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格式:pdf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24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
情境引入:今天老师带来很多实验器材,都是物理社团的同学们提前为大家准备的。
比如这个装置,在外力作用下笔芯开始旋转,经久不歇,同学们叫它“永动机”。
大家猜想一下,它具有的能量可以让它永远转动下去吗?相信大家经过今天的学习,会有更确切的认识。
新课讲授:一睹芳容说到能量,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一睹芳容。
注意思考其中包含哪些形式的能量?你知道哪些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风能,水能也蕴含着巨大的机械能。
还有,太阳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内能。
除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还有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
请问:这些形式多样的能量是孤立存在的吗?还是它们之间有联系?(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呢?(相互转化或发生转移)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过了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猜想,自然界中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
那转移呢?(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热传递,知道内能可以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由此猜想,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发生转移。
好,针对大家的猜想,让我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来二探究竟。
二探究竟问题一:能量的转化请各小组利用实验盒里已有的实验器材,合理设计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找出这些现象间的联系,探究其中的能量转化。
请各小组做好准备,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1)手动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旋转的小兔,旋转木马: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自制手电筒: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飞驰电刷: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温差发电机:内能转化为电能。
短路燃锡纸:电能转化为内能。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时期,因此,我非常重视每一次教学活动。
在这篇教案的帮助下,我成功地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感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设计活动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二、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概念,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体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气球、小车、滑轮、绳子、电池、灯泡、小球等。
学具包括: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气球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引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概念。
2. 实验一:小车滑行实验。
让孩子们观察小车在滑轮和绳子的帮助下运动的距离和速度,理解能量的转化。
3. 实验二:电池灯泡实验。
让孩子们观察电池和灯泡的连接,灯泡的发亮,理解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4. 实验三:小球弹跳实验。
让孩子们观察小球的弹跳高度和速度,理解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
5.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体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活动难点是让幼儿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在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孩子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多加练习。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能量转化和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风能等。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能量守恒定律;②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③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悬念引入—实验探究、讨论—应用创新—小节构建—测试、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③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改变内能的方法时,对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的能量转化的认识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或图片来帮助学生分散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讨论举例分析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引出能量守恒定律,突出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重点难点重点:能量守恒定律难点:区别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教学过程1【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动画“永动机”设疑引入: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能否真的制成?学生观察动画,猜想回答从而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活动】引导探究学习新课一、能量的转化1.学生实验:摩擦生热演示实验:点火柴;手摇发电机。
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能量转化的实例。
使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及社会的热情。
3【活动】引导探究,学习新课2.能量转化过程示意图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并举例,使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具体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活动】引导探究,学习新课3演示:小球自由下落;水散热讨论:小球减少的机械能到哪去了?一杯热水温度渐渐降低,减少的内能哪去了?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得出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能量的总量不变,突出重点:能量守恒。
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突破难点: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区别。
5【活动】引导探究,学习新课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他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相关课程标准陈述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5.3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下册中学习了机械能,对机械能及其所包含的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有和了解。
对生活中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好机械能守恒定律,深入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及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三节。
能量是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一条主线,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熟悉。
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四、学习目标1.通过列举、交流生活实例,准确识别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借助实例分析,熟练记忆能量守恒定律,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3.经历实例分析、讨论,大致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
【学习目标的叙写说明】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行为动词为“知道”;核心概念(关键词)为:“能量守恒定律”,属于概念性知识。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三节。
能量是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一条主线,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熟悉。
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对声、光、电以及机械能的学习,对能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说是比较熟悉了,能量的转化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自已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四、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1、学习重点:能量转化与守恒。
2、学习难点: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五、学习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导学案、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启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六、学习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一组小实验(二)新课教学学习互动互动1:讨论四个小实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①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觉到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4.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二、考点解析1.能量转化与守恒比较抽象,也是学生学习热学内容的收尾。
在本节主要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和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尤其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样也是本节的重点。
中考试卷中有关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也会经常出现,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节内容一般不会单独组成一个试题,大多数会和热学部分的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题目;考查主要方向是能量之间的转化,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知识点精析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典例精析★考点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典例一:(2020·黑龙江)目前,市区里的老旧小区正在进行水路改造,改造中用到了一种打孔工具一冲击钻,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不断冲击墙壁打出圆孔。
如图,冲击钻在工作过程中,关于其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内能转化为电能;C.只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D.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答案】D。
【解析】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该过程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和一少部分内能;冲击钻在冲击墙壁打圆孔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选D。
◆典例二:(2020·安徽)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的正确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磁场和磁感应线都是真实存在的;C. 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D. 热机工作的实质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C。
课题§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习笔记【课标要求】章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举例记忆问答计算人文作图实验探究常数图像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主要研究转化和转移)1 1 1【考基要点】一、能量的转化1.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各种形式的________都可以相互___________。
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是_____能转化_______能,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如克服摩擦做了100J的功,就有______J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说明】定律中能的转化是指通过做功,能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例如:钻木取火就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的转移是指同一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能的形式没有改变.例如: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补充练习】1.练习: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转化或能量的转移的形式。
①木炭燃烧发出光和热。
;②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感觉暖和。
;③用钢锉锉工件,工件发热。
;④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
;⑤点燃爆竹后,爆竹腾空而起。
;⑥给蓄电池充电。
;⑦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冲起。
;⑧风吹动帆船前进。
;⑨人跑动时,身体发热出汗。
;⑩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2.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没有发生能的转化的是: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器感觉到冷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C.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D.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3.下面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D.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的内能转移到筒上,使筒壁温度升高4.在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是由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会跳动,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光能5.如图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去.在这个过程中,酒精燃烧将能转化为能,并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能转化为塞子的能.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木塞冲出去的同时,它的周围出现一团“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而形成的.6.(一级实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以能量为线索,通过图表的形式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和能量的转移和转一化,通过“想想议议”的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认识,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其重要性。
本节内容由“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两部分组成。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 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过程_与方法II标】1. 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休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口标】1.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3.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难点】运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多媒体设备一、新课引入1 •复习旧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机中能量转化。
2.思考问题1 你知道的能量有哪些?请列举。
问题2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你还知道那些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二、新课教学一(一)认识能量_【提问】你能说出下面物体都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吗?(展示多媒体)【讨论与总结】常见的能量一一机械能_•、电能、内能、化学能、太阳能等。
(-)能量的转化【实验】1•來回迅速摩擦双手。
2.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_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观察实验发牛的现象,讨论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提问】你述能举出一些你认为发生了能量转化的例子吗?请说出你认为发生的能量转化。
(学生阅读课本第27页“能量转化”部分内容,观察图14.3-1,分析能量的转化,并讨论、补充实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4.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能量的转化: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热机的工作原理,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能量转化和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热水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重物上升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知识讲解: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动能与势能、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有关热机工作的例题,让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具体如下:能量的转化: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热机的工作原理能源的利用和保护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一个滑轮组将一个书包从地面提升到三楼,书包的质量为2kg,重力加速度为10N/kg,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不计绳重和摩擦。
第14章内能的利用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能量的相互转化【知识点回顾】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2.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命题方向】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很多:内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声能、核能、风能等在初中段这些能量之间的转化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例如:(1)胶片感光成像光能→化学能(2)特技跳伞势能→动能(3)激光切割金属光能→热能(4)森林火灾化学能→热能和光能(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太阳能→化学能(6)小型水电站(工作时)势能→动能→电能【解题方法点拨】要明白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2.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回顾】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命题方向】重要从意义上命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从物理、化学到地质、生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核内部,只要有能量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这一规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对各种能量,如煤、石油等燃料以及水能、风能、核能等的利用,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例如: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电器通电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B.某种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光电池板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D.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说明能量可以创生【分析】A、用电器是用电流做功的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B、化学反应中,化学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光电池板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D、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来分析;【解答】解:A、各种用电器在工作时利用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量,故A 错误;B、化学物质具有化学能,发生化学反应时放热,说明产生了内能,所以该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光电池板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不能说明能量是创生的,故D错误;故选:C。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2.了解各种形式的能可以转移.3.了解能量守恒定律.4.能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 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讨论, 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灭, 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教学难点】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仔细观察以下图片, 思考它们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些能量是凭空产生的吗?还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能的转化过程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新知一、能量的转化◆探究活动1:根据以下图片判断包含哪些能量转化1.分析下面实例中能量的转化锯木头, 锯条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膨胀做功, 温度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带动水泵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煤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给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手摇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机械能转化为光能总结:自然界中, 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 在一定条件下, 各种形式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能量的转化: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能量, 它们与各种自然现象相互联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 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引导学生在以下图的提示下, 列举生活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间的转化实例.二、能量的转移◆探究活动2:〔烧杯、食用油、电加热器、温度计〕利用电加热器给烧杯中的食用油加热, 使温度计温度升高. 实验中发生了怎样的能的转化?能量的转移:能量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者由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三、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 也不会凭空产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根本定律之一. 任何形式的能量之间都可以转化, 但转化过程并不减少它们的总量.能源利用实际就是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 把不便于人们利用的能量形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形式.3.想想议议:永动机的设想.如图是一种设想中的永动机, 它通过高处的水流冲击叶片, 叶片的转动用来对外做功, 同时带动抽水器从低处将水抽到高处, 从而循环工作. 你能不能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明它为什么不能一直工作下去?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 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永动机. 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 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 因而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成功的.板书设计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能量的转化: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能量, 它们与各种自然现象相互联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 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二、能量的转移:能量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者由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三、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 也不会凭空产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随堂练习1.指出以下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1〕气体膨胀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4〕风吹动帆船前进风的机械能转移成帆船的机械能 .2.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 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际上是能的转移的过程, 用做功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际上是能的转化的过程.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A.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体内能的变化B.只要有能的转化和转移, 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D.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 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 就能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 而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4.《深圳商报》报道: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 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 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B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再转化为电能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再转化为化学能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再转化为化学能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 再转化为光能5.实验装置如下图, 加热试管使水沸腾. 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D 〕A.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小叶轮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D.小叶轮转动, 水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第4节变阻器知识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变阻器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画出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能够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中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2.变阻器的应用知道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用课件播放视频:在北京的某剧场里, 人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全国青年舞蹈大奖赛的开始, 突然, 剧场里的灯光逐渐由亮变暗, 幕布拉开了, 演员优美的舞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把我们带入了翩翩的遐想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 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这节课, 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个实验, 我们只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仪器就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展示滑动变阻器, 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1.提出问题: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 而电流的变化那么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 启发学生猜测: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2.实验探究:学生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去猜测, 其中不排除有其他的想法. 教师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实验小组, 启发学生设计出以下三种类型实验方案:归纳总结:方案1:如下图, 在A、B间分别接入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 如铜丝和铅笔芯,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并加以比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电路方案2:如上图所示, 在A、B间改变导线横截面积(分别接入1根笔芯与2根笔芯),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并加以比拟.方案3:如上图所示, 在A、B间(有鳄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 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并加以比拟.3.交流评价:让完成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小组相互交流, 并归纳筛选出这样一个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较方便地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调光台灯, 实质上是通过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来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台灯的亮度的. 要想弄清其原理, 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 其实, 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归纳总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 导体越长, 电阻越大;导体越短, 电阻越小. 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探究点二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 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外表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 猜测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 然后用课件展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变阻器的构造〔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 几乎是零?〔4〕移动滑片时,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教师在学生实验的根底上演示归纳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改变电阻必须是金属横杆和电阻线上各接上一个接线柱. 演示观察, 接AC或AD效果是相同的, 同理接BC或BD是相同效果. 进一步分析讨论接AC或AD时, 当滑片P向右移时由于滑片离A点越来越远, 接入电阻线的长度在增加, 电阻就变大, 电流变小;同理向左移时, 由于接入电阻线长度变小, 电阻变小, 电流变大. (如以下图)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通过上述实验操作、分析, 学生对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已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归纳总结:〔1〕电阻丝上能接触滑片的地方, 绝缘漆已被刮去. 刮去的目的是为了使滑片能和所接触的电阻丝之间通过电流;〔2〕下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 几乎是零;〔4〕移动滑片时, 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的情况有四种:A和C、A和D、B和C、B和D. 假设接AC或AD时, 只要向B移动电阻就变大;假设接BC或BD时, 只要向A移动电阻就变大. 假设接AB时, 电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 此时接入的电阻最大;假设接CD时, 只是把金属棒接入电路, 此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几乎为零.〔5〕变阻器的接法可总结为:A.改变电阻、四种接法、两种效果;B.不变电阻、两种接法、两种效果.〔6〕电阻器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2.练习正确使用变阻器设计学生实验, 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理解变阻器的使用. )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 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 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 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实验探究:学生相互讨论, 首先, 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 同时, 教师巡视, 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 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交流评价: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 共同归纳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记忆, 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口诀:串入电路, 调流控压;一上一下, 作用最大;同上同下, 没有变化;接入电路, 拨到最大.探究点三变阻器的应用活动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中所见的具体实例, 交流、讨论. 你见到过生活中的变阻器有哪些?根据学生的答复, 归纳为:电位器, 及可以调节灯泡亮暗的台灯、可以调节温度上下的电热毯、电饭锅等.板书设计第4节变阻器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通过剧场里的灯光逐渐由亮变暗的情景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顺利引出课题. 通过探究如何“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的亮度〞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引起电阻变化的因素, 猜测如何设计一个可以改变电阻的元件, 引导学生设计利用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电阻器, 大局部学生能设计出用金属夹子在电阻线上滑动, 从而改变接入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简易变阻器.要求学生结合滑动变阻器实物和照片,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用法的情况下, 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要让学生注意每个变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探究时把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作为实际需要, 让学生运用滑动变阻器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 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 因此探究的方式也与前面的学习有所不同, 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展开, 并且课本中的思考问题只有通过动手操作, 才能深刻领会.学生在探究中, 一方面熟悉并掌握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另一方面使变阻器知识有的放矢, 同时这一活动又是实践性和开放性并存, 给学生留有很大的空间. 因此在指导上要有张有弛, 对技能方面的训练要严格, 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要给予指导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