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留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⒉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孤独是好还是坏?对于能够享受孤独的人应当是好的,他们能够在孤独中和自己对话,问清晰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他们会在独处时思索;而对于不能享受孤独的人来说,孤独就是孤独难熬。
从材料中我们能够领悟到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正确地指导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索④只有系统学过哲学的人才能真正思索人生的意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9世纪末,人类对物质结构的基本相识经验了一场非凡的革命。
以前我们认为物质是由元素周期表中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这些被认为是大自然中不行分割的部分(原子),本身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时至今日,我们对这些基本粒子是否可分的探讨仍在接着。
这进一步证明白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哲学为详细科学供应正确方法论指导C.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作为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是不行知的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气者,理之依也”的命题;北宋时期朱喜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他们的观点①都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②都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③都触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④都在思索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英国近代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物体是不依靠于人们思想的东西。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政治(文科)出题人:臧怡然审核人:周伟明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个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说明A.有了哲学,生活就快乐了B.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3.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5.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引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6.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
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
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7.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
北京五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理科政治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5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
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
回答1、2题。
1.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回答3~6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D. 天地合而万物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题,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传媒的现代化对文化进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故④错误;某县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②③正确。
故选C。
2.如今,穿行于城市广场、居民小区、街道乡村,一幅幅制作精美的文化墙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到提倡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
市民在休闲、聊天、散步中接受忠义、孝道、法律、科普等的熏陶。
这有利于①不同地域的文化能日趋融合②人们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③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④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影响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答案】A【解析】【详解】在全社会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能日趋融合,也不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期中练习(等级考)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问题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问题2. 近年来,北京园林部门探索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玩法”。
例如,用彩色的木条、木片铺出鲜艳明丽的图案,点缀落叶给大地扮“彩妆”;用枯枝落叶等堆砌成人工灌丛,既能给小动物提供越冬“驿站”,也是美丽的地景艺术(见右图)。
这些“新玩法”()①践行了“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②能动地改变了自然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③创造条件将园林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④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
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
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
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下列与该读书法蕴含的哲理最贴切的是()A.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B. 要敢于否定旧事物消极的内容C. 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D. 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统率作用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古训体现的哲理是()A. 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B.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5.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主要表明()A. 意识的内容都是人脑想象创造出来的B. 人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C. 人能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一切客观事物D. 观念东西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6.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命题人:谢文树审题人:刘元芳说明:1、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Ⅱ和双项选择题,共70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座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考试结束后只缴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l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台题意。
1、山水画家创作的山水画,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山水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山水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山水画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2、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C、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3、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③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5、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
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6、接受馈赠的礼物时,中国人会表示感谢,但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西方人则会立即打开并表达谢意。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 2023.1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官僚统治的完善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2.西汉政权刚一建立,刘邦便立即恢复了秦的上计制度,并启用“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的张苍为计相。
张苍以列侯的身份居于相府,主持全国的上计工作。
由此可知,张苍当时主要负责A.协助宰相,制约君主专制B.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C.抑制王侯,加强中央集权D.贯彻秦制汉承,完善监察体系3.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
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
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
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4.“十恶不赦”的罪名经过《唐律疏议》修订,最终确定: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这表明唐朝法律A.开启礼法结合先例B.集封建礼制之大成C.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重在维护社会稳定5.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放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
洛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6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1.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
人们关于“时代之题”的哲学思考说明了()A.哲学是一门能派生多种新知识的学问B.哲学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和总结C.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哲学为破解时代之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2.下列哲学思想中,基于哲学基本问题而对立的是()①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理主动静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①心之官则思——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①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顶峰①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①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了志留纪鱼群特别是有颌类的面貌,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这一重大发现说明()A.有颌类的存在依赖于科学家的发现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5.清理海藻和种植地瓜,看似毫无关联,某地却抓住海藻地瓜这一金点子,蹚出一条新路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四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杭州举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亚运会于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开幕,此时处于23日正午的城市是()A.日本东京B.陕西西安C.英国伦敦D.澳大利亚悉尼2.杭州亚运会期间()A.杭州的昼长不断变长B.北京正午物体影长不断变短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北京大长白山有一大怪——石头浮在水面上,这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
下图为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岩浆快速冷却凝固②岩浆缓慢冷却凝固③岩浆内蓄闭的气体膨出形成孔洞④岩浆内蓄闭的气体收缩形成孔洞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岩石崩塌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火山活动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
下图是东非高原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降水资料及角马在两地之间的迁徙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角马群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部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B.赤道低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副热带高压带控制6.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B.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D.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某年11月16日,我国某天气网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提道:“16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江湖人称‘速冻小能手’,受它影响,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即将大面积解除!”下图为该年全国秋裤预警图。
大庆实验中学三部2013-2014学年度政治期中试题(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
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
回答1、2题。
1.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
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
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回答3~5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
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
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回答6、7题。
6.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
B.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有时不是客观
D.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就不同的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
回答9、10题。
9.费尔巴哈的发现启示我们,宗教所描绘的世界
①源于现实世界②反映现实世界
③就是现实世界④影响现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神在不同国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其原因是
A.神的形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B.神的形象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不同
C.神的形象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产生
D.神的形象属于客观实在的范畴
“神七”实现的“太空漫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飞跃,是我国航天工作者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结果。
回答11、12题。
11.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说到底是因为
A.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
B.规律是可知的
C.规律能够预知未来
D.规律是客观的
12. “神七”成功突破出舱活动技术之后,我国还将探索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建立空间站,不断提高我国航天技术水平。
这段话表明
①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只要愿意做,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③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只要追求,就能达到终极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体育盛会、文化盛会,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回答13~15题。
13.“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奥林匹克梦想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表明了
A.社会活动最终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
B.意识对社会活动总是起到积极作用
C.人的意识对社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D.人通过意识活动直接改变世界
14.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盛会。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在这里直接对话和对接,丰富并推动了奥运文化的发展。
这表明
A.不同文化之和决定文化的性质
B.文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不同文化而对立统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D.消除文化差异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15.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100多万志愿者的热情服务。
许多奥运志愿者表示,在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同时,充实了精神、纯净了心灵、收获了快乐。
他们的这种体验说明
A.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和发展
B.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16.右图漫画《生搬硬套》告诫我们做事情要
A.全面地看问题
B.抓住事物的共性
C.分清主流和支流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
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有黑点看到。
与这首诗反映哲理相同的选项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乱生于治,怯生与勇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8.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
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从
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歪曲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阅读案例,回答19、20题。
①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民意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这表明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田径比赛中,4×100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
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
回答126——128题。
21.只有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这是因为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的功能是部分功能的总和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A.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B.善与恶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D.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架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
C.规律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大庆实验中学三部2013-2014学年度政治期中答案(理科)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