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17.麋鹿-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_苏教版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 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走近麋鹿。
1.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麋鹿资料。
2. 小组筛选1条记录下来。
活动二:读通课文。
1.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意思。
哺育沼泽跋涉繁殖颠沛流离觅食别墅漂泊繁衍销声匿迹2. 组内交流:①组内轮读词语并互相正音。
②小组内按小节轮读课文并相互正音。
3.班级汇报。
活动一:走近麋鹿。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活动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活动三: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写麋鹿的,请分别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3. 班级交流。
【检测反馈】1. 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迅即(jìjí)悄(qiǎo qiāo)无声息蚊蝇(yíng yīng)坐骑(jìqí)2. 抄写文中你喜欢的成语或四字词语熟读成诵。
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活动三: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指导活动。
3. 交流点评。
完成【检测反馈】教后反思:17《麋鹿》第2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行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
2. 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了解麋鹿外行的特点。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麋鹿的外行奇特在哪里,结合图片练说。
2.组内交流:①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麋鹿的外行的?[来源:]②介绍麋鹿的外行。
《麋鹿》教案《麋鹿》教案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看图片增强学生对麋鹿的感性认识。
(2)凭借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通过读与议,感悟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4)指导学生自读、合作学习,感悟麋鹿地传奇经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麋鹿的相关资料一、复习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在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想去看看他们吗?放幻灯片,师配乐朗诵第一段二、通读课文,大体感知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的“奇”。
师:麋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翻开书97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课文2-7自然段,轻声、自由地读生初步感受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的“奇”。
三、细读第二段,在谈话和品读中体会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让我们再来细细的读读课文,去体会。
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麋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待会儿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1、读文后,生交流a、“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像’。
”生说想法、品读句子师引读(麋鹿是鹿的一种――),它还成为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神秘色彩!b、“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体形也叫小。
”生读文、谈想法出示图片,补充角型的资料。
师生合作读文c、“麋鹿的尾巴是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指导朗读生评价d、“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才发育完全。
”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评2、渗透说明方法地运用师:作者就是这样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列出具体数据,再与其他鹿作比较来写的,使麋鹿的奇特形象和习性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17、麋鹿第一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字词。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3、明白作者是采用哪几种说明方法来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采用哪几种说明方法来介绍麋鹿的。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1、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种珍稀动物,它叫“麋鹿”,如果让你来介绍麋鹿,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2、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明晰学习目标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哪些知识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字词。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3、明白作者是采用哪几种说明方法来介绍麋鹿的。
3、生自由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1、我们怎么样才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2、出示自学提纲:⏹1、认一认,读准生字读音。
⏹2、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步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4、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识。
⏹5、悟一悟,作者是怎样介绍麋鹿的。
3、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四、质疑点拨1、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新词又比较多,老师将课文内容概括了一下,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红字的读音。
想一想句中生词的意思。
2、课件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封神榜》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是哺乳动物,胎生繁殖后代,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沼泽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不定的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7《麋鹿》苏教版2、用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圈一圈、划一划,体会体会。
3、预设:(1)角型:A、学生说出角型独一无二,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是的,这位同学的眼光真敏锐,一下子抓住了麋鹿角型“独一无二”的特点。
“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只有麋鹿才有,其它鹿是没有的。
)C、对呀,麋鹿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这就是麋鹿的奇特之处。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2)尾巴: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小结: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么长的尾巴可以——引读。
(3)蹄子宽大: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引导体会蹄子宽大的作用——引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4)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5)毛色变化3、小结写法: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作文中,写一样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
可鹿类不高兴了。
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做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
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体会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5、指导朗读四、引读第4自然段,体会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与此同时,引读: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2、这段话写了什么呢?(生活习性)3、指导朗读。
五、迁移练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诗歌《麋鹿》,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命美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并理解生命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赏析《麋鹿》,培养学生语感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生活,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赏析《麋鹿》,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
2.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在朗读《麋鹿》时能够发出清晰、优美的声音。
三、教学方法:1、整体感知法2、概念导入法3、人教课标内容整合法4、情感教育法5、活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概念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使用整体感知法,呈现一幅麋鹿的图片,询问孩子对麋鹿的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对麋鹿产生兴趣。
3、开始朗读《麋鹿》,教师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调整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
4、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5、启发性问题:在读完《麋鹿》之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麋鹿是“问路人”?(2)“萍踪草木间,跑过了山脉海洋”,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3)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意思?6、教师与学生一起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7、让学生参考“麋鹿”的图片,自由画一幅自己喜欢的麋鹿画。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展现各自的表现。
五、作业:1.跟读《麋鹿》三遍,注意语音语调。
2.用自己的话概括《麋鹿》中所表达的含义。
3.完成《麋鹿》的描绘练习。
4.朗诵《麋鹿》一首,并背诵下来。
《麋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一些麋鹿的图片或播放关于麋鹿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的课题《麋鹿》。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麋鹿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
4. 细节分析: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
5. 课堂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麋鹿》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到了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发言,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背景《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小品文,全文共800字,讲述了小者谦卑顺从,成者威风凛凛的道理,旨在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努力成长。
(二)教材内容1.我叫麋鹿2.我是一位谦卑的小者3.我年幼无知,轻信了不该相信的东西4.我遭遇了困境,但我不放弃5.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成长6.我终于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麋鹿7.学习麋鹿的故事,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三)教学内容及目标本篇文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篇重要的小品文。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1.通过教师讲解麋鹿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小者谦卑顺从,成者威风凛凛的道理;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述能力,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简洁、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3.通过配合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着重强调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信心,努力成长;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如:“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麋鹿?”、“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轻信过不应该轻信的东西?”等等,来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二)热身阅读(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默读麋鹿的文章,并在心中默想自己读完后的体会;2.师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主要内容的讲解(30分钟)1.教师重点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小者谦卑顺从,成者威风凛凛的道理;3.教师鼓励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信心,努力成长。
(四)合作讨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者与大者的区别,并让学生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讨论;2.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3.教师监督讨论进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分组相互考试,自行批改;2.教师让学生上台道出自己的得分情况,并及时指出错误;3.教师为学生讲解题目的答案和出题思路,帮助学生改正答案。
六年级课文麋鹿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7麋鹿|苏教版(6)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7课麋鹿一、教材分析《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丰自然保护区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麋鹿“四不像”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五、六、七自然段写了麋鹿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充满传奇色彩有经历。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空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麋鹿外形特点的介绍:“角似鹿,而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将人们熟悉的鹿,马、牛,驴这四种动物的角、面、蹄、尾组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像麋鹿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融入历史知识,更让人兴趣倍增。
二、设计理念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
因此,他们在接触到新事物时,都勇于去了解探究。
而本文写的是稀有的野生动物,并且它的外形奇特、经历传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都想通过本课认识麋鹿、了解麋鹿,知道麋鹿是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语文课要体现儿童味。
即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实现。
而说明文教学更要儿童味。
老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并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区别”饲养”与”放养”。
3、初步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4、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四、教学重难点: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六、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教案(2篇)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教案 1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__”入侵不仅对__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教学用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激趣导入(1)同学们,__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__麋鹿,让我们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2、初读指导(1)__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悄然无声遁入雌鹿跋涉每胎撰文杀戮公爵别墅乌邦寺已逾千头颠沛流离轻纱《封神榜》棕红色饲养选自销声匿迹例外惨遭厄运厘米②了解下列词意掌握情况。
滩涂遁入沼泽跋涉传奇厄运销声匿迹a.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讲意思。
b.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②讨论分段。
一(1)二(2~4)三(5~7)3、书写指导(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和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了什么?2、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
17麋鹿课型:阅读教材分析:麋鹿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明白文章要点,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加深理解,有所感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文章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知识,理解基本说明方法。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6个生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习导学:1、按要求读课文(1)熟读课文,在书上写下你的感悟和问题。
(2)认真读课文,回答课后思考题2,用笔写一写。
(3)尝试着将课后练习3说给家长听。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公爵.(jué jiáo)漂泊.(bó pō)别墅.(shù yě)迅即.(jì jí)潜.游(qi án qi ǎn ) 杀戮.(chu ó l ù) 温和.(h é huo ) 觅.食 (m í mi è) 几.乎(j ī j ǐ) 面似.马(s ì sh ì) 3、理解词语的意思悄.无声息 销.声匿迹 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课堂研讨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17.麋鹿【教材分析】《麋鹿》是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揭示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描写了它曾经遭受偷盗、杀戮和被运往西方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它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珍稀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文章还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的方法写麋鹿独特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销声匿迹”、“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介绍麋鹿。
4.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明白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介绍麋鹿【资料链接】麋鹿,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像”之名。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
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只有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
群居、日行性。
喜水、善游泳、跋涉。
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雄性麋鹿长有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更换一次。
雄性肩高为1-3米,身长两米以上.体重为200公斤左右,尾巴较长。
而雌性体重仅有100公斤,尾长约60厘米。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
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国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 麋鹿17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词,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 1、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1 麋鹿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悄无声息销声匿迹漂泊不定颠沛流离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
同桌相互读。
齐读。
3、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④齐读。
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生活习性)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①默读第三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