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3.55 KB
- 文档页数:4
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理论
作者:荆德涛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
荆德涛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库恩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中,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是最具特色的部分。科学共同体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并且贯穿着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与科学发展同在,与范式共存亡。
关键词:库恩;科学共同体;范式;科学革命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037-03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同时,《结构》一书也奠定了库恩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在库恩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中,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是最具特色的部分。科学共同体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并且贯穿着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与科学发展同在,与范式共存亡。如果我们“要把‘范式’这个词完全弄清楚,首先必须认识科学共同体是如何独立存在的。”[1]
一、科学共同体与范式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呢?库恩在《必要的张力》中给科学共同体下了比较直观的定义:“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人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已的接班人。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同一共体成员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2]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共同体是一些具有共同的教育背景、具有共同的专业知识的一部分人组成的。科学共同体是生产科学知识的单位,它是一个给定专业的从业者们,由他们的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要素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他们彼此了解成员的工作,彼此之间进行充分的专业交流,而且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判断也是比较一致的。
关于共同体的这些特点,库恩用范式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也就是说,这些特点都是由共同体所共有的共同信念即范式决定的。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价值标准、技术等等的整整一群。在库恩的哲学思想中,“范式”和“科学共同体”这两个名词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共同体必须共有一个范式,信仰哪一个范式决定了科学家属于哪一个科学共同体。也就是说,一群在别的情况下迥然不同的人们恰恰由于具有同一个范式信念而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为了更好的了解科学共同体我们不得不对范式进行探讨。
范式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库恩哲学的核心,并且他对范式的论述也是十分丰富的,但是他从未对“范式”做过统一的确定性的解释,正如玛斯特曼在《范式的本质》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根据我的统计,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至少以21种不同的意思在使用范式,可能只多不少。”她的论断主要包括4种:第一,范式为科学发展提供范例;第二范式为科学发展提供问题的解答方向与方法;第三,范式是一种理论模型;第四,范式是一种解题标准。库恩本人也意识到了他的范式所带来困惑,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后记中给出了关于范式的两个不同意义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做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迷题解答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库恩本人虽然没有给出“范式”的统一的严格的精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理解其基本含义。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心理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信念;第二,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所以,我们可以将范式理解为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领域中因对某种理论成就的坚定信任而形成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这种信念为他们提供了共同体所共有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成为这一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且还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研究方向。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一个范式,并且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谜活动,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供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提供解谜活动的规则和标准。
范式与共同体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范式科学家才形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由于科学共同体范式才得以确立,被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在科学发展中,范式的形成代表着科学共同体研究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初期,科学共同体的首要职责便是为新范式辩护,为范式获得更多的支持者。而范式在这一阶段为共同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自身得到发展,同时范式指导共同体选择哪些问题是科学的,哪些问题是形而上学的,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可以作为谜题或反常被搁置的。由此可见,范式提供了科学共同体的研究范围。
范式对科学共同体的另一个作用还体现在,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标准和规则。科学共同体是由于共有一个范式才得以形成的,其成员仅仅跟随范式的指导,对范式绝对效忠,从而根据范式所制定的规则、展现的标准,以及根据范式的性质寻找解题方法。库恩强调,范式的转换是科学家的一种信念改宗经历,范式转换代表着科学家世界观的变化,信仰不同范式的共同体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中,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规则、标准等等都是完全不同的。共同体更换范式面对的是思维方式的重新编制,一切标准规则的重新确立,若没有范式的指导,科学家将生活在完全混乱的世界之中,是范式指导着科学共同体重新确立这一切,使科学研究得以有序进行,使科学发展得以实现。
科学共同体不仅承担着确立范式的作用,它还为范式的发展贡献着毕生的经历。每一个范式都是不完善的,都是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范式的发展属于科学发展中的常规科学阶段,这一阶段中,科学共同体解决范式谜题,积累科学成就,在范式地位更加牢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支持者,使范式解决问题的范围逐渐扩大,使范式解决的问题更加精确,使范式更加有效的实现与自然的结合。当范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反常出现了,科学共同体无法解决这些反常问题,反常问题被搁置,当反常积累到一定阶段,范式便会出现危机,导致革命。范式的革命代表着范式的终结,代表着范式已经没有能力指导共同体解决问题,至此,范式被新理论所取代,而共同体也就解体了。由此可见,共同体与范式是一种互存共亡的关系。
二、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它始终处于科学发展的主体地位,是其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不可动摇的地位与作用。那么,科学共同体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它的组成和规模或层次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科学共同体本身是一个实体结构,它是由特定的人或科学家根据共同的信念所组成的,它不仅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个体的一些心理特征。社会成员是科学共同体的组成力量,共同体的最初形成是因为个人喜好或个人偶然原因,当他们相信一个范式,他们就坚持了同样的信仰,在共同体内部用自己的方式为范式发展贡献力量。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实体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其内部成员的专业结构、学历配置、技术水平等等,都会影响科学共同体的结构。
库恩对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并非以研究其结构性为重点,他的研究所侧重的是共同体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对其作用和功能方面的分析。首先,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是解答科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以解谜为己任,解决范式预测到的问题、解决范式发展中的反常问题。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中,既有常规科学的积累阶段,又有科学革命的非积累式飞跃过程。然而无论科学发展是处在常规时期还是革命时期,都属于科学共同体的解题范围。由此,库恩指出,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评价者,它不仅揭示了科学的本质,而且还探讨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它是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库恩表示,科学表面上看似科学家个人的活动成果,但是,科学知识在本质上却是由具有共同信念的科学共同体集团而产生的。如果我们不首先对创造知识的共同体集团进行研究,我们就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方式和效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库恩将科学这一事业同社会个体所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的活动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能认识到人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见证科学家个人与团体相结合。
科学共同体还决定着科学家的理论选择,因为其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准则,这种准则是客观的,是不以其个体差异而改变的。由此库恩明确表示“传统科学的这五大准则(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虽具有客观性,但它们本身又同时具有相对性和矛盾性,单独地看它们本身甚至根本不是理论选择的充分准则,而且,个别科学家所实际进行的理论选择中一般总是包含主观因素的”[3],选择“还依靠由个人经历和个性所决定的特应性因素”[4]。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库恩科学哲学中的非理性因素,他承认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各自的主观差异,价值标准的不同,因此他强调,在理论选择中,既有共同体的客观因素,又有其成员的主观因素。在此虽然他重点讨论了个体成员在理论选择中的相对性,但他依然主张是科学共同体集团的价值标准与其成员间个人价值准则的结合,才构成了科学发展中理论选择的共有标准和评价体系。
当然,个体成员的差异性不能脱离共同体的集团性,因为共同体毕竟是拥有共同信念的个体所组成,科学理论的选择在本质上还是由集团共有价值来决定的,理论选择的这种集团性促使共同体选择了某一范式,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科学的进步。综上所述,科学共同体决定着科学的发展方向,在科学发展中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三、共同体的重组
某一具体的科学发展属于常规研究还是非常规研究的范围,是常规科学还是革命科学的一部分?库恩认为要解答这个问题也必须从科学共同体出发。有些事件对于任何共同体都可以是革命的,有些事件仅仅对一个小集团是革命的,还有其他的事件对于一起的几个共同体是革命的,少数事件则对于整个科学都是革命的。在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中,共同体伴随着危机的解决、范式的转换、革命的发生而进行着重组。
虽然科学共同体共有某一信念,忠于范式,但是当科学发展中的危机来临的时候,范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共同体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危机的解决可以有3种方式。第一,危机消除了,或者是因为困难已被解决,或者是因为由于共同体观点的改变,不再把困难看做是麻烦的,可以搁置起来。第二,危机持续得不到解决,科学家共同体解体了。第三,共同体或它的一部分可以围绕着一个进行研究的新方式集结起来。”[5]这3种危机的解决方式中,第二和第三种解决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共同体的重组,哪怕是第一种迟早也会发展到第二或第三种解决方式,也可以导致共同体的重组。
当危机持续得不到解决的时候,范式走到了尽头,先前忠于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中比较年轻的一代大都转而信仰新的范式,新的理论,放弃对危机范式的信仰,从而脱离原先的共同体。共同体中比较保守的成员则继续信奉着范式,在范式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企图将造成范式危机的问题解决掉,这一部分人毕竟只是少数,其实“在整个专业共同体已经改宗之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