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章鱼纲
- 格式:ppt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148
普通动物学(6306)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不深。
因是本专业的基础课,故基本技能不多。
课程内容中提到的动物种类很多,只能按分类等级才能找出其规律性和异同点;只能在学习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其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联系规律。
学习方法应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个性到共性,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与考核点,为今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等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学好该门课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一步掌握其他基础课与专业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各分类阶梯中的动物形态结构、繁殖与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躯体形态结构、细胞构造、繁殖与遗传等基本知识;一般掌握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能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抬头课。
对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作用。
故是本专业首先要开考的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
本课程重点是:1、各门动物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
2、动物和人的关系本课程难点是:1、动物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2、多种动物同种结构的特点本课程的疑点是:同门动物各纲及各目的异同点。
-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中的地位。
(2)动物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
3)动物的分类方法。
2、熟练掌握:动物的分类阶元、命名与现行分类系统。
普通动物学第章鱼纲鱼纲是生物学中的一个类群,根据生命体的形态、功能和类似性,将所有的鱼类归入同一级别。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各种鱼类的数量极为丰富,形态各异,分布范围广泛,包括淡水鱼与海水鱼。
鱼类的分类鱼类的分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最初的鱼类分类仅仅按照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后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形态学、行为学等研究方法的发展,对鱼类进行的分类逐渐变得更加深入和细致。
目前,鱼类分类按照鱼鳍的结构分为无颌鱼类和有颌鱼类两大类。
有颌鱼类按照骨骼和鳃弓的构造又被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鱼类的形态学结构鱼类的形态结构和比例非常的适合它们在水中生活,一个基本的鱼类结构主要包括鱼体、鳍、鳃、尾和内耳。
鱼体通常是由头部、躯干和尾部构成,特别的是鲨鱼没有鳃盖,呼吸通道在鱼体两侧的鰓裂中。
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通常分为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
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在水中呼吸用的主要工具。
尾是鱼类的推进器官,通过摆动来提供推力。
内耳是鱼类的平衡和方向感知器官,也是鱼类感知周围环境的核心器官。
鱼类的生态学鱼类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淡水鱼与海水鱼,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水域中都有不同种类的鱼生存。
不同种类的鱼类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在水域中的位置分布不同,依靠的食物资源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海水温度、氧气、水流的变化都会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因此,在保护鱼类和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鱼类的生态特点以及对环境的敏感性。
鱼类的生殖与发育鱼类的生殖方式和繁殖周期差异很大,每个鱼类都有它独特的生殖方式。
有的鱼类是卵生的,有的鱼类是胎生的,还有的鱼类是卵胎生的。
不同鱼类生殖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到鱼类的数量和生存情况。
除此以外,鱼类的发育过程也非常的奇特,不同的鱼类在其发育过程中都会经历有趣的阶段。
发育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和特征会成为鱼类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鱼类保护目前许多鱼类已经面临着濒危或者已经灭绝的风险,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大型鱼类,如江豚、宣城鲇和江湖鳇等。
关于章鱼的知识章鱼的简介章鱼(学名:Octopus)属于头足纲软体动物,是一种高度智能且适应性强的生物。
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和八只触手,能够迅速变化形状和颜色以适应周围环境。
章鱼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在温暖的海域。
外貌特征章鱼的头部呈圆锥形,有两个大型眼睛和一个嘴巴。
它们的触手上覆盖着许多吸盘,这些吸盘可以用来捕捉猎物、感知周围环境和移动。
章鱼的体长可以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其中最大的种类是巨型太平洋章鱼,体长可达9米。
生活习性章鱼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躲藏在洞穴或岩石下。
它们是独居的生物,喜欢独自捕食和生活。
章鱼以甲壳类、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章鱼的智力非常高,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最聪明的一类。
它们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章鱼还能够使用工具,例如用石块或贝壳保护自己。
捕食与防御章鱼的捕食方式非常巧妙。
当它们发现猎物时,会迅速伸出触手并用吸盘粘住猎物,然后用嘴巴将猎物拉近并咬碎。
章鱼还会释放一种黑色墨汁来迷惑敌人,以便逃脱。
为了防御自己,章鱼可以改变体色和纹理,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变色的能力使得章鱼在捕食和避免捕食者时具有极大的优势。
繁殖与寿命章鱼的繁殖方式是外育,雌性章鱼会产下数百个卵,然后用触手保护卵直到孵化。
章鱼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在1到2年左右,但也有少数品种可以活到3年以上。
与人类的关系章鱼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电影和艺术作品中,被赋予了神秘和智慧的象征意义。
在食物方面,章鱼也是许多国家的传统美食之一,例如日本的寿司和地中海地区的章鱼烧。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原因,章鱼的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国际社会积极采取措施,限制捕捞数量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结语章鱼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生物,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的智力和适应能力使得它们在海洋中独树一帜。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保护章鱼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确保它们能够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章鱼(Octopus):为章鱼科26属252种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
为头足纲最大科,可分为深海多足蛸亚科(Bathypolypodinae)、爱尔斗蛸亚科(Eledoninae)、谷蛸亚科(Graneledoninae)和蛸亚科(Octopodinae)。
体卵形或卵圆形,肌肉强健,外套腔开口窄,体表一般不具水孔。
腕吸盘1列或2列。
雄性左侧或右侧第3腕茎化,腕腹缘具精沟,末端具勺状舌叶;茎化腕不能自断。
漏斗外套锁退化。
具1对退化针状内壳或无内壳。
若具齿舌,齿舌侧齿一般单尖。
胃和盲肠位于消化腺后部。
该科是重要的商业性头足类,中国南部沿海的真蛸和北部沿海的短蛸均有一定产量。
蛸的干制品称"八蛸干"或"章鱼干",除食用外,在医药上尚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
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
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一、主要的门类:现存动物约 150 万种 , 分 10 个门 .1、原生动物门:约 3 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 1 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 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 万种,化石种类 3.5 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 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
有鳃亚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 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0、脊索动物门:约 7 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
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
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