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规范全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xx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应急管理及救援处置等工作。

本预案所称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包括道路、水上、铁路、民航等)、环境污染事故、

核与辐射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做好应急救援人民的安全防护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救援力量、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专家的参与作用。

2.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成员单位、区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按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本预案的要求,制定、修订本部门应急预案,指导、协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本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及事故应急预案,并与政府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健全生产安全应急工作机制。

3.科学施救,规范管理。采用先进技术,发挥专家作用,科学合理决策。运用先进的监测监控和救援装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应急处置和事故预防相结合。以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配备、预案编制、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工作为重点,做好预防、监测、预警工作。

二、组织体系

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区政府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统筹协调事故救援工作;事发地乡镇(街道)政府成立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并可成立若干处置小组,具体负责现场抢险工作。

(一)区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由区长或分管副区长担任。

成员:由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监察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职责:负责抢险救援重大事项决策、指导、协调等工作。

(二)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及现场抢险处置小组

1.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由区应急救援指挥部研究确定人员担任。

成员:由事发地乡镇(街道)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事发单位负责人、应急救援专家等人员组成。

职责: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指挥、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处置小组。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一般可设立下列8个小组;

(1)综合协调组:由安监部门牵头,负责事

故信息报告、救援队伍调集、较大事项协调等。

(2)抢险救援组:由消防部门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牵头,负责按照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救援方案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等。

(3)医疗救护组:由卫生、计生部门牵头,负责调集医疗队伍、救治伤员等。

(4)治安保卫组:由公安部门牵头,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维护社会稳定等。

(5)新闻报道组:由宣传部门牵头,负责新闻媒体接待、事故救援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等。

(6)环境保护组:由环保部门牵头,负责事故现场大气、水质、土壤环境污染影响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提出防范环境污染事件的措施建并组织实施等。

(7)后勤保障组:由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现场通讯及后勤保障等。

(8)善后处置组:由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牵头,负责伤亡家属接待、伤亡抚恤、经济补偿等有关事项的协调等。

三、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告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重特大事故要于15分钟内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逐级上报时限不得超过15分钟;较大事故要于30分钟内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区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逐级上报时限不得超过30分钟;一般事故要于1小时内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逐级上报时限不得超过2小时;确保事故发生后重特大事故90分钟内、较大事故3小时内、一般事故12小时内上报至省级。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向事发地镇政府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先期处置

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自救互救,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并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及时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要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

(三)应急响应级别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Ⅳ级响应(一般事故)、Ⅲ级响应(较大事故)、Ⅱ级响应(重大事故)、Ⅰ级响应(特别重大事故),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示。

1.启动Ⅳ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

踪,受困、下同)、或者危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下且事故及影响仍未消除的事故;

(2)超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能力的事故;

(3)跨乡镇(街道)行政区的事故。

2.启动Ⅲ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2)超出区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能力的事故;

(3)跨区级行政区的事故;

(4)其它需要由省指挥部处置的事故。

3.启动Ⅱ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2)超出区政府应急救援能力的事故;

(3)跨区级行政区的事故;

(4)需要报请省人民政府或省指挥部处置的事故。

4.启动Ⅰ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