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知识梳理一、选择题1.请针对《傅雷家书》中“傅雷”的教育艺术,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150字左右。
2.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①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②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③________是第一位的。
作为父亲,他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④_______等,他都多次谈及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傅雷还经常给儿子邮寄⑤________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各个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艺术修养。
3.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
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___的成长,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____,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____,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
如果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一定修养或比较熟悉的人,会对《傅雷家书》中有关艺术的论述产生兴趣会认真去读,这属于选择性阅读中的_____。
4.《诫子书》,寄托着军事家诸葛亮对孩子的一份殷殷期盼;《曾国藩家书》,承载着政治家曾国藩对家训的一份宝贵传承;《________》传递着________(家)傅雷对儿子的一份温暖牵挂。
5.阅读下面《傅雷家书》语段回答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知识点整理汇总,超全~《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化名人傅聪的家书,内容包括了他对儿子傅雷的教诲和期望。
本书涵盖了许多知识和智慧,以下是对《傅雷家书》的知识点整理汇总:1. 人生价值观:傅聪在书中强调了儿子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珍视人生,追求真理和美好,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关心社会公益等。
2. 学习方法:傅聪教导儿子要善于学习,包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思考和理解,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实践和经验等。
3. 修身养性:傅聪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优秀的人格特质,如正直、诚信、勤奋、谦逊等。
4. 爱国情怀:傅聪强调要培养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5. 处世原则:傅聪教导儿子要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真诚待人,慎言慎行,遵守社会和法律规则,做到诚实守信。
6. 社交礼仪:傅聪教导儿子要学会与人相处,注重社交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懂得倾听他人,懂得与人合作。
7. 诗词歌赋:傅聪鼓励儿子培养文学艺术修养,学习诗词歌赋,欣赏文学之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8. 健康和养生:傅聪强调要注重健康和养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9. 自律与自省:傅聪教导儿子要自律自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10. 傅雷个人经历和心得:《傅雷家书》中穿插了傅雷本人的经历和心得,包括他的成长经历、职业生涯、人生感悟等,给予儿子更具体的指导和启示。
以上是《傅雷家书》的一些知识点整理,涵盖了傅雷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这部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籍,也是一部启迪人心的名著,对广大读者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知识点讲解与精选练习题一、《傅雷家书》简介《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傅雷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从学习、工作、理财、婚恋等方面教育儿子如何学习艺术、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并给出了良师益友般的意见和建议。
封封家信,无不流露出父母对儿子的拳拳爱意与殷切期望,处处饱含着傅雷一家对艺术、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内容梗概作品主旨:《傅雷家书》是一部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的深厚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内容速览:《傅雷家书》中的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博雷家书》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的指导和期望,他写的信有多种作用:(1)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傅雷先生跟儿子傅聪读贝多芬,读莫扎特,谈李斯特,读肖邦,谈巴赫;读他参加音乐会的感受,也谈儿子的演出及演奏。
不仅如此,他还跟儿子谈文学,谈绘画,谈哲学,谈东西方文化。
(2)傅雷先生“极想激出”儿子的“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教育学上有一个“脑力激荡法则”.即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
傅雷先生希望通过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教育和引导儿子,激发儿子通过书信的方式畅谈在异乡的学习和生活之收获。
一方面及时发现儿子的各种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新的思想、艺术和生活的感悟。
(3)傅雷先生欲“借通信训练”儿子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思想”。
傅雷先生认为:”一边写信整理思想,-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现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启发。
六《艾青诗选》与《傅雷家书》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
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题目解说】《傅雷家书》是由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主旨思想】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主要人物】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子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艺术特色】《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一书中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片段赏析】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
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
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
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
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
《傅雷家书》导读初二语文备课组主备:陈润之一、文本研读自傅聪1954年5月到波兰留学,傅雷通过书信方式继续对傅聪进行为人处世、艺术修养、感情生活等多方面的指导: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记得、保持“赤子之心”。
在朴素而精湛的文字中,处处可见傅雷的“赤子之心”,傅雷家书,正是孤独的赤子创造的一个纯洁的世界。
二、创意说明结合时事热点,围绕“赤子之心”,找出傅雷对子女、对国家、对他人、对自己的赤诚之处。
重点围绕傅雷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傅聪在国外为国争光的表现,客观理解傅雷傅聪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三、教学流程1、导入傅聪因新冠肺炎去世,却被网友骂上热搜。
对这个英籍华裔钢琴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认为他背叛了祖国,二是,他的背叛害死了父母。
也有理智的网友提醒认真读一读《傅雷家书》。
还有人翻出傅聪对郎朗的评价,写文章蹭热点,也有网友建议看《傅雷家书》。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傅雷家书》是部什么样的书。
2、遗书品人在傅雷家书中提到叛徒的一封信,是傅雷写给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傅雷家书中的最后一封信,谈一谈从这封信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傅雷?预设:该还的还,该赔的赔,安排详尽清晰,不见慌乱悲伤,理智处理诸多事宜。
留给周菊娣财物,还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足见傅雷对周的体恤。
不愿牵连他人。
高尚纯洁无我的知识分子。
3、赤子解读从遗书中,可见傅雷对他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或许可用书中“赤子之心”来概括傅雷一生,正如傅雷的墓志铭“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那么,什么叫赤子呢。
词典的意思是,初生的婴儿,比喻对国家忠诚的人,也指纯洁善良的人。
其实在《傅雷家书》中,有明确的解读。
请找到1956.2.29、1955.1.26的信,找出傅雷对“赤子之心”的理解。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复习资料一、傅雷个人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
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0个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如何教育孩子)。
2、《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3、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 翻译)家、文艺( 评论)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4、《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傅聪)的.5、《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186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讴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 傅聪)--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7、《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为( 1954 )年至(1966 )年六月。
8.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9、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0、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11、(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12、.《傅雷家书》在12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矛盾论》)及(《实践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13、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14、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5、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名著导读之《傅雷家书》一、作品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二、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三、主要内容《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四、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弥拉:性情敦厚,聪慧大方,温柔体贴,同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精神。
五、精彩家训赏析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要像对古战场一般存着凭吊的情怀。
名著《傅雷家书》知识清单一、概要1.人物形象概括:傅雷: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执着追求理想,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热爱祖国,德艺俱备,人格卓越。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身后的爱,是父亲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3.一句话书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二、填空题1、《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3、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
4、在信件中可以看到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
5、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6、《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7、《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5名著复习一、选择题1.《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应用“书信体”有何好处?结合具体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阐述。
2.《傅雷家书》中,作者多次向________推荐一本古文书,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说读此书时“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这本书就是刘义庆编撰的《________》。
3.下面是一个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的片段,你觉得这个父亲有可能是傅雷吗?根据你对《傅雷家书》的阅读,说说你的判断和依据。
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
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你是从画上下来的,我们都是,我们为人之前都是在画中。
永恒是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是其中的一抹颜色。
4.俗话说,“多年父子如兄弟”,“父子如朋友”。
《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说过这一点。
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做一个怎样的人?6.小南要为名著拟副标题,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照小南的示例,任选一本名著,拟一个恰当的副标题。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火的青春,坚定的信仰备选:A.《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B.《傅雷家书》7.名著阅读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_______、_______的家信摘编。
(2)“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具体指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出傅雷哪些教子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阅读题。
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以成为有教养的青年。
部编八年级下册《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2知识点一、选择题1.班级举行《傅雷家书》阅读动员会,根据你对作品的了解,在班级做动员发言,以激发学读作品的热情。
(注意富有激情,不少于150字)。
2.根据要求填空。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他还是一位特殊的①_____,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
其中主要是写给长子②______的家信。
3.摘抄1: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摘抄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选段出自《___________》,作品处处体现着铁深情,父亲关心儿子___________(填人名)的生活与成长,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4.下面是一个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的片段,你觉得这个父亲有可能是傅雷吗?根据你对《傅雷家书》的阅读,说说你的判断和依据。
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
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你是从画上下来的,我们都是,我们为人之前都是在画中。
永恒是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是其中的一抹颜色。
5.结合下列三则材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1)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晚书信)(2)惟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1955年3月20日书信)(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一、作者介绍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
翻译作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大部分作品《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二、作品简介:《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二、精彩语句
1、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精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2、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3、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彩名句: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②慢慢的你会养成一种心情对付过去事:就是能够想到了不再惊心动魄,能够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主要内容: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主题思想: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人物性格: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傅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
艺术特色:家书中涉及的艺术领域相当广泛,谈到了美术、音乐作品,及谈到一些表现技巧,艺术修养,整个的家书真情流露,表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文字生动优美、感人至深。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
5、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中的大部分作品。
6、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7、《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
8、《傅雷家书》曾荣获“( )”.
9、傅雷:1908.03.30 -1966.09.03,我国著名文学()家、文艺( )家。
10、《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的.
11、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12、傅雷毕生翻译各类作品( )余部,如( )、( )、()等。
13、《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14、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 )——著名钢琴大师;( )——英语特级教师。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
15.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16.傅雷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17.对于唐宋人唱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傅雷赞成加泛音——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
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
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的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18.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19.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家书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
四、主观题(20题7分,21题8分)
20.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例说明?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
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
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
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
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
21.傅雷信中强调的是什么方面,他是怎样教育儿子的?你认为他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意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