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6
二年级关于近似数的说明1、两位数取近似数[四舍五入]其实我到是觉得.四舍五入也不难理解.讲明白了反而有助于孩子估数。
两位数取近似数.原则上按四舍五入.如.36≈40,42≈40,35≈40。
但是.估算时.仍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45+36≈?按四舍五入法.是90.但孩子们可能觉得.如果把45中的5舍去.结果“80”更接近准确数“81”.这样更好。
2、三位数取近似数[取整百或整百整十的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十位上是8、9或0、1.不管个位上是几.都可以取整百的数.如.382≈400,991≈1000,209≈200,318≈300。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从十位向百位的四舍五入.鼓励用此方法.方便估算]。
有些同学觉得.如果取整百整十的数其结果会更接近近似数.于是把个位向十位四舍五入.变成;382≈380,991≈990..209≈210,318≈320.这样也很好。
但是.如果要取整百整十的数.就取最接近准确数的那个.比如.382不要估成390.要按四舍五入法去取。
特别说明的是.像九百九十几这样的数.干脆直接约成1000。
b、十位上是3——7的数.取整百整十的数.严格按照四舍五入.如.371 ≈370,567 ≈570。
3、四位数取近似数[取整千或整千整百的数]同理.百位上是0、1或8、9.则可以取整千的数.如;3098≈3000,2156≈2000.3849≈4000,3912≈4000。
根据具体情况取整千整百也行.如3098≈其他情况要严格按照从十位向百位四舍五入.如.3789≈3800,2643≈2600.[实际上.像2643这种情况.估成2700也可以.几十个数对于上千的数来说.舍掉或进上去.都无所谓。
但为了让孩子们不迷惑.所以我就这样规定了。
] 需要说明的是.四位数不要估成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比如.8952不能估成8950.没意义.可以估成8900.也可以直接估成9000.像9992.直接估成10000。
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如:我国的人口无法计算准确数目,但是可以说出一个近似数.比如说我国人口有13亿,13亿就是一个近似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那么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止。
如:我国的人口无法计算准确数目,但是可以说出一个近似数.比如说我国人口有15亿,15亿就是一个近似数.近似数的四则计算加法和减法在通常情况下,近似数相加减,精确度最低的一个已知数精确到哪一位,和或者差也至多只能精确到这一位。
示例例如,一个同学去年体重30.4千克,今年体重比去年增加了3.18千克。
求今年体重时要把这两个近似数加起来。
因为30.4只精确到十分位,比3.18的精确度(精确到百分位)低,所以加得的和最多也只能精确到十分位。
为了容易看出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我们在竖式中每一个加数末尾添上一个“?”,用来表示被截去的数字。
30.4?+ 3.18 33.5?可以看到,因为第一个加数从百分位起的数就不能确定,所以加得的和从百分位起数字也不能确定。
近似数的加减一般可按下列法则进行:(1)确定计算结果能精确到哪一个数位。
(2)把已知数中超过这个数位的尾数“四舍五入”到这个数位的下一位。
(3)进行计算,并且把算得的数的末一位“四舍五入”。
例1 求近似数2.37与5.4258的和。
先把5.4258“四舍五入”到千分位,得5.426,再做加法。
2.37 +5.426 7.796 把7.796“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得7.80。
例2 求近似数0.075与0.001263的差。
先把0.001263“四舍五入”到万分位。
0.075 -0.0013 0.0737 把0.0737“四舍五入”到千分位,得0.074。
例3 求近似数25.3、0.4126、2.726的和。
25.3 0.41 + 2.73 28.44 把28.44“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得28.4。
近似数及其计算方法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一、求近似数的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看确定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比5小的(即0、1、2、3、4),就把这个数字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舍去;如果这个数字比4大(即5、6、7、8、9),就把这个数字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如64.96283,保留到万分位写为64.9628,即64.96283≈64.9628(以下类推),保留到千分位写作64.963,保留到百分位写作68.96,保留到十分位写作64.0,保留到整数写作64。
由此可以看出:“四舍”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小,“五入”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大。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留存数位确认后,只要下一位数字或后面的数字存有不以0的(即1、2、3、……、9),都必须向前一位入一。
例如:同学们同时回去独木舟,每只船上最多可载7个同学,17个同学至少须要几只船?17÷7≈2.4,就是说17个同学须要2只船还余3人,这3人还须要一只船,所以一共须要3只船。
即17÷7=≈3(只)。
由此可知:用进一法获得的对数数总比精确值大。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保留数位确定后,不管下一位数字或后面的数字是几(即0、1、2、3、……、9),都不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如:用一根5m米短水管制成一批27cm长相同规格的水管,可以制成多少根?500÷27=≈18(根)由此可知:Weinreb尾法获得的对数数总比精确数大。
二、近似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对数数的加减法在一般情况下,近似数相加减的和或差精确到哪一位,与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的一个相同,计算法则:(1)确认结果准确至哪一个数位(与已知数中精确度最高那个数准确数位相同);(2)把已知数中的其它数,四舍五入到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那个数数位的下一位;(3)展开排序,并且把配得的数的末位数字四舍五入。
【例1】求近似数25.4、0.456、8.738和56的和。
近似数、近似值
同实际数相接近的一个数,称为近似数.例如,某省有3800万人,“3800万”就是该省人口数的近似数.因为一个省的人口,有出生、有死亡,经常有变动,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实际数.
近似等于精确值的值,称为近似值.例如,除法运算的商,求至某位上四舍五入,所得到的值,都是这个商的近似值,如果是四舍,则所得的值称为过剩近似值.
不足近似值﹤精确值﹤过剩近似值
由此可知,近似数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不可能得到或很难得到的一个不甚准确的数.而近似值是对精确值而言的,这个精确值是可能得到的.。
近似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能根据近似数的不同形式确定其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重点:近似数的求法,精确度有效数的确定难点:精确度及有效数字的确定一、自主学习:1、回顾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如:π≈3 (精确到个位)π≈3.1 (精确到0.1或精确到十分位)π≈3.14 (精确到或精确到)π≈(精确到万分位或精确到)2、近似数(1)生活中有的量很难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出来,我们称这个有理数为这个量的近似数。
如长江的长约为6300㎞,这里的6300㎞就是近似数。
因此,我们把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
(2)304.35精确到个位的近似数为。
(3)精确度是指近似数与准确数的。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0.01,精确到百分位等说法的含义相同。
按括号要求取近似数①12341000(精确到万位)②2.715万(精确到百位)(4)有效数字:在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中,从一个数的左边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
例1:近似数0.03050,最前面的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而3后面的0和5后面的0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a×10n,有效数字只与a有关,如3.12×510的有效数字为3,1,2。
当近似数后面有单位时,有效数字与单位无关,只与单位前面的数有关,如2.35万,有三个有效数字为2,3,5。
所以按照有效数字个数的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如:1.804(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1.8。
例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们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①0.01020 ②1.20 ③1.50万④-2.30×410例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要求取近似值①607500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②0.030549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注意例2中③和④的精确度的确定:对于a×10n精确度由还原后的数字a的末位数字所在的数位决定;对于含有文字单位的近似值,精确度也是由还原后的数字中近似数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数决定的。
求近似数有哪几种方法?
求近似数有哪几种方法?一般有3种:
1.四舍五入法这是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当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的时候,就把尾数舍去;当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时,把尾数去掉后,要向前一位进1。
举例(45000≈5万,612000≈61万)
2.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用进一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大。
举例(45000≈5万,612000≈62万)
3.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不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小。
举例(45000≈4万,612000≈61万)。
近似数(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近似数(精选7篇)近似数篇一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近似数都有以下特点:1、取的近似数要方便计算。
2、近似数要取整千、整百、整十的数。
3、近似数不唯一。
现在最难理解的是第三点。
举例说明:1、两位数取近似数(四舍五入)其实我到是觉得,四舍五入也不难理解,讲明白了反而有助于孩子估数。
两位数取近似数,原则上按四舍五入,如,36≈40,42≈40,35≈40。
但是,估算时,仍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45+36≈?按四舍五入法,是90,但孩子们可能觉得,如果把45中的5舍去,结果“80”更接近准确数“81”,这样更好。
2、三位数取近似数(取整百或整百整十的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十位上是8、9或0、1,不管个位上是几,都可以取整百的数,如,382≈400,991≈1000,209≈200,318≈300。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从十位向百位的四舍五入,鼓励用此方法,方便估算)。
有些同学觉得,如果取整百整十的数其结果会更接近近似数,于是把个位向十位四舍五入,变成:382≈380,991≈990,,209≈210,318≈320,这样也很好。
但是,如果要取整百整十的数,就取最接近准确数的那个,比如,382不要估成390,要按四舍五入法去取。
特别说明的是,像九百九十几这样的数,干脆直接约成1000。
b、十位上是3——7的数,取整百整十的数,严格按照四舍五入,如,371?≈?370,567??≈570。
3、四位数取近似数(取整千或整千整百的数)同理,百位上是0、1或8、9,则可以取整千的数,如:3098≈3000,2156≈2000,3849≈4000,3912≈4000。
根据具体情况取整千整百也行,如3098≈其他情况要严格按照从十位向百位四舍五入,如,3789≈3800,2643≈2600.(实际上,像2643这种情况,估成2700也可以,几十个数对于上千的数来说,舍掉或进上去,都无所谓。
但为了让孩子们不迷惑,所以我就这样规定了。
)需要说明的是,四位数不要估成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比如,8952不能估成8950,没意义,可以估成8900,也可以直接估成9000.像9992,直接估成10000。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知识点
一、近似数的概念
近似数是指与准确数相近的一个数。
准确数:即这个数的最原始数据,没有经过约分、化简、或者四
舍五入等任何运算之前的表达方法。
近似数:经过四舍五入、进一法或者去尾法等方法得到的一个与
原始数据相差不大的一个数。
二、四舍五入法
1.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 4 或者比 4 小,就把尾数去掉。
例如:54321 近似到万位,因为千位是 4,所以54321 ≈ 50000
2.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 5 或者比 5 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 1。
例如:65890 近似到万位,因为千位是 5,所以65890 ≈ 70000
三、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一个数字上加
1。
例如:一堆货物需要装 3.2 个箱子,实际需要 4 个箱子才能装完。
四、去尾法
去尾法是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
例如:用一匹布做衣服,每件衣服用布 2.5 米,这匹布可以做 8 件衣服。
五、求近似数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近似数来描述一些数量。
比如:描述城市的人口数量、统计商品的销售额等。
在计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近似数。
近似数及其计算方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近似数及其计算方法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一、求近似数的三种方法1. 四舍五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看确定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比5小的(即0、1、2、3、4),就把这个数字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舍去;如果这个数字比4大(即5、6、7、8、9),就把这个数字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如64.96283,保留到万分位写为64.9628,即64.96283≈64.9628(以下类推),保留到千分位写作64.963,保留到百分位写作68.96,保留到十分位写作64.0,保留到整数写作64。
由此可以看出:“四舍”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小,“五入”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大。
2. 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保留数位确定后,只要下一位数字或后面的数字有不为0的(即1、2、3、……、9),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同学们同时去划船,每只船上最多能载7个同学,17个同学至少需几只船?17÷7≈2.4,就是说17个同学需要2只船还余3人,这3人还需一只船,所以一共需要3只船。
即17÷7=≈3 (只)。
由此可知:用进一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大。
3. 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保留数位确定后,不管下一位数字或后面的数字是几(即0、1、2、3、……、9),都不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用一根5m米长水管做成一批27cm长相同规格的水管,可以做成多少根?500÷27=≈18(根)由此可知: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数小。
二、近似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 近似数的加减法在一般情况下,近似数相加减的和或差精确到哪一位,与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的一个相同,计算法则:(1)确定结果精确到哪一个数位(与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那个数精确数位相同);(2)把已知数中的其它数,四舍五入到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那个数数位的下一位;(3)进行计算,并且把算得的数的末位数字四舍五入。
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合理地取近似数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205 306 402 ()< ()<()
二复习练习:
1、(试问)“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教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
(边说边板书)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3、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
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4、请大家看总复习120页5题.
谁来读一下?
师:上面这段话中哪些数据是近视数,哪些是准确数?
自主做,合作查.
5、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
⑴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⑵2004年瑞安市交通事故6344起。
⑶瑞安市有911个村民委员会。
⑷塘下镇小轿车有8000辆左右。
⑸塘下镇中心小学花木大约有3550棵。
⑹瑞安市实验小学有学生2165名。
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6、填空:
(1)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
(2)9993是( )位数,这个数大约是( ).
(3)392加249的和大约是( ).
(4)498元的相机,我只带了349元,大约还差( )元.
(5)人身上有206块骨头,约是( )块.
(6)一片树林有九百二十五棵树,写作( ),它的近似数是( ).
7、综合练习:
学校图书馆里有三种图书的本数如下:
1、估计一下,哪两种书的总数最接近600本?
2、三种书大约共多少本?
三、反思:
这节课你掌握了求近似数的方法了吗?1.四舍五入法。
这是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小于4,就把尾数都舍去,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把尾
同学们:
在复习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太好。
所以,老师要再次强调一下,也请家长们帮孩子作指导。
首先,看这个数是几位数。
然后再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如果是三位数,我们就看最后一位,也就是“个位”,如:
322的个位数字是2,舍去,所以322大约是320;
569的个位数字是9,向十位“进1”,所以569大约是570;
898的个位数字是8,向十位“进1”,十位的9加上进位的1又满十了,继续向百位“进1”,所以898大约是900;
另外,一些非常接近整百的三位数,也可以看后两位来“四舍五入”,如:307——既可以根据刚才的方法,大约是310,也可以说它大约是300;
192——既可以说它大约是190,也可以说大约是200;
但注意在估算的时候,方法要统一。
如果是四位数,我们就看最后两位,也就是“十位”和“个位”,超过50就向百位进1,不足50就把最后两位改写成“0”,千位和百位的数不变。
如:1696大约是1700 2360大约是2400
9050大约是9100 9971大约是10000(连续进位)我们复习了求近似数的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估算”。
首先,根据“求近似数”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和减数)的近似数,然后再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如:
(1)382+246
380+250=630 [注意:原算式后面不要写得数,新算式后面用“=” ]
(2)693-381
690-380=310
(3)504+198 (4)486-315
500+200=700 490-320=170
(5)406+193
410+190=220 (或 400-200=200)
【注意: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因为406很接近400,193很接近200,
所以也可以看成整百数。
】
但是,方法要统一,要么两个数都看个位“四舍五入”,要么就都看后两位估成整百数再计算,不能一个数看个位,另一个数看后两位!
大家记住了吗?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
或千位后面的尾数。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要求近似到十位(或者说保留到十位),就要看个位。
如果个位的数是小于5(1——4),就直接把个位舍去,该写成0;如果个位的数等于或大于5(5——9),就把个位改写成0,再向十位进1。
如:312≈310,365≈370,1314≈1310,1389≈1390。
同理:如果一个数要求近似到百位(或者说保留到百位),就要看十位。
如果十位的数是小于5(1——4),就直接把十位舍去,该写成0;如果十位的数等于或大于5(5——9),就把十位改写成0,再向百位进1。
如:312≈300,365≈400,1314≈1300,1389≈1400。
求近似数的题目,一般是:“求近似数、估算、保留到什么位”这样的。
应用题就有“约”、“大约”的字眼。
现在二年级求近似数,并没有特别要求你近似到什么位,没有一个同一的标准。
因此造成学生做起来很模糊,老师教起来很茫然。
为了便于学生好理解、便于记忆,所以我跟学生提出了几个要求:1、如果是四位数的,就近似到百位;如果是三位数的,就近似到十位。
2、同一道题目,保留的数位要相同。
就是说,如果是保留到十位的,就大家都保留到十位;如果是保留到百位的,就同时保留到百位。
如果保留的位数不相同,那求出来的近似数就会跟精确数差很远。
如:①416-251≈70(两个数都保留到十位进行计算),②416-251≈100(两个数都保留到百位进行计算),③416-251≈120(416保留到十位约等于420,251保留到百位约等于300)。
④416-251≈50(416保留到百位约等于400,251保留到十位约等于250)。
显然,第一种和第四种解法的得数是比较接近精确数的,第二种和第三种解法的得数就跟精确数相差的比较大了。
第四种解法学生是比较难把握的,他们做的时候往往是随便做出来的,且没一定的规则。
因此我在这种题上,就要求学生都保留到十位来计算。
当然,解题时,也并不是说规定了这个就不能那个的。
其实也并没有一个实在的规定,有时还要看实际情况实际分析,灵活运用、灵活解答。
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3)
一、复习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1、复习克、千克
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3、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
4、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5、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
(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
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6、练习作业:
(1)计算:
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2000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 9=()克
7千克+500克=()克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600克()6克
7、解决问题:
(1)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2)小红买水果。
2元500克 3元500克 8元500克 2元500克
买2千克苹果和1千克芒果,小红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