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婚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老年再婚难问题老年再婚难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老年人的再婚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但是相较于年轻人,老年再婚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也更加突出和复杂。
本文将就老年再婚难问题进行一些浅析,探讨老年再婚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再婚难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再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甚至有些人认为再婚是对前一段婚姻的否定和不尊重。
不少老年人即便想再婚,也会因为家人、朋友的反对而望而却步,或者即便再婚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质疑。
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给老年再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
老年再婚难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老年再婚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和压力较大,包括子女的反对、财产继承、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困难。
不少老年人再婚时面临着子女的反对和质疑,尤其是对于财产继承和分配的问题,会引发家庭纠纷和矛盾。
社会地位的改变和社会认可的缺失也会给老年再婚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老年再婚的难题,需要进行社会化的协调和调整。
老年再婚难问题的根本在于个人心理和情感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再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在于个体的心理和情感问题。
老年再婚的人往往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婚姻,可能面对孩子的离家和空巢问题,以及来自前一段婚姻的伤痛和打击。
这些心理和情感问题会成为老年人再婚的障碍,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咨询。
针对老年再婚难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协调和解决。
社会需要进行观念和价值观的调整和改变,尊重老年人的人生选择,并鼓励和支持老年再婚。
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再婚的法律保护和制度建设,保障老年再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继承。
社会需要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家庭和个体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调整,接受新的家庭成员,尊重他们的选择和需求,逐步和谐相处。
老年再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体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再婚更加顺利和平稳。
老人找后老伴的利与弊1、再婚有益老人心理健康一个新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喜怒哀乐,这样可以排除内心的烦恼、焦虑、苦闷、抑郁,使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刺激达到平衡。
对于再婚老人来说,有人陪伴度日可以消除孤独。
白天做些两个人都感兴趣又对社会有益的事,晚上一起听音乐、看电视,夜深人静时互相体贴、安慰。
这样的生活既解决了平时在生病时有人照顾,又给生活带来了乐趣。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
它能使人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后阶段。
2、老人再婚有利长寿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一旦老伴去世,另一方的精神受到严重创伤,感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没意思,甚至产生厌世与轻生的念头。
如果由孤独的两位老人组成新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会改变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使精神创伤得到安慰,从而让生命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3、再婚各有子女各有家曾经的婚姻,从二人世界发展到有儿有女,都只有一个家。
舌头不小心还被牙齿咬破呢,夫妻之间免不了磕磕碰碰。
即使有了口角生了气,也逃避不到哪里去。
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还是同床共枕。
半夜争吵半夜和,半夜不和不是好公婆。
大多数原配之间的不和,由于日同房夜同床,避不开的亲密接触结果,是慢慢地烟消气散,慢慢地和好如初。
再婚则不同。
一旦生气,一气之下回到各自的家。
如果双方都等着对方道歉,坚持着不打电话认个错,几个月断了通话,新建的感情容易淡,半路的夫妻容易散。
1、夫妻关系敏感首先是夫妻之间,他们经历过前次婚姻,在理论上说应该是心智更成熟,对待婚姻也会更理性、更慎重。
他们既然选择了再婚,应该会更加懂得珍惜家庭与婚姻。
然而,事实上,夫妻之间难免会受到前次婚姻的影响,产生磕磕碰碰,对于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也会表现得更敏感、更强烈、更怕受到伤害。
因此,再婚家庭能否持续下去,并且走出前次婚姻的阴影,关系到重组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老年人再婚注意事项*导读:老年人再婚注意事项有哪些?现在,不少老年人都会在离婚或丧偶后再婚,那么,老人再婚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讲讲老年人再婚的注意事项吧。
*老年人再婚注意事项*1、未婚同居当慎重据悉,老年再婚的稳定率很低。
在天津,老年人再婚后的离婚率高达70%;在上海,老人再婚后的离婚率也高达50%。
因此,一些老年人认为,不领证比较自由,万一双方没感觉了,分手会比较简单。
但是,未婚同居不为法律所认可,其间如果当事双方的权利受到侵害,是无法得到法律保障的。
如果老年人不考虑婚姻,只谈恋爱,那是个人的自由;如果考虑婚姻却未婚同居,则应慎重。
*2、要有正确的再婚动机老人再婚原因或为孤独冷寂,或为料理生活,或为改善条件等等,孰是孰非,因各人情况不同,很难评说。
但是,思想感情的一致,应当是重要条件。
马雅科夫斯基在《爱情》一诗中有一句名言:应当将男人同女人的生活,用一个词连接起来,那个词就是同志。
同志者,志向、理想、感情一致也。
当然,对婚后的家务劳动、经济关系、住房总是也应慎重考虑。
但如果单纯考虑经济、住房家务,就有失偏颇,本末倒置了。
个别老人为解决子女的结婚用房,不惜牺牲自己的晚年幸福,草率地与他人结合,更不可取。
*3、再婚切忌短平快如果双方没有取得共识和理解,并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匆忙结合,将会喝下自己酿下的苦酒,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她说,再婚对老年人的体力、精力都是一个严峻考验。
所以应做到:一要加强婚前了解,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组成,尤其是双方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
二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将双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和双方子女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明确下来。
三是考虑财产问题对婚姻生活的影响,应在婚前进行公证,以免婚后发生争执。
*4、应考虑与对方在个性,情趣、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是否相投相合比如,一方喜欢种花养草,一方认为这是把钱往水里掷;一方好动,一方喜静;一方爱听京剧,一方爱听越剧,这就难免在生活中产生矛盾;情趣爱好还牵涉到性格、文化修养,与劳动爱好有关。
70岁老人再婚的隐患文章目录*一、70岁老人再婚的隐患*二、老年人再婚的好处*三、老人如何处理再婚生活70岁老人再婚的隐患1、子女的不理解甚至阻挠是老年人再婚的最大障碍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约束,老年人再婚一直不被推崇。
很多老人因为子女的阻挠而放弃再婚的念头,近几年出现的老年人同居、走婚等现象,也和子女阻挠有很大的关系。
子女阻挠父母再婚,在过去主要是因为观念上难以接受,可不少人觉得面子上不好看,这都是陈旧的思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这种顾虑已经在逐步的消除。
而更为现实的因素却凸显出来。
如今,子女阻挠父母再婚更为常见的原因是赡养及财产问题。
2、再婚后的赡养问题是老年人的顾虑所在夫妻有相互扶助的义务,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生活上需要更多的照顾,老年再婚夫妻间相互扶助的能力自然不比年轻夫妻,照顾老人的义务应更多的落在子女身上。
父母再婚后,有些子女由于与父母的配偶无感情基础,难以建立融洽的关系,有的子女推卸责任,不愿继续负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对父母再婚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此外,老年人在看病就医等方面的花费往往较高,一般在老人财产不足的情况下,医疗保险以外的费用多由子女承担。
而再婚双方子女相互推诿,拒不承担医疗费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有的老人,因经济条件不太好,担心再婚后子女不再给予赡养费、医疗费等,从而放弃了自己再婚的权利。
3、家庭财产及遗产继承问题是老年人再婚难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子女的阻挠,还是老人自己的顾虑,归根结底都是源于财产的所有权及继承权的问题。
再婚老人的婚前财产虽然归个人所有,但婚后所得依法应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使用。
而再婚后,配偶之间当然互相享有财产继承权。
现实生活中,老人再婚后除工资收入外,还有可能取得如住房补贴等数额较大的财产,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婚后所得均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使用。
在夫妻一方死亡的情况下,另一方也是法定第一顺序的财产继承人;在房屋为公有租赁房屋的情况下,另一方更是承租人的共同居住人,有继续居住甚至承租的权利。
祝福老年再婚的金句1. 老年再婚又咋啦?那也是追求幸福呀!就像老树发新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呢!比如隔壁的李爷爷和张奶奶,他们再婚之后每天都乐呵呵的,多让人羡慕啊!2. 谁说老年人就不能拥有甜甜的爱情?老年再婚不也是一种美好的开始嘛!就如同夕阳下绽放的花朵,别样的美丽!你看小区里的那对再婚老人,手牵手散步的样子,多浪漫呀!3. 老年再婚多棒呀!那是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彩呢!好比黑暗中突然亮起的明灯,带来温暖和希望。
我认识的王伯伯再婚之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呢!4. 哎呀,老年再婚有什么不好呢?这是给自己再一次拥抱幸福的机会呀!就像久旱逢甘霖,是多么难得呀!咱村的刘大爷再婚后,日子过得可红火啦!5. 老年再婚怎么就不行呢?这明明是开启新人生的钥匙呀!如同迷路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不是有一对老人再婚之后,相互扶持,过得特别幸福吗?6. 难道老年再婚不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吗?那可是生活中的惊喜呀!好比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
我亲戚家的长辈再婚了,现在一家人可和睦啦!7. 老年再婚多了不起呀!这是给自己的生活注入新活力呀!像给陈旧的机器换上新零件。
张爷爷和新老伴在一起后,每天都笑哈哈的。
8. 谁说老年再婚不应该被祝福呢?这是多勇敢的决定呀!如同在沙漠中找到绿洲。
我听说的一对老年再婚夫妻,相互陪伴,多温馨啊!9. 老年再婚不好吗?明明很好呀!这是给自己一个全新的未来呀!好像枯木又逢春。
隔壁镇上有对老人再婚后,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
10. 老年再婚绝对应该被祝福呀!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就像寒夜中的篝火,温暖人心。
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再婚后,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呢!结论:老年再婚是一件值得尊重和祝福的事情,它能让老年人在晚年重新找到幸福和温暖,应该为他们的勇敢和追求喝彩!。
浅析老年再婚难问题老年再婚难,是指在老年人群中再次走入婚姻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再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老年再婚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寻找情感依靠和生活伴侣的需求,然而受到社会、家庭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困难重重。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家庭、经济和个体心理等方面分析老年再婚难的原因,以及对老年再婚者的影响。
一、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再婚一直都是一件较为敏感的话题。
尤其是在老年再婚问题上,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传统的婚姻观念在老年再婚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某种程度上,传统的封建思想使得老年再婚者承受了更多的道德压力和社会压力。
他们往往要在社会和家庭的非议声中重新选择婚姻,这就给老年再婚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压力。
社会上对老年再婚者的误解和偏见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使得老年再婚者在婚姻过程中感到更为被动和压抑。
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老年再婚本身就成为了一种难题,社会和文化的束缚使得老年再婚者更加难以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二、家庭因素老年再婚者通常都有着自己的成年子女,而家庭因素也是影响老年再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子女的态度和看法对于老年再婚者的婚姻选择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对父母的婚姻选择有着很大的话语权,而子女们对于父母的再婚往往持有审慎和保守的态度。
他们往往会担心父母的再婚会破坏原有家庭的稳定和和谐,也担心再婚会对自己的利益产生影响。
子女的态度和看法往往成为了老年再婚者再婚困难的一大阻碍。
老年再婚还会涉及到家庭资产的问题,会引发家庭纠纷等问题,这也使得老年再婚者在再婚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三、经济因素老年再婚者通常都会遇到经济上的问题,这也成为了老年再婚难的一大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再婚者往往面临着退休金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老年再婚者在婚姻选择上的不确定性。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老年再婚意味着再次组建家庭,一方面需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将来的生活支出等问题。
老年人再婚协议书5篇篇1甲方(男方):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女方):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均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充分了解再婚意义及相互权益的基础上,本着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目的甲乙双方因共同的情感需求及生活考虑,决定再婚。
本协议旨在明确双方再婚后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及各自家庭的合法权益。
二、财产处理1. 双方再婚前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再婚后各自的收入、财产及增值归各自所有。
2. 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共同管理,共同使用。
3. 双方均有权继承各自原有家庭的财产及遗产。
三、家庭关系处理1. 双方再婚后,各自与前任的关系处理应尊重对方,不得影响家庭和谐。
2. 双方均有义务尊重对方的子女,并尽力维护家庭和睦。
3. 双方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等责任应共同承担,共同关心子女的成长。
四、生活安排及照顾义务1. 双方应共同承担家庭生活的各项开支,包括住房、饮食、医疗、娱乐等。
2. 双方应相互照顾、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共同参加适当的锻炼和活动。
3. 在日常生活中,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协商,共同处理家庭事务。
五、法律责任与义务1. 双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履行作为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 双方应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不得有损害对方及家庭利益的行为。
3. 如一方出现违法行为或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离婚约定1. 如因特殊原因,双方决定离婚,应友好协商,妥善处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
2. 离婚时,双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合理地处理各项事宜。
3. 离婚后,双方应互相尊重,不得恶意攻击对方或涉及对方隐私。
七、其他约定1. 双方应共同维护家庭和睦,如遇矛盾或纠纷,应友好协商解决。
怎么看待老年人的再婚心理怎么看待老年人的再婚心理如何看老人再婚心理1、再婚有利健康身体健康首先,一个新的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喜怒哀乐,这样可以排除内心的烦恼、焦虑、苦闷忧郁。
使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刺激达到平衡。
其次,对于再婚老人来说,有人陪伴度日可以消除孤独。
白天做些两个人都感兴趣又对社会有益的事。
晚上一起听音乐、看电视;夜深人静时互相体贴、安慰。
这样的生活既解决了平时在生病时有人照顾,又给生活带来了乐趣。
所以,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
2、再婚有利于老人长寿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理学认为,老年人仍然有性要求。
适度的性生活可以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延缓衰老;性生活对神经系统也有益,可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兴奋神经,抑制忧郁情绪。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对47000多个家庭进行研究,发现有配偶的人比单身的人更为健康。
各国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婚姻满足感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生活的信心。
统计学结论证明,具有亲密婚姻关系的老年人,更容易排除抑郁感。
尤其是老年男子,年轻时非常活跃,到了老年,反而不喜欢社交,常常倾向于向妻子倾诉。
3、子女应该支持老人再婚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孙满堂不如半路夫妻”,大部分丧偶老人都想再找个老伴,驱除孤独,相互依靠,安度晚年。
但他们的美好愿望往往会遭到子女的反对和百般阻拦。
究其原因,无非是担心老人的房子和存款等财产再婚后落入他人之手。
法律明确规定,老人的房子和存折等属于老人私有财产,老人完全可以自由处置,其他人无权干涉。
所以丧偶老人应该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作为子女,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已属不易,一旦他们任何一方去世后,应该体谅丧偶老人的心情,大力支持老人再婚,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小算盘,为老人再婚设卡阻拦。
再婚老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再婚老人要互相信任双方生活到一起后,要互相信任,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尽量克服攀比、猜忌等不良心理。
老年人再婚篇1:老年人再婚老年人再婚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9亿,占总人口的10.46%。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丧偶老人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关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丧偶比例是30.6%,将近40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9亿,占总人口的10.46%。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丧偶老人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关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丧偶比例是30.6%,将近4000万人。
浙江省老年学会抽样调查显示,有82%的老人想再婚找个老伴携手夕阳,没有这个想法的老人只占18%.可见,老年人再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目前,老年再婚主要有三种形式英英。
一、登记结婚,这是传统的婚姻关系,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但是,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办理登记手续。
一怕过不到一起还得办理离婚手续,太麻烦;二怕一方先走了,或者婚姻破裂时分割财产出矛盾;三怕给子女添麻烦。
据有关部门调查,登记再婚的老人只占全部再婚老人的一成还不到,且离婚率高达三分之一。
当然,也有美丽的黄昏恋。
黄宗英与冯亦代建立于纯爱基础上的黄昏恋,却以《纯爱》一书,留下了永远的佳话,他们1993年结婚,冯亦代1996年患了脑血栓,一度失语,记忆力也严重衰减。
她执意搬到病房,用毛笔把拼音字母抄在大纸上,让冯亦代每天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练。
买来写字板和粗笔,让冯亦代练习写字,从笔画开始,冯亦代坐在轮椅上,呆滞地看着大字,黄宗英扶着他的手,一笔一笔上下左右写着。
写累了,又像小孩一样开始咿呀学语。
两个月后,冯亦代挺过了那一场大病,恢复了说话和写字。
过了几个月,居然还写出了新的情书,写出了书评和散文。
朋友们都说这是奇迹。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奇迹的身后,站着的是黄宗英。
二、搭伴婚姻(走婚)想要老有所“伴”并非易事,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因此许多害怕孤独、渴盼幸福的老人无奈之下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摩梭人”那种“走婚”方式,他们一旦找到相互满意的人,如果没有单独的住房,或者双方都有子女需要照顾而脱离不开,每周一方到另一方家里住几个晚上,白天再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或者白天孩子上班去了,两个老人再相聚,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星期天不用照顾孩子时,两老人再携手去逛公园。
若一方病了,另一方就去关怀照顾,不再需要其子女歇班在家侍后。
如今这种老年人不办理结婚证而同居的现象越来越多。
走婚给两个家都留有充足的时间,也给自己留有独立的空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选择“走婚”搭伴养老,而没有选择再婚?专家认为老年人逃避再婚主要是因为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为了规避再婚后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
老人再婚后压力大,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多,尤其是男方,担心会女方分掉他的财产,损害了他的利益,还担心今后要负担女方的赡养问题。
于是,只好选择“走婚”。
二是避免给子女带来麻烦。
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不结婚还好,一旦结婚,就不能接受了。
很多丧偶老人等到孩子们都成家了,才有找老伴再婚的想法。
有的子女说“我们做子女的不是不替老人着想,我们会把老人照顾好,不需再有个后爸后妈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
再说,后爸后妈哪有儿女亲呢?”不少老人因顾及子女的态度,只好不再考虑登记结婚。
三是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
以前人们对老人同居的观念是不能接受的,现在老人自己、子女以及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走婚同居、搭伴养老这种方式,虽然不合法,但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社会眼光越来越宽容,给老人迈出“走婚”这一步创造了比以前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
四是“走婚”留下了心理缓冲期,老人的选择空间大。
从“走婚”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继续“走婚”下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空间都很大。
“走婚”的过程,能给搭伴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
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一时难以改变,先一起生活适应一段时间,相互适应,这样的搭伴养老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了老人相对自由的空间。
同时,由于社会经历较丰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害怕上当受骗,“走婚”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阶段。
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好,眼一闭,各走各的,没麻烦。
合得来一起过;合不来,就分手。
不少老人选择“走婚”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陈旧的社会观念仍在束缚着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以隐匿、扣押财产等方式干涉老年人再婚和与配偶生活的权益。
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对独身老人都应体现人文关怀,支持老人再婚。
三、契约婚姻为了避免老人再婚带来的麻烦,可以在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的养老、生病如何护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叫“协议再婚”,中国老年网上一位名叫“争春人”的老人说的好,法律是保护权益的,法律保护不了爱情。
我们的再婚,双方都没有什么“权益”需要保护,只要你情我愿,就不需要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的“保护”。
我们的再婚“协议”虽然很简单,但它就是我们再婚的“证书”。
中心内容其实就一句话一方女儿不承担赡养另一方老人的赡养义务,当然也不能继承另一方老人的遗产。
换句话说,我们双方女儿,都不会因我们的再婚而失去什么,反而会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们在拟定这个协议之前,事先征求了儿女的意见,然后请双方儿女和介绍人吃了顿饭,在饭桌上签的字。
女儿确认协议内容,介绍人作为证人,都签了字。
他们于2003年9月19日,在一家叫“满福楼”的饭店设一桌婚宴,取意其吉利的名字,希望他们的再婚圆满、幸福。
相伴夕阳红,是人生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老人最看重是否两情相依。
只要两人愿意相依为伴,登记结婚也好,搭伴同居也行,写上几条协议,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供双方共同遵守。
我觉得契约婚姻简便可行。
契约的内容可包括如下几款1、生活费,是由一方独自承担还是实行AA制。
2、住房由谁来提供,取暖费谁来承担。
3、疾病,得了重大疾病医药费怎么办,生活不能自理是由老伴护理还是由各自子女护理。
4、一方先故,另一方由谁来赡养,如一方无子女怎么办。
5、怎样处理双方的亲属关系,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礼金由谁拿。
6、外出旅游、探亲访友谁承担费用。
当然,这些不一定都写在纸上,但是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达成共识。
老年再婚没有共同子女,没有共同财产,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新家庭,要想维持这个家庭的稳定只有协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风格,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四忌;一忌出言不逊,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千万不要出口伤人,否则,一丁点矛盾被激化,将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二忌不理家务,家务是夫妻双方的事情。
无论是丈夫当“甩手掌柜”,还是妻子做休闲皇后”,久而久之,难免产生隔阂或矛盾。
三忌怠慢待对方子女亲友,要把对方的子女亲友当成自己的子女亲友一样看待,要当亲爹亲妈,不能做后爹后娘。
四忌无端猜疑,夫妻间最可贵的是信任,最有害的是猜疑。
家庭的悲剧往往是由猜疑拉开序幕的。
老年再婚家庭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不稳定的,需要双方精心呵护,培养感情,链接亲情,共同添砖加瓦,用爱心来营造夕阳下的爱巢。
点击进入“个人图书馆”操作方法介绍(补充版1)“个人图书馆”操作方法介绍(补充版2)“顶图”的放置方法(原创)如何把个人图书馆的快捷方式放置到桌面上个人图书馆操作方法介绍文件夹设置献给您的礼物文章来源于网络“春天没来”整理2 0 1 2 年3 月 2 7 日于北京老年人再婚篇2:如何对待老年人再婚如何对待老年人再婚内容摘要如何对待老年人再婚?爱情与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花前月下、两情相悦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进入人生夕阳的老年人同样需要情感的慰藉、爱情的滋润。
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积极探索阻碍老年人再婚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老年问题越来越多,其中老年人再婚逐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如何对待老年人再婚?爱情与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花前月下、两情相悦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进入人生夕阳的老年人同样需要情感的慰藉、爱情的滋润。
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积极探索阻碍老年人再婚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老年人再婚是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少年夫妻老来伴,伴侣和婚姻对老年人有着更加非同寻常的意义。
老年人独身生活并非冷了铺个电热毯、闷了养个宠物那么简单,通常会给他们的心理、精神、生活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有研究表明,不同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有配偶的老年人在户居、供养和照料上都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因为配偶之间的互助可以减轻对子女的依赖。
老年人再婚即可在生活上相互照顾、相互鼓励,使精神得到慰籍,也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堪称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
老年人再婚离异不是个案相对结发夫妻来说,再婚的老年夫妻由于没有深厚的感情根基,各方面可塑性降低,更容易发生摩擦与纠纷,比如子女态度、财产继承权、赡养、护理义务、双方了解程度、性格、情趣、生活习惯差异、对各自子女的偏爱等等,都会导致一些老人再婚家庭不和,甚至要用离婚这一极端的方式结束婚姻,据网络数据显示,老年人再婚的离婚率高达三分之一以上。
为此,也出现了“走婚”、契约婚姻等多种形式的老年婚姻,甚至出现了陪床保姆。
其实,老年再婚家庭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不稳定的,都需要双方精心呵护,培养感情,链接亲情,用宽容大度的心包容对方,共同添砖加瓦,用爱心来营造夕阳下的爱巢,建造和谐幸福的再婚家庭。
再婚渐成养老新模式中国家庭人口已呈现“倒三角形”结构,家庭规模不断趋于小型化,使得年轻人和父母更趋向于各自独立居住,而伴侣就成了老年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使得无偶老人更显孤寂,再婚就成了单身老人面临的选择。
有专家认为,老年人再婚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婚”,在于“养老”,老人再婚是一种特殊的、阶段性的户主养老模式。
在我国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也是一种新养老模式的尝试。
如果从年轻人婚姻的角度看待老年人再婚,往往理解不了老人再婚的本质。
老年人已经不可能产生像年轻人那样火热的爱情,老人的爱体现在生活中,互相照料、互相慰藉、互相供给,是回归的伴侣,所以说老年人再婚更像是纯粹的养老婚姻、生活婚姻。
老年人对再婚应持慎重态度现在老年人再婚认同率高、成功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再婚家庭不和谐也屡见不鲜。
因此,对于阻碍老年人再婚、影响再婚家庭和谐的因素一定要慎重对待。
首先,要消除子女对再婚老年人赡养、遗产继承等问题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对态度,从根本上保障再婚老年人的利益;其次,再婚老人决不能草率从事,采取短、平、快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