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剧看其跨文化传播的得与失_刘鸣筝
- 格式:pdf
- 大小:115.72 KB
- 文档页数:3
韩国真人秀跨文化传播的经验与启示近两年,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的宠儿,在电视新闻改革乏力和电视剧创作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真人秀成为主导中国人视觉消费习惯的“中流砥柱”。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不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
2012年7月,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引发第一波收视热潮,紧接着2013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和2014年10月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都一次又一次引发了全民收视狂潮和热议。
高收视、强传播的现象背后,暴露的问题也越发明显。
这些综艺节目都是从国外购买版权,加以本土化改编进入人们视线的。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几部从韩国购买版权的综艺节目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韩国的综艺节目形式传播到中国能够取得成功,韩国综艺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使用了怎样的策略,在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将对此进行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跨文化传播,收视率1 引言1.1问题的提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联系越来越紧密。
“全球化”已不再只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更多地涉及到文化领域。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的全球化得到促进,国与国之前的跨文化沟通联系随之增加。
近两年,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的宠儿,在电视新闻改革乏力和电视剧创作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真人秀成为主导中国人视觉消费习惯的“中流砥柱”。
电视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在国外发展时间已经有六十多年,本世纪初传入我国,但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
2012年7月,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引发第一波收视热潮,紧接着2013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和2014年10月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都一次又一次引发了全民收视狂潮和热议。
这些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购买版权,加以本土化改编进入人们视线的。
韩国热播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研究作者:黄诗娴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9期摘要:文化传播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
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使得国内许多观众对韩国文化产生好奇进而热爱,对国产电视剧跨文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厘清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以期从传播学的角度为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国文化;韩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电视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2互联网时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的文化信息不断产生碰撞与融合,受众变得容易接受跨文化传播中的影视作品,接受常常意味着不只是在内容上易于被接受,在形式上也方便接受。
通过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的努力,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表现出了迅猛发展态势。
一、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环境2013年起,韩剧《继承者》和《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形成了一股新“韩流”。
2016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韩同步播出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在爱奇艺视频网站播出,中国观众可与韩国观众同时观看,剧集播出24小时,爱奇艺便获得超过3000万流量,其社会影响力之大,几乎形成一种社会现象。
2019年底,韩剧《爱的迫降》在中国播出,影响力虽不及前者,但仍引起不少观众追捧。
韩国影视剧在中国取得较好的收视成绩,有赖于良好的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是传播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传播活动的进行有赖于一定环境,在一定环境中展开。
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开始推动实施以“文化立国”为中心的文化政策,最初目的是为提升国内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以平衡西方文化对韩国社会的冲击。
该政策在韩国取得良好效果后,韩国政府又于1988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影视剧、游戏、音乐等在政策支持下大规模出口到了国外。
我国自中韩建交后逐渐放开韩剧的引进政策,也为韩剧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另外,中国和韩国同属亚洲国家,地缘、文化的相似性也促进了韩国影视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发展。
从韩剧看其跨文化传播的得与失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韩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已经深入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它凭借其精致的制作、唯美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然而,韩剧的跨文化传播并非毫无挑战,本文将探讨韩剧跨文化传播的得与失。
韩剧的跨文化传播得益于其创新的内容和制作方式。
韩剧的故事情节常常融合了本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为全球观众展现了独特的视角。
以《太阳的后裔》为例,该剧巧妙地将韩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军事文化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新鲜而富有吸引力的剧情。
韩剧的制作精良,画面唯美,每一帧都堪比电影,这也是其能够吸引全球观众的重要因素。
韩剧的跨文化传播也扩大了韩国文化和旅游的影响力。
通过观看韩剧,全球观众对韩国文化和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韩国的服饰、美食、景点等都成为观众向往的对象。
这不仅带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韩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然而,韩剧的跨文化传播也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韩剧主要面向年轻观众,其某些剧情和价值观可能对年轻观众产生误导。
例如,一些韩剧过于强调浪漫、完美的爱情观,可能使观众对现实产生误解。
韩剧在推广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些信息传达不准确或者产生误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韩剧需要在内容上更加多元化和包容。
例如,可以尝试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以便为全球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角和启示。
韩剧在制作和推广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本土化和跨文化的差异性,以避免对某些文化产生误导或误解。
韩剧的跨文化传播得失并存。
通过创新的内容和制作方式,韩剧成功地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同时也在推广韩国文化和旅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韩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只有克服了这些挑战,韩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跨文化传播的作用,为全球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剧情和文化体验。
近年来,韩剧在中国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其中tvn的《请回答》系列更是备受。
内容提要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国音乐、电视剧、电影、舞蹈、饮食、服装等汇聚成一股力量席卷亚洲,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输出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这股热潮风靡亚洲已经十余载,不但没有退却,反而越演越烈,甚至扩散至欧美国家。
本文想通过对韩国文化进入中国、进入亚洲、进入欧美的原因和效果的分析,同时横向对比其他国家文化输出国外的状态,解析流行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效果,进而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提供参考和借鉴,找出提升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性新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力求对问题达到一个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用理用据达到解析跨文化传播方式方法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韩国流行文化传播策略传播效果目录引言 (4)一、韩国流行文化发展过程概述及发展原因分析 (5)(一)韩国流行文化发展过程概述 (5)(二)韩国流行文化发展原因分析 (6)二、韩国流行文化输出他国所体现的文化个性与文化共性 (7)(一)韩国流行文化输出他国依靠文化共性 (7)(二)韩国流行文化跨文化传播所体现的逆一体化战略 (8)(三)韩国流行文化跨文化传播所体现的共鸣战略 (9)(四)韩国流行文化输出他国利用文化个性 (10)三、韩国流行文化输出他国所体现的纵向继承与横向传播 (12)(一)韩国流行文化注重纵向继承 (12)(二)韩国流行文化输出注重横向传播 (13)四、韩国流行文化输出他国对韩国的影响 (14)五、韩国流行文化输出对输入地的影响 (14)(一)韩国流行文化输出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 (14)(二)韩国流行文化输出对输入地的消极影响 (15)六、其他国家文化输出国外的状态分析 (16)(一)美国文化输出国外状态 (16)(二)中国文化输出国外状态 (16)七、中国文化传播与输出可借鉴的传播策略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论文摘要(中文) (21)论文摘要(英文) (21)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化大交流带来文化的融合,借此机会,各国都力争传播本民族文化,争夺文化话语权。
尊重与理解:关于中韩爱情剧中跨文化传播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韩爱情剧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尊重与理解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分析了中韩文化差异对爱情剧的影响,接着讨论了跨文化传播中的困难,并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展示了尊重与理解在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探讨了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象,总结出跨文化传播中需要尊重对方文化、理解差异的启示和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中韩爱情剧的探讨,希望能引起人们对跨文化传播的重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关键词】中韩爱情剧、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尊重、理解、成功案例、文化碰撞、融合、启示、建议、未来研究、跨文化传播、爱情剧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将针对中韩爱情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展开讨论,以及尊重与理解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成功的中韩爱情剧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象。
最终,本文旨在总结跨文化传播中的启示和建议,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中韩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韩爱情剧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具体分析中韩文化差异对爱情剧的影响,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尊重与理解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韩爱情剧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象,从而为跨文化传播提供启示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中韩文化之间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传播的发展,为未来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中韩文化差异对爱情剧影响中韩两国拥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这些文化差异自然会影响到两国的爱情剧制作和观众接受。
中国和韩国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注重家庭价值观和传统礼仪,而韩国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现代化。
在爱情剧中,中国作品通常强调亲情和家庭责任,而韩国作品更倾向于突出个人情感和自由选择。
中韩两国在对待爱情关系的态度上也存在差异。
韩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研究【摘要】近年来,韩国影视风头正劲,向亚洲乃至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这些作品的风靡本身就代表着韩国文化的输出,而在影视作品中渗透的韩国文化和韩国本土观念也使人们认识到了韩国文化。
相比气势强盛的韩剧,中国大陆的影视剧的文化输出便相形见绌。
想要对韩国电视剧的文化传播进行研究,需要运用跨文化跨语境的视野和学识,对韩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进行微观窥视,以文化同源为基点对中韩两国近年来呈现良好势头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探究。
并且通过韩国电视剧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对中韩两国影视文化、受众心理、制作模式进行讨论,以求给中国大众文化特别是中国电视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启示性的思考。
【关键词】影视文化;“韩流”;儒家文化;跨文化传播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如何通过广播电视等具有强大渗透力的电子载体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电视传播无疑是文化传播历程中一次极为重要的方式变革,任何其他文化形态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都不及电视文化所带给全球的变化,电视愈来愈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力量。
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地理位置接近,同属东亚文化圈,在几百年来不断进行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很深,儒学世代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影响着本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
自古以来,《四书》《五经》的传承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成为我们思想的中心与根基。
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而韩国也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伦理道德上以儒家为主。
而在韩国,孔子的名号家喻户晓,据调查,韩国有将近80%的人接受过入学的教育甚至信奉儒教。
直到现在,儒学也影响着韩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同源为中韩跨文化影视传播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而在这种高度接近性和认同感的情况下,即使是在高语境环境下的中国,同为儒学文化影响下的韩国文化自然更容易为中国受众所接受。
尊重与理解:关于中韩爱情剧中跨文化传播问题的思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尤为活跃,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影视剧传播。
随着中韩爱情剧在两国之间的传播,一些跨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就中韩爱情剧在跨文化传播中所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能够促进文化间的尊重与理解。
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中韩两国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差异在爱情剧中往往会得到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家庭的重要性、孝顺和忠实等价值观,而韩国爱情剧中则更注重爱情的甜蜜与浪漫。
当中韩爱情剧在两国之间传播时,这些差异就会成为观众们关注的焦点,甚至有可能引发观众的误解或者不满。
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跨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韩两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在影视剧的传播中往往会成为一个障碍。
有时候,中韩爱情剧中的台词和情节可能涉及到一些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内涵,这就需要观众们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理解和能力去理解和接受。
而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这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误解和歧义的出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
中韩两国在影视剧传播中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应该在创作中考虑到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可能引起观众不满的情节和台词。
中韩两国的观众在观看跨文化影视剧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背景中的不同之处,并且愿意去接受和包容一些与自己文化观念不同的情节。
中韩两国的影视交流需要加强,促进双方更多元的了解和理解。
通过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合作等,可以促使双方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解决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也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创作和生产符合对方口味的影视作品,促进中韩影视文化的跨国传播和合作。
在跨文化传播中,尊重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韩流跨文化传播的启发
近年来,韩国文化风靡全球,一股“韩流”在跨文化传播的推动下迅猛涌现。
从音乐、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到时尚、美妆,韩国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跨文化传播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首先,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并在政策上给予巨大扶持。
韩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政府的重视密不可分,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推动者,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韩国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密切相关。
韩国文化产业以独具特色的创新、多元的文化元素和强烈的情感吸引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例如,韩国的音乐产业通过韩国流行乐(K-pop)的成功,将文化表达的方式转化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也与跨文化传播的技术手段密不可分。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可以在跨越地域和语言的情况下快速传播,这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性。
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使得跨文化传播可以更快、更广泛地进行,这对于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无论是从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还是跨文化传播的技术手段,都给我们在跨文化传播上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深入理解和把握跨文化传播的机制和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经济、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末开始,韩国电视剧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韩国电视剧进口数量的增加和受众人群的扩大,我国普通民众对韩国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哈韩”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势的一方流向弱势的一方。
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来看,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是领先于韩国的。
首先,从历史上看,中国汉代在朝鲜半岛设四郡,唐代在朝鲜半岛设羁縻府州,到了元代,韩国(朝鲜)正式成为中国的内属国(1)。
其次,中国是政治大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广泛;再次,从文化上看,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中华文化圈,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对韩国影响至深。
因此,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中国对韩国都有很大优势。
然而,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电视剧流行带来的中韩文化交流,却有悖于跨文化传播中一般信息流动规律。
中国悄然兴起的“哈韩”现象表明,在这一次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受韩国影响巨大。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国,为什么竟会在这次的跨文化传播中居于主动地位,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一、韩国电视剧特征分析1.韩国电视剧的种类引进中国的韩国电视剧按照内容来分,大体可以分为家庭伦理剧、都市爱情剧和励志剧等,按照叙事时代来分,可以分为现代剧和历史剧,本文以内容为标准对进入中国的韩国电视剧进行简单分类。
家庭伦理剧以《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黄手帕》等为代表。
这些电视剧的时代背景一般为现代,围绕几个家庭的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展开,集中表现不同家庭之间的恩怨纠葛。
此类电视剧一般情节进展缓慢,善于通过描述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琐事,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真、善和美。
这类电视剧中最为集中的矛盾冲突是朋友之间和恋人之间暂时的误会、长辈与晚辈在婚姻选择中的分歧以及婆媳矛盾。
都市爱情剧以《浪漫满屋》《蓝色生死恋》《初恋》《巴黎恋人》等为代表。
这类电视剧仍是以现代为时代背景,表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年龄之间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真挚的友谊和纯真的爱情。
这类电视剧中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是多角恋爱、不可战胜的疾病、不同的经济背景对缔结婚姻的阻碍以及恋爱过程中的误解与矛盾等,其中“王子与灰姑娘”式的爱情是经典主题之一。
励志剧以《大长今》《商道》《爱在哈佛》《我叫金三顺》《天国的阶梯》等为代表。
励志剧叙述的时代背景既有现代,又有古代和近代,时间跨度大。
同时,励志剧的取材也最广泛,既包括古代社会宫廷和官场的勾心斗角,也有处于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的艰难求学之路,还有大量现代社会里城市平民和贫民奋发向上的生活状态。
取材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励志剧,很大一部分和都市爱情剧是重合的。
可见,韩国电视剧中的励志剧浪漫主义色彩浓重。
2.韩国电视剧的文化特点第一,倡导纯真爱情。
无论是何种题材或者主人公处于何种历史年代,韩国电视剧中出现的爱情往刘鸣筝广角从韩剧看其跨文化传播的得与失往坚贞、深情、心无旁骛,而且爱情的指向一般都是婚姻。
即使一方或双方受到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反对或者出于不满对方的家庭出身而有所迟疑,往往最终也能缔结美满姻缘。
第二,宣扬奋斗精神。
韩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在遇到逆境时一般都会奋发向上,凭借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取得阶段性胜利或最终的成功,即使配角甚至龙套也是如此。
韩国电视剧所宣扬的奋斗精神往往包含了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强调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与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有显著的不同。
第三,推崇家庭观念。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剧,都非常推崇家庭观念,讲究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男女有别。
在任何一部进入到中国的电视剧中,年纪轻的人对年长的人都是非常尊敬的,即使对方是不相识的人甚至是相互之间有仇怨的人也很少例外。
偶有后辈对长辈做出一点不尊重的言行,就被视为不礼貌,应该被批评教育甚至体罚。
第四,安排圆满结局。
穷小子事业成功,灰姑娘嫁给王子,恶婆婆回心转意;委屈者沉冤得雪,奋斗者衣锦荣归,淫邪者自食恶果。
即使由于非人力所能及的因素而使现实的物质生活不能圆满,在精神上也必圆满,剧中人物定会获得精神家园或心灵的宁静,《蓝色生死恋》即为精神圆满的代表。
在韩国电视剧这四个特点中,除了纯真爱情和奋斗精神是普适的价值观,是全人类文化的共鸣之外,家庭观念和圆满结局深深地透着儒家文化的意味,甚至奋斗精神也与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中的崇尚个人奋斗有着本质区别。
韩国电视剧中的家庭观念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为了维护家庭的团结、稳定、和谐以及发展。
韩国电视剧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圆满结局极多而悲剧结局极少。
二、韩国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传播学的视角著名的传播学者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因素: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编码者(encoder)、渠道(channel)、解码者(decoder)、接收者(receiver)、反馈(feedback)和噪音(noise)(2)。
从这一经典传播模式来看,韩国电视剧在中国获得成功、发挥影响有其必然原因。
1.传播内容:生活化。
韩剧所描述的内容是极其生活化的。
家庭生活和工作是韩剧主要的内容之一,向人们展现的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接触的事件和社会关系,使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
即使是在历史剧中,也不乏对饮食、服饰和伦理的描绘。
这一典型的接收心理使人们在看到韩剧里面准备饮食、正式进食,购买衣物和化妆品,处理家庭和工作中的矛盾等等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琐碎情节时,产生共鸣。
而且,韩剧还以非常唯美的艺术化手法表现这一切。
例如,《大长今》中,即使是萝卜饭,也要精工细做,即使是冷面,也要人们交口称赞宛如龙肝凤胆。
2.传播渠道:大众化。
对微观的个体而言,大众传播的效果不一定最佳,但是把社会作为一个宏观的整体来看时,大众传播的覆盖范围远远大于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其传播效率无疑是最高的。
电视媒介的受众数量庞大且受众在接触电视时惰性最强。
虽然报纸、广播、电影、互联网各有其突出优点,但是电视以其难以企及的广泛性牢牢把握住了受众的接收习惯,即便受众利用互联网观看韩国电视剧,但是彼时的互联网也不过是电视的一种变异形态。
韩国文化之广泛传播,电视功不可没。
3.编码和解码过程:文化背景的同质化。
“文化指的是共享的系统。
正是这种共享性使文化成员能够相对有效地进行交流。
”(3)跨文化传播有时会遇到挫折,因为当信源和接收者处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时,信息可能会被误读。
也就是说,当一个事物在信源和接收者各自的文化系统中的象征符号不同,接收者就会不理解信息,使传播产生障碍或暂时性中断;甚至,如果一个事物不仅在信源和接收者各自的文化系统中象征符号不同,信源文化系统中的象征符号与接收者文化系统中其他事物的象征符号相似,传播不仅不会顺利进行,还会因此产生误会。
例如,伊斯兰教规定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在中国,一个男人娶四个老婆违反现行法律规定。
韩国对中国的文化传播以先天的优势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韩国和中国同属中华文化圈,彼此之间的价值观接近,文化中的象征符号类似甚至有很多相同的部分,所以发生的误读比较少,使传播过程相对顺畅。
4.传播动力:市场化。
市场化运作是韩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宏观层面上,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微观层面上,经济实体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科学管理,一方面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力争扩大收益。
大浪淘沙,在市场竞争中最终留存下来的企业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优秀的创造人员、优秀的制作人2013/7・文艺争鸣・广 角刘鸣筝・从韩剧看其跨文化传播的得与失员和优秀的市场推广人员等人才的集中以及资本积聚和集中同时进行。
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韩国电视剧的制作者们能真正做到以受众为先,根据受众的需要生产产品,保障了产品经济价值的实现,文化价值作为商业产品的附属也得到了实现。
三、他山之石:韩国跨文化传播对我国的启示韩国以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形式进行的跨文化传播,虽然也遭遇了一定的挫折和误解,但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
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确立有利地位并进一步影响目标国受众,韩国的传播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首先,韩国文化传播中值得学习的经验。
第一,抛却急功近利的心理,做到传播的去意识形态化。
去意识形态化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动力、传播内容的去意识形态化。
从宣传学的角度来看,要使宣传最终达到目的,首先要保障受众可以接受信息。
逐利性的商业行为可以保证传播的高效率,好莱坞如此,韩国电视剧亦如此。
因此,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使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商业模式运作的民间主体的对外传播能力和对外传播渠道。
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应该由受众的特点决定。
例如,因为中年人和老年人生活节奏比较慢,青年人一般生活节奏比较快,所以韩国电视剧中以中年人和老年人为目标受众的家庭伦理剧一般剧集比较多,甚至可以达到几百集,以青年人为目标受众的都市爱情剧一般剧集比较少,《浪漫满屋》《爱在哈佛》《蓝色生死恋》都是16集。
我国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对传播内容不深入研究,简单地复制对内传播的内容,导致传播效果不好。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目标国的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近年来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的成功和1980年代以来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传播主体和受众都处于同一文化系统。
因此,韩国电视剧和日本电视剧的成功都有其必然因素,但是,这又是一个偶然因素,不能把这些经验简单地照抄照搬。
不同的文化系统的受众对附加了文化的信息进行解读时,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要想使受众正确解读信息,当然解码者很重要。
但是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编码者也应该尽量给信息附加普适性的象征意义,同时回避两种文化系统中差异最大的部分,以避免产生信息误读。
总之,我国要想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突破,就要把思维模式从“传者为中心”改变为“受者为中心”,从受众接收的角度设计传播模式。
其次,韩国文化传播中应该借鉴的教训。
虽然韩国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负面效应随之而来,并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第一,能否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成就。
韩国在处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时非常不慎重。
韩国歪曲历史,把许多亚洲其他国家的成就说成是韩国的成就,把其他国家的人说成是韩国人。
例如《大长今》中暗示针灸是韩国人的发明,这其实是民族自卑心理在作怪。
这种情况已经削弱了韩国的影响,影响了韩国的形象。
第二,能否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例如说韩国是日本的宗主国,表示中国菜难以下咽等。
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看,这些说法和做法严重伤害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与跨文化传播的初衷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