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次作业一、填空1、()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国际音标是以()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方括号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3、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与()四个要素,汉语的声调是由于()的变化形成的。
4、人类发音器官分()、()与()三大部分,()部分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音素,就是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5、音素可分为()与()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
6、元音的音质是由()、()与()三个方面决定的,例如[A]是(、、)音。
7、辅音的发音是由()与()决定的。
例如[p]是(、、、)音。
8、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9、音位变体可分为()与()两类,例如,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素就是()。
10、音位可以分为()与()两类。
二、名词解释音素音位音位变体区别特征条件变体自由变体语流音变第三次作业三、分析题1、分析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A ɑ a y p b d tʻɤɻʂɕʦʨ2、按语音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
①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④舌面后高圆唇元音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⑦双唇不送气清塞音⑧舌尖中浊鼻音⑨舌根清擦音⑩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3、分析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k ——kʻi ——y u ——os ——ɕʑ——ʂy ——u4、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5、分析下列音节结构并说明其类型。
ai tan ʨʻiaŋʨyɛpʻiŋ四、问答题1、音高与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2、元音与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举例说明。
3、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4、简述音位、音素的关系?5、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6、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现象7、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案+我名字《语言学概论》作业一、单选题1、发音的时候。
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
这样发出的音叫()A 元音B 半元音C 浊擦音D 塞擦音2、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的是()A 实物记事B 图画记事C 结绳记事D 系珠记事3、根据语素是否有直接用来造句的能力,可以分为()A 词干语素和词尾语素B 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C 前缀语素和后缀语素D 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4、分析性的语法手段是()A 零形式B 语序C外部附加D内部屈折5、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 )A 民族性B 符号性C 生成性D 系统性6、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B 具体语言学C 共时语言学D 历时语言学7、“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B 是组合关系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8、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B 相关性C 规律性D 不平衡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B 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C 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D 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10、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B 思维功能C 文化录传功能D 认知功能11、“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B 下义词C 总义词D 分义词12、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B 菲尔默C 皮亚杰D 韩礼德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B 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C 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D 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B 有些符号有任意性C 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D 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15、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 思维功能B 标志功能C 交际功能D 认知功能16、日语属于( )A 屈折语B 粘着语C 词根语D 编插语17、汉语有“姐姐、妹妹”两个词,英语只有“sistEr”一个词,这反映了语言的( )A 符号性B 复杂性C 生成性D 民族性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域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B 社会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C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D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19、世界语的设计者是( )A 索绪尔B 柴门霍夫C 乔姆斯基D 皮亚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种说法是( )A 鼾声是熟睡的符号B 笑声是高兴的符号C 冲锋号声是冲锋的符号D 雷声是闪电的符号21、汉语南方方言一般都保留着入声,北方方言一般没有入声,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B 相关性C 规律性D 不平衡性22、汉语普通话属于( )A 共同语B 方言C 书面语D 口语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言”属于( )A 语言系统B 言语行为C 言语作品D 内部语言2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 红绿灯是禁止或允许通行的符号B 中医把脉的脉象是疾病的符号C 上下课的铃声是上下课的符号D 裁判员的“黄牌”是警告的符号25、下面各项属于“威尔尼克失语症”患者的症状是(•••)A 不能发音B 不能说出词语C 听不懂别人说话D 昕不到别人说话26、甲骨文“逐”的字形表现了商代的(•••)A 种植活动B 采集活动C 狩猎活动D 渔猎活动2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属于对偶句中的(•••)A 串对B 反对C 正对D 流水对28、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A 能够作句子成分B 是否能够表达意C 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D 是否有形态变化29、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A 结构主义语言学B 描写语言学C 转换生成语言学D 历史比较语言学3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A 音质音位的合并B 旧事物的消失C 词义的演变D 汉字的简化3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 任意性B 强制性C 离散性D 线性32、音高取决于()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 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D 共鸣器的形状3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 音素B 音位C 音渡D 音节3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A 自由重音B 移动重音C 固定重音D 不固定重音3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A 同化B 异化C 弱儿D 增音3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A 2个B 3个C 4个D 7个37、英语“worker”中的“-er”是()A 构词语素B 构形语素C 虚词语素D 词根语素3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A 健儿B 女儿C 少儿D 花儿3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A 通用语汇B 常用语汇C 一般语汇D 基本语汇4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A 古语词B 方言词C 新造词D 外来词4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A 古埃及文字B 古希腊文字C 腓尼基文字D 中国的甲骨文42、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能力的阶段是()A 单词句阶段B 双词句阶段C 简单句阶段D 复杂句阶段43、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B 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C 语言是人类有意识地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D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44、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A 借词B 仿译词C 意译词D 音译兼意译词45、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感性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进行B 抽象思维有时与语言有脱节C 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D 抽象思维以语言为主要工具46、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B 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C 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D 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47、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A 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B 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C 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D 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48、患“失语症”是因为()A 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B 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C 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D 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49、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A 《永乐大典》B 《汉语成语小词典》C 《小学生作文词典》D 《北京地名词典》50、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A 词语文字B 语素文字C 音节文字D 音位文字51、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A 语族B 语支C 语系D 语群52、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A 语音能力B 语汇能力C 语法能力D 语义能力53、“萨丕尔(E、Sapir)-沃尔夫( B L、Whorf)假说”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A 思维决定语言B 语言决定思维C 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D 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54、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B 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C 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D 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55、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主攻方向的是()A 文字编码B 语音识别C 文本检索D 机器翻译56、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A 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C 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57、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A 句子的句型类B 句子的句式类C 句子的功能类D 句子的简繁类58、“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A 语气意义不同B 感情色彩不同C 语体色彩不同D 形象色彩不同59、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二者总是一致B二者总是不一致C 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6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61、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B 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C 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 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62、“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A语汇意义B语法意义C语境意义D蕴含意义63、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A 记号B笔画C音符D意符64、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A 元音文字B辅音文字C意音文字D全音位文字65、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A 词语的借用B 语音成分的借用C 词缀的借用D 语法结构的借用66、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B 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C 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D 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67、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A 相互理解程度B 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C 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D 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68、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B 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C 音长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D 音强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69、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B 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D 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70、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B 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C 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D 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71、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A[y, �] B[a, ] C[u, ] D[ i]72、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k, ] B[m, n] C[n, ] D[k,p]73、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n],但“面包”却读作[mi�mp 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A弱化B增音C同化D异化74、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洗”是成词语素,“浴”是不成词语素B“洗”是自由语素,“浴”是黏着语素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D“洗”和“浴”都是实义语素75、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A 席卷耳鸣地震B 打倒切断推翻C 发光散热出气D 天地欢乐爱好76、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A 丹麦挪威法兰西B 沙拉咖啡麦当劳C 卡车啤酒立邦漆D 香波克隆好莱坞77、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A 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B 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C 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D 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78、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A词语搭配问题B意义表达问题C语音实现问题D句法结构问题79、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A语素和语素组B语素组和词C词和词组D词组和句子80、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两个大类是()A基本词和非基本词B实词和虚词C典型词和兼类词D体词和谓词81、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B 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为止C 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意义”D 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枝叶”82、“汽车”和“卡车”是()A 上下位词B同义词C等义词D近义词83、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是()A这样做不值得B他跑过去开门C 我们单位需要增加编制D他们正在研究如何筹集资金84、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85、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A 笔画B字符C偏旁D部首86、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 顺同化现象B 逆同化现象C 弱化现象D 异化现象87、语汇是词和语的集这是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语”是所有词组的集合B “语”的意义是若干词的意义的加合C “语”是可以拆分的语言片段D “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88、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区别多义词的不同义项B 减少同音词C 减少同义词D 调整词的韵律节奏89、英语“students”中的“-s”是()A 虚词语素B 词根语素C 构形语素D 构词语素90、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A 木头B 念头C 苦头D 山头9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A 虚词B 重叠C 轻重音D 词形变化92、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现在时有6种变化,比如“je (我) suis (是)”,“il (他) est (是)”,“nous (我们) sommes (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性范畴()A 时B 体C 态D 人称93、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分布标准B 意义标准C 形态标准D 逻辑标准94、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A 实词—谓词—动词—及物动词B 实词—体词—名词—处所名词C 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D 实词—体词—量词—名量词95、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A 年轻漂亮/朴素大方B 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 铁路民航/工人农民D 贯彻执行/讨论研究96、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A 成功—失败B 合法—非法C 本地—外地D 勤劳—懒惰97、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A 妻子B 国家C 开关D 忘记9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A 惯用语B 歇后语C 成语D 术语9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A 结构语法理论B 功能语法理论C 生成语法理论D 认知语法理论100、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A 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 是成分,不是组合C 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D 是组合,不是成分101、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A 性B 格C 数D 态102、从语义上看,"他吃大碗。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意义。
2.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不能再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3.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指语言中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形式,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
4. 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语言交际的情景、说话人的身份、听者的期待等因素,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重要影响。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包括语言的社会变异、语言与社会阶级、性别、族群等因素的关系等。
二、填空题1. 语言的三大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思维功能和______功能。
(文化功能)2. 语言的音位系统包括音素和______两个层次。
(音节)3. 语言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时态、体、人称、数和______等。
(性)4. 语言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汇的增减、语法结构的变化和______的变化。
(语音)5. 语言的交际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______五个环节。
(解码)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特征?(D)A. 社会性B. 符号性D. 固定性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的音位特征?(C)A. 对立性B. 相关性C. 模仿性D. 系统性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变体?(B)A. 地域方言B. 书面语C. 社会方言D. 个人语言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的内部结构?(D)A. 词汇B. 语法C. 语义D. 语用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A)A. 语言分化B. 语言融合C. 语言借用D. 语言干扰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音位特征?(ABCD)B. 相关性C. 系统性D. 情景性2.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社会功能?(ABCD)A. 交际功能B. 思维功能C. 文化功能D. 认知功能3.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变异现象?(ABCD)A. 语音变异B. 词汇变异C. 语法变异D. 语用变异4.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类型学分类依据?(ABC)A. 词序B. 虚词C. 形态D. 语调5.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交际原则?(ABCD)A. 合作原则B. 礼貌原则C. 关联原则D. 方式原则五、判断题1. 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
《语言学概论》作业一、名词解释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
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
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
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
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
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
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
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又称多式综合语、编插语。
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附加上各种表示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缀,组成一个很复杂的词,而一个词一般就是一个句子。
它有点像“语句词”,因而也称多式综合语。
属于复综语的主要是美洲的各种印第安语、爱斯基摩人的一些语言。
5.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互相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
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音位的自由变体。
6.元音:指发音时在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而划分的音素类型之一。
不受阻碍的就是元音。
元音的主要特点是:①发音器官不构成阻碍;②发音器官紧张度是均衡的;③气流是通畅舒缓的。
此外,声带颤动,无噪音成分,听感上响亮悦耳也是它的特点。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ɑ、e、o、u、ü代表的音都属元音。
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方式与材料。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
8.词干:词干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
一个词,除去词尾,剩下的部分就是词干。
选择题1、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2、我们知道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那么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A、初B、视C、人D、民3、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
A、[x]—[h]B、[t]—[k]C、[s]—[f]D、[z]—[s]4、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A)A、能够作句子成分B、是否能够表达意义C、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D、是否有形态变化5、汉语只能用“男”、“女”、“雄”、“雌”等来表示事物的自然属性,这说明(A)A、没有性的语法范畴B、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词汇手段来表示C、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分析手段来表示D、用分析手段来表示相当于性的语法范畴6、下列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A)A、汉语的“老”加“虎”变成“老虎”B、汉语的“儿童”加“们”变成“儿童们”C、英语的“help”(“帮助”,现在时)加“ed”变成“helped”(“帮助”,过去时)D、英语的“dog”(“狗”,单数)加“s”变成“dogs”(“狗”,复数)7、下列说法(C)是正确的。
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B、“study、look、think、door”都是派生词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D、“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C、D)A、逻辑B、幽默C、寂寞D、忘记E、崎岖简答题1、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答:这是因为ban、da、guang中的三个[a]、[A]、[ɑ]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
语言学概论作业第一篇:语言学概论作业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第一次作业(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1.语言学2.语言3.符号4.组合关系5.聚合关系二、填空(20分,每空0.5分)1.()、()、()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
3.结构主义语言学内部又分()、()、()三大学派,其中(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其著作(语言论)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
)的4.()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5.()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这是语言的两大功能。
7.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8.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表示。
9.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10.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1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3.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1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15.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1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1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18.()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1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解释下列名词:(10分)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是指用语言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信息的交流,社会成员可以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和思想成果,从而更好地分工协作的功能。
2、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答:从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一个是音位层它是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一个是符号层它是语言的上层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组合构成的句子。
其中语素属于语言符号词和句子都属于语言符号序列。
3、组合关系答: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作组合关系,如“伟大”和“人民”组成“伟大人民”就是组合关系。
4、元音答: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i、o、u、ü。
5、自由变体答: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二、填空题(25分)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
2.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
3.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4.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消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5.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6.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7.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8.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语音具有音高、、音质、音长四个要素。
10.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因素决定的。
11.普通话中的“豆腐[toufu]”一词,实际说话中一般说成[touf],这种现象属于音变中的脱落。
1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8分)1、下列说法只有 D 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精选习题集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A.书面语B.文字C.口语D.体态2.首先提出“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B.索绪尔C.乔姆斯基D.萨丕尔3.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系统性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B.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5.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B.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不可分割C.语言符号音义关系具有任意性D.语言符号不能分解和重新组合6.“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A.《论语·述而》B.《庄子·养生主》C.《韩非子·五蠹》D.《苟子·正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的书面形式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2.下列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有A.语言成分的聚合类不限于词类B.组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归类规则的基础C.组合关系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D.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E.組合关系可以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三、术语解释题1.符号2.句法自治四、简答题1.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差别。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P56)本题考查口语和书面语的相关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因而,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2.B(P58)本题考查“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提出者。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找找59、60 题的答案,确定好后发我邮箱一下1、下列语言单位中,属于自由词组的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胸有成竹2. B. 智力投资2、下列特征中,普通话辅音音位/t/ 具有的区别特征是()。
√此题回答正确1. A. 塞3、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语系语言大多由“宾—动”型变成“动—宾”型,这是语法()√此题回答正确1. A. 词类的发展2. B. 组合规则的发展4、一般说来,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等√此题回答正确1. A. 属于一般词汇5、根据语言的形态分类,汉语属于()√此题回答正确1. A. 孤立语6、世界语(Esperanto)是()√此题回答正确√此题回答正确2. B. 德国人设计的3. C. 波兰人设计的7、以声音的高低来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叫√此题回答正确1. A. 时位2. B. 重位3. C. 调位8、英语 tooth → teeth 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此题回答正确1. A. 加词尾2. B. 变换重音的位置3. C. 词根内部音素的变化9、从造字方法看,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叫() √此题回答正确1. A. 表意字2. B. 假借字3. C. 指事字4. D. 意音文10、现代汉语属于( )1. A. 法国人设计的1 . A. 历时语言学√此题回答正确4. D. 荀子11、成都话和上海话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此题回答正确1. A. 语法2. B. 语音12、在汉词和英语的词汇中,借词占的比重( )√此题回答正确1. A. 汉语大于英语2. B. 英语大于汉语13、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 √此题回答正确1. A. 中国、印度、埃及2. B. 中国、埃及、古罗马3. C. 中国、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14、“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这句话是两千多年以前我国著名哲学家( )说的。
√此题回答正确1. A. 孔子2. B. 孟子3. C. 韩非子15、词是语言中()2. B. 共时语言学√此题回答正确1. A. 仿译词√此题回答正确1. A. 最小的单位2. B. 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3. C. 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16、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 )√此题回答正确1. A. 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是无限的2. B. 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3. C. 都是无限的4. D. 都是有限的17、现代汉语的 “着”、“了”、 “过”也表示(√此题回答正确1. A. 体18、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母语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日耳曼语2. B. 拉丁语19、“拖拉机 ”一词是( ))的语法范畴4. D. 谱系分类B. 借词 3.C. 方言词 4.D. 意译词20、下列英语的读音中,包含有复辅音的是( )。
语言学概论作业(4)一、填空题1、就是一种语成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汇中的词分为和两类。
3、基本词具有、和三个特点。
4、一般词包括、、、和等类别。
5、、和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6、一个词的最初意义是,在它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
7、在多义词的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
8、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和两种方式。
9、同义词的“同”主要指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和等方面。
10、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11、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的限制。
12、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和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3、文字是由、和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1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系统包括、、、等,英文包括、、、、等。
15、在文字产生以前,记事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1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17、世界上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都是,兼用了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
18、汉字是意音文字,同拼音文字相比,不足的是难学、、和难记。
19、和是语言的具体体现。
20、和是语言发展的两个突出的特点。
21、汉语的七的大方言是、、、、、、,其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22、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语系,英语属于。
23、共同语规范的主要对象是。
24、词汇变化主要体现在、和三种情况。
25、词义演变主要有词义的、和三种情况。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成语历史悠久,是语言词汇中的核心。
()2、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3、基本词的历史都很长,如“皇帝、天子、宰相”这类词都是基本词。
()4、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5、词义的模糊性并不是说词义不可捉摸、无法把握的。
语言学概论作业1、用所学的语言理论简要解释下列语言现象。
(1)周幽王戏弄诸侯,乱举烽火,终于自食其果。
答:烽火是符号的形式,而烽火所代表的意义“敌情”则是符号的内容。
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是人工约定俗成的。
周幽王乱举烽火破坏了人工约定俗成的意义,所以自食其果。
(2)人一生要说的句子是无数的,但无数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
答: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它的组成是分层次的。
句子是语素、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形式。
因此,句子中包含许多的词和规则。
(3)李白的诗具有浪漫风格,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但我们都能读得懂。
答: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不同,属于言语的不同,但两者使用的都是汉民族共同语,是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能读懂。
(4)外国人学习汉语,碰到一个新词,不能从读音推知意义,也不能从意义推知读音。
答: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即语音和语义相连接产生的整体。
语言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是不可论证的。
因此外国人学习汉语不可能从读音推知意义或从意义推知读音。
(5)在夏威夷伸出一只手的大、小拇指,表示用耳朵听海浪。
这个手势的含义是“放松自己,尽情享受”,而中国人看来只表示“六”的意思。
答:手势是一种跟语言相关的非语言符号,而根据符号与代表对象是否有联系或者有道理又可分为有理符号和无理符号。
夏威夷和中国手势含义的不同表明这种符号道理是不明显的,属于无理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因此同一手势不同含义。
(6)抗战时期,山东高密的青年农民刘连仁被日军抓到日本当劳工,后来他逃入北海道的山林中,穴居了十三年,他的语言能力逐渐衰退,有许多话都不会说了。
答:语言的社会性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都要受到人类社会的制约。
刘连仁失去了说汉语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会环境就无法掌握语言。
2、用语言学的观点分析下列各句中的“语言”的真正含义。
哪些属于语言学术语中的“语言”,哪些属于“言语”?a.毛主席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单选题1.【第0~2章】下面几个判断中,()是不正确的。
∙ A 语言符号是人类自己在一定的时期创造出来的∙ B 人类的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C 语言的社会性并不能阻碍各民族之间是真正沟通情感和思想∙ D 语言的文化属性是对使用不同语言的社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反映正确答案:B∙单选题2.【第0~2章】[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点是()。
∙ A 清音∙ B 不送气音∙ C 塞音∙ D 擦音正确答案:C∙单选题3.【第0~2章】“老年化”这个词中()。
∙ A 没有词干∙ B “年”是词干∙ C “老年”是词干∙ D “老年化”是词干正确答案:C∙单选题4.【第0~2章】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属于()∙ A 个别语言学∙ B 普通语言学∙ C 前语言学∙ D 语语言学正确答案:C∙单选题5.【第0~2章】广州话[ka:u]是“教”的意思,[kau]是“救”的意思,这种差异我们称之为()。
∙ A 调位∙ B 重位∙ C 时位∙ D 音质音位正确答案:C∙单选题6.【第0~2章】根据词的来源特点,我们可以把词分为()。
∙ A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B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C 单纯词、合成词∙ D 阶级习惯语、隐语、禁忌语正确答案:B∙单选题7.【第0~2章】音高主要决定于()。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正确答案:B∙单选题8.【第0~2章】发乐音时,()。
∙ A 声门紧闭∙ B 声门打开∙ C 门关闭,气门大开∙ D 声门关闭,气流从声带间挤出,使声带颤动而发音正确答案:D∙单选题9.【第0~2章】英语“instinct”重音在前[′insti?kt]时是“本能”的意思;重音在后[ins′ti?kt]时是“充满”的意思。
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被看作()。
∙ A 调位不同∙ B 重位不同∙ C 时位不同∙ D 重音法不同正确答案:B∙单选题10.【第0~2章】白菜、小鞋(指暗中刁难人的行为)、红花(中药名)等都是()。
《语言学概论》作业《语言学概论》作业第一批次作业答案1、汉语拼音方案中21个声母之间的关系是()。
A:聚合关系B:组合关系C:语法关系D:语义关系选择答案:A2、按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称之为语言的( )。
A:形态分类B:结构分类C:功能分类D:谱系分类选择答案:D3、英语foot的复数变为feet,所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A:加词尾B:加词缀C:变换重音的位置D:内部曲折选择答案:D4、"笔”"钢笔”在词义上的关系是()。
A:同义关系B:反义关系C:上下义关系D:组成关系选择答案:C5、下列各组中全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C:瓶子、老虎、(英)unhappy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选择答案:D6、汉语"紧张”和"松弛”的词义()A:是对立关系B:是重叠关系C:有时对立,有时重叠D:既有反义又有同义的因素E:无同义的因素选择答案:AD7、元音音质的不同取决于()A:开口度的大小B:发音体整动的频率C:舌位的前后D:嘴唇的圆展E: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选择答案:ACD8、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定时期起作用B: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C: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声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D: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E: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选择答案:BCE9、[a]、[A]、[?]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音位的三个自由变体。
选择答案:错误10、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选择答案:错误第二批次作业答案1.汉语中“北平→北京”、“德律风→电话”,产生词语替换的原因是(D )A:社会的因素B: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C:前者是语言系统内部因素,后者是社会因素D:前者是社会因素,后者是语言系统内部因素《庄子》里“匠石运斤成风”中的“匠石”,现代汉语说“名叫做石的工匠”。
《语言学概论》作业一、名词解释1、音素:2、语法形式:3、语流音变:4、语法范畴:5、皮钦语6、义素:7、普通语言学:8、历史比较语言学:9、语言的二层性:10、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填空1、产生以后,语言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_____________》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包括音韵学、训诂学、。
4、长短音主要由语音四要素中的决定。
5、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6、在语汇内部,根据词和语在语汇系统中的地位和用途的差异,可以分为一般词汇和。
7、语言学总的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两大部分。
8、辅音的分类标准是发音方法、。
9、基本语汇具有:全民常用性、历史稳定性和。
10、固定词组可以分为:专有名词的名称、缩略语和。
11、音位是某一语言或方言中能够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2、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语言便有了两种形式:和书面语。
13、熟语包括谚语、成语、歇后语和。
14、任何文字都有字形、字义、三个方面。
15、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规则和规则的总和。
16、概括性、普遍性、性、全民性是词义的重要特征。
1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字母, 大都来源于字母。
18、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两个方面,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19、“豆腐”一词在实际发音中,语音形式变化成了,这种语流音变现象叫做。
20、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是字母,现在所使用的各种表音字母大多数由它分化、派生而来。
三、选择题1、语言是一种()A、形式和内容统一的视觉符号B、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C、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D、语音与语义结合的音高符号2、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先驱”的语言学家是()。
A、韩礼德B、亚里士多德C、马建忠D、索绪尔3、语言的谱系分类采用的语言学方法是A 结构主义语言学B 转换生成语言学C 历史比较语言学D 传统语言学4、20世纪50年代中期,创立高度形式化的生成语法的是()。
A、索绪尔B、乔姆斯基C、萨丕尔D、布龙菲尔德5、“攻势、公式、公事、宫室”属于()。
语言学概论作业(3)一、名词解释1、句子2、词组3、词4、语素5、词类6、形态7、语法意义8、语法形式9、语法手段10、语法范畴二、填空题1、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和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法单位主要有、、、。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祁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
7、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和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being”中的ing是,“reader”中的er 是。
8、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9、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
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语素,把词尾叫作语素。
11、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语素,不多,没有。
12、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3、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或叫。
14、、、、、是语言里最基本的格式。
15、体现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和。
16、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份叫作。
17、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也有一些使词根内部的元音和辅音。
18、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
同一个句子表示集中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
19、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类型,汉语属于。
20、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曲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3、()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语言学概论作业3语言学概论作业(3)一、名词解释1、句子2、词组3、词4、语素5、词类6、形态7、语法意义8、语法形式9、语法手段10、语法范畴二、填空题1、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和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法单位主要有、、、。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祁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
7、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和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being”中的ing是,“reader”中的er 是。
8、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9、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
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语素,把词尾叫作语素。
11、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语素,不多,没有。
12、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3、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或叫。
14、、、、、是语言里最基本的格式。
15、体现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和。
16、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份叫作。
17、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也有一些使词根内部的元音和辅音。
18、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
同一个句子表示集中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
19、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类型,汉语属于。
20、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曲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3、()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语言学概论作业1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作业
一、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性质与特点。
答:<1> 性质:语言符号的性质包括能指、所指与两者之间的约定俗成。
能指----声音(语音形式)
所指----意义(语义内容)
例:桌子能指:zhu o zi 所指:一种家具,由若干个支撑点支起来的可以放置物体的平面。
语音与意思之间的关系建立就是由
约定俗成的。
<2> 特点:①任意性----只针对语言符号的创制期而言,它有时效性,这也
就是由约定俗成的。
但就是拟声词、叹词、象声词等语言
符号没有任意性。
例: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mei]—
在汉语中表示没、美、每、梅等等,在日语里表示侄女、
出色的、有名的等意思;在俄语里表示我们的意思。
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语言可用不同的语言表示。
②线条性---受表达条件限制,只能在时间上依次展开,利用
线条性形成词序、语序,这就是由语言符号的能指带来的。
③系统性---a、分层装置音位—音节—语素—词—短语—
句子
b、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与音位变体就是类别与具体成员的关系。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就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
表。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与"自由变体"。
<1>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就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
若干个不同的音素。
例:汉语音位/a/中的两个变体[a]与[ɑ], [ɑ]只出现在
韵尾[u]之前,而[a]则只出现在韵尾[i]与[n]之前。
<2> 自由变体: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但不能区别词或词素的音位
变体。
例:汉语武汉话里的[n]与[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
意义的改变。
在这种话里,"南"与"兰"同音,可以读作
[lan],也可以读作[nan]。
[n]与[l]就就是武汉话/n/音
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音位就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抽象的语音类别,音位变体则就是音位
在各种语音里的
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
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没有主次之分,但需要从中选
出一个放
在/ /中作为这个音位的代表,理论上选哪一个都可以,但就是选择音位符
号通常要考
虑哪个比较常用与易于书写,就是否便于说明各个变体出现的条件。
三、举例分析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
答:<1> 层次性:由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决定。
例:她喜欢打乒乓球。
其句子内部构成顺序应为:乒乓球+打+喜欢+她
〈2〉递归性:即自规则的反复套用。
仅设计一套规则并根据规则建立一
个初始状态,然后在不增加任何新规则的情况下,让这个
初始状态进行自我复制,自我套用,就可以构成一个无限
复杂的结构或系统。
其特点就是以简驭繁。
例:我的爸爸就是司机。
我的爸爸的爸爸就是司机。
我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就是司机。
我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就是司机。
……
(修饰成分+的+被修饰成分)即(定语+的+中心语)的语法结构
的自规则反复套用。
四、举例说明语义的性质。
答:语义主要有两个性质。
<1>主客观二重性。
客观性: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主观性: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概括并提出概念,这一过程由人完成,
带有主观性。
例:a不同的语言间,put on a coat/hat/scarf 穿外套/戴帽子/ 围围巾三个动作都用了一个词,而汉语中却有明确的分划。
b同一语言的方言间,对词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如在南北方“胖”
与“肥”的应用范围就不一样,这就是由感情色彩的差异引起的。
<2>概括性、离散性与模糊性。
概括性:“概念”即时对众多事物的概括总结。
语义就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从同类事物中找出区别于其她类事物的特征,舍弃
同类事物中的细微差异。
例:椅子(材料/颜色/式样/高矮不同)
离散性:概念与概念之间都有一个过渡地带,无法进行确切划分。
模糊性:由于离散性的存在,它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离散图)语义反映的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的中心区域就是十分清楚的,只就是在边界或者与相邻范
畴交界的地方比较模糊。
例:长与短白与黑高与低这些概念之间没有绝对,都只就是相对而言的。
汉文三班
冯婷婷
410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