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80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业清洁生产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的生产方式。
为了评价工业清洁生产的效果和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工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原材料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来衡量,原材料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量来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水量来衡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工业清洁生产的核心目标之一。
二、环境影响指标工业清洁生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环境影响指标。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环境影响指标包括废气排放浓度、废水排放浓度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
废气排放浓度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所排放的废气浓度来衡量,废水排放浓度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所排放的废水浓度来衡量,固体废物产生量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来衡量。
降低环境影响是工业清洁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产品质量指标工业清洁生产还应关注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衡量工业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质量和产品功能性能等。
产品合格率指标可以通过产品合格数量与总产品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产品外观质量指标可以通过产品外观的美观程度和一致性来衡量,产品功能性能指标可以通过产品性能指标和技术指标来衡量。
提高产品质量是工业清洁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经济效益指标工业清洁生产还应关注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衡量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等。
生产成本指标可以通过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来衡量,销售收入指标可以通过销售产品的收入来衡量,利润指标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来衡量。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家用来评估不同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一套标准和指标。
这些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促进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
首先,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的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状况、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技术水平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技术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企业采用的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环保设备的安装和更新情况、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程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次,资源利用状况也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的重要指标。
资源利用状况主要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评价能源利用效率可以从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产值之比、能源利用优化程度等方面考虑。
评价水资源利用可以从水耗量、水资源回收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废弃物处理可以从废弃物的产生量、处理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考虑。
另外,环境管理也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评价环境管理可以从环境保护设施的安装和运营情况、环境监测和排放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
此外,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环境管理的重要指标。
此外,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还可以考虑其他方面的指标,如企业的社会责任、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指标等。
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从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员工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价员工的环保意识可以从员工参与环境培训和环保知识普及的情况、员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等方面考虑。
评价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指标可以从企业的碳排放量、能源消耗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多方面的标准和指标,旨在促进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制度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工艺和材料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降低资源的消耗。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培训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清洁生产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制度标准是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合作和监督的要求,以促进清洁生产政策的贯彻落实。
其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所达到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程度,通常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为指标。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所达到的生产成本降低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程度,通常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挖掘市场潜力为指标。
社会效益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所带来的员工健康和企业形象提升的程度,通常以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为指标。
最后,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这套体系,制定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指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和评价,推动清洁生产的发展和推广。
同时,这套体系也可以为国际间的清洁生产交流、合作和认证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体系下,各行业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清洁生产的技术、管理和制度标准,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清洁生产计划,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的减少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在技术标准方面,清洁生产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工艺、有效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企业要进行原材料的替代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管理标准方面,清洁生产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推动员工参与、培训和监测等方面的改进。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1. 引言清洁生产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产方式,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为了评估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建立起一套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2. 清洁生产标准的定义清洁生产标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标准可以涉及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能源利用、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3.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备一定的层次结构,以便于不同层次的指标之间的关联和衡量。
一般来说,指标体系可以划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层次。
3.2 经济层面的指标在经济层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指标:•生产成本:衡量清洁生产所需的成本是否低于传统生产方式;•利润率:衡量清洁生产是否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正面影响;•资源利用效率:衡量清洁生产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
3.3 环境层面的指标在环境层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指标:•能源消耗:衡量清洁生产是否能够减少能源的使用;•水资源消耗:衡量清洁生产是否能够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废物排放:衡量清洁生产是否能够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3.4 社会层面的指标在社会层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指标:•员工福利:衡量清洁生产对员工的福利和生活质量是否有积极影响;•社区影响:衡量清洁生产对周边社区的积极影响。
4.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为了能够在评价过程中给予各个指标以适当的权重,需要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权重分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例如专家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等。
5. 清洁生产评价的实施方法清洁生产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施,例如:•数据收集与分析:对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评估清洁生产的水平;•现场考察与检查:对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考察和检查,以了解清洁生产的实施情况;•可持续发展报告: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的清洁生产情况。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生产方式。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企业生产活动是否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环境保护要求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应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比如,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原料利用率等。
2.污染物排放限值: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固体等污染物应当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内,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环境管理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设立环境管理岗位,制定应急预案等,以确保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4.产品质量要求:清洁生产还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不能出现质量问题。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企业生产活动是否达到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原料利用率等,用来评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
2.污染物排放指标:包括废水排放浓度、废气排放浓度、废固体排放量等,用来评价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环境管理指标: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环境管理措施实施情况等,用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投诉率、产品质量改进措施等,用来评价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情况。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对企业而言,遵守清洁生产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
2.对社会而言,企业的清洁生产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评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水资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判断企业的资源节约能力。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能源消耗强度、原材料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2.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评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排放物质的控制能力,可以判断企业的环境保护能力。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气体排放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
3.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价企业建立和执行环境管理体系的能力,可以判断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环境管理措施和措施的有效性等。
4.产品环境性能产品环境性能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价企业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判断企业产品的环境影响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产品的寿命周期分析、产品的循环利用率、产品的可降解性等。
5.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评价企业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能力,可以判断企业的清洁生产创新能力。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比例、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情况等。
6.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价企业在环保公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和影响力,可以判断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环保公益项目投入、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公开等。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结果,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指导和借鉴。
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适用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
电力行业(生物质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电力行业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衡量生产过程是否具有环保、经济、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
针对生物质发电企业而言,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环保指标
1. 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2. 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是否低于排放限值
3. 生产过程中是否采用了环保型的设备和技术
4. 操作人员是否遵循相关环保法规和操作规程
二、经济指标
1. 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是否有效控制
2. 经济利润是否能够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3.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是否实现最小化
4. 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社会指标
1. 是否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周边地区人民的生计
2. 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提升企业形象
3. 是否按照相关要求上缴税金,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
4. 是否保护与周边地区农村和城市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综上,电力行业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环保、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将企业的环保、经济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做出更为合理的评判和决策。
在生物质发电企业中,这一指标体系可以帮助研究其生产过程的优化,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起到了引领企业往环保、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的作用。
发酵行业(木糖(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目录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9)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木糖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木糖(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辉县市宏泰食品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科技大学。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酸法水解生产木糖的企业、以木糖或木糖母液为原料加氢生产木糖醇的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木糖生产企业和木糖醇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是指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制订技术导则,并于2013年进行发布的文件。
该文件的发布旨在指导各行业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评价工作,强调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指标,为企业提供了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指导。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
1. 标准的制订背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的制订背景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资源的急剧消耗,为了推动工业生产迈向清洁、高效、循环的方向,国家相关部门结合国际上先进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方法,制定了该技术导则。
该导则的发布,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制订的重要意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的制订对于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订这一技术导则,可以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实施的依据和指南,帮助企业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减排增效。
该导则的制订,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监督管理的依据,有利于对企业的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3. 主要内容和要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和内容:(1)清洁生产的理念和原则: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原则和目标,阐释了清洁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
(2)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了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包括资源利用效率、能耗指标、物质利用效率、排放物减量等方面的指标,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清洁生产指导技术:系统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清洁能源的利用、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污染物减排技术等,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实施路径。
(4)清洁生产实施案例和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对清洁生产的成功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共享,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4. 推广和应用情况自该技术导则发布以来,国内许多行业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清洁生产的改造和实施工作。
企业清洁生产培训教材第一章:引言1.1 清洁生产的意义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
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清洁生产的原则清洁生产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尽量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避免后期的处理和处理费用;•综合利用: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和废物,实现循环经济;•优化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排能力。
1.3 清洁生产培训的目的本教材旨在向企业员工介绍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清洁生产概述2.1 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通过改变生产过程、调整工艺流程和优化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生产方式。
2.2 清洁生产对企业的影响清洁生产对企业有以下影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工艺和采用环保原材料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形象: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获得公众和政府的认可;•减少法律风险:合规地实施清洁生产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环境法规风险。
2.3 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减少污染物产生:通过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循环利用资源:将废物和副产品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实现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优化生产过程:改善工艺流程和优化能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章:清洁生产的方法和工具3.1 生产流程优化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
生产流程优化的方法包括:•材料选择:选择环保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工艺调整: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设备改进:替换老旧设备,采用高效能源设备;•原料回收:回收和再利用废料和副产品;•环境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
附件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保障清洁生产审核质量,指导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令第38号),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是指企业基本完成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在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可行性分析后和中/高费方案实施前的时间节点,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规范性、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真实性、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审查的过程。
本指南所称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在企业实施完成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后,对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绩效、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情况及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综合性评定,并做出结论性意见的过程。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国家考核的规划、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需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和“申请各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财政资金的企业”以及从事清洁生产管理活动的部门,其他需要开展清洁生产—3—审核评估与验收的企业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第四条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应坚持科学、公正、规范、客观的原则。
第五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组织清洁生产专家或委托相关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工作。
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第六条地市级(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范围提出年度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名单及工作进度安排,逐级上报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确认后书面通知企业。
第七条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应向本地具有管辖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节能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相应的技术佐证材料;(二)委托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提交《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第十六条中咨询服务机构需具备条件的证明材料;自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按照《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要求提供相应技术能力证明材料。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资源利用情况的一套标准。
通过设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和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资源利用情况,促进企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清洁生产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和改进这一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产过程的最大效益和最小碳足迹。
清洁生产包括对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减少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一般来说,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资源利用效率:包括原材料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2.排放物处理效率:包括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废物排放的处理效率。
3.绿色产品比例:包括绿色产品销售额、绿色产品占比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生产的产品中绿色产品的比例。
4.环保投入比例:包括环境保护投入比例、环境保护设施覆盖率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比例。
5.生产过程安全性:包括安全事故发生率、职业健康安全指标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和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资源利用情况,推动企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结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评估和衡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一套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是指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以下是一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示例。
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资源利用率: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水、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率: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与产出产品的比值,反映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水资源利用率: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与产出产品的比值,反映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原材料利用率: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与产出产品的比值,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2.废物排放指标-废水排放量: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反映了企业的废水处理能力和水污染控制水平。
-废气排放量: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排放量,反映了企业的废气处理能力和空气污染控制水平。
-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反映了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水平。
3.环境风险控制指标-潜在环境风险评估: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如爆炸、泄露、污染等,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应急处理能力:评估企业面对紧急环境事件时的预案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保障企业员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4.生态效益指标-生态保护面积:评估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包括植树造林、河道治理等生态修复行动。
-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企业生态修复措施的执行情况和修复效果,如湿地恢复、栖息地保护等。
5.员工安全与健康指标-工作条件:评估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工作条件,如通风、照明、噪音等,以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发生率:评估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生率,反映了企业对员工健康的关注和保障程度。
6.社会责任指标-社会捐赠额度:评估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力度,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就业机会:评估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企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
某公司清洁生产管理办法模版【公司名称】清洁生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清洁生产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清洁生产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废物处理、资源利用等环节。
第三条清洁生产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化产品和生产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公司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废弃物的最小化。
第二章清洁生产目标和原则第四条本公司的清洁生产目标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本公司的清洁生产原则为: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导向,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优先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六条清洁生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综合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公开透明、依法合规等。
第三章清洁生产责任和组织架构第七条公司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工作,确保清洁生产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八条公司成立清洁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九条清洁生产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亲自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清洁生产技术专家和员工代表组成。
第十条清洁生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和修订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组织清洁生产培训和宣传,审核和评估清洁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第四章清洁生产措施和技术第十一条公司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技术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使用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和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 优化生产工艺,改进传统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 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4. 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选择环保合格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5. 完善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五章清洁生产检查和评估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进行清洁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