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之洗劫日本
- 格式:ppt
- 大小:8.31 MB
- 文档页数:39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2000字3000字5000字五篇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
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
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
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
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
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
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
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
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救市的场面。
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作文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
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
2021年《货币战争》读后感2021年《货币战争》读后感1《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以三百年的历史纵深,全面阐述欧美主要金融势力集团的形成、发展、排挤、冲突、联合与制衡,系统解析当今世界幕后主宰力量的运作和决策机制,第一次揭开了统治世界的“国际银行家族俱乐部”的神秘面纱,洞穿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隐匿的惊天阴谋,并由此预言:世界单一货币将在20__年成为现实。
书中首次披露了作者多年心血研究成果——西方金权的人脉关系。
这是正确理解当今世界频繁出现的金融危机、战争冲突、动乱政变、全球议程、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的指南针。
全书故事扣人心弦、语言通俗生动,以独特的金融视角解读世界重大事件,全景揭秘主宰当今世界的金融幕后推手的真面目。
作者宋鸿兵先生堪比中国经济学界的“鲁迅”,言语犀利、逻辑严谨、敢为人先、忧国忧民,中国未来经济上的真正强大、领先,需要一批像宋先生这样的思想家!能成就出这样的着作,笔者认为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气,敢于挑战权威、固有观念的勇气;二是天赋,毫无疑问,作者对世界金融史的分析、判断绝不仅仅是靠知识的积累可以做出来的,这是一种知识积累、归纳分析方面的天赋。
看过此书,就不难理解了现今中东的以色列地区为何冲突不断;也就理解了世界顶级富豪们如洛克菲勒式家族“大道无形”的秘密、也就理解了世界超级富豪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捐出所有财产成立基金会的真实原因……这些观点独特、新颖,相信不久的将来仍会引起广大媒体的注意与讨论!《货币战争》已经让很多人开始了解一些金融知识了,了解金融史和货币的发展和意义了。
《货币战争》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写起,通过这个金融界的绝对一哥的发展,充分了解了货币是个什么东西;充分展现了那些大金融家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剪广大人民的“羊毛”的;让大众了解了过去那些深藏在富豪和精英才懂得的游戏规则。
不止中国人,就连生活在发达的欧美国家的人们恐怕也不曾知道,谁在掌握着他们的国家?货币和他们到底什么关系?美联储竟然是个私人组!而大银行家和大资本家当然希望广大人民永远蒙在鼓里,而只有精英才能运作这个机构。
抗战时期军统与日军的假钞大战作者:周明来源:《小康》2019年第14期现在史学界有一种观点,即中国在1935年开始实行的币制改革,就是促使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催化剂。
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国民政府收回了地方的货币发行权,只有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可以发行货币,而且同时从银本位改为汇兑本位,禁止银元和白银流通,法币与英镑挂钩等,这样就从外国金融机构回收了大量白银,特别是伪蒙疆和殷汝耕华北自治政府的现银和地方货币无法在中国流通,这对于日本对华北的蚕食以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沉重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通过币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让日本感到了威胁,从而急不可耐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到1938年,尽管日军已经侵占了大片中国土地,并采取了“以战养战”,但消耗如此巨大的战争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在经济上是极为沉重的包袱。
因此日军首先在占领区发行“军票”,这种没有任何货币发行准备金、完全依靠刺刀强行发行的货币,其实就是赤裸裸的掠夺。
后来日军自己也感到这样确实太过明目张胆,所以就改变了策略,扶植汉奸政府成立银行发行货币,这样好歹有了一块遮羞布。
但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虽然只流通了短短几年,却在民间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和信用,1938年时法币的购买力还相当坚挺,100元可以买一头牛。
加上反日心理,所以尽管有日军的刺刀做后盾,汉奸政府的货币依然难以完全在市场上驱逐法币。
面对这样的局面,日军使出了经济侵略中最为卑劣的招数——制造法币假钞来打击法币。
战争中由国家组织制造别国货币以扰乱敌国经济的例子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就下令制造美国的“大陆票”以破坏北美殖民地的经济。
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故伎重施,不过这次伪造的不是货币而是法国教会的地产券。
法国也很快学会了这一招,拿破仑曾下令没收奥地利维也纳国家银行的印钞版样,在巴黎大量印制奥地利钞票,然后用这些和真钞几乎一样的钞票在奥地利购买物资。
日本吹响“集结号”货币战争驾到货币战争集结号已经吹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否已经做好准备?g20财政及央行行长会议曲终人散,但全球金融市场却并未因此而消停,一场由日本发起的、世界各国被迫参与的“竞争性汇率贬值大战”如今已硝烟四起。
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本成为这一次“货币战争”的新主角。
“货币战争”因何开启?它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是别有用心者炮制的阴谋论?谁会成为货币战争中的大赢家?“安倍经济学”激起轩然大波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人民曾在事后评出20名制造危机的“罪人”,排名第一的就是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的主要罪过在于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并过度放松货币政策,而过度放松货币正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四年多,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中的两个——美国和日本,却先后玩起了激进的货币贬值游戏,其手段与格林斯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是美联储一意孤行先后执行了四轮量化宽松,使得全球经济面临被美元流动性吞没的危险,而后日本为重振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向本已热闹不堪的汇率市场泼上一盆濒临燃点的汽油。
2012年12月底,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再次当选日本新一任首相。
上任伊始,安倍便力推通过货币贬值与竞争对手抢夺出口市场,并以此推动本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复苏。
日本央行更是在安倍的压力下制定2%的通货膨胀目标,激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轩然大波。
中金公司日前一份报告指出,算上安倍晋三上台前日元就开始贬值的幅度,从去年9月至今,日元兑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已经大幅贬值约17%。
市场预期,日本政府很可能会在新一任央行行长上任之时按计划推行其“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到那个时候,日元的新一轮快速贬值将不可避免。
“勇敢者游戏”大家都想玩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头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撞前,避让者被称为“胆小鬼”,胜利者则被称为“勇敢者”。
经济学家冯·诺依曼等人最早据此提出“博弈论”,认为在这个“勇敢者游戏”中,如果一方首先摆出“任何情况下我都不首先退缩”和“不惜同归于尽”的姿态,那么其他博弈方最后会选择退让。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何为货币?何为财富?
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
第三次货币战争:日不落帝国建立全球货币霸权
第四次货币战争:挟天子以令诸侯,美元取代英镑
第五次货币战争:美国执意废除金本位制
第六次货币战争:拉美债务危机
第七次货币战争:洗劫日本
第八次货币战争:欧洲货币危机
第九次货币战争:亚洲金融风暴
第十次货币战争: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来源:通证经济。
刘诗宁:全面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与日本的货币战全面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与日本的货币战刘诗宁摘要:中日之间的货币战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是战争的重要形式之一。
日军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敌占区动用经济手段,不断打击法币,发行伪钞,套取中国的外汇,抢购物资……其对华政策,是“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与“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同时并进。
面对重重危机,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同日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关键词:货币战;金融;法币;伪币;外汇中图分类号:K2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8)05-0139-06DOI :10.13877/22-1284.2018.09.024收稿日期:2018-07-05作者简介:刘诗宁,女,吉林辉南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辽宁沈阳110000)学货币战是抗日战争过程中重要的斗争形式之一,中日双方以货币为武器,不断干扰对方的金融秩序,以达到胜利的目的。
抗战期间,日本利用伪政府,在中国先后建立起一系列的日伪银行,发行伪币,制作伪钞,以经济手段配合武力进攻。
日军以其军事力量为后盾,规定不合理的货币比价,利用伪钞掠夺法币,套取外汇,不断扩大经济统制范围。
日军还进行了大量的走私活动,使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入超激增。
国民政府面对重重困境,采取了机动灵活的货币战略,与日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力图打击其野心。
一、国民政府与日本发生货币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
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经济管制,在长春成立了满洲中央银行,强制接收东北的金融机构与流通货币,开始发行伪钞——满洲国圆,东北金融逐步被日本掌控。
此时的中国,除东北外,其他地区同样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恐慌。
1929年,一次规模巨大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蔓延并波及世界各国,待此次危机传入我国,是在1931年以后。
这是由于1929年金贵银贱,各国物价均下落,华侨纷纷汇款回国,国内市场通货膨胀,物价尚能保持其原有高度。
党史文苑 2008.02纪实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企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 , 还妄图使中国沦为其侵略亚洲“ 以战养战”的资源供给地。
为此 , 它大肆搜刮金银 , 疯狂抢夺物资 , 破坏中国经济。
日军占领东三省后 , 通过强征掠夺 , 使其在华经济实力急剧增大 , 大有超过美、英等国之势。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抗日重任 , 制定了克敌制胜的正确路线 , 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 共同抵抗日军的野蛮侵略 , 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今天重温鲜为人知的中日金融争夺战 , 对继续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的渗透与反渗透七七事变后 , 日本在中国先后设立了 4个大型伪银行 , 发行伪纸币 , 抢占沦陷区市场 , 以适应其政治、军事侵略的需要。
如在东北 , 伪满洲中央银行币迅速占领了东北的货币市场 , 取得了侵华战争中较巩固的货币阵地。
在华中、华南 , 日军肆无忌惮地采取了 5种货币进攻战术 , 步步加紧渗透。
一是以伪币收兑原流通领域里的货币 ; 二是采取各个击破手法 , 阻击原有货币流通 ; 三是人为地提高伪币价值 , 贬低原有货币价值 ; 四是用伪币强行购买物资 , 处处控制市场 ; 五是以汇票方式大量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汇入伪币 , 企图扼杀解放区金融。
如在山东 , 严禁使用和保存根据地货币 , 发现携带北海银行纸币超过 5元者就抓去枪毙。
同时 , 日伪还用高压政策 , 搜刮沦陷区法币 , 在上海等地套取法币的外汇。
此外 , 日伪于 1939年 5月利用汉奸先后在沪建立了华兴商业银行和中央储备银行 , 两行均以法币大量吸收外汇 , 致使中国经济遭受惨重损失 , 连蒋介石也痛心地说:“ 过去在上海办理外汇的方法 , 不但于我们中国商民无益 , 而且替敌伪维持了其金融生命 , 实在给敌人以操纵之柄 , 来摧毁我们抗战的经济。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作者:赵维嘉来源:《投资与理财》2015年第07期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得相当成熟。
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以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
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
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
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
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第三次货币战争日不落帝国建立全球货币霸权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
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
当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它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一是向全球收取巨额铸币税,二是对全球货币的调控权。
英国通过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仅在全球攫取了巨额利益,使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英镑还延缓了大英帝国霸权的衰落。
货币战争(最终版)第一篇:货币战争(最终版)《贷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一书的核心思想便是阴谋论,此书主要描述的事情是世界经济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家族控制,这些银行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这些银行家甚至控制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书中的事实表明货币在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普通的商品,一种可以控制的商品。
尽管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但是从未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认真的考虑过。
网上各大论坛贴吧激烈讨论,对于此书的探讨也是广受争议。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货币”这两个字既不熟悉,又不常见,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入的了解。
想想,我所熟悉的只不过是“钱”这个字,常见的也只不过是“人名币”这个词,但通过读《货币战争》,我知道货币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钱,而是充当一种等价物。
货币可以多种多样,贝壳也可以充当货币,因为货币本身不需要什么价值。
这本书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演绎了西方近代史和金融发展史,使我认识到一个观念: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坚决不会认同这个观念的,因为它过于直白、过于残酷、过于冷漠。
但现在,当我读者这本书中陈述的史实时,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所陈述的史实恰好印证了这个可恶的观点。
梅耶.罗斯柴尔德说过:“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 本书是我认识到:金融是新世纪“殖民战争”的核武器正是因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世界各个强国都积极地参加到这场关于货币的金融战里。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比看得见硝烟的战争更加残酷、更加可怕。
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遭到金融战争的打击,会立即造成整个国家内部局势动荡。
金融是新世纪“殖民战争”的核武器,谁能熟练地应用它,谁就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就书的本身和它的内容观点而言,以上的观点很有见地,使我受益匪浅。
书里面的内容煽动性很强,有非常强烈的阴谋论色彩,再加上很强的忧患意识,所以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面,会与广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共鸣,因为大家对美国和外资都心新存警惕本书是我知道“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以前看杂志或报纸总会看到:身价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的宝座。
史鉴·金融危机下的众生相:盘点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9年第4期文/ 交易之家我们来梳理一下“货币战”的完整路径:次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量化宽松——资本流向欧洲——美国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几国国债评级——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大贬值——热钱涌入亚洲等新兴国家——新兴国家经济过热出现泡沫——资本外流——新兴国家经济危机浮现、货币贬值——美国就业率恢复、经济好转、退出量化宽松——全球各国面临更多的资本撤离——各国不得不采取应对手段恢复本国经济正常增长——资本回流美国。
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
大国不仅追求实物财富,而且非常擅长于玩“财富游戏”。
所谓“财富游戏”,就是大国自己印刷“虚拟财富”( 本国货币),然后拿这些“虚拟财富”去交换别国的真正实物财富,并且在别的国家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足够多时,制造金融危机大规模地将其消灭。
美国就是玩“财富游戏”的顶尖高手。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十次货币战争,希望从中或可受到启发。
一、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得相当成熟。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二、牛顿奠定金本位制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币材, 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作者: 梁晨[1]
作者机构: [1]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4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178-183页
主题词: 日本;侵华战争;货币金融
摘要: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其侵略包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经济政策是运用经济和发挥经济力量的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用这把剑,不但不能解决好战时的经济问题,更会造成军事失败.为此,日本方面在侵华战争中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一样激烈的货币金融侵略战.日本在中国各地以货币手段,或伪造中方通货或在占领区滥发伪币,聚敛财富,并妄图以此破坏我之金融体系,遏制我战时经济命脉,摧毁我抗战的物质基础.理清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及其控制下的伪政府在华的货币政策,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与目的,可以展示日本对华金融侵略的真相.。
货币战争读后感范文1500字作文《货币战争》这本书虽然以阴谋论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偏激的画面,但是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货币战争读后感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
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
能够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
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务必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
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
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07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
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
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
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
(lz13)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
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
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
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样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因此关联它的公私有属性,是正因它有发钞的权利。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货币战争读书笔记800字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该书揭露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财富被极少数的金融寡头们所掠夺和占有。
读后让人触目惊心,使人震撼同时又感到深深地不安而后怕。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当今世界上美国并不是最强大的。
充其量美国仅仅是这些人的一个傀儡和工具而已。
书中说不要问一般的中国人,就是问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没有几个知道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不是国家的,而是私人的,并且货币的发行权也不由国家来发行,不仅如此。
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等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都是这些人的。
所有这些国家至今都是这些人的巨额债务人,今生今世都无法还清。
看了这本书后,我们会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同时也会重新解读世界历史。
而金融寡头们的强大,我认为并不是单纯的金钱的堆积,也有时间积累,正因为300年的传承,他们直至现在,也依然走在普通人的前面,因为经过时间的前进,他们已经领悟了社会规律,并开始改造规律,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所以之后才有了幕后控制国会、总统、国家银行私有化、国家情报机关私有化、建立国际金融货币组织等等一系列非常人可做之事。
强盗来制定游戏规则毫无疑问肯定是有利于强盗的。
所以现在现在才有这么多令人疑惑的规则。
拜读过一些人的读书笔记,有几位在金本位上争执不休,个人认为应恢复金本位,信用货币始终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类从来就没有绝对的信用,每个人的信用都有他自己的底线,09年金融危机就是个例子了,那些金融衍生品中的垃圾都被人为定义为A级,人类的贪欲还会有止境吗?退一步说,信用货币的购买力离百年前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差距?而诚实货币的回归才能有效地将人类的贪欲“圈养”起来,不让它们“咬”人。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2因为听同学大致提货货币战争那本书的内容,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一直没看,倒是正好在图书馆撞到这本,就一口气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