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认证产品一致性核查表
- 格式:xls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50
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 审 检 查 表编号:JS/JL —23A共 页,第 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 审 检 查 表编号:JS/JL —23A共 页,第 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4页,第1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4页,第2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4页,第3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4页,第3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4页,第4页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内审检查表编号:JS/JL—23A 共页,第页。
现场检查表使用说明本现场审核检查表适用于3C 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现场检查。
1.本表第 2 ~3 页,用于对领导层的检查。
2.表第 4 页,用在检查各部门检查表的首页,其后续页,应根据企业的职责分工,配上相应条款的检查表。
3.本表第 5 ~7 页,是用于对各车间的检查表,如有不适宜的条款,可以在观察结果栏中,填写“不涉及” 。
4.本表第 23 页,用于对库房的检查表,对“材料库”、“零件库”、“成品库”等均通用,如有不适宜的条款,可以在观察结果栏中,填写“不涉及” 。
5.本表第 22 页中条款 9 是必查项目,适宜在管理的责任部门检查。
在设计、工艺、采购、检验、车间、库房中,也有条款 9 ,仅在所对应的部门中检查。
6.表第 19 页中的条款 7,适宜在管理的责任部门检查。
在进货检验、车间中,也有条款 7 ,仅在所对应的部门中检查。
7.本表各页所对应的内容为:2~3 - 领导层; 4 -部门首页;5~7 - 车间;8-2.1、4.3 、9 条款;9 - 2.2 、2.3 条款;10 - 3.1 、9 条款;11- 3.2 、2.3 条款;12 - 4.1.1 、4.1.2 、4.1.3 、4.2 条款 ;13-4.4 条款;14 -4.4 、1.2、4.1 条款;15–4.5、4.6 、4(统计技术)条款;16 –5 、9 条款;17-6、1.2 、6.2 、6.3条款;18 - 6.1 、2.3 条款;19- 7、2.3 条款;20- 8条款;21 -8 条款;22-9条款;23-10 条款;8.对检查表中未涉及的检查项目,应使用空白检查表补充完整。
现场检查表部门领导层负责人陪同人员日期Y/条款检查内容观察结果不符合报告单编号N核查申报材料是否有调整,如有调整,应更正或补充材料,更正部分应加盖企业章。
(注:在观察结果栏记录有无变更)职责1.了解领导层是否清楚产品认1. 1证的模式、检测依据、产品标志的使用、产品一致性的要求。
•附件1: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监督检查现场检查表∙docx •附件2: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监督检查问题确认表.docx •附件3:强制性产品认证一致性核查表.doc
附件1
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监督检查现场检查表
检查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证组织确认签字:
附件2
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监督检查检查发现问题确认表
获证组织:检查时间.
注:L只对发现的客观事实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由被检查单位盖章。
2.本表一式四份,一份由被检查方留存,一份由地方市场监管局
人签字盖章
员签名
留存,一份上报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一份上报省市场监管局认证处。
获证组织负责日期____
检查人
日期
附件3
强制性产品认证一致性核查表
检查时间:年月。
本现场审核检查表合用于3C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旳现场检查。
1.本表第2~3页,用于对领导层旳检查。
2.表第4页,用在检查各部门检查表旳首页,其后续页,应根据公司旳职责分工,配上相应条款旳检查表。
3. 本表第5~7页,是用于对各车间旳检查表,如有不合适旳条款,可以在观测成果栏中,填写“不波及”。
4. 本表第23页,用于对库房旳检查表,对“材料库”、“零件库”、“成品库”等均通用,如有不合适旳条款,可以在观测成果栏中,填写“不波及”。
5. 本表第22页中条款9是必查项目,合适在管理旳责任部门检查。
在设计、工艺、采购、检查、车间、库房中,也有条款9,仅在所相应旳部门中检查。
6. 表第19页中旳条款7,合适在管理旳责任部门检查。
在进货检查、车间中,也有条款7,仅在所相应旳部门中检查。
7.本表各页所相应旳内容为:2~3 - 领导层;4 - 部门首页;5~7 - 车间;8 - 2.1、4.3、9条款;9 - 2.2、2.3条款;10 - 3.1、9条款;11 - 3.2、2.3条款;12- 4.1.1、4.1.2、4.1.3、4.2条款;13-4.4条款;14-4.4、1.2、4.1条款;15– 4.5、4.6、4(记录技术)条款;16–5、9 条款;17-6、1.2、6.2、6.3条款;18- 6.1、2.3条款;19-7、2.3条款;20-8条款;21-8条款;22-9条款;23-10条款;8.对检查表中未波及旳检查项目,应使用空白检查表补充完整。
审核员:组长: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第页共页现场检查表审核员:审核组长:第页共页。
3.1 人员职责和资源3.1.1 职责a)是否规定了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b)是否已指定质量负责人并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职责?如果是,请给出确保认证标志妥善保管和使用的文件号3.1.2 资源是否配备了必须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具备必要能力的人员;必备的生产、检验、储存的环境?3.2 文件和记录3.2.1是否已建立、保持了文件化的质量计划/类似文件,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的文件?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3.2.2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是否等同或高于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3.2.3是否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以确保:a) 文件在发布前和更改是否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宜性?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是否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c) 是否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3.2.4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程序?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3.2.5质量记录是否规定了适当的保存期限并保存有效期内的记录?3.3 采购和进货检验3.3.1是否已制定了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工厂是否按照文件要求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并保存对供应商选择和日常管理记录?3.3.2是否已建立了进货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验证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工厂是否按照文件要求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记录是否完整有效?3.3.3当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对供应商是否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工厂是否保存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报告等?3.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3.4.1 如果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是否制定了工艺作业指导书?3.4.2 工作环境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3.4.3 是否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可行时)?3.4.4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3.4.5是否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的一致性?3.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3.5.1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是否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要求?3.5.2 是否已按相应的文件正确实施了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3.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3.6.1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是否与所要求的检验、试验能力一致?3.6.2 是否制定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按之准确操作?3.6.3 校准和检定a)检验和试验设备是否定期校准或检定并可溯源至国际或国家基准?b)自行校准的检验和试验设备是否规定了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c)检验和试验设备的校准状态是否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d)是否保存了检验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并完整有效?3.6.4运行检查a) 对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是否按规定了有效的运行检查要求,并按要求执行?b)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是否追溯至已检产品,必要时重新检验?c) 是否规定了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d) 是否保存了运行检查结果和调整措施记录?3.7 不合格品的控制3.7.1 是否建立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其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3.7.2 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置以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符合程序的规定?3.7.3是否保存了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记录及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3.8内部质量审核3.8.1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并记录审核结果;其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3.8.2是否保存了投诉记录并作为内审的信息输入?3.8.3对内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3.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的管理3.9.1是否建立了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3.9.2是否在认证产品变更实施前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3.10包装、搬运和贮存3.10.1成品的包装和标志过程(包括所用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3.10.2所采用的搬运方法是否能防止产品的损坏或变质?3.10.3产品的贮存环境是否能保证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4. 产品一致性检查4.1认证产品的铭牌、说明书和包装箱上标注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警示警告标识是否与经认证机构确认的型式试验样品/认证证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