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2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争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三个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无产阶级在同其他阶级尤其是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就应该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机会主义;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必要时展开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同时还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
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
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因此,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顺应这种要求。
像延安时期,党实行抗日统一战线,实施“三三制”、参议会“普选制”等,团结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党也适时积极开展“整风运动”,保证了党永葆先进性。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统一战线,中国民主革命的全部经验证明,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不论在哪一个时期,也不论有没有资产阶级参加,都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有坚强的人民武装作为它的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指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的目标,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进步力量。
通过统一战线,各个阶级、阶层、政党和团体共同努力,共同反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实现革命的目标。
2.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手段。
面对敌
人的武装镇压和暴力迫害,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够有效对抗,实现
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
武装斗争包括游击战、正规军战争等多种形式,通过武力的方式打击敌人,捍卫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3.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
保证。
只有有一个坚强的、有纪律性的、团结统一的共产党领导,才
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现革命的胜利。
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完善
党的工作机制,确保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问题: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回答:
1.对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其中,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与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和派别结成的联盟,既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也包括国际的统一战线。
二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只要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才能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
党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使武装斗争更顺利的进行。
而武装斗争能够保证统一战线的稳定和持久。
而党的建设,则是建设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样武器的中国共产党。
建设好党能使得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样武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三大法宝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形象比喻.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根据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又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他还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在通常的情况下,指国内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一个重要法宝.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一定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建设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党的建设任务,在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根据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以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大法宝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革命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关系: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是实行统一战线的重要支柱。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2002年多项选择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这些基本问题是A.革命转变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E.党的建设问题【解读】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的内容的掌握,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讲的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就前进一步了。
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饿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党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准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他进行坚决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了三大法宝。
这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首先,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策略之一。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意识到需要广泛联合各个革命力量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理论。
这一理论指明了革命的基本路线,通过联合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形成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其次,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残酷性和强大压迫力,因此决定通过武装斗争来推翻他们的统治。
党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最终取得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胜利,进而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后,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保证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
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纪律性,使党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党的建设不仅是革命胜利的有力保证,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三大法宝的成功应用,使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新的发展阶段。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一、统一战线(一)建立统一战线的依据建立统一战线的现实性(1)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二)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自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到1927年7月时期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国民党在内各革命阶级的联合。
2.自1927年8月到1937年8月抗战开始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合。
3.自1937年8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全民族抗日阶级、阶层的联合。
4.自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阶层的联合。
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其原因是: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
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党的建设(一)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必要性(二)党的组织建设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原则。
(三)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结合解放战争评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内容摘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是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解放战争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大法宝的提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关键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解放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元。
从1919到1949,卅载春秋,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攘外安内的峥嵘岁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意味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诞生,与此同时深刻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法宝”的正确运用和实践,对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下面我就分别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这三大法宝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战局之利,解放军优于国民党军,拥有战略主动权辽沈战役中,东北战局有利于解放军,国民党东北驻军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处,首尾不相连,难以相互支援,待人宰割。
而东北野战军可以从横于东北各处,机动灵活,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淮海战役,八十万国民党军分布于北起鲁南,南到长江,东在海州连云港,西达华中的广大区域,兵力不集中。
华野、中野集主力穿插其中,也是机动灵活。
平津战役,绝对优势,泰山压顶。
所以不难看出,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人民军队得到人民的全力拥护,民心所向——要粮给粮,要人给人,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后勤保障虽然艰苦但是可靠。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争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三个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无产阶级在同其他阶级尤其是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就应该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机会主义;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必要时展开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同时还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
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
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因此,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顺应这种要求。
像延安时期,党实行抗日统一战线,实施“三三制”、参议会“普选制”等,团结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党也适时积极开展“整风运动”,保证了党永葆先进性。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统一战线,中国民主革命的全部经验证明,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不论在哪一个时期,也不论有没有资产阶级参加,都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有坚强的人民武装作为它的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
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考纲要求1、“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个主要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和掌握这三个法宝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
”中华考试网考纲分析本章的中心任务是系统地阐述关系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
毛泽东把它们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理解了中国革命;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中国革命就能获得胜利。
学习本章,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首先,统一战线问题。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其次,武装斗争问题。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军队,开展人民战争;这支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执行严格的纪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支军队必须接受党的绝对领导,人民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它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依托,采取有中国特点的符合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再次,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掌握者,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础,必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是开展党内整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政治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作风建设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
最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特别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并具体指明了执政党建设的内容:(1)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3)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条件;(4)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5)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法宝发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被确定为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方针和方法。
这三大法宝发言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三大法宝发言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阐述。
首先,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方针。
统一战线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爱国资产阶级等阶层组成的广泛联盟。
在革命初期,无产阶级只能依靠这个联盟来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
在19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工农运动,如农村土地革命、红军运动等,将中国大地上的工人和农民带进了斗争的前线,打通了工农群众斗争的渠道。
随着革命的深入,共产党意识到需要加强对于爱国资产阶级的合作和团结,从而构建起广泛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曾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无论在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时期,都必须把力量分散的问题看作是中心的问题,都必须善于利用权力和充分地发挥权力,以达到团结自己孤立敌人的目的。
”可以看出,统一战线是革命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其次,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方法。
武装斗争是指革命者用武器进行的斗争,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
在1927年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之后,共产党转向了武装斗争,并成立了红军,为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保证了革命的发展。
在执行武装斗争时,共产党必须全力发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利用群众力量,建立农村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等。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革命根据地已经成为一个有秩序有纪律的巨大的树形组织。
”从而使得武装斗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方法。
最后,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保证。
党的建设是指建设一个具有坚定纪律,组织严密,执行决策力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建设党的根本,必须通过坚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群众工作和纪律检查等方面来推动党的建设。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