为自己的错误或者某些事情感到难堪。
2.不快:不舒服或者不痛快。
3.灰心:由于不如愿或有所失望而感到无精神,气馁。
4.原谅:接受对方的过错或者错误后,不再追究或记恨。
5.惭愧:因为自己干得不好或者亏欠他人而感到不好意思。
问题解答题1.解答:姨妈为什么送给苏珊一个礼物?答案:姨妈知道苏珊在学校里面有些受伤,对自己没有什么自信心,所以想要用这个礼物鼓励她,让她重新振作起来。
第⼀单元1新闻两则1. díâxiù绥溃2. (1)锋利⽆⽐,不可抵挡。
(2)消灭3. ACDCA4.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引题主题(2)记叙时间、地点、⼈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5. (1)“较为”⼆字说明词语运⽤程度上有差别。
(2) “很”字说明的程度反映出汤恩伯骄傲⾃负的⼼理。
6. (1)依时叙事(2)详略得当(3)叙议结合(4)去粗取精(5)语⾔极富特⾊。
7. 主要信息:⽇本篡改教科书,企图否认侵略的历史思考:第⼆次世界⼤战,⽇本对外侵略扩张给中国和世界⼈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资料表明⽇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撮反华分⼦“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腥罪⾏,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时刻警惕新的⽇本军国主义的复苏,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使他⽇益强⼤起来,才能防⽌历史的悲剧重演。
(意对即可)8.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所提三点要求,⾔之成理即可。
9. 第1段,第2、3段10. 电头时间地点真实及时11. 围绕着“要和平,不要战争,伊拉克⼈民是⽆辜的等”来组织语⾔。
12. ⼼系他⼈,拾⾦不昧的品格;词语有“突然发现”“竟是”“粗略估计”“马上”13.(1) 4⽉29⽇晚。
(2)公安治安分局城西派出所。
(3)司机董兴强。
(4)董兴强拾⾦不昧,与民警多⽅查找失主。
(5)直到昨天下午,20余万元巨款仍⽆⼈认领。
14. 因特、酒吧、茶吧、托福考试等。
2诗两⾸1. zházhügǔgū2. (1)⽥间“爆炸着⽣命的热与⼒”(2)⼩说、散⽂、戏剧3. 引⽤出⾃敌⼈之⼝,应⽤残暴、讥讽的语⾔朗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4.作者先从反⾯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
接着写出这⼀假设将产⽣的可怕的后果:“敌⼈⽤刺⼑杀死了我们”。
最后,作者⼜⽤漫画的⼿法,⽣动形象地刻画了敌⼈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指着我们⾻头说:‘看,这是奴⾪!’”从⽽揭⽰了⽢当奴⾪的可悲之处,激励⼈们觉醒,⿎舞⼈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和号召⼒。
一、积累与应用(23分)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A、筹办(chóu) 衰落(shuāi) 学籍(jí) 提倡(chāng)B、傲慢(ào) 衙门(yá) 沮丧(jǔ) 膳宿(shàn)C、恫吓(tòng) 驯服(xùn) 把柄(bǐng ) 钦佩(qīn)D、呐喊(nà) 彷徨(huáng ) 攒积(zhuàn) 懒惰(duò )2.选出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A.我行我素争妍斗艳忍俊不禁左顾右盼B.络绎不绝束手无策青黄不接克勤克俭C.轻举妄动爱不失手流恋忘返家喻户晓D.高瞻远瞩姹紫嫣红别具匠心别出心裁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B.知天长县亦知其名C.立斩以徇善以少击众D.由是搏击豪强子亦犹是也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 «石榴»选自«郭沫若全集»。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
B «白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白鹅的傲慢之气,“傲慢”在文中是一个褒义词,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C、“铭”和“说”都是一种文体。
“铭”一般用韵;“说”一般叙事、说理,两者都很讲究文采。
D、«天净沙·秋思»和«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的作者分别的马致远和辛弃疾,他们都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
5、修改病句。
(2分)⑴、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⑵、这部小说完全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6、默写填空。
(6分)(1),甲光向日金鳞开。
(2)明月别枝惊鹊,。
(3)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未必黑”,正如《爱莲说》一文中所说的“ ,” (4)《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
人教版语文练习册七下答案人教版语文练习册七年级下学期答案一、词语解释题1.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或建筑物高耸。
2.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3. 遒劲:形容书法、绘画等线条有力,笔势刚健。
4. 婀娜: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5. 翩跹:形容舞姿轻盈优美。
二、句子翻译题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翻译:天的运行是刚健的,君子应当不断自我加强,永不停息。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 这段文字描述了什么季节?为什么?答: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春天。
因为文中提到“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以及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些都是春天的特征。
2. 文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文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四、作文题题目:《我眼中的家乡》要求:1. 字数不少于600字;2. 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家乡的变化;3.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
春天,万物复苏,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夏天,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秋天,金黄的稻谷铺满田野,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家乡变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家乡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丰富。
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也在不断变化,新建的公园、宽敞的马路、现代化的设施,都让家乡变得更加宜居。
我热爱我的家乡,它给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七年级下语文练习册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菜畦qi:菜地。
确凿zd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秕谷6「张得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也叫秕谷子。
渊博丫口@山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小6山口6: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卜^比桑树的果实。
轻捷ji咨:轻快敏捷。
臃肿yGngzhbng:过度肥胖。
脑髓sui: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丫一适宜。
蝉蜕tui: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dn:聚拢,拼凑。
宿儒suru: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di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正直。
人迹罕至hd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肿胀zhd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立: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6: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
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a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
有的地方叫鸡毛帚。
咻咻xi口: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p咨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骊歌l一告别的歌。
玉簪花zd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6ihu6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蔽雨犹豫不决。
花圃p立:种花草的园地。
3《.丑小鸭》来势汹汹xio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姊妹zi:姐妹。
沼泽地zhd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立: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Gng: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弥漫m—充满布满。
泥泞口1口8:因有烂泥而不好走淤积的烂泥。
木屐)一木板拖鞋。
飕飕$03形容风声。
《诗两首》镇静zh^n: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U:忧伤愁闷。
瞬息shU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sh^: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伫立zhU:长时间的站立着。
萋萋q-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ji:幽静寂寞。
回顾:回过头来看。
延绵:绵延。
5《.伤仲永》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语文练习册七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踌躇(chóu)哽咽(yè)瞠目结舌(chēng)B. 缄默(jiān)蓦然(mò)踌躇(chú)瞠目结舌(táng)C. 缄默(jiān)蓦然(mò)哽咽(yàn)瞠目结舌(chēng)D. 应和(hè)踌躇(chú)哽咽(yè)瞠目结舌(tá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D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 “____,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举头望明月2.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成语。
- 形容说话或文章浮夸不实的成语是()。
- 形容事情发展得非常迅速的成语是()。
答案:夸夸其谈、飞速发展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答案:作者通过...来支持其观点。
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文内容略)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语文基础知识,还锻炼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散步一、1.B 2. 拆歧蹲霎3.折(zhé)折断拆(chāi)拆散歧(qí)分歧枝(zh ī)枝条颗(kē)颗粒棵(kē)一棵树4.委屈粼粼分歧5.略二、6.(1)把母子二人的情态显现出来,儿子诚恳、孝敬,母亲年迈顺从。
(2)表现“我”强烈的责任感,而下文的最终决定又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7.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8.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
9.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10.“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1. A心情郁闷B借酒浇愁C心有余悸D忐忑不安12.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
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13.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
以小见大。
14.“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答案略。
15.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2、秋天的怀念一、1 tānhuàn shìqiáocuìxuâ xiǔshàn 2 长--常忘—望坚—艰复—覆3 恳切地请求;形容说话啰嗦,唠叨;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的茂盛。
4 史铁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病隙碎笔》5 A 6仿写略二、(一)7(1)“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8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七年级(下)语文练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初一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1.在山的那边1.①发呆地想②希望③喧闹沸腾,文中指呼喊、召唤2.①梦想②仍然③引诱(4)信念⑤浸湿⑥隐蔽3.略4.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那个海呢?5.山;指困难,也可以指实现理想之路;海;自己追求的理想,也可以指一个全新的世界。
6,不能。
不停;表明在人生路上,我们不能停下脚步,一次次地:表明实现理想需要战胜许许多多的失望。
7.第1节:从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2节:为实现理想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
一是幼稚的幻想渐渐少了,二是双手(身体》在慢慢长大,三是有了更多的思想和感情。
此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如:写在童年,写童年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10.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以下看法供参考:与好友分别的优郁,不被师长理解的烦恼,朦胧的初恋受挫后的痛苦。
11.缓慢一些,低沉一点,以表现成长中的"我"面对着大千世界的诱惑在等待,在思考。
12.以下思路供参考:海是如此辽阔,海的那边又是什么?海如此平静,如此深邃,海的下面藏着什么?站在大海边,人是如此渺小,人可以做些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所见到的海却是平常而又平常。
2.走一步再走一步1. giao song chan jin han tan2.略3.①耸立(写高山一般用"耸立")②嘲笑("嘲笑"表示笑话别人"冷笑"不适用孩子)4.略5.①"我下不来!"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②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顿时有了信心。
③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6.①恐惧和伤心。
②百感交集,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欢悦,有先前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有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成就感。
7.因为我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悬崖,从胆怯变得自信。
面对困难不要畏惧怯步,要冷静地分析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难,积小胜为大胜。
语文下册7年级练习册答案本练习册答案为语文下册7年级学生提供参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请注意,这些答案仅供参考,实际学习中应以理解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为主。
一、词语解释题1. 踌躇:犹豫不决。
2. 蹉跎:时间白白地流逝。
3. 踯躅:徘徊不前。
4. 踌躇满志:形容心情舒畅,志向远大。
二、成语填空题1. 一视同仁:对待不同的人或事物,态度一样,没有区别。
2.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
3.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复杂,一句话说不清楚。
4.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