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9.50 MB
- 文档页数:136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
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下: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它是中国在20世纪初由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最初阶段。
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打破国家的封建主义,开创独立、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下列几个显著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联合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人民民主利益而战。
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打破国家的封建主义,开创独立、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这场革命发生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步阶段,从而产生了土地制度的问题、民族和国家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等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为:•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向中国提出要求,并逐步通过多种方式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加入侵略战争行列,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封建土地制度的压迫和剥削。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就是以地主剥削农民为基础,并形成了全国性的封建王朝。
这种制度保障了地主阶级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却极大的压迫和剥削农民市民。
•经济落后,社会落后。
19世纪末,中国是全球的“病夫国家”,经济几乎停滞不前,这使得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持续了几年,并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结束,该党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推进武装斗争和革命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政治主权和民主权利,让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执政基础的最大党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领导的一场伟大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全面的评估,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力求撰写一篇富有价值的文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在谈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首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
在晚清时期,我国社会呈现出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剥削压迫我国人民,国内封建势力严重剥削压迫农民和工人。
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危机和困境,急需进行彻底的改革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迅速兴起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其理论基础。
等革命先驱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我国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和国民经济。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
我国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各地人民群众掀起了广泛的斗争,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潮流。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彻底改革,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这场伟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我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我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际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我深感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我国崛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我国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策略是建立统一战线,联合各阶层的力量,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大联合。
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共产首先要团结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
2.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通过革命武装力量的斗争,推翻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者。
在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人民解放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 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方针是以农村包围城市。
通过在农村中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对城市的包围和压力。
4. 革命军队的建设:革命军队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
共产领导的军队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先锋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5. 群众基础的广泛动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得益于群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
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6. 积极的外交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积极发展外交斗争,争取
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尤其是与苏联建立了互利合作关系。
这些基本经验给予了中国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原则,并对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首要对象:帝国主义主要对象:封建主义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人民大众”的主体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2)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3)十月革命后的中国无产阶级迅速成长,能够肩负起革命的重任。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1)从诞生之日起深受三重大山压迫,革命要求强烈;(2)分布集中,利于队伍组织和团结,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3)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同盟军。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2)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3)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4)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证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⑷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四个阶级的联盟,即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⑸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
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历程第一阶段(1919~1927)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
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
1919年到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革命。
它的胜利结束了旧中国封建帝国主义的统治,打开了中华民族发展进
步的大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并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为此,革命首先需
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在有力地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下,联合农民、
工人和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推翻旧的统治阶级。
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必须逐步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加
强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从而铲除资产阶级残余势力的干涉,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实现利益的社会制度。
同时,还要加强
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自尊,保障民族民主权利,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民族压迫和歧视。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成功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的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今天的我们,我们
应该铭记这场革命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胜利,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革命实践,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和行动指南。
其基本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敌人,它通过侵略、剥削和压迫,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恢复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二、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敌人,它通过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束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解放农民,实现土地的平分和农民的自由。
三、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的另一个敌人,它通过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使中国社会陷入混乱和不公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公正、平等、法治的社会秩序。
四、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是全体人民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权。
五、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民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解放农民,实现土地的平分和农民的自由。
六、进行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
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权益的保障。
七、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战略,通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农民军队的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对城市的包围,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八、建立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发起的一场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的革命。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其概念、背景、特点等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又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由毛泽东提出的一种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论述。
它主张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应该既反对帝国主义,又打倒封建主义,建立一个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该国家推行“统一战线、民主主义、工业和农业并举”的三大政策,以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路线,是先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二、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这个时期是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导致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危机。
同时,清朝封建主义在此时逐渐腐败,社会秩序濒临崩溃。
这些变革危机因素,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
三、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基于中国的国情,强调地区特点、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其次,它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强调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合;最后,它对同盟国关系的处理较深刻,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在同帝国主义作斗争中争取外部力量共同抗战。
四、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这场革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为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至今仍深受人们欢迎和推崇,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话题。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与革命时间)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北洋军阀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政权)三是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19年的54运动中学生游行工人罢工,井冈山时期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都是革命的动力)四是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是革命的具体步骤。
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1939-1945年,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进行反共摩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紧进行了反共的步伐。
在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为了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攻,毛泽东在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文盛,这里有图片哈)等重要著作,在批驳顽固派反共谬论的同时,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全国人民阐明了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和纲领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一)近代中国的国情: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一大”时,党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没有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揭示了民主革命的动力。
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形成。
到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进程,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