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合同法律关系指由合同法律规范调整的当事人在民事流转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组成合同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主体:参加合同关系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一、关于“其他组织”最高人民法院特作了司法解释,其原文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作业、外资企业。
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3、法人的特征: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集合体,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组织集合体。
这是法人与自然人的根本区别。
它可以是个人的集合体,也可以是财产的集合体。
不以组织集合体名义出现在民事主体,不能为法人。
二、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它可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自己的行为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设定和承担民事义务。
三、依法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它有自己独立的权益,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区别法人组织和其它组织的重要标志。
法人有自己能独立支配的财产,它可以自己的名义,用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自己所负担的债务,它可以自己能独立支配的财产负有限清偿责任。
客体: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在法律关系中,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之争总是围绕着一定的对象所展开的,没有一定的对象,也就没有权利义务之分,当然也就不会存在法律关系了。
第二节合同法律关系第二节合同法律关系一、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一)合同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相应的法律规范的调整下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是指有合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在民事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包括合同法律关系主体、合同法律关系客体、合同法律关系内容三个要素。
这三要素构成了合同法律关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合同法律关系,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就改变了原来设定的法律关系。
主体是买卖双方;客体是实物;内容是权利义务。
1、合同法调整:民事流转关系—动态2、物权法调整:财产所有关系—静态(二)合同法律关系主体:合同法律主体,是参加合同法律关系,享有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的当事人,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1、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生命的人。
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可以将自然人分为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人:法人是具有①民事权利能力②民事行为能力,③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④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自然人,他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
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两大类,非企业法人包括行政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
(三)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①财物、②行为、③智力成果、④财。
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可分为人们控制、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分为动产和不动产、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特定物与种类物等。
2、行为:行为多表现为完成一定的工作,这些行为都可以成为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通过人的智力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包括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及在特定情况的公知技术。
法律与合同关系合同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同,人们可以建立互信、保障权益、规范行为。
法律与合同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的框架。
一、法律的意义与作用法律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
它通过建立法规、法条和判例等,确立了人们行为的边界与约束,为社会组织提供了稳定的规则体系。
法律的主要意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权益。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例如言论自由、财产权等,确保了人们能够自由地行使这些权益,而不会受到不公正的侵害。
其次,法律维护了社会秩序。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约束了人们的自由行动。
通过法律的存在,社会可以避免无序状态的出现,保持稳定和谐。
最后,法律提供了争议解决的渠道。
当人们在权益保障上产生纠纷时,可以依靠法律系统来解决争议。
法律作为一种中立的第三方立场,可以为争端的解决提供一个公正的平台。
二、合同的概念与要素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产生了法律效力的协议。
合同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同必须是依法成立的意思表示。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违法或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
其次,合同必须具备合法、真实、良好的业务内容。
合同的内容应该符合法律的规定,且不得违法或损害社会秩序。
最后,合同需要明确约定权利义务。
合同中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合同的履行时间、地点、方式等关键要素。
三、法律与合同的关系法律与合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法律为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了基本框架。
法律规定了合同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例如订立自由、平等自愿、公平诚实等。
这些法律原则为合同的签订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合同是法律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合同在法律的指导下,通过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形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合同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的约束力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合同的解决争议方式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争议。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合同法》第一章第二节讲义合同法律关系一、合同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合同法律关系,又称合同关系,是依法成立生效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该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为合同的主体、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客体。
(一)合同主体合同主体是享有合同权利、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依据我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无论合同主体为何种形态,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二)合同内容合同关系的内容为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
1.合同权利合同权利为债权的一种,指合同权利人受领、请求合同义务人为特定给付的权利。
(1)合同权利的内容合同权利具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受领给付的权能,即债务人向债权人基于债的履行而为给付时,债权人有权受领,例如出借人有权接受借用人返还的借用物;二是请求给付的权能,即债权人依据合同的约定向债务人提出履行合同义务的请求,例如当承租人不依约履行租金支付义务时,出租人有权请求承租人履行租金支付义务。
(2)合同两项权能的关系受领给付的权能是合同权利的核心、根本。
请求给付的权能是为使合同权利处于圆满状态而存在,是合同义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的救济性权能。
请求给付的权能是诉讼时效的客体。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合同义务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将导致请求权能消灭。
合同权利丧失请求权后,成了自然债权,虽然还有受领合同义务人之给付的权能,但没有请求合同义务人为给付的权能,只能坐待受领给付而不能请求给付。
(3)合同权利的效力①受领力②保持力③请求力——请求力具有执行力,即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合同义务人履行合同义务或承担合同责任。
④处分力处分合同权利的形式有三种:让渡合同权利、在合同权利上设定负担、抛弃合同权利。
除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合同权利性质决定不能使合同权利转让外,合同权利均可被处分。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法律关系之一,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关系分为法定合同关系和事实合同关系。
法定合同关系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关系,而事实合同关系则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实际经济行为而产生的合同关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事实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
二、事实合同关系的定义事实合同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基于实际经济行为产生的、具有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实际交易行为。
事实合同关系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 口头合同:当事人之间以口头形式达成的协议,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交易习惯和实际情况,可以认定为合同关系。
2. 非正式合同:当事人之间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但通过实际履行行为表明双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3. 隐名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具名,另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身份的合同。
4. 交易习惯合同:当事人之间基于长期交易习惯形成的合同关系。
三、事实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1.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章规定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守约原则。
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合同,包括事实合同关系。
2. 事实合同关系的认定《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对于事实合同关系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实际履行原则:当事人是否实际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合同关系的重要依据。
(2)交易习惯原则:在当事人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交易习惯来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合同关系。
(3)意思表示原则:当事人是否真实表示了订立合同的意思,是判断事实合同关系的关键。
3. 事实合同关系的效力《合同法》第三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事实合同关系,其效力与法定合同关系相同,即:(1)合法的事实合同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合同的几种法律关系英文回答:Contracts establish leg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ies and serve as a framework for their interactions.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legal relationships that can arise from a contract.One type of legal relationship that can be created by a contract is a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This occurs when two or more parties enter into an agreement and agree to be bound by its terms. For example, if I enter into a contract with a company to provide services, a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between us. This means that both parties have certai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and can seek legal remedies if those rights or obligations are not fulfilled.Another type of legal relationship that can arise from a contract is a fiduciary relationship. This occurs whenone party, known as the fiduciary, has a duty to act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another party, known as the beneficiary. Fiduciary relationships often arise in contracts involving financial or legal matters, where one party is entrusted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managing the other party's assets or interests. For example, if I hire a financial advisor to manage my investments, a fiduciary relationship is created between us. The financial advisor has a legal duty to act in my best interests and avoid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A third type of legal relationship that can be established by a contract is an agency relationship. This occurs when one party, known as the principal, authorizes another party, known as the agent, to act on their behalf. The agent has the authority to make decisions and enterinto contracts on behalf of the principal. For example, if I hire a real estate agent to sell my property, an agency relationship is created between us. The real estate agent has the authority to negotiate and enter into contracts with potential buyers on my behalf.In addition to these legal relationships, contracts can also cre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For example, a contract may specify the payment terms, delivery obligations, or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Thes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re legally enforceable, meaning that if one party fails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the other party can seek legal remedies such as damages or specific performance.中文回答:合同建立了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为他们的互动提供了一个框架。
合同的法律关系合同是一种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它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达成,对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定和规定。
在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各自的承诺,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具有以下几个法律关系。
首先,合同具有约束力。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的协议,它对双方当事人有着法律上的约束力。
一旦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双方都必须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违约一方将面临法律制裁。
其次,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就产生法律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不容易受到侵犯。
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合同的权益,如请求合同履行、要求违约方赔偿等。
再次,合同具有合法性。
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必须确保合同的内容和目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将被认为是非法的,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此外,合同具有平等自愿性。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
合同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合理的经济原则,也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只有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有效合同。
最后,合同具有相对性。
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只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对第三方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合同的履行只是对合同双方有约束力,不能直接对第三方提出要求。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可能会对第三方产生间接影响。
综上所述,合同具有约束力、法律效力、合法性、平等自愿性和相对性等法律关系。
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明确合同的内容和目的,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旦合同签订并产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合同的稳定和顺利履行。
同时,法律也对合同的履行给予了相应的保护和制裁。
合同的法律关系是保障合同履行的重要法律基础。
简述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有哪几种合同编号:__________第一章:定义与解释1.2合同标的物: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商品、服务或权利义务。
1.3合同标的物的质量与数量: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应符合双方约定的要求。
1.4合同价格:指甲方提供合同标的物所应得的报酬,包括但不限于商品价格、服务费用等。
1.5合同期限: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月,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第二章:合同法律关系客体2.1物权: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指甲方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提供给乙方的物品或财产。
2.2债权:指甲方对乙方的付款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商品购买款、服务费用等。
2.3知识产权:指甲方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提供给乙方使用或授权乙方使用。
2.4劳务: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咨询、设计、施工等。
第三章:甲方的权利与义务3.1提供合同标的物: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合同标的物。
3.2质量保证:甲方应对提供的合同标的物质量进行保证,承担质量瑕疵责任。
3.3履行交付义务: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交付义务。
3.4提供售后服务:甲方应对乙方在使用合同标的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章:乙方的权利与义务4.1支付款项: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期限和方式向甲方支付合同款项。
4.2接收合同标的物:乙方应及时接收甲方提供的合同标的物,并对标的物的质量、数量进行验收。
4.3遵守法律法规:乙方在使用合同标的物的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4.4保密义务:乙方应对甲方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保密信息承担保密义务,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第五章:违约责任5.1甲方违约: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同标的物或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乙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5.2乙方违约: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合同款项或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借款合同法律关系, 内容, 客体篇一: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就这一内容有以下描述: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1.合同法律关系是指由合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在民事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 权利义务] 关系。
2.合同法律关系包括[ 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 合同法律关系客体] 、[合同法律关系内容] 三个要素。
3.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5.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6.法人可以分为[ 企业法人] 、[ 非企业法人].7.企业法人依法经[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
8.企业法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项变更,应当向[登记机关] 办理登记并公告。
9.非企业法人包括[行政法人] 、[事业法人]、[社团法人].10.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 变更后的法人] 享有和承担。
11.法人以外的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 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来源于。
这些组织应当是[ 合法成立] 、[ 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 、[ 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其主要内容包括[ 法人的分支机构]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联营体、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等。
12 .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是指[ 合同指向的对象].13.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 、[行为] 、[智力成果].14.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 可为人们控制、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15.某建设单位与某水泥厂签订了水泥购销合同,该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物].16.某单位为了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与某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一份购买一栋宿舍楼的合同,该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是[ 物].17.借款合同的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是指[ 物]18 .法律意义上的行为是指[ 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19.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 行为]. 20.建设工程施工安装合同的法律关系客体是指[ 行为].21.就某知识产权双方达成了购买合同,该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 智力成果].22.某单位与某设计院就购买该设计院设计专利签订了合同,此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智力成果].23.合同当事人就某项技术秘密达成了购买合同,此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智力成果].24.在特定情况下的公知技术签订的合同法律关系的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 智力成果].25.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 权利和义务]26.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合同的[ 具体要求].27.决定合同法律关系的性质的是[ 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讲义中例题: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合同的法律关系合同的法律关系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由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合同是法律上的一种约定,通过合同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合意,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自愿原则,从而产生了法律关系。
首先,合同的法律关系体现了当事人的平等自主权。
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可以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合同的订立不仅仅是法律的约束,更是当事人之间真实意愿的表达和约定,因此合同的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合同的法律关系规范了当事人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通过订立合同,当事人可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合同的法律关系不仅约束着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行为,也约束着他们的权益和义务的履行。
此外,合同的法律关系还涉及到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当一方未履行或者违反了合同条款时,根据合同的约定,另一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违约行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赔偿或其他救济,保证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最后,合同的法律关系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效力。
一旦合同成立,合同的法律关系就存在并具有长期效力,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即使合同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合同的法律关系也应当被保护和维护,法院可以通过解释合同的约定来解决争议。
总之,合同的法律关系是合同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和彼此之间的自愿达成的约定,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对当事人之间的行为和责任进行约束和规范。
合同的法律关系是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促进了市场秩序的稳定和预见性。
合同法律关系(掌握)
一、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合同法律关系的概念:合同法律关系是指由合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在民事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包括合同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
(二)、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生命的人。
自然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要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记):(1)、依法成立;设立法人必须经过政府主管机关的批准或者核准登记。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这是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名称是法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场所是确定法律管辖的依据。
(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两大类,非企业法人包括行政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
企业法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
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3.其他组织:法人以外的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合同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法人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联营体、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
它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与法人相比他的复杂性在于民事责任的承担较为复杂。
例题(单选):合同法律关系是由()三要素组成。
答案:A
A、主体、客体、内容;
B、当事人、经济行为、经济利益;
C、法人、经济合同、经济权利;
D、经济管理、经济协作、法律责任。
(三)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并且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法律意义上的物.可以作为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借款合同。
2、行为:法律意义上的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通过人的智力活动所创造出的精神成果,包括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及在特定情况下的公知技术。
如专利权、工程设计等。
2004年考题:某单位与某设计院就购买该设计院设计专利签定了合同,此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活动
答案:C。
(四)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合同的具体要求,决定了合同法律关系的性质,它是连接主体的纽带。
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权利;2.义务。
例题(单选):构成合同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
A、主体
B、内容
C、法人
D、客体
E、权利和义务
答案:A、B、D。
二、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就是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
(二)、行为: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现形式。
(三)、事件:事件是指不以合同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这些客观事件的出现与否,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控制的。
事件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三、代理关系(熟悉)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其民事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代理具有以下特征:1、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
内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3、代理人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独立地表现自己的意志;4、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例题(单选):在建设工程活动中,监理工程师是以( )实施监理。
A、业主的名义
B、监理单位的名义
C、监理委托合同当事人的名义
D、政府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名义
答案:B。
(二)代理的种类:以代理权产生的依据不同.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的代理。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需要在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基础法律关系,授予代理权的形式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超出授权范围的行为则应当由行为人自己承担。
如果授权范围不明确.则应当由被代理人(单位)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但是代理人的连带责任是在被代理人无法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承担的。
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代理。
法定代理主要是为维护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而设立的代理方式。
3.指定代理:指定代理。
是根据人民法院和有关单位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指定代理只在没有委托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适用。
(三)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经济活动。
无权代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没有代理权而为代理行为;(2)超越代理权限为代理行为;(3)代理权终止为代理行为。
对于无权代理行为,被代理人可以根据无权代理行为的后果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原则,行使“追认权”或“拒绝权”。
行使追认权后.将无权代理行为转化为合法的代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