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与统计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15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分类主要统计指标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主要统计指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的相互贸易,具体地说,就是货物和服务的跨国流通。
国际贸易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活动;进口贸易则是指各国之间进口来源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物和服务。
贸易可以带来收入,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并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常用的方法有:1. 按贸易对象分类国际贸易可以按照贸易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多边贸易和区域贸易三种形式。
双边贸易是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在此种贸易形式下,两个国家会签署一些双边协议,如自由贸易协定、优惠关税协定等,以便更好地推进贸易合作。
多边贸易是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一些国家为推动自由贸易签署多边贸易协议。
多边贸易协议有助于全球各方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贸易关系,提供更加公正和有效的贸易规则,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区域贸易指的是一些地理区域内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这种贸易活动主要受到地理、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区域贸易的主要形式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
2. 按贸易形式分类按贸易形式分类是通过对贸易的具体操作进行分类。
在此种方法下,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两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各种产品的贸易活动,包括原材料、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等。
服务贸易是指不涉及实物流通的贸易,包括旅游业、金融业、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等非物质性的交易。
按照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统计方法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BOP)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收集数据:根据《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经常账户进行数据收集,明确划分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等项目。
2. 分类:对国际服务交易进行详细的分类,包括制造服务、保养和维修服务、运输、旅游、建筑服务、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等。
3. 统计资金流量:在经常账户中,雇员报酬和工人汇款等与劳务有关的流量提供了服务业短期雇佣外国员工的信息。
同时,国际收支中记录的收入不仅包括服务生产活动工作人员的报酬,还包括货物生产活动工作人员的报酬。
4. 统计外国直接投资: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记录的外国直接投资是与模式3有关的信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服务贸易的分类服务贸易的分类(一)民间分类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许多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组组织为了分析方便和研究的需要,从各自选择的角度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划分,下面对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分类加以扼要评述。
1.以移动为标准RM•期特恩在1987年所著的《国际贸易》一书中,将国际服务贸易接服务是否在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移动分为4类:(l)分离式服务。
它是指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国与国之间不需要移动而实现的服务。
运输服务是分离式服务的典型例子。
如民用航空运输服务,一家航空公司可以为另一国家的居民提供服务,但并不需要将这家航空公司搬到国外去,也不必要求顾客到这家航空公司所在国去接受服务。
(2)需要者所在地服务。
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转移后产生的服务,一般要求服务的提供者需要与服务使用者在地理上毗邻、接近。
银行、金融、保险服务是这类服务的典型代表。
例如,一英国银行要想占有日本的小额银行业务市场份额,它必须在日本开设分支机构,这就要求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资本和劳动力的移动,也是一种投资形式。
(3)提供者所在地服务。
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国内为外籍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务,一般要求服务消费者跨国界接受服务。
国际旅游、教育、医疗属于这一类服务贸易。
例如,外国游客到中国的长城、桂林等游览接受中国旅行服务。
止匕时,服务提供者并不跨越国界向服务消费者出口服务,对服务提供者而言,也不存在生产要素的移动。
(4)流动的服务。
它是指服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移动所接受和提供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利用分支机构向第三国的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
如上述的设在意大利的一家美国旅游公司在意大利为德国游客提供服务。
流动式服务要求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移动。
这种分类方法以移动作为划分国际服务贸易类型的核心,其本质涉及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间的移动问题。
由于这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往往涉及到各国国内立法或地区性法律的限制,并涉及到在需求者所在国的开业权问题,因此,研究这类问题用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合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统计指标第⼆章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的统计指标本章重点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的统计指标。
学⽣在学习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其本类型和分类;在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些基本的统计数据。
这些都是学习、研究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重要⼯具。
本章希望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能为学⽣学习本课程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第⼀节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例如中国与⽇本、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中国⽽⾔所有这些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
对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着此类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世界各国来说,这些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的交换活动,都是他们对外贸易的⼀部分。
当从世界的⾓度来看所有这些国家之间发⽣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时,我们便称之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因此,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
⼀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本等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也常被称为世界贸易。
⼀国的对外贸易按不同的⽅法,可分成不同的类型。
以下介绍⼀些基本的分类⽅法。
⼀、按货物移动的⽅向,对外贸易可分为:1、出⼝贸易(Export Trade)出⼝贸易是指把本国⽣产或加⼯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所谓“本国化产品”是指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国内后,未经加⼯改造,⼜输出国外的现象。
这⼀现象也称为复出⼝(Re-export Trade)。
2、进⼝贸易(Import Trade)进⼝贸易是指把外国⽣产和加⼯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有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出⼝退货、或未能售出的寄售商品等,本国出⼝的货物出⼝后在国外未经任何加⼯或改造便⼜被运回国内,这⼀现象我们称之为复进⼝(Re-import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