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前言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还有安徽等地,因为出于长江中下游,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北面和南面都是丘陵,中间也会掺杂点丘陵。
具体分类如下:1.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华北地区(2省2市1区):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3.华东地区(6省1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市;4.华中地区(3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5.华南地区(2省1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西北地区(3省2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西南地区(3省1市1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8.港澳台地区(1省2区):台湾省(隶属华东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
东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七个;中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三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十个。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中国大陆区域划分沿革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经济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
主要有:1、三大地带。
这一方法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
在三大地带的概念提出之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视为属于东部;内蒙古曾被视为属于中部。
后来,人们对此划法提出了很多异议。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
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
包括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华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华中(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4、九大经济区。
这里有两种划法方法。
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中国大陆地区普遍以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是指靠近东海和台
湾海峡的地区,主要由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福建省、台湾省,以及山东省
的南部,其中宁波、上海、广州等城市产业发达,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中部地区,是指山东省的北部、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省区,这是中国的古国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能源种类及储量均丰富,经济以城
市化和产业化发展突出,发展比较繁荣。
西部地区,一般指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依托,因其资源、气候、文化特征
均与东部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落后于东部地区。
总而言之,这三大地区各有千秋,靠合作共赢发展,经济会更加强劲有力,东部地区
的优势助力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新兴资本助力西部地区,让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作用,有
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中国行政分类表一、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是指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行政管理需要,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以便实施行政管理和服务。
根据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分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目前共有2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和5个自治区。
其中,4个行政区拥有省级行政区和自治区两个身份,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二级,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区下设的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三级,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和自治县级市。
县级行政区是地级行政区下设的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有2852个县级行政区。
4. 乡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四级,包括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乡级行政区是县级行政区下设的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有40673个乡级行政区。
二、经济区划中国经济区划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经济区域,以便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划分,中国经济区划主要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
这些地区拥有较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
4.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前言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还有安徽等地,因为出于长江中下游,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北面和南面都是丘陵,中间也会掺杂点丘陵。
具体分类如下:1.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华北地区(2省2市1区):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3.华东地区(6省1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市;4.华中地区(3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5.华南地区(2省1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西北地区(3省2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西南地区(3省1市1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8.港澳台地区(1省2区):台湾省(隶属华东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
东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七个;中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三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十个。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中国的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三大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三、适用范围(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中东西部划分标准1. 引言中东西部划分是指将某一个地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这种划分标准可以基于地理、经济、人口等方面的考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东西部划分标准,并提供一个完整的划分方案。
2. 地理划分标准2.1 大陆地理划分根据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可以将中国大陆按照东、中、西三部分进行划分。
具体划分如下:1.东部:•包括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地理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较多,气候温和湿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
2.中部:•包括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地理特征:由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组成,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湿或温干;•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工农业并重。
3.西部:•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特征:地势高原、山地为主,地形陡峭,气候呈多样性;•人口相对稀少,经济相对落后,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潜力。
2.2 地理要素划分除了按大陆地理特点划分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地理要素对中国进行划分。
1.水资源分布:•东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纵横交错;•中部:长江流域和南方湖泊众多;•西部:内陆河流较多,湖泊和水资源相对较少。
2.地势特征:•东部:平原和丘陵,土地肥沃;•中部: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交错,地形多样;•西部:高原和山地居多,地形陡峭。
3. 经济划分标准3.1 地区生产总值(GDP)划分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1.高经济发达区(东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GDP总量较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2.发展中地区(中部):•包括湖南、湖北、江苏等地区;•GDP总量较大,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增速稳定。
3.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包括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增速较低。
3.2 产业结构划分根据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西北”4⼤区域是如何划分的?中国真的很⼤,当然这也是每⼀个中国⼈引以为豪的地⽅,中国的领⼟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从⼀开始夏朝时期不过百万平⽅公⾥发展到秦朝时期的330万平⽅公⾥,到了汉朝,西域并⼊中国,唐朝,漠南并⼊中国;元朝是中国领⼟的顶峰,此时的中国北达西伯利亚,南包缅甸直达印度洋,东到朝鲜,西扩西藏,⾯积达到了近2000万平⽅千⾥,明朝时期领⼟开始收缩,清朝⼜回到了1000万平⽅千⾥以上,到了现在,中国还有960万陆地⾯积。
如此之⼤的领⼟出于各个地域风俗之类的不同,也被⼈为划分成了四个部分,这就是“东部”、“中部”、“西部”。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这四⼤地域的划分和不同(不算中国的港澳台)东部:包括⼴东,福建、浙江、江苏、⼭东、上海、北京、天津,河北等沿海14省份我国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积为129.4万平⽅公⾥背靠⼤陆沿海,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成条件,⽔产品、⽯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古就是中国的富庶之地,俗话说中部: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西6个省份。
我国中部地区分为两⼤区域: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
⾯积为281.8万平⽅公⾥,坐落内陆,北有⾼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间,属粮⾷⽣产基地。
是中华⽂明发展最早的地⽅,⽂化⽓息浓厚西部:包括省级单位有西藏、新疆、青海、⽢肃、宁夏、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重庆、⼴西、内蒙古。
我国西部包括西南和西北,⾯积为541.4万平⽅公⾥,占了中国⾯积的⼀半以上,但是⼤部分地区⾼寒、缺⽔,不利于农作物⽣长,⾃古以来的经济发展就不是很好,除了成都,重庆,西安等少数⼏个城市,缺乏竞争实⼒。
中国东中西部是如何划分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那幺,是怎幺划分的呢?划分依据是什幺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东中西部是怎幺划分的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 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 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 个省(自治区).
1997 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 个增加到1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 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1 东西部的划分依据是什幺一是根据地理位置(包括地形和风俗特点)。
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
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其实有两种分法。
如果研究经济问题,应该这样分: 东部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中国东中西部是如何划分的东中西部是怎么划分的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东西部的划分依据是什么一是根据地理位置(包括地形和风俗特点)。
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
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其实有两种分法。
如果研究经济问题,应该这样分: 东部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有: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有: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如果纯粹按地理位置来分,应该这样分: 东部是: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西部是: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需要注意的是,广西位于沿海,可以是东部的,但是经济水平却远远落后其他省市,所以把它划为西部;还有黑龙江和吉林,也有东部和中部两种分法。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划分依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被广泛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这种划分主要基于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地理位置、经济结构、文化特征、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异、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
这些划分依据为我们分析和了解各个地区的发展特点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结构以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文化特征也因其先进的城市文明而独特。
中部地区位于中国腹地,地理位置独特,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该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工业为主导,资源禀赋较为平衡。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良好。
然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落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该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理位置独特。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尤其是煤炭、石油和金属矿产资源。
然而,由于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重工业,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各具特色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发展潜力。
了解每个地区的划分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区域发展的动态变化,为未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支持和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主要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个地区的划分依据和特征。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简要介绍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的位置和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说明本文将按照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文化特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依据的分析。
初中地理地区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包括地球区域的划分和特征,地球上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点,其中地区知识是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对我们了解世界、发展国际视野和认识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地区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南濒南海,北连鸭绿江、图们江和黑龙江。
整个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形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和盆地。
根据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四个地区,中部地区包括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北干旱地区、长江中上游区和西南喀斯特和丘陵地区,西部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等。
2.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世界上共有六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每个大洲都有其地理特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积约为4453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包括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
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面积约为1033万平方公里,但是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
南美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包括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原等。
北美洲包括北美洲和中美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洲。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由数以千计的岛屿组成,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等。
3. 各大洲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每个大洲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亚洲气候多样,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多种类型。
亚洲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
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资源丰富,包括石油、黄金、铂金、钻石、铜、锡、铁、钼、铝等。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划分及简介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6%,总人口2.85亿人,占全国的23%。
西部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
西部地区矿藏丰富,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能源、旅游、土地资源也极具优势。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国规划中的10大水电基地有7个分布在西部,但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
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接连发现许多大中型整装油气田。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9.5%,承载全国35%左右的人口,是我国主要的动力和原材料输出地区。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及对全国的贡献率为3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4左右,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6%,全国40%以上的粮食、40%左右的肉类产量、45%左右的淡水产品来自中部地区。
另外,中部地区宏观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好。
目前,中部地区每亿元投资创造的GDP达3.87亿元,比东部地区(2.93亿元)高出0.94亿元;每亿元投资创财政收入O.34亿元,比东部地区(0.29亿元)高出0.05亿元。
此外,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腹地,有着承东启西、接北进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换装中心,全国约46%的铁路、35%左右的公路和河流分布于这一地区,全区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
一批大中城市均处全国交通咽喉要道。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东部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3.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2%(1991年),区内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7%----2007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