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基础知识篇(1)
- 格式:ppt
- 大小:22.84 MB
- 文档页数:1
一、名词解释
1、兴奋剂
兴奋剂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为了准确界定《反兴奋剂条例》的适用范围,《反兴奋剂条例》所称兴奋剂,是指兴奋剂目录所列的禁用物质等。
这里的“等”,不仅包括禁用物质,还包括禁用的方法和手段。
2、蛋白同化制剂
蛋白同化制剂又称同化激素、合成类固醇(合成代谢类药物)、甾体激素,主要指雄激素(睾丸素、睾丸酮)。
雄激素在生理和药理方面具有同化作用,即能明显地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氨基酸分解,使肌肉增长,体重增加等。
临床应用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同化作用较好,而副作用较弱的睾丸素的衍生物,如:苯丙酸诺龙、康力龙、去氢甲基睾丸素等。
3、肽类激素
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最小的肽类激素可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数肽类激素由十几个,几十个乃至上百及几百个氨基酸组成。
肽类激素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多肽激素和蛋白质激素,其中多肽激素药物在胃肠道中难以吸收,且会受酶的作用而失活,一般不做口服用药,如胰岛素、绒促性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关于兴奋剂的化学知识点3、咖啡因类:此类又称为黄嘌呤类,因其带有黄嘌呤基团。
4、杂类中枢神经刺激物质:如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和士的宁等。
刺激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才是真正的“兴奋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
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所查出来的使用兴奋剂有苯丙胺、麻黄素、去甲伪麻黄碱和尼可刹米。
二、麻醉止痛剂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1、哌替啶类:杜冷丁、安诺丁、二苯哌己酮和美散痛,以及它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性化学基团是哌替啶2、阿片生物碱类:包括吗啡、可待因,狄奥宁(乙基吗啡)、海洛因、羟甲左吗南和镇痛新,以及他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化学核心基团是从阿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生物碱。
三、合成类固醇类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
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
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
四、利尿剂此类药物的临床效应是通过影响肾脏的尿液生成过程,来增加尿量排出,从而缓解或消除水肿等症状。
目的:1、通过快速排除体内水分,减轻体重。
2、增加尿量,来尽快减少体液和排泄物中其他兴奋剂代谢产物,以次来造成药检的假阴性结果。
3、加速其他兴奋剂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从而缓解某些副作用。
五、β-阻断剂以抑制性为主,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比较少,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
这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
六、内源性肽类激素大多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人体1、人体生长激素(hGH)2、胰岛素3、红细胞生成素(EPO)4、促性腺素七、血液兴奋剂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
兴奋剂的知识
1.含义
《反兴奋剂条例》所称兴奋剂,是指兴奋剂目录所列的禁用物质等。
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如β-受体阻滞剂),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
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和技术的统称。
2.品种范围
兴奋剂目录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总署制定、调整并公布。
现行兴奋剂目录是《2017年兴奋剂目录》。
我国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目录》将兴奋剂品种分为七大类,共计286个品种,该目录中品种类别分布如下。
《反兴奋剂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药品中含有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的,生产企业应当在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
药品经营企业在验收含兴奋剂药品时,应检查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是否按规定标注“运动员慎用”字样。
3、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应用及管理:
1.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只能向医疗机构、具有同类资质的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销售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
2.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除按上述规定销售外,还可以向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肽类激素中的胰岛素。
3.医疗机构只能凭依法享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向患者提供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
处方应当保存2年。
兴奋剂的种类与分类兴奋剂是一类可以提高运动员体能和增强竞技表现的物质。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兴奋剂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荷尔蒙类兴奋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代谢类兴奋剂和血液增效剂。
一、荷尔蒙类兴奋剂荷尔蒙类兴奋剂主要包括雄激素和性腺激素。
雄激素包括睾酮和二氢睾酮,它们能够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肌肉的生长。
性腺激素包括雌二醇和孕酮,它们能够帮助提高氧气的输送和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运动员的耐力和恢复能力。
荷尔蒙类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力量型和耐力型运动项目中。
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主要影响运动员的大脑和神经递质系统,进而改变身体的状态。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阿得拉尔(Amphetamine)、可卡因(Cocaine)和咖啡因(Caffeine)。
这些兴奋剂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反应速度,使运动员在竞技中更加敏锐和专注。
然而,滥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能会导致心理依赖和药物成瘾,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
三、代谢类兴奋剂代谢类兴奋剂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帮助运动员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耐力。
这类兴奋剂包括肌红蛋白增强剂、β-2受体激动剂和抗疲劳剂。
肌红蛋白增强剂可以增加肌肉中储存的氧气量,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
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扩张气道,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从而增加运动员的耐力。
抗疲劳剂则可以延缓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延长其竞技表现的时间。
四、血液增效剂血液增效剂主要用于提高氧气的输送能力,从而增加运动员的耐力和爆发力。
这类兴奋剂包括红细胞增强剂和输血。
红细胞增强剂可以促进人体内红细胞的生成,增加血液携氧能力。
输血则是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注入运动员体内,以提高其运动能力。
然而,滥用血液增效剂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兴奋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被分为荷尔蒙类兴奋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代谢类兴奋剂和血液增效剂。
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它们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以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公平性。
兴奋剂规则摘要:1.兴奋剂规则的定义与重要性2.兴奋剂的种类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3.兴奋剂规则的历史发展4.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的检测与处罚5.我国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措施6.兴奋剂规则对体育精神的影响正文:【提纲】1.兴奋剂规则的定义与重要性2.兴奋剂的种类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3.兴奋剂规则的历史发展4.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的检测与处罚5.我国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措施6.兴奋剂规则对体育精神的影响1.兴奋剂规则的定义与重要性兴奋剂规则,顾名思义,是针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比赛的公平性,维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以及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2.兴奋剂的种类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兴奋剂种类繁多,包括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等。
这些药物可以暂时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能力,使其在比赛中取得优势。
然而,长期使用兴奋剂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3.兴奋剂规则的历史发展早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限制。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IOC)于1964 年首次规定了禁用兴奋剂的范围,并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兴奋剂检测和处罚制度。
4.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的检测与处罚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的检测技术不断更新,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兴奋剂。
一旦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包括取消比赛成绩、禁赛等。
5.我国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反兴奋剂工作,对兴奋剂采取零容忍态度。
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一系列反兴奋剂政策和措施,加强运动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兴奋剂检测水平,确保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公平竞争。
6.兴奋剂规则对体育精神的影响兴奋剂规则对维护体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它让运动员在公平的条件下展现自己的实力,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反兴奋剂条例管理基本知识问答兴奋剂管理事关2008奥运会的主办效果和中国的国际形象,依法实施对兴奋剂管理是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兴奋剂管理基本知识,我局整理了兴奋剂管理基本知识,供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及社会各界学习了解。
1.什么是兴奋剂?兴奋剂管制意义?兴奋剂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无论是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公布的《世界反兴奋剂法典》,还是各国有关反兴奋剂方面的立法,均未对兴奋剂做出定义。
兴奋剂作为体育词汇使用时,与临床医学或毒品称谓中的“兴奋剂”并不完全一致。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曾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
”我国《反兴奋剂条例》指出,本条例所称兴奋剂,是指兴奋剂目录所列的禁用物质等。
兴奋剂目录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总署制定、调整并公布。
这里的“等”,不仅包括禁用物质,还包括禁用的方法和手段。
2007年《兴奋剂目录》禁用物质包括七类214种:1、蛋白同化制剂又称合成类固醇(74种);2、肽类激素(7种);3、精神药品又称刺激剂(48种);4、麻醉药品又称麻醉剂(11种);5、医疗用毒性药品(1种);6、药品类易制毒化学晶(2种);7、其他(52种)从政治意义上讲,兴奋剂事件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一种“丑闻”,严重损害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来讲,兴奋剂无疑是个“毒瘤”,它极大地败坏刻苦训练的风气,助长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侵蚀体育队伍,破坏体育工作秩序。
我国已经成功地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加强对禁用物质的药源控制,有效遏制兴奋剂使用的蔓延,保护运动员和公众的身心健康,是我国政府履行对国际奥委会所作的庄严承诺。
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既违反体育道德也违反医学道德。
2.兴奋剂管理有哪些规定?主要管理部门?各自职责是什么?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反兴奋剂》。
兴奋剂药品的成分和制备方法近年来,兴奋剂药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运动领域,以提高个体的体力和注意力。
兴奋剂药品的成分和制备方法是制造这些药品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兴奋剂药品的成分以及常用的制备方法。
一、兴奋剂药品的成分兴奋剂药品通常包含多种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人体对于运动和注意力的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兴奋剂药品成分:1. 茶碱(Theophylline):茶碱是一种与肾上腺素和增长激素有关的化合物。
它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心率和血压,从而增强个体的体力和注意力。
2. 可乐因(Cocaine):可乐因是一种强烈的兴奋剂,它通过阻断传递体内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再摄取而产生兴奋作用。
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肌肉爆发力。
3. 咖啡因(Caffeine):咖啡因是最常见的兴奋剂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咖啡、茶叶和某些软饮料中。
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4. 安非他命(Amphetamine):安非他命是一种常用的精神刺激剂,被用于治疗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
它能够增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浓度,从而提升个体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二、兴奋剂药品的制备方法兴奋剂药品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取决于所选择的成分以及目标使用的药物形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兴奋剂药品制备方法:1. 合成法:一些兴奋剂药品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制备。
例如,可乐因可以通过对可可植物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和纯化而制备得到。
这种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合成产物的纯度和有效性。
2. 提取法:某些兴奋剂药品可以通过植物或其他生物体中的提取物来制备。
例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或者从鼠尾草中提取安非他命。
提取方法通常涉及溶剂的萃取和分离纯化步骤。
3. 高压液相色谱法:一些兴奋剂药品可以通过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来制备。
这种方法利用了不同化合物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分离和纯化。
需要注意的是,兴奋剂药品的制备方法属于敏感信息,不应该被滥用。
反兴奋剂知识考试一、啥是兴奋剂呀。
兴奋剂可不是个好东西呢。
简单说呀,就是那些能让运动员在比赛里超水平发挥,但是对身体有很大伤害,还违反比赛规则的东西。
它包括好多类型呢,像刺激剂啦,能让人突然变得很兴奋,心跳加速,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麻醉止痛剂,这东西能让运动员在受伤的情况下还感觉不到疼,继续比赛,可这多危险呀。
还有蛋白同化制剂,就像是给肌肉吃了“增长剂”,让肌肉变得很强壮,但这不是靠自己正常锻炼得来的,是不公平的。
二、为啥要反兴奋剂呢。
这可太重要啦。
从公平竞争的角度看,体育比赛就是大家凭自己的真本事,靠平时的训练,汗水和努力去争取胜利。
要是有人用兴奋剂,那对那些老老实实训练的运动员多不公平呀。
就好比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赛跑,有人却偷偷坐了火箭,这怎么能行呢。
再从运动员健康的角度说,那些兴奋剂对身体的危害可大了。
好多兴奋剂会让身体的机能紊乱,可能会影响心脏、肝脏、肾脏这些重要器官的功能,还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呢。
而且呀,从体育精神的角度来讲,体育本来是倡导积极健康、拼搏向上的,用兴奋剂就完全违背了这种精神。
三、兴奋剂是怎么被检测出来的呢。
这就很神奇啦。
现在的检测技术可先进了呢。
运动员会被要求提供尿液或者血液样本。
检测人员就像侦探一样,用各种高科技的仪器和方法来检测这些样本里有没有兴奋剂的成分。
比如说,有专门检测某种特定兴奋剂的试剂,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要样本里有那东西,就能被检测出来。
而且检测的时间也很讲究,有时候比赛前要检测,比赛中也可能检测,比赛后还会有抽检呢。
这就是为了全方位地防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
四、运动员不小心吃了含兴奋剂的东西咋办。
这时候运动员可就冤啦,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哦。
如果是因为生病,吃了医生开的药,而药里含有微量的兴奋剂成分,只要运动员能提供足够的证据,像医生的处方啦,药品的说明书啦,证明自己是无意的,是为了治疗疾病,那可能就不会被当成故意使用兴奋剂来处理。
但是这个过程也很复杂呢,要经过好多审查程序。
体育行业的兴奋剂使用规范引言:体育运动是一种全民共同参与的活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近年来,兴奋剂在体育运动中的使用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维护竞赛的公平和纯洁,在体育行业中制定兴奋剂使用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行业的兴奋剂使用规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兴奋剂的定义和分类兴奋剂是指能够改变运动员生理机能状态的药物或物质,可增强运动员的体力、耐力、迅速恢复疲劳等。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方式,兴奋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催乳剂类:促使骨骼肌更具收缩力和爆发力,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2)血液类: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氧输送能力,增强运动员的耐力。
(3)肌肉类: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蛋白质降解,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4)神经类: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增强运动员的灵敏度。
2. 兴奋剂使用的禁止原则为了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公平竞赛的进行,体育行业对兴奋剂使用制定了明确的禁止原则:(1)禁止使用:对于被禁用的药物和物质,运动员在任何时间都不得使用。
禁止使用的药物和物质应在规程中明确列出。
(2)禁用方法: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非法注射、摄入或其他非正常途径来服用兴奋剂。
(3)禁用竞赛:对于在使用兴奋剂的期间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3. 兴奋剂使用的监测与检测为确保兴奋剂使用规范的有效执行,体育界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监测与检测机制:(1)随机抽查:通过随机抽查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增加制度的不确定性,促使运动员遵守规范。
(2)全方位覆盖:兴奋剂检测应该覆盖所有级别和类别的竞赛,包括国内和国际赛事。
(3)技术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兴奋剂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提高检测效果和准确性。
4. 兴奋剂使用的惩罚措施对于违反兴奋剂使用规范的运动员,体育行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1)禁赛:对于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根据违规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禁赛期限,以及一定年限内不得参加高级别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