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原则 3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34
注射原则的主要内容
注射原则是指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选用适当的针头和注射器。
针头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注射部位和药物种类进行选择,注射器的容量应根据药物剂量进行选择。
2.遵循无菌原则。
在注射前应洗手并进行消毒,注射时应采用无菌技术,保证注射过程和注射器、针头的无菌。
3.正确的注射部位。
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注射部位,并定位准确,保证药物能够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避免误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4.注射速度要适当。
注射速度应根据药物特性和注射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注射速度,一般而言,应缓慢注射。
5.注射量要准确。
应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6.处理注射后的废弃物。
包括注射器、针头、药品等废弃物应当分类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可能的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注射原则是保证注射操作规范、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仔细遵循注射原则,提高注射操作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士安全注射原则注射是护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正确的注射操作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保证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士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注射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注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安全原则,包括选择注射部位、准备注射器具、执行注射操作、处理废弃物等方面。
1. 选择注射部位在选择注射部位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要求来确定。
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臀部外上部、大腿外侧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注射药物的性质:有些药物需要选择特定的注射部位,例如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 患者的特殊情况: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注射部位选择与成人有所不同。
- 注射部位的清洁度:注射部位应干净、无损伤、无皮肤病变,并远离静脉和神经。
2. 准备注射器具在进行注射前,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具,包括注射器、针头、棉球、酒精棉球等。
以下是准备注射器具的步骤:- 检查注射器和针头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没有损坏或者污染。
-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规格,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部位来确定。
- 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器和针头,保持清洁。
3. 执行注射操作在执行注射操作时,护士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手部的清洁和无菌。
- 选择合适的注射技术,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 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保持清洁。
- 抓紧皮肤,使注射部位紧张,以便更容易插入针头。
- 快速、平稳地插入针头,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 缓慢注射药物,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药物的流速。
- 拔出针头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和药物渗漏。
4. 处理废弃物在注射完成后,护士需要妥善处理废弃物,以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以下是处理废弃物的步骤:- 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确保容器具有防刺功能。
- 废弃物容器应定期更换并妥善密封,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伤害。
- 护士应洗手并脱掉手套,保持清洁。
注射原则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操作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护士应洗手。
2、按要求进行注射部位的消毒,并保持无菌。
用0.5%的碘伏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5CM以上,再用同法消毒两遍。
如使用2%碘酊棉签消毒,待干后,用70%乙醇脱碘,待乙醇挥发后即可注射。
3、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的针梗、针尖、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茵。
4、注射环境整洁安静,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物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
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时做到一人一套物品:包括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棉垫。
所用物品须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对一次性物品应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按损伤性废弃物处理,拧下后放锐器盒中盖严,盛满后集中焚烧;注射器空筒与活塞分离,输液管毁型后集中装在医疗垃圾袋中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1、根据药物的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2、检查注射器包装完整无损,无漏气。
须在有效期范围内。
3、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4、针头锐利、无勾、不弯曲,型号适合。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1、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无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
2、对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特别是动静脉注射,防止血管栓塞。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动静脉注射须见回血;皮下、肌内注射见回血,重新穿刺。
九、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皮内—进针角度5°,针头斜面完全进入。
】【皮下—进针角度30~40°,快速将针梗1/2~1/3刺入皮下。
】【肌内—垂直进针,针梗2/3进入。
】【静脉—进针角度15~30°,见回血后平推进少许(0.2cm)。
护士安全注射原则一、引言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注射是一项非往往见的操作。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注射操作的准确性和效果,护士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注射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安全注射的原则和操作步骤。
二、护士安全注射的原则1. 注射前的准备在进行注射操作之前,护士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医嘱、核对患者身份、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等。
同时,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具和药物,并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2. 洗手和戴手套护士在进行注射操作前,必须彻底洗手,并正确佩戴无菌手套。
洗手的过程应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步骤,包括使用适量的肥皂,揉搓双手至少20秒,并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干净。
戴手套时,应注意避免触摸任何非无菌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3. 注射部位的选择护士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区、臀部外上侧、大腿外侧等。
注射部位的选择应避免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
4. 注射器的选择和准备护士在选择注射器时,应根据所需注射的药物性质和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型号和容量。
同时,护士需要确保注射器的完整性和无菌性,并按照药物的要求准备好药物。
在进行注射操作时,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和操作方法。
首先,护士应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皮肤,然后缓慢推进至所需深度。
注射完成后,应缓慢地将药液注射入体内,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6. 注射后的处理注射完成后,护士需要做好注射部位的处理和护理。
首先,应将注射器和针头安全丢弃至指定的容器中,以避免针头伤害和交叉感染。
然后,用无菌纱布或者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渗血。
三、护士安全注射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医嘱,核对患者身份,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
- 准备所需的注射器具和药物,并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2. 洗手和戴手套- 使用适量的肥皂,揉搓双手至少20秒,并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干净。
- 佩戴无菌手套,避免触摸任何非无菌物品。
护士安全注射原则引言概述: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时常需要进行注射,而正确的注射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注射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原则,以确保注射操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一、选择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1.1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在进行注射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普通来说,小剂量的药物可选择容量较小的注射器,而大剂量的药物则需要容量较大的注射器。
此外,护士还应注意注射器的质量,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以确保注射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应根据注射部位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针头。
普通来说,注射液体药物时可选择较短的针头,而注射较粘稠的药物时则需要选择较长的针头。
此外,护士还应注意针头的尺寸,选择适合患者体型的针头,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二、正确的注射操作步骤2.1 洗手和戴手套在进行注射前,护士应先洗手并戴上适当的手套,以确保注射过程的卫生和患者的安全。
2.2 准备注射药物护士在注射前应先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并按照医嘱正确计量。
同时,护士还应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透明度,确保药物的质量。
2.3 注射部位的处理在进行注射前,护士应先清洁注射部位,使用消毒剂擦拭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护士还应注意避开静脉、神经和骨骼等重要结构,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三、正确的注射技巧3.1 技巧娴熟护士在进行注射时应具备娴熟的技巧,准确找到注射部位,并以适当的角度插入针头,避免过深或者过浅。
3.2 缓慢注射护士在注射药物时应缓慢注射,以避免过快或者过慢造成不适或者药物浪费。
同时,护士还应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避免药物过快进入血液造成不良反应。
3.3 观察反应护士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住手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护士还应记录注射的时间、剂量和反应情况,以便后续的护理和评估。
四、废弃注射器和针头的处理4.1 废弃规范护士在注射完成后应将废弃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容器中,不得随意丢弃或者重复使用。
护士安然打针原则1.严厉履行查对轨制:(1)三查七对;(2)检讨药物资量;(3)有用期;(4)安瓿和密封瓶是否完全;(5)配伍禁忌.2.严厉遵照无菌操纵原则:(1)打针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2)打针器的活塞及针头应保持无菌;(3)打针部位按请求消毒(以打针点作为中间,内向外,直径5cm以上);(4)药液应按规准时光暂时抽取,随即打针.3.选择适合的打针器及针头:(1)依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2)打针器应完全无裂隙,医学|教导网汇集整顿针头应锋利,型号适合,无钩,无曲折;(3)打针器和针头的连接必须慎密;(4)一次性打针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用期内.4.选择适合的打针部位:(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2)须要长期打针的患者,应经常改换打针部位;(3)静脉打针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5.排尽空气:(1)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2)防止糟蹋药液.6.检讨回血:(1)进针后,打针药液前,抽动活塞,检讨有无回血;(2)动.静脉打针前,必须见回血,才可注入药液;(3)皮下.皮内无回血.7.控制适合的进针深度:(1)依据打针法选择;(2)针梗不成全体刺入皮内.8.控制无痛技巧:(1)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松懈,易于进针;(2)解除患者思惟挂念,疏散留意力;(3)进针时做到二快一慢,推药速度平均;(4)刺激性强的药物,进针要深;先打针刺激性弱的药物.9.严厉履行消毒隔离轨制,预防交叉沾染:(1)做到一人一消毒,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止血带;(2)应用后打针器和针头要先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护士安全注射原则注射是护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正确的注射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
然而,注射操作如果不符合安全原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疼痛等不良后果。
因此,护士在进行注射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原则,以确保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洗手和戴手套在进行任何注射操作之前,护士必须先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手套。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戴手套可以保护护士和患者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二、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护士在注射前需要仔细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区、臀部外上部、大腿外侧等。
注射部位应该远离神经、血管和骨骼,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准备注射器和药物护士在注射前要确保注射器和药物的准备工作完成。
注射器应该是干净、完整的,无任何损坏。
药物的选择和准备应该符合医嘱,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四、皮肤消毒在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时,护士需要先对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碘酒等。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正确注射角度和深度护士在注射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
一般来说,皮下注射需要将针头插入皮下脂肪组织,角度约为45度;肌肉注射需要将针头插入肌肉组织,角度约为90度。
注射的深度应该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注射部位来确定。
六、缓慢注射护士在注射时应该缓慢注射药物,避免快速注射引起的疼痛或不适感。
缓慢注射还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确保药物的吸收和效果。
七、观察注射部位注射完成后,护士需要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渗血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八、废弃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完成后,护士需要将废弃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容器中。
废弃容器应该符合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要求,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九、记录注射过程护士在完成注射后,需要及时记录注射过程和相关观察结果。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注射原则内容提要:一、注射原则一、注射原则(一)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 操作环境整洁安静,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 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必要时戴手套;注射后护士应洗手。
3. 无菌注射器的乳头、活塞、空筒内壁及针头的针梗、针尖必须保持无菌。
4. 注射部位按要求进行消毒,并保持无菌常规消毒方法是用2%碘酊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式旋转涂擦,消毒范围直径在5cm以上,待干后,用75%乙醇棉签以同法脱碘,待乙醇挥发后即可注射。
如使用0.5%碘伏,则以棉签同法涂擦消毒两遍即可,无需脱碘。
(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期、安瓿有裂痕、密闭瓶盖有松动等现象,不可应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查对有无配伍禁忌。
(三)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用物做到一人一套,包括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垫枕。
所用物品须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用物应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刺激性强弱及给药途径选择注射器和针头,一次性注射器须在有效期内,且包装须密封。
注射器应完好无损,不漏气;针头应锐利、无钩、无弯曲,型号合适;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五)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动、静脉注射除外),不可在炎症、硬结、瘢痕、损伤、皮肤病处进针。
对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 注射药液现配现用注射药液在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刻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 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特别是动脉、静脉注射,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
排气时应防止药液浪费和针头污染。
(八)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根据注射法的不同,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以防不慎断针。
(九) 注药前检查回血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
一、引言安全注射是医疗机构中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加强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注射操作技能;3. 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4. 促进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制度内容1. 安全注射原则(1)无菌原则:注射前必须对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无菌处理;(2)一人一针一管原则: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防止交叉感染;(3)合理用药原则: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4)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2. 注射操作规范(1)注射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注射部位、药物、剂量等;(2)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触碰注射部位;(3)注射后,医护人员应观察患者反应,确保注射效果;(4)注射完毕,医护人员应妥善处理废弃针头、注射器等医疗器械,防止环境污染。
3. 安全注射培训(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注射培训,提高其安全注射意识;(2)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注射原则、注射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等;(3)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安全注射技能。
4. 注射记录(1)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注射时间、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剂量、注射部位等;(2)注射记录应保存完整,便于追溯和查询。
5. 安全注射监督(1)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注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安全注射制度的执行;(2)监督小组应定期检查医护人员的安全注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对违反安全注射制度的医护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罚。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安全注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3. 医疗机构应将安全注射制度纳入年度考核,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解释;2.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