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装舞会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优质音乐教案《化装舞会》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模仿化装舞会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2.能够通过活动和互动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3.懂得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听音乐和模仿舞蹈。
2.化装舞会互动游戏。
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和听音乐,模仿舞蹈动作。
2.合作和分享互动游戏。
教学用具1.活动室或者教室2.舞蹈视频3.化装舞会音乐教学流程第一节听音乐和模仿舞蹈1.先让孩子们坐下来静听一段化装舞会音乐。
2.然后老师播放视频,让孩子们看到化装舞会的舞蹈,并模仿舞蹈动作。
第二节化装舞会互动游戏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化装舞会舞蹈能手”,并且为他或她化妆。
2.“化装舞会舞蹈能手”要尝试在音乐播放时表演舞蹈,整个小组跟着跳舞。
3.让孩子们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注意事项1.要确保场地宽敞、安全,避免孩子在学习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学习时,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合理热身,并且注意孩子们身体的变化。
如果需要休息,应该让孩子们休息一会儿。
3.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认真参与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4.在安排互动游戏时,老师应该尽量避免激烈的竞争,确保孩子们能够理解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总结本节音乐教案旨在增强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并且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孩子的身体变化,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体验和学习。
我们相信,只有在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时,孩子才能够走得更远,更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年轻人。
拉丁美洲的《化装舞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装舞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中最后一首作品,代表拉丁美洲风格的一首探戈舞曲,源自探戈的始发地阿根廷,含有欧美非等诸多音乐元素。
学生们在学习过本单元其他歌曲和乐曲后,学习《化装舞会》有进一步加深对探戈舞曲印象之意,并进一步感受表现拉丁美洲的音乐。
这首作品无论从探戈音乐的典型特点上,还是音乐作品印象的广度上,都是拉美音乐中的精品。
其曲为g调,乐曲结构为复三步式。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艺术风格对他们来说很新奇,七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音乐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三、学段目标: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
四、教学过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化妆舞会》,感受领会及感受探戈舞曲的风格和特点。
能够听辨出《化装舞会》的各主题,学会分析乐曲结构,并能够哼唱出A 段主题旋律及准确掌握主题旋律的节奏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式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
能够运用旋律线、打击乐器伴奏、舞蹈、主题旋律节奏型等方式感受表现各乐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参与欣赏和体验中,从而加深对乐曲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分析和对探戈音乐风格的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式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旋律的变化,感受探戈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准备:口风琴、微课、希沃白板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面具、自制道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与生配合跳舞师:老师想为大家跳一段舞,猜猜这是什么舞?有请我的舞伴王艺霏。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舞吗?”——探戈师:“没错,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微课来走进探戈。
大班优质音乐教案《化装舞会》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2.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和动作协调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化装舞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5分钟)首先,播放《化装舞会》的音乐,让幼儿用耳朵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集体跳舞(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跳舞,让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在跳舞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变化和创新,让幼儿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3. 自由活动(15分钟)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自由活动,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各种形式的动作表达,比如旋转、扭动、摇动等。
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化装游戏(15分钟)为了更好地融入主题,可以组织化装游戏。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同的化妆品和服装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并进行角色扮演。
5. 音乐小组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既有化装舞会的参与者,也有观众。
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编排一段舞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服装特点来设计舞蹈动作。
6. 总结活动(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感受,引导他们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化装舞会》是一首欢快的音乐,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舞蹈和化装的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成长。
幼儿园大班优质音乐教案《化装舞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装舞会的基本概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参与化装舞会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装舞会的概念介绍:向幼儿解释化装舞会是一种装扮成不同角色,展示自己才艺的社交活动。
2. 音乐节奏学习:教授简单的音乐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
3. 舞蹈动作学习: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旋转、跳跃等,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化装舞会的道具和服装,如帽子、面具、披肩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选择适合幼儿的舞曲。
3. 准备舞蹈动作的教学图示或视频。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向幼儿介绍化装舞会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
2. 音乐节奏学习:教授简单的音乐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
3. 舞蹈动作学习: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旋转、跳跃等,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4. 化装舞会活动:让幼儿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装,进行化装舞会活动。
5.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化装舞会中的感受和体验,总结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观察幼儿在化装舞会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危险的道具和服装。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六、教学扩展:1. 角色扮演:除了化装舞会,还可以让幼儿尝试其他角色扮演活动,如童话故事角色扮演、动物扮演等,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舞蹈比赛:组织一个小型的舞蹈比赛,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舞蹈动作,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七、安全须知:1. 在进行化装舞会活动时,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易碎的道具和服装。
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妆舞会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化妆的简单方法,感受装扮后的美。
2.能大胆地在自己的脸部这个特殊部位用各种颜色的点和线进行小猫、猴子的装扮。
3.充分让幼儿感受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画的愉悦。
活动准备:1.各种化妆图片2.幼儿每人一面镜子3.各色口红笔、口红、湿巾4.录音机、磁带(生日快乐音乐)。
5.幼儿对化妆舞会已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奴尼”家参加生日舞会,你们高兴吗?师:你们想想,开化妆舞会需要作些什么准备呢?幼:要戴面具。
幼:要穿漂亮的裙子。
幼:要化妆的。
师:对了,你们想想这和平时妈妈的化妆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不仅仅在眉、唇等部位化妆,还要大胆地在额、鼻、下巴等部位化妆。
)二、欣赏化妆图片,了解化妆,感受化妆后的美。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幼儿讨论师:这些图片你喜欢哪幅,为什么?2.教师小结化妆的方法从角色的表现、色彩进行讲述三、充分想象,尝试创作1、让幼儿充分想象。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奴尼”说,今天舞会上还要评选“开心宝宝”,发奖品呢!你们先想想,今天你准备怎么化妆,化妆成谁?师:你们想得真好,猜猜老师准备化妆成谁呢?(教师迅速拿起化妆笔,边画边讲解,先在眼部画上几笔,又画上胡须、黑鼻头。
)师:你们看,我现在变成谁了?(小猫)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化个妆。
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化妆笔、口红和镜子,我们赶快化妆吧!2、提出操作要求师:你可以画小猴子也可以画小猫,画的时候,对着镜子,不要画在眼睛上,如不小心就赶快用湿巾擦一下。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课《化装舞会》教案一. 教材分析《化装舞会》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变化丰富,富有童趣。
歌曲以化装舞会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孩子们在化装舞会上尽情欢舞的快乐时光。
歌曲的歌词简洁易懂,易于学生记忆和传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具有表现欲和创造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节奏的变化,提高音乐表现力。
2.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通过学习《化装舞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把握。
2.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3.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化装舞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跟进。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化装舞会的图片、音乐相关素材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学生用品: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化装舞会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舞会中的场景。
教师引导说:“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装舞会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化装舞会的快乐吧!”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化装舞会》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以及歌词中所描绘的化装舞会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化装舞会-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装舞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2.能够听辨《蓝色多瑙河》曲目。
3.通过学习曲目,能够理解和诠释音乐情感。
4.让学生能够通过化妆,肢体语言等方式,感性地表达音乐情感,并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华彩多姿的化装舞会文化。
2.针对曲目进行听辨,学习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
学生需要具有感性表达的能力,能够从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表达出相应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蓝色多瑙河》音乐曲目。
3.面具、化妆品等舞会用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向学生讲述化装舞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
1.老师向学生讲解《蓝色多瑙河》曲目。
2.老师与学生一起聆听多次曲目,帮助学生分辨、理解每一段音乐的情感表达。
3.老师找学生演练,展示如何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来表达曲目所表达的情感。
3.实践
1.老师发放舞会用品,让学生进行化妆。
2.用音乐《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在舞蹈表演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并表达情感。
3.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表演,以此来带动课堂气氛,增加互动性。
4.展示
1.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面具和化妆后的决赛。
2.每个小组可以表演一段自己创作的小舞蹈。
五、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够感受到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化装和舞蹈操作,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优质音乐教案《化装舞会》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是非常常见的教学形式。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不仅能够增强兴趣和乐趣,同时也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次教学针对3-4岁的大班幼儿,以化装舞会为主题进行音乐教学。
2.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舞曲的节奏和韵律;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1.《化装舞会》选曲。
2.舞蹈配合和动作设计。
3.游戏角色扮演。
2. 教学过程2.1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化装舞会》音乐,提醒孩子们注意曲式和旋律,帮助孩子们促进音乐感受能力和韵律感。
2.2 身体活动1.分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角色(例如:王子、公主等),按角色分配音符及动作,配合曲目进行身体动作设计。
2.舞蹈排练:教师指导孩子们按照身体动作设计,进行配合音乐的舞蹈演练。
鼓励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创意进行调整和改进。
3.个人活动:鼓励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个人表演和跳舞,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2.3 游戏角色扮演1.角色划分:将孩子们分为不同的角色,比如:王子、公主、小丑等。
2.化装设计:鼓励孩子们根据角色要求进行化妆和服装设计,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排练:角色扮演过程中,音乐和舞蹈的组合将会更加自然和熟练,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活动身体、表达情感。
4.表演: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表现出优秀的音乐、舞蹈技巧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教师和小组内部评估。
1.教师评估:教师将会评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包括积极参与程度、个人表演和团队合作等。
2.小组内部评估:小组内部互相评估,评估其他同伴的表现和进步,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改进和辅助。
幼儿园大班优质音乐教案《化装舞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装舞会的基本概念,激发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2. 通过音乐和舞蹈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化装舞会、音乐、舞蹈2. 音乐曲目:《化装舞会》、《小丑在进行曲》3. 舞蹈动作:基本舞步、角色舞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化装舞会的基本概念,学会合作完成舞蹈。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音乐播放设备、舞蹈动作图示、化装舞会道具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舞蹈房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基本舞步,帮助幼儿放松身体。
2.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化装舞会的概念,展示化装舞会图片,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角色和装扮。
3.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化装舞会》和《小丑在进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氛围,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4. 舞蹈教学(10分钟):教师先向幼儿展示基本舞步,教授角色舞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跳舞,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
5. 实践演练(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根据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实践演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舞蹈。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每组幼儿展示他们的舞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7. 化装舞会(5分钟):教师准备化装舞会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装扮,进行化装舞会。
在舞会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问候、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8.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帮助幼儿缓解疲劳。
9.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了解幼儿在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进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要求】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3、学习在记叙文写作中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手法。
4、了解以小见大的笔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以小见大的笔法和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化装舞会的由来。
(板书课题和作者)
2、介绍作者相关情况。
亨利希·曼(1871~1950),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哥哥,文学史研究中将这对兄弟作家合称“曼氏兄弟”。
生于富商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当过书店店员和印书馆职员,曾在慕尼黑念大学,后专门从事写作。
1893年首次去法国旅行,后去意大利。
1925年定居柏林。
1940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直至逝世。
亨利希。
曼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55篇中、短篇小说,11部剧本大量政论、散文。
代表作有《种族之间》《臣仆》《垃圾教授》《亨利四世》《首脑》《穷人》等等。
其中《臣仆》《亨利四世》《垃圾教授》堪称世界名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编纂(zuǎn)幢(zhuàng) 褴褛(lánlǚ) 裸露(lù)
帷(wéi)幕癖(pǐ)好猝(cù)不及防
2、解释下列词语
【编纂】编辑,撰述;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档案文献的活动。
【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入目。
【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积久成习的爱好;特殊的爱好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
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挥霍无度】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申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
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情节:
指名简要复述本文所记叙的童年故事。
四、分析课文。
引导讨论:
1、文中写了几种类型的化装?分别是什么?
两个:一个是舞会的化妆;一个是诗蒂娜的化妆。
2、哪一个化妆更高明,为什么?
诗蒂娜的化妆更高明。
虽然她没有舞会的华丽衣裙,没有灯火通明的客厅,没有欢快华丽的舞姿,但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年幼时的作者看到了贫穷。
她的化妆使作者透过奢华而高贵的表象,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小结】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巨大贫富差距。
(以小见大的写法)
3、女仆施蒂娜做了什么?如何认识她的形象?
施蒂娜假扮了那个被我撞到的人,引导着我从浮世的繁华中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疾苦。
4、文中说“诗蒂娜是个很好的演员,她演出了她自己导演的一幕悲剧”,如何来理解这句话?
诗蒂娜虽说是一个家庭女仆,但是在“我”因莽撞而犯错误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化装舞会举行的那个晚上,她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衫,扮演了那个为了我的罪过而挨饿的小孩子的不幸的母亲,树立起了一座巨大的良心雕像,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第一次在奢华的生活中感受到穷人的不易,明白了世上还有饥寒交迫的人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5、本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说说其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心理活动:害怕——担心——舞会上的兴奋——害怕——难过——心安。
我是一个生活在上层社会里的小孩,生活条件优越,不懂生活的艰辛,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当他误以为做错事时,敢承担责任,富有同情心。
6、作者是如何来弥补自己的过失的?
“我”因为是一个孩子,所以只能以自己的玩具和书来弥补过失,说明“我”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
7、阅读文章最后一节,回答问题:
(1)如果没有人挨饿,如果没有打碎盘子,施蒂娜的导演是否有必要?
即使没有人挨饿,没有打碎盘子,施蒂娜的导演也是必要的,她利用这个机会让“我”懂得了世上既有富人,也有穷人。
富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对于穷人也许是非常必要的。
(2)文章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明这件童年的往事对作者人生的意义。
8、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化装舞会的场景?
通过化装舞会来表现当时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比人民的疾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主题。
五、小结:
1、主旨: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贫富分差,表现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2、写作特色:
记叙文写作中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主题。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思考与联系”
2、完成《学案》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