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68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样板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7.25•【字号】济政〔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样板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济政〔2017〕24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济源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和全域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承担着重要的试点、示范任务。
为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豫发〔2013〕14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我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样板区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以样板聚集、打造亮点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综合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综合改革等,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统筹发展,努力把城乡一体化样板区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高地、产业升级的新载体、城乡统筹的新平台。
二、基本要求城乡一体化样板区建设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指导。
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2个高标准城乡一体化样板区。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
市、镇两级政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服务、资金奖补、督促检查等作用,全域统筹建设。
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生态条件优越、集中连片并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优先发展的同时,引导带动力强、持续投资能力强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样板区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样板区建设新格局。
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规划区,是指本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含风景名胜区规划)。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本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为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在总体战略、专题规划研究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法定规划。
第四条在本市规划区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执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未作出规定或者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应当按照上层次城乡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规定执行。
第五条在本市规划区内制定城乡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济源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并且同市国土等部门测量坐标系统相兼容。
第六条城乡规划编制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并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七条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编制城乡规划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编规划编制第一章一般规定第八条城乡规划编制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土地使用现状及已经作出的规划审批和许可行为的调查,应当具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和城乡规划测量、环境等必要的基础资料。
城乡规划勘察和测量应当满足城乡规划编制和实规划管理的需要。
第九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上层次法定规划和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委托合同的有关要求及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济政办〔2017〕74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1月22日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五”末,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36.7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7倍;全市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75.2%,超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
综合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一城、一廊、两带、四区、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框架和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全市优质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总产稳定在2.3亿公斤左右;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1万吨、2.4万吨、3.5万吨,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水果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0.19万吨、29.54万吨、3.03万吨和3.8万吨。
济源规划公示济源市是位于河南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是国家生态总抓手、黄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国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随着济源市的发展壮大,规划公示也成为了市政府与市民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
济源市规划公示是指市政府对即将实施的规划项目进行公开信息的发布,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公示,市政府可以将规划项目的内容、目标、范围等信息向市民进行公开,使市民了解到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同时也能够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规划项目的内容。
在济源市的规划公示中,市政府通常会公布一些重要的规划项目,如城市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
这些规划项目的公示内容通常包括规划的基本情况、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划的范围和要点、规划的实施措施等。
市民可以通过查看公示内容,了解到市政府对济源市未来发展的规划思路和举措,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
济源市的规划公示对于市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示可以增加市民对规划项目的了解和认同感。
通过公示,市民可以了解到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提高市民对规划项目的认同感。
其次,公示可以提供给市民参与规划决策的机会。
市政府在规划公示中通常会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市民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在线的方式向政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不仅可以表达市民对规划项目的关注和思考,还可以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促进规划项目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公示可以增加市民对市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公示是一种公开透明的行政决策方式,可以使市民了解到政府工作的进展和决策的过程,增加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公示还可以反映市民的诉求和利益,帮助政府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
总之,济源市规划公示对于市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政府应该加大公示力度,提升公示质量,增加市民对规划项目的参与度,推动济源市的发展进程,实现更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 关注度:6025目录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附则第一部分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预留发展用地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1.02•【字号】济政〔2018〕30号•【施行日期】2018.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预留发展用地管理规定的通知济政〔2018〕30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济源市预留发展用地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11月2日济源市预留发展用地管理规定预留发展用地政策是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一项保护性举措。
我市现执行的预留发展用地政策主要为2011年出台的《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和加强被征地村(居)安置留用地管理的意见》(济政〔2011〕82号)和《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中村(旧)城改造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济政办〔2014〕48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部分政策在执行中已不符合实际需要,造成大部分预留发展用地处于闲置状态,阻碍了预留发展用地利用和土地收储工作开展,制约了村(居)集体经济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预留发展用地的管理工作,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村(居)民配合土地征收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土地收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制定本规定:一、预留发展用地指标的核拨条件要求核拨预留发展用地指标的,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在一环路内的村(居);(二)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以当年户口在本村并且享有耕地和本村福利待遇的人口及本村耕地面积为核算依据)。
二、预留发展用地指标的核拨标准(一)符合预留发展用地核拨条件的五个办事处所属村(居),按该村(居)现有可征用土地面积10%的比例核拨预留发展用地指标;环城路内属轵城、承留、克井等镇的村(居)按项目出让土地10%的比例核拨预留发展用地指标。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关注度:6025目? 录第一部分? 总则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 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 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 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 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 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 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 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 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 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 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 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 附? 则第一部分? 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 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