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6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基金项目: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825,2013);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SRFSTP2017C07)。
作者简介:王湜,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及科技期刊管理工作。
张涛,周立平,谭艳,朱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控与预警》编辑部。
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与思考——以《环境监控与预警》为例王 湜,张 涛,周立平,谭 艳,朱 滢摘 要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以《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为例,从期刊规划背景、存在问题、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了以事业单位为主办单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通过期刊发展形势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深化期刊运营机制改革,加强期刊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期刊学术引领作用和推进期刊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的期刊发展任务,从而形成以期刊为阵地的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环境监测行业科研创新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科技期刊;发展规划;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3-0035-04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作为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传播载体平台,在促进环境监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1]。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和“生命线”,其内涵与外延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延伸,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2-4]。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也正经历着出版行业产业化发展与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革[5],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迫切要求重视期刊研究和制定期刊的长期发展规划。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按照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整理(官网按照姓名拼音首字母和是否资深院士等排列)1、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1)1 / 28郝吉明(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
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
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
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
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 28(2)贺泓(1965.01.15-),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催化)专家。
河北省邯郸市人。
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
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催化体系设计、技术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
发表《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专著两章节,学术论文380余篇(SCI论文338篇)。
获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
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环保设备工程(特设)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工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主要课程:环保产业概论、识图与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化工原理、水泵的运行与维护管理、设备保养与维修技术、电机原理及其运行与维护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论文等。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系统的环境工程与环保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交叉学科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环境工程领域既能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工作,又能够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具备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课程学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实习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保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2.掌握环保设备工程的基本理论;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环保设备工程的相关信息;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前景和方向: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毕业生一般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工作或者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点评:本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大学专业名称:环境工程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工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1年版〕X 环境科学,平安科学1.环境科学2.中国环境科学3.环境科学学报4.环境化学5. 环境工程学报6.环境科学研究7.环境保护8.环境污染与防治9.环境工程10.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化工环保12.工业水处理13.海洋环境科学14.中国环境监测15.环境科学与技术16.水处理技术17.农村生态环境18.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1.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2.自然灾害学报23.水资源保护Last edited by njhechao on 2009-9-13 at 22:52 ]第四编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7.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8.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40.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45.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6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2.桂林工学院学报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科学基金3. 自然辩证法研究4.科学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 系统工程学报7.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8. 系统工程9. 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0.自然辩证法通讯11.实验技术与管理12. 中国科技史杂志13.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改名为:系统管理学报)14. 自然科学史研究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动物分类学报5.兽类学报 6. 动物学杂志7. 昆虫知识8.昆虫分类学报9.人类学学报10. 四川动物第七编工业技术TB1,2 工程根底科学 1.振开工程学报2. 工程图学学报3.工程力学TB3工程材料学1.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 功能材料 4. 材料导报5. 材料研究学报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师7.材料工程.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1.中国粉体技术2.包装工程TB5声学工程 1.噪声与振动控制 2.应用声学TB6制冷工程 1.低温工程 2.制冷学报TB7真空技术 1.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真空TB9计量学 1.计量学报.金属矿山 5.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改名为:采矿与平安工程学报) 6.中国矿业7.矿冶工程8. 非金属矿9. 矿业研究与开发10. 矿业平安与环保11.工程爆破12. 矿山机械13. 化工矿物与加工14.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TD82煤矿开采1.煤炭学报2. 煤炭科学技术3.煤矿平安4. 煤田地质与勘探5. 选煤技术6.煤炭工程7.煤炭技术8. 中国煤炭9. 煤矿机械10..煤矿开采TE 石油,天然气 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天然气工业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5. 石油化工 6. 石油实验地质7.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石油钻采工艺9. 油田化学10. 新疆石油地质11.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12.石油机械13.钻采工艺14. 石油炼制与化工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8. 油气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 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 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 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1. 软件学报2. 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开展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5. 自动化学报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 系统仿真学报9. 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控制与决策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3.控制理论与应用14.计算机应用研究15.机器人16. 中文信息学报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19. 计算机科学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2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7.测控技术28. 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TQ0 一般性问题 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 化工学报3. 高分子学报4. 化工进展5. 精细化工6. 现代化工7.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8. 膜科学与技术9.化工新型材料10. 应用化学11. 化学工程12. 化学反响工程与工艺13. 化学世界14.高分子通报15. 过程工程学报16. 精细石油化工17.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8. 离子交换与吸附TQ11/17根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 1.硅酸盐学报2. 硅酸盐通报3.电镀与环保4.水泥5.电镀与精饰6. 无机盐工业7.电镀与涂饰8.耐火材料9.中国陶瓷10. 陶瓷学报TQ2/35根本无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 1. 中国塑料 2. 塑料工业3. 工程塑料应用4.塑料5.塑料科技 6.橡胶工业7.热固性树脂8.现代塑料加工应用9.林产化学与工业10.合成树脂及塑料11.合成纤维工业12.聚氨酯工业13.弹性体TQ41/9其他化学工业 1. 燃料化学学报2.新型炭材料3. 煤炭转化4涂料工业5.日用化学工业6.中国胶粘剂TS〔除TS1,2〕轻工业,手工业(除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1. 中国造纸学报2. 中国造纸3. 木材工业4. 林产工业5. 烟草科技 6.造纸科学与技术7. 中国皮革8.皮革科学与工程9. 纸和造纸10. 中华纸业11.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改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12.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1.纺织学报 2. 印染3. 棉纺织技术4. 丝绸 5. 印染助济6. 毛纺科技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8. 上海纺织科技9.纺织导报10. 产业用纺织品TS2 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 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6. 食品科技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8. 中国乳品工业9. 食品工业10. 茶叶科学11. 食品与机械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 中国调味品14. 粮食与油脂15.粮食与饲料工业16.中国食品添加剂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18. 中国食品学报19.中国酿造20. 食品研究与开发TU 建筑科学1.岩土工程学报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 建筑结构学报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6. 建筑结构7. 工业建筑8. 城市规划9.城市规划学刊10. 中国给水排水11.混凝土12. 空间结构13.建筑学报14. 给水排水15. 建筑材料学报1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8.工程地质学报19. 世界地震工程20.暖通空调21. 建筑技术2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3.工程勘察24. 建筑科学25.中国园林26.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施工技术29.规划师30.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3.新型建筑材料TV 水利工程1.水利学报 2. 水科学进展3. 泥沙研究4. 水力发电学报5. 水利水电技术6. 水电能源科学7. 水力发电8. 人民黄河9. 长江科学院院报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中国水利1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3. 人民长江U(除U2,4,6)交通运输综合 1.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改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U2 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 2. 中国铁道科学3.铁道车辆4.铁道标准设计 5. 铁道工程学报6.铁道运输与经济7.铁道建筑8.铁道机车车辆9.机车电传动10. 中国铁路1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U4 公路运输 1. 中国公路学报2. 汽车工程3.公路交通技术 4.公路 5.桥梁建筑6.汽车技术7. 中外公路8. 现代隧道技术9.世界桥梁10.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U6 水路运输 1.中国造船 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3. 中国航海4. 船舶力学5. 船舶工程6. 水运工程7. 中国港湾建设8.上海海事大学学报9. 航海技术V 航空,航天 1. 推进技术2. 航空学报3. 宇航学报4. 航空动力学报5.空气动力学学报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7. 固体火箭技术8.中国空间科学技术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0. 飞行力学11. 宇航材料工艺12.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3. 航天控制14. 实验流体力学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6. 电光与控制17. 航空材料学报18. 中国航天X(除X9)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 环境化学8. 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10. 环境保护11. 环境污染与防治12.工业水处理13. 环境科学与技术14. 自然资源学报15. 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6.水处理技术17. 化工环保18.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 中国环境监测。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代替 GWKB 2-1999Pollution control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 incineration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日期:2001-11-12 实施日期:2002-01-01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集中连续型焚烧设施为基础,涵盖了危险废物焚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对具备热能回收条件的焚烧设施要考虑热能的综合利用。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科技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内容(包括实施时间)等同于1999年12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2——1999),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GWKB2-1999。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场所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HZB 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 1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环境工程(工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水、气、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4)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5)熟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信息;(7)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图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电工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清洁生产工艺、环境生态学基础、工程建筑概论。
2、专业课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物化控制工程、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噪声控制。
3、专业选修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膜分离技术、建筑给排水、给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给排水施工、环保设备、环境规划与管理、绿色化学、泵与泵站设计、环境工程新技术讲座等。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专业认识实习、环境监测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废气净化系统课程设计、废水处理实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习、废气净化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五、与高中科目的相关程度语文C、数学C、英语B、物理B、化学A、生物C、计算机C、政治D、历史E、地理D、美术E、音乐E。
六、就业与薪酬1、就业范围国家环保部门、环保科研院所、大中专学校、市政公司、建筑公司、大中型企业、环保组织或机构等。
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全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大学概况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而环境生态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的下属专业,具有参考意义。
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03清华大学A+2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A+310247同济大学A+410001北京大学A510027北京师范大学A610284南京大学A710335浙江大学A810005北京工业大学A-910055南开大学A-1010056天津大学A-1110141大连理工大学A-1210248上海交通大学A-1310294河海大学A-14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510561华南理工大学A-1610008北京科技大学B+1710246复旦大学B+1810251华东理工大学B+1910286东南大学B+2010384厦门大学B+2110422山东大学B+2210423中国海洋大学B+2310486武汉大学B+2410487华中科技大学B+2510491中国地质大学B+2610532湖南大学B+2710558中山大学B+2810610四川大学B+2910611重庆大学B+3010674昆明理工大学B+31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3210010北京化工大学B3310019中国农业大学B3410108山西大学B3510151大连海事大学B3610183吉林大学B3710255东华大学B3810269华东师范大学B3910280上海大学B4010288南京理工大学B4110290中国矿业大学B4210299江苏大学B4310337浙江工业大学B4410497武汉理工大学B4510596桂林理工大学B4610732兰州交通大学B47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4810022北京林业大学B-4910079华北电力大学B-5010112太原理工大学B-5110270上海师范大学B-5210295江南大学B-53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5410403南昌大学B-5510406南昌航空大学B-5610476河南师范大学B-5710533中南大学B-5810619西南科技大学B-5910698西安交通大学B-6010700西安理工大学B-6110710长安大学B-62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6311414中国石油大学B-6410002中国人民大学C+6510016北京建筑大学C+6610058天津工业大学C+6710145东北大学C+6810291南京工业大学C+6910307南京农业大学C+7010332苏州科技大学C+7110359合肥工业大学C+7210361安徽理工大学C+7310427济南大学C+7410559暨南大学C+7510730兰州大学C+7611799重庆工商大学C+7711845广东工业大学C+7810004北京交通大学C7910011北京工商大学C8010082河北科技大学C8110252上海理工大学C8210292常州大学C8310298南京林业大学C8410353浙江工商大学C8510386福州大学C8610429青岛理工大学C8710459郑州大学C8810495武汉纺织大学C8910504华中农业大学C9010530湘潭大学C9110593广西大学C9210613西南交通大学C9311035沈阳大学C9410057天津科技大学C-9510126内蒙古大学C-9610150大连交通大学C-9710191吉林建筑大学C-9810216燕山大学C-99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C-10010264上海海洋大学C-10110357安徽大学C-10210394福建师范大学C-10310426青岛科技大学C-104105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10510564华南农业大学C-10610602广西师范大学C-10710635西南大学C-10810697西北大学C-10910708陕西科技大学C-11011065青岛大学C-11111078广州大学C-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为各类学校、科研院所、环境生态保护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治理与恢复相关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国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最新)全国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03清华大学A+ 2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A+ 310247同济大学A+ 410001北京大学A 510027北京师范大学A 610284南京大学A 710335浙江大学A 810005北京工业大学A-910055南开大学A-1010056天津大学A-1110141大连理工大学A-1210248上海交通大学A-1310294河海大学A-14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510561华南理工大学A-1610008北京科技大学B+ 1710246复旦大学B+ 1810251华东理工大学B+ 1910286东南大学B+ 2010384厦门大学B+ 2110422山东大学B+ 2210423中国海洋大学B+ 2310486武汉大学B+ 2410487华中科技大学B+ 2510491中国地质大学B+ 2610532湖南大学B+ 2710558中山大学B+ 2810610四川大学B+ 2910611重庆大学B+ 3010674昆明理工大学B+ 31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 3210010北京化工大学B3310019中国农业大学B 3410108山西大学B 3510151大连海事大学B 3610183吉林大学B 3710255东华大学B 3810269华东师范大学B 3910280上海大学B 4010288南京理工大学B 4110290中国矿业大学B 4210299江苏大学B 4310337浙江工业大学B 4410497武汉理工大学B 4510596桂林理工大学B 4610732兰州交通大学B 47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4810022北京林业大学B-4910079华北电力大学B-5010112太原理工大学B-5110270上海师范大学B-5210295江南大学B-53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B-5410403南昌大学B-5510406南昌航空大学B-5610476河南师范大学B-5710533中南大学B-5810619西南科技大学B-5910698西安交通大学B-6010700西安理工大学B-6110710长安大学B-62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6311414中国石油大学B-6410002中国人民大学C+ 6510016北京建筑大学C+ 6610058天津工业大学C+ 6710145东北大学C+ 6810291南京工业大学C+ 6910307南京农业大学C+ 7010332苏州科技大学C+ 7110359合肥工业大学C+ 7210361安徽理工大学C+7310427济南大学C+ 7410559暨南大学C+ 7510730兰州大学C+ 7611799重庆工商大学C+ 7711845广东工业大学C+ 7810004北京交通大学C 7910011北京工商大学C 8010082河北科技大学C 8110252上海理工大学C 8210292常州大学C 8310298南京林业大学C 8410353浙江工商大学C 8510386福州大学C 8610429青岛理工大学C 8710459郑州大学C 8810495武汉纺织大学C 8910504华中农业大学C 9010530湘潭大学C 9110593广西大学C 9210613西南交通大学C 9311035沈阳大学C 9410057天津科技大学C-9510126内蒙古大学C-9610150大连交通大学C-9710191吉林建筑大学C-9810216燕山大学C-99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C-10010264上海海洋大学C-10110357安徽大学C-10210394福建师范大学C-10310426青岛科技大学C-104105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10510564华南农业大学C-10610602广西师范大学C-10710635西南大学C-10810697西北大学C-10910708陕西科技大学C-11011065青岛大学C-11111078广州大学C-环境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化探讨武宇鹏,王五洲,张婵,徐宏英,郑伟(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育人功能是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课程共同肩负的职责,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化,对于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大有裨益。
专业课堂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培育“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青年人才[2]。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课程要通过课程的思政化改革,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育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家发展新要求。
一、提高教师思政水平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不断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四有”好老师,善于把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善于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体现自我价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需要在平时多反省自己,在“自我批评上”多下功夫,时时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不被外物诱惑,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活泼而不刻板,渗透而不灌输,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来感化学生。
其次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
作为教师,要头脑清醒,深刻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不能照搬别人的体制和经验[3]。
要坚持意识形态不动摇,对此要有深刻认识和主见,不被谣言所动摇和颠覆。
最后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经常变换讲课的方式与方法,不能照本宣科,单向灌输。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学与思结合起来、思与练结合起来,要善于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可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