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3
法学概论大一民法知识点一、引言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旨在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法律素养。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一民法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条文。
二、民法的概述民法是法律的一大分支,以调整人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主要任务。
民法侧重于私人法律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合同关系等。
常见的民法法律关系有债权债务关系、物权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
三、人身权人身权是指个体在法律上享有的被保护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其中,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的权利,享有生命权意味着个体有权要求他人保护其生命安全,他人无权剥夺其生命。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
四、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财物享有的权利,包括对财物的支配、使用、收益和处分等。
财产权是人们追求利益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基础。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个人有权享有合法财产,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财产权。
五、合同关系合同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行为,是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建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常见的自愿行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来实现自己的权益。
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效力有一定的法律规定,违约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六、民法相关法条民法中涉及的具体法律条文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该法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明确了我国的物权制度,保护公民、法人对财产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终止等相关问题,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法规定了我国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则和婚姻关系的权利义务。
七、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一民法的知识点,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合同关系等。
第一章民法概论单选: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重要合用于。
A、物权法B、债权法C、协议法D、侵权行为法以下哪个民法原则被誉为“帝王条款”。
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权利神圣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下面对民法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民法是市民法B、民法是权力本位的法C、民法是实体法D、民法是国内法填空: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是。
我国民法通则是自年1月1日开始施行。
被誉为“帝王条款”的民法的基本原则是。
名词解释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指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得违反社会的公共秩序和蔼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多选以下可以纳入民法范围的是。
A、物权法B、婚姻法C、商法D、税法从民法的性质上看,民法是。
A、市民法B、特别法C、私法D、实体法以下可以成为民法渊源的是。
A 民事特别法B 国际条约C 习惯D 判例以下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A、侵权补偿关系B、协议关系C、父母子女关系D、税收关系简答: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其特点民法的调整对象只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1分),其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平等性(1分)。
人身关系是以人格和身份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特点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1分),财产关系是以财产的归属和流转为内容的社会关系(1分)。
民法的性质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私法;民法是奉行权利本位的法;民法是实体法;民法是国内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重要有哪几个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论述试述民法的重要内容(1)民法总则;(2)物权法;(3)债权法;(4)人身权法;(5)亲属法;(6)继承法;(7)知识产权法;(8)商法。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单选:我们将可以移动的物一般称为。
A、特定物B、动产C、孳息D、从物在两个民事权利中起从属作用的权利是。
A、请求权B、从权利C、辅助权利D、相对权按照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
崔建远民法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论一、民法的概念民法,Civil Law,在罗马法上是指适用于所有市民的法律。
在中国大陆,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它相当于普通法系的Property Law, Contract Law, Torts, Restitution, Family Law.一、民法的概念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二者之间的区别:1. 是否可用货币衡量、评价;2. 是否可以同主体相分离;3. 救济手段的差异。
平等主体:注意是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
二、民法的特征(一)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强调平等、自治、公平、正义;民法总则不仅是民法的总则,而且是劳动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有关法律的总则。
(二)民法属于实体法;采取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的结构。
(三)民法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
(四)民法的调整方法主要是财产方法。
三、民法的基本结构民法总则;人身权法;物权法;债法;亲属法;知识产权法;继承法。
四、民法的渊源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习惯。
五、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概述1. 民事立法、执法、司法的基本准则;2.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准则;3. 贯穿于民法始终的基本准则;4. 民法调整对象的本质要求和集中反映;5. 民法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 指导功能:指导民事立法、执法、司法、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 约束功能:对民事立法、司法、民事法律行为都具有约束力,不得违反。
3. 补充功能:法律有具体规定,首先适用具体规定;法律有漏洞的,依据民法基本原则予以补充。
4. 请求权基础:适用具体规定会导致极不适当的后果时,可以放弃具体规定的适用,直接依据基本原则进行裁判。
5. 解释法律的依据:例如解释《合同法》第54条第1款第2项关于显示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的规定,需要依据公平原则。
6. 解释民事法律行为的依据:例如解释格式条款,需要依据公平原则。
法律基本知识的必读书目推荐在法律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合适的读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广泛阅读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运作方式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本文将推荐几本值得一读的法律基本知识书目,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法概论》《民法概论》是法学领域中的经典之作,由著名法学家毛起泉教授编写。
本书以详细全面的内容阐述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
通过对民法的系统性讲解和深入剖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民法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
无论是法学专业学生还是对法律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二、《刑法概论》《刑法概论》是法学领域中另一本重要的基础读物,由曹建明院长主编。
本书通过对我国刑法基本概念、原则、罪刑法定等核心内容的讲解,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刑法基础知识体系。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法条的具体适用和刑法的实际运作。
对于学习刑法的人士来说,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读物。
三、《行政法概论》《行政法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行政法基本概念、原则、制度等内容的权威著作,由谢鸣教授主编。
本书详细阐述了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行政法在具体案例中的适用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对行政法的内涵和运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一本剖析法律论证和判断过程的重要读物,由陆建玲教授编写。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解析了一些常见的法律逻辑错误。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为日后的法律实践奠定基础。
五、《法学研究方法论》《法学研究方法论》是一本介绍法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重要著作,由杨孝华教授编写。
这本书详细讲解了法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法学研究。
第六章民法重点问题提示:民法的基本原则;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的成立条件和分类;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条件和形式;代理的特征和分类;所有权权能和所有权取得方式;债权发生根据;诉讼时效的种类;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条件;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民法的概念和特征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
民法有如下特征:(一)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里所说的平等主体,主要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是一律平等的,即每个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具有独立的、平等的人格。
这是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重要标志。
一般而言,根据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两类法律规范:一是调整主体处于平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主体可称为“平等主体”,相应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民法(民商分立国家和地区还包括商法);二是调整主体处于不平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如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
(二)民法调整的对象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政府对财产的管理关系,则由行政法或经济法等其他法律部门调整。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物质利益内容的社会关系,如姓名、肖像、名誉等。
这种人身关系的产生、变化或被侵犯,会影响到民事主体的物质利益。
民法并不调整所有的人身关系,它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并能用民法方法保护的那部分人身关系。
(三)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民法与社会经济交往的关系更加密切。
民法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表现。
“民法的准则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是“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
民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市场经济越发展,民法的意义和作用就越突出;市场经济越复杂,对民法的要求就越高。
民法知识点总结书推荐1. 《民法概论》该书是一本介绍民法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入门读物,适合初学者阅读。
书中详细介绍了民法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相关制度。
通过对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解释,使读者能够对民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民法典》这本书是对中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解读书籍。
该书通过对民法典各个条款的解释和分析,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民法典的内容和相关规定。
书中还对民法典条文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有助于读者对民法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企业家、法律从业人员和学生来说,了解合同法是非常重要的。
该书详细介绍了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和解释等内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合同法的具体应用。
4. 《物权法》物权法也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房地产从业人员和法律从业人员来说,了解物权法是必不可少的。
该书详细介绍了物权法的基本概念、物权的种类、取得和行使等内容,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析,使读者能够了解物权法的具体适用。
5.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民法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险从业人员和法律从业人员来说,了解侵权责任法是非常重要的。
该书详细介绍了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赔偿范围和辩护等内容,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析,使读者能够了解侵权责任法的具体适用。
以上几本书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从业经验所推荐的民法知识点总结书籍,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不过,这些书籍只是民法领域中的入门读物,想要深入学习民法还需要结合学校教材和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深入研究。
希望读者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多多参考不同的书籍和资料,形成自己的全面理解。
教案大学一年级法学课程民法概论教案大纲课程名称:民法概论适用年级:大学一年级法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与体系,并掌握基本的民法理论与实践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民法的含义和作用,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意识的培养;2. 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概念,如权利、义务、法人等;3. 理解民法的分类和结构,能够把握民法的体系框架;4. 了解民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具备运用法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章节及重点内容:第一章民法概论- 民法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意识和法学思维的培养- 民法与其他法律分支的关系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平等自由原则- 平等制约原则- 保护弱势群体原则第三章民法的核心概念- 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分- 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区分- 合同和侵权行为的区分第四章民法的分类与体系- 民法的分类与专门法律制度 - 民法的结构与组成部分第五章民法的发展与现状- 民法的历史演进- 当代民法的特点与挑战- 民法的国际化与比较研究【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体系,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民法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对民法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培养与人合作、批判思维与表达能力。
4. 阅读与研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文献和学术著作,深入理解民法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问和参与度。
2. 作业与考核: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课后习题、案例分析和学术论文等,考察学生对民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程论文或大作业:鼓励学生选题写作,要求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独立见解。
【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民法概论导论》2. 参考资料:- 《民法概论与应用》- 《民法学案例分析》- 《当代民法论文选读》【教学安排】本课程预计分为16周进行,每周3小时,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1周:引言与教学目标介绍第2-3周:第一章民法概论第4-5周: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第6-7周:第三章民法的核心概念第8-9周:第四章民法的分类与体系第10周:复习与期中考试第11-12周:第五章民法的发展与现状第13-15周:案例分析与学生讨论第16周:总结与答疑,期末考试【备注】本教案根据大学一年级法学课程民法概论的特点和要求编写,旨在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和指导,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朱庆育民法总论教科书概览【作者按:讲授课上,我通常会介绍本门课程一些教科书,目的是,一方面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另一方面也通过教科书介绍,让初入课堂的学生对课程学科状况有个大致了解。
这篇文字的底本,是我2018年浙大春夏学期民法总论课程录音的文字实录,实录由浙大法学院本科生郑涵彬同学完成。
在此底本基础上,我参酌法大、浙大以及本学期南大的历次讲授修改整理。
为了反映最新情况,讲授时间场合设定为今年(2019年)南大法学院春季学期。
】介绍具体的书目之前,先稍微铺垫一下。
民法文献,从分类上说,有讲求知识体系化的教科书,以及专题研究著作与论文,也有理论导向与实务导向的文献。
数量之多,浩若烟海,无论是谁,都无法遍检。
所谓书目介绍,只能受制于介绍者的阅读经验以及文献可获取程度。
在此前提下,所介绍的文献又局限于教科书,原因很简单,对于初学者而言,教科书是进入专业之门的唯一合适知识载体。
当然,对于体系研究者来说,教科书也是唯一合适表达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
也就是说,教科书是知识体系的起点和终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读书,尤其是初学者入门第一本教科书,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书。
最好的书能够提供最经得起检验的知识,也是进入知识领域的最佳路径。
第一次阅读必然会成为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如果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是错误的,轻则增加学习成本,重则在错误的道路上迅奔,终于积重难返。
《连城诀》里,好好的“唐诗剑法”被教成“躺尸剑法”,弟子平日里练功,看着像模像样,哪知越刻苦错得越离谱,等到临阵对敌,才发现章法全乱,自然免不了一败涂地。
经常有人觉得,对付初学者还不容易吗?他懂什么,随便说两句不就够他用的了?所以总以为给初学者读的书是最容易写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行骗心态。
是的,要骗倒无知的初学者很容易,但要让他们真正懂得那个未知领域,却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入门的书,越讲求概念精准体系融贯三观正确。
反倒是学到一定程度后,不用担心你读烂书,因为你已经有鉴别力了,没那么容易被带偏。
民法原理与实务复习资料(复习重点)第一编民法概论1。
民法,可以分为形式民法和实质民法。
形式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以“民法"命名的法律. 实质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
2. 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民事财产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以财产为客体,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包括:①以财产关系为客体;②以经济利益为内容;③体现的经济利益可以与特定主体相分离。
民事财产关系,包括静态财产关系和动态财产关系。
静态财产关系:又称财产支配关系,是指财产在特定主体支配下形成的支配者与社会一般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静态财产关系,包括物质财产占有关系和智慧财产专有关系。
动态财产关系:又称财产流转关系,是财产由一主体向另一主体转移时,在财产转让者之间形成的财产关系。
动态财产关系,包括商品交换关系、遗产继承关系、抚养关系。
(2)民事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基于彼此的人格或身份而形成的,不以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内容,而以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包括:①以主体的人身为其发生和存在的基础;②不体现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体现主体的人身利益;③体现的人身利益具有专属性。
民事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人格关系,是指平等之间基于彼此的人格而形成的以主体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身份关系,是指平等之间基于彼此的社会身份而形成的以主体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渊源和间接渊源。
(1)民法的直接渊源,即制定法,在适用上具有直接性和优先性。
包括法律和准法律。
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以法命名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立法文件。
如宪法、民事基本法、单行民事法律、综合性单行法等。
准法律,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准法律是法律的具体化和补充,在效力上低于法律。
绪论第一章民法概论【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民法商法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民法的渊源民法的体系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民法的概念、特征及其调整对象。
2.简述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现有立法例的利弊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3.如何构建我国的民法体系?4.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5.试述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6.各项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功能。
7.试析自愿原则在民法中的地位。
8.试述诚实信用原则。
9.试述公序良俗原则。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禁止权利滥用私力救济公力救济物【本章复习思考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2.试述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依据。
3.试述民事权利的本质。
4.试述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
5.试述物的特征。
6.试述物的分类。
7.试述有价证券的分类。
第三章自然人【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被监护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被申请人的利害关系人户籍住所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析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2.试析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法律效果的区别。
3.试述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民事责任的承担。
第四章法人【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法人社团法人财团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营利法人公益法人中间法人公法人私法人法人机关法定代表人【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析法人的本质。
2.试述法人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3.试述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4.试析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的效力。
5.试述法人的清算。
第五章合伙【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个人合伙合伙企业商事合伙民事合伙【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析个人合伙债务的承担。
2.试析合伙和公司的区别。
3.试论合伙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本章参考文献】1.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5.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有偿的民事法律行为无偿的民事法律行为物权行为债权行为 有因行为无因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主义理论表示主义理论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诚信解释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本章复习思考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2、民事行为的成立应具备什么条件?3、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有哪些?4、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哪些内容?5、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效果是什么?6、什么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七章代理【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孔祥俊:《代理制度》,《民商法热点、难点及前沿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代理直接代理间接代理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代理证书代理权代理权的限制复代理委托人的自动介入委托人的介入权第三人的选择权【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述代理的分类。
2.试析代理权的性质。
3.试述代理权行使的限制。
4.什么是复代理?5.间接代理关系消灭的原因有哪些?第八章时效【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郑玉波:《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本章关键术语】时效诉讼时效除斥期间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诉权消灭期限期间期日【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析诉讼时效制度与除斥期间制度的区别。
2.试析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关系。
3.试述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第九章物权论【本章参考文献】1、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尹田著:《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8.钱明星著:《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郭明瑞:《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节物权概述【本节关键术语】物物权所有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物权的追及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本节复习思考题】1.试述物权的概念及其与债权的区别。
2.试述物权的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的含义。
3.试述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4.试述物权的民法保护。
5.试述物权的分类以及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
第二节所有权【本节关键术语】所有权财产财产权占有权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使用权收益权孳息处分权添附善意添附与恶意添附善意取得交付国家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本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与财产、财产权的区别。
2.简述占有的概念及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意义。
3.简述添附的概念、种类及区分善意添附与恶意添附的意义。
4.简述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
5.简述交付与动产所有权移转的关系。
6.简述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7.简述财产所有权保护的民法方法。
8.试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客体。
9.如何确定共有部分的专有使用权?第三节共有【本节关键术语】共有公有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本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共有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公有的区别。
2.简述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区别。
3.简述共同共有的形式。
4.简述共有财产的分割原则和方式。
第四节相邻关系【本节关键术语】相邻关系相邻权【本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2.常见的相邻关系有哪些?3.如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五节用益物权【本节关键术语】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经营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承包经营权采矿权宅基地使用权典权留买权转典回赎【本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的主要内容。
2.简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行使。
3.简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
4.简述公民使用宅基地的义务。
5.简述典权关系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担保物权【本节关键术语】抵押权最高额抵押质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留置权【本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担保物权的实现。
2.简述如何确定可用作抵押物的财产的范围。
3.简述抵押权登记的效力。
4.简述最高额抵押的特点。
5.简述质权的特点。
6.简述留置权的特征和成立条件。
第七节占有【本节关键术语】占有占有权善意占有恶意占有【本节复习思考题】1.简述占有的概念及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意义。
2.区分占有与占有权。
3.区分占有与持有。
4.如何保护占有?第十章债权论【本章参考文献】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郭明瑞、王秩:《合同法新论••分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