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动工具记录单
- 格式:doc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7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凡属下列小型设备均为手持电动工具:电动扳手、手电钻、手用电砂轮、电改锥、冲击钻、角向磨光机、胀管器、瓷片切割机等。
一、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根据GB/T3878-201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规定,手持电动工具按电击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1.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即把易触及的导电原件与设施中固定布线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使易触及的导线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不能变成导电体,具有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的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工具也认为是Ⅰ类工具,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线)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零件在基本绝缘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2.Ⅱ类工具:它的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依靠附加的安全措施,如算层绝缘或附加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措施也不依赖安全条件。
3.Ⅲ类工具:它的防电击保护依靠特低电压供电,工具内不产生高于特低电压的电压。
二、工具应用场合划分1、一般作业场所,可使用Ⅱ类工具;2、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3、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在电器线路中装设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剩余动作电流保护器的Ⅱ类工具。
三、使用条件1、在一般场所使用Ⅰ类工具,还应在电器线路中装设额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其中剩余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要求详见GB3883.1-2014的规定。
2、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及Ⅱ、Ⅲ工具的电源控制箱和电源耦合器等应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
在狭窄作业场所作业时,应有人在外监护。
3、在潮湿、雨雪等作业环境,应使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工具。
4、当使用带水源的电动工具时,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的要求符合GB3883.1-2014的规定,且安装在不易拆除的地方。
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1.范围1.1本制度明确了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规定,凡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及接触手持式电动工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1.2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生产、装配、调试、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787-2006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3.职责3.1安环部是手持电动工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手持电动工具台账、统一编号,定期组织使用部门开展绝缘电阻的检测,监督检查手持电动工具使用情况等。
3.2手持电动工具使用部门负责召集有资质的电工对手持电动工具进行绝缘电阻检测,每年1次;发放工具标识,并将所属部门、登记编号和责任人填写完整后,将标识贴在手持电动工具上。
3.3各部门对本部门的手持电动工具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管理,建立部门内部台账,部门台账应与公司总台账一致,部门安全员督促本部门员工按照《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管理规定4.1工具按电击保护方式分为:4.1.1Ι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4.1.2Ⅱ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外壳Ⅱ类工具;Ⅱ类工具应在的明显部位标有Ⅱ类工具结构符号“回”。
4.1.3Ⅲ类工具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4.2手持电动工具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凡采购、维修、报废均应登记备案。
4.3部门对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应包括:(1)工具是否具有国家强制认证标志、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2)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3)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4)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的场所;(5)组织有资质的电工对手持电动工具进行绝缘检测。
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使用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手持式电动工具指的是以电能为动力源、可以方便地携带和操作的工具。
第四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
第五条手持式电动工具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第六条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危险源与防范措施第七条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如下:(一)电击危险:使用人员在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保持手持工具干燥,避免操作时手与水接触;切勿将电线拉扯过度;必要时应使用漏电保护器。
(二)切割伤害:使用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割工具,并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确保安全操作。
切割时需保证周围无人,注意刀具的切割方向和角度。
(三)飞溅伤害:在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注意防护眼睛、面部和身体的装备。
避免遭受切削废物、尘埃或其他飞溅物的伤害。
(四)机械损伤: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避免机械部分与其他物体的碰撞,防止损坏工具。
第八条防范措施如下:(一)电击危险的防范措施:使用人员应定期检查手持电动工具的绝缘状况;严禁拆卸绝缘层;工具存放时应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接触水分。
(二)切割伤害的防范措施:使用人员应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刀具;在切割时应保持稳定的姿势,避免错切或滑切;在切割工作时,应尽量采取固定工件或使用固定设备。
(三)飞溅伤害的防范措施:使用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飞溅物进入眼睛或口腔。
(四)机械损伤的防范措施: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不得超负荷使用工具,避免碰撞和挤压。
第三章使用规范第九条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工具的基本参数和使用方法。
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1. 引言手持式电动工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它成为许多工人的首选。
然而,这种工具的错误使用或维护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严格遵守一些安全技术规程,以确保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性。
2. 管理规程2.1 购买购买手持式电动工具前,应进行调研和比较。
选择一家经验丰富的供应商,并查看该工具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2.2 存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在存储时,应避免把刀具部分面向人员或其他易受到磨损的工具。
此外,工具也应保持干燥和不弯曲。
2.3 标记每一件工具都应该贴上永久性的标记,并记录下其购买日期、型号、制造商等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追踪维修历史,以及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
3. 使用规程3.1 操作前准备在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前,应该确认材料的性质和表面状况,以及工具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确认完毕后,检查工具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是否有断裂、缺陷和异响等。
3.2 操作时注意事项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材料和工具的相互作用,并保持专注。
不应使用与这种工具不匹配的附件,不得攀爬、站立或坐在作业平台上操作电动工具。
3.3 操作后注意事项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关闭手持式电动工具,拔出插头或拆下电池。
松开附件,清理和检查能否再生产。
还要及时擦拭工具,并放回到特定的存储位置。
4. 检查规程4.1 定期检查必须对手持式电动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并对任何发现的损坏采取适当的措施。
这些检查的频率应基于使用频率、工具类型和制造商建议的间隔时间而定。
4.2 检查点进行检查时应特别关注以下方面:•工具表面,检查是否存在磨损、裂口、划痕和起泡等。
•关键部件,包括电源线、电池、易损件(如刀片、盘面、锯条等),确保它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手柄、扳手和附件等,确保它们的插件、配件和接口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并且不会导致电击、压伤或切割。
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本规定明确了手持式电动工具采购、验收、使用、检查、维修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和程序,旨在防止手持式电动工具在使用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主要包括:直角研磨机(也称角磨机)、冲击钻、手电钻、电磨、手持砂轮机、电锤等。
3、定义按电击保护方式,手持式电动工具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3.1 Ⅰ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只有基本绝缘(即保证工具正常工作必须的绝缘)。
这类工具在使用时必须要有接地保护措施。
3.2 Ⅱ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了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
3.3 Ⅲ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采用特低电压(36伏或42伏)供电,这种工具不需要双重绝缘和接地保护,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使用。
4、引用文件4.1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4.2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3883.1-20085、职责5.1 采购部5.1.1负责根据各部门提交的采购计划购买符合要求的合格产品。
5.1.2负责联系供应商对属于质保期内的故障产品退货、换货或维修。
5.2 使用部门5.2.1对本部门需用的电动工具提出采购计划,将本部门的电动工具到设备动力部进行登记、备案。
5.2.2负责本部门新购电动工具的验收;新购电动工具必须带有国家强制性认证标志(即 3C 认证标志)、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相关资料应由专人保管。
5.2.3 负责本部门电动工具日常检查,每3个月将电动工具送至设备动力部进行定期检查。
5.2.4电动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或腐蚀性物质的场所。
5.3 设备动力部5.3.1 建立、健全公司电动工具台账。
将各车间、部门使用的电动工具进行登记、备案。
5.3.2 每3个月对公司的电动工具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测记录。
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使用和管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为企业的主管部门,并由专门负责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人员进行具体执行。
第二章电动工具的选购与验收第四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选购和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
第五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选购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提出合理的技术参数,并对多个厂家进行比较评估,选购合适的产品。
第六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验收应在购买之前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性能测试、电气绝缘性能测试等,并出具验收报告。
第七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保养与维修第八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保养应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进行,确保工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九条凡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每日检查和保养,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第十条电动工具的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润滑、紧固螺丝、更换易损件等。
第十一条电动工具的维修应由指定的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并记录维修内容和时间。
第十二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维修工作应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完毕后要进行测试,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四章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管理第十三条所有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特定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四条在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第十五条严禁无证上岗以及未经授权的人员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
第十六条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时,应确保工具的工作环境安全、无燃气、易燃易爆、有害物等,严禁使用在危险环境中。
第十七条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操作人员应当熟悉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工作。
第十八条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完毕后,应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停放和保养,严禁随意放置或放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电动工具检查检测方法规定
按照公司设字2009-27号文件规定,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制度的要求,对于电动工具的检测方法做出管理细则规定。
一、电动工具的类型:
1、电气作业区建立电动工具台账,台账见附表。
2、设备科保留电动工具台账备案。
三、电动工具检测检查
1、按照台账定期进行检查检测。
2、检查检测不合格的电动工具按照报废进行处理,并在台账做好记录。
3、新进电动工具先建立台账,并进行检查检测方可使用。
4、电动工具进行检查检测由设备科进行协调,参加人员有电气,安全员、设备科共同参加。
5、电动工具检测检查每年两次,分别在1月和6月的上旬进行。
临时用电施工手持式电动工具一般规定范文1. 工具选择和准备- 手持式电动工具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必须事先经过合法的评估和选择,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安全规定,并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 选择合适的电动工具,必须考虑施工任务的性质、工作环境和操作要求,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 工具的准备和预先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确保电动工具的良好状态,包括刀片的安装和保持锋利、电线的绝缘完好、开关操作正常等。
2. 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所有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施工。
- 在使用电动工具之前,必须先了解和熟悉其工作原理、正常操作方式和应急措施,确保正确和安全地使用。
- 操作时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严禁操作过程中分心或与他人交谈,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 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特别是手套、护目镜和耳塞等,保护自身安全。
- 禁止携带随身物品接近电动工具的工作部位,避免发生意外损害。
3. 电源供应和接地保护- 临时用电施工过程中,电源供应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确保安全可靠。
- 所有电动工具必须接地保护,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接地装置的正常工作。
- 施工现场的电源线路必须布设在安全位置,避免人员和工具的误触和挂绊。
4. 临时用电施工的作业区域划分和标识-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施工区域必须进行明确的划分和标识,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 在施工区域的各个入口和通道处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危险区域必须设置隔离栏杆或其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发生人员误入和事故。
5. 定期检查和维护- 所有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各项功能正常、安全可靠。
- 定期更换刀片、电线和其他易损件,确保工具的良好使用状态。
-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电动工具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负责人进行处理。
GBT3787-2006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使用4. 检查、维修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具的分类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具安全检查记录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00.28-1994电工术语电动工具GB3883.1-200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3、管理3.1工具的管理必须包括:a)检查工具是否具有国家强制认证标志、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b )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c)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d)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的场所;e)使用单位(部门)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
3.2按照本标准和工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包括a)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b)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C )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d)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e)操作者注意事项。
4、使用本标准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内容这些要求可作为生产、销售、维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对手持式电动工具产品安全性能考核的依据,也可作为使用单位选择合格产品并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增加了本前言。
精心整理GBT3787-2006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使用4.检查、维修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具的分类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具安全检查记录表本标准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内容这些要求可作为生产、销售、维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对手持式电动工具产品安全性能考核的依据,也可作为使用单位选择合格产品并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增加了本前言。
本标准保留了GB3787-1993的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1、范围GB/TGB3、管理3.1b3.2C)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d)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e)操作者注意事项。
4、使用4.1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
使用时,操作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2在一般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土具;若使用I类工具时,还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4.3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4.4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在电气线路中装设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Ⅱ类工具。
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及Ⅱ、Ⅲ类工具的电源控制箱和电源藕合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
在狭窄作业场所操作时,应有人在外监护。
4.5在湿热、雨雪等作业环境,应使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工具。
手持式、移动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管理标准1.总则1.1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和有关规定,规范手持式、移动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安全规范使用和管理,加强工具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2 购置工具应选购按照国家GB3883《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标准》设计、制造的标准产品,并有检验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1.3 使用人员需经专业安全技术教育,掌握工具的特性、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会触电急救法和心肺脑复苏法。
1.4 电动工具的种类(1)手持式电动工具种类:手枪电钻、手持电钻、冲击电钻、电锤、电磁座钻、电动扳手、电动磨光机、手提砂轮、角向砂轮机、电动磨头、电剪、电动往复钻、电动吹尘器、电吹风、电铬铁、研磨机等等。
(2)移动式电动工具种类:电焊机、滤油机、无齿锯、高压清洗机、台钻、砂轮机,大型往复锯、胀管机、电加热器、空压机、行灯变压器、行灯具、移动式碘钨类架、多功能电源接线盘或板等。
1.5 电动工具的管理(1)电动工具的登记、编号、清册及送检和维护保管工作由使用单位负责。
电动工具使用单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2)电动工具的绝缘试验由电气车间高压班负责。
(3)电动工具的购置及日常使用、技术管理由生技科、相关车间负责。
(4)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安全管理由安监科负责、相关车间负责。
(5)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无腐蚀气体的场所或工具箱内; 库房内禁止存放不合格品。
(6)各类工具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使用车间(班组)应有备份文本,以便随时查阅。
(7) 电动用具所需内业用具清册、专项检查维护表(记录);试验记录(含用具检验合格证);用具出厂合格证及说明书、借用记录;用具报废记录。
2.一般规定2.1 按厂部要求,对工具统一编号,用具本体上应有的编号标识、高压班检验合格证(新的电动工具半年内应有厂家合格证)。
2.2 工具使用前,使用人员应认真阅读该工具使用说明书,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安全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手提电钻、手持冲击钻、手持电动锤钻等钻孔类工具安全使用规定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手提电钻、手持冲击钻、手持电动锤钻等钻孔类工具安全使用规定1作业时应戴防护眼镜。
2脸部朝上作业时应戴防护面罩。
3作业时,最好要塞好耳塞,以减轻噪声的影响。
4操作场地必须整洁、照明充足,脚下凌乱物品必须及时清理。
5操作时思想应集中,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同时,操作者应穿合适的工作服,不得戴手套,不穿宽大的衣服等以免卷入工具的旋转部分,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6使用前应首先空转一会,检查传动部分是否灵活,有无异常杂音,螺钉等是否松动脱落,换向火花是否正常。
7使用的钻头等必须合适,钻孔时不宜用力过猛,防止过载;凡遇到转速异常降低时,应立即减少压力,发生突然刹停或卡钻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
8碳刷磨损到不能继续使用时,应及时更换(二只碳刷同时更换)否则会使碳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引起环火,损坏换向器,严重时会烧坏电枢。
9工具的通风孔必须保持清洁畅通,并防止铁屑等杂物进入。
10工具高速旋转,润滑脂易于挥发,因此必须及时更换润滑脂并保持减速箱、轴承处清洁无异物。
电钻及冲击钻操作规定一、工作场地1、保持工作场地清洁和明亮、混乱和黑暗的场所地会引发事故。
2、不要在易燃、易爆环境或有易燃液体、气体或粉尘的环境下操作电动工具。
电动工具产生的火花会点燃粉尘或气体。
3、做好警戒,让旁观者离开后再操纵电动工具,分心会使你放松控制二、电气安全1、电动工具插头必须与插座相配。
绝不能以任何方式改装插头,需接地的电动工具不能使用任何转换插头。
未经改装的插头和相配的插座将减少触电危险。
2、避免人体接触接地表面,如管道、钢铁支架等,如果身体接地会增加触电危险。
3、使用完好的电缆线路,不得滥用电线、绝不能用电线搬运、拉动电动工具或拔出其插头,让电动工具远离热、油、锐边或运动部件,受损或缠绕的电线会增加触电危险。
4、当在户外使用电动工具时,使用适合户外使用的外接电线,减少触电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