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13.06 KB
- 文档页数:2
公关论坛公关世界 \ PRWORLD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文/王雨晴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疾病护理转为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有高水平的护理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
目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护患关系也成为医院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工作中的挑战。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及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护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已成为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护患之间存在的人际关系及人际沟通问题,提出如何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护理,影响因素,人际沟通一、护患关系及护患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关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等活动中与病人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
[1]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为重要。
护患人际沟通一般指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其过程是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形式,包括言语交谈,书面文字,面部表情,目光和电子媒体等,达到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信息传递,护士完成自己的护理工作任务,并能够帮助患者促进疾病的康复。
护患沟通的目的是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需求得到满足,护士和患者之间的矛盾降低。
护士和患者在沟通的过程中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健康评估,确定患者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治疗性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护理工作是医疗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做好护理工作对病人疾病的恢复和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及医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护士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严重影响护患关系。
护士如何做好人际沟通和维护人际关系-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在护理工作中, 沟通是护理人际关系的中心。
本文探讨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护理工作; 护士; 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0 引言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人沟通,护士与同事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护士职责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有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护际沟通等,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解决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的重要途径。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1.1 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
同时,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
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的资料,确立问题,提供信息和情绪支持[2]。
在护患沟通中,其中心内容就是要彼此信任,这也是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1.2 医护沟通医护沟通是指对于患者情况如何医生和护士要进行沟通[3],医生要把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时告知护士,护士也要把诊疗中所看到的患者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以此来对诊疗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
从中可以看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患者在医疗全程中都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紧密配合。
1.3 护际沟通护际沟通主要是指护士长、护士、护士实习生等之间的人际沟通。
医院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是由多个护士共同协作完成的,各有分工,需要彼此紧密配合,只有护士间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要职责是要处理好护理人际关系,而所谓护理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交流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最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等。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技巧二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大夫、护士等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
护理工作中良好的人际沟通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人际沟通一、护患关系从专业角度上来讲,护士专门的功能确实是关心患者复原、坚持及促进健康。
护患关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治疗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专门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指诊疗康复护理和预防保健活动中所形成的患者(及其家属)、保健对象与护理人员(及其所属单位)之间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是构成护理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护患关系是双向的,是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在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
这种关系除具有一样人际关系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1.护患关系的性质:〔1〕护患关系是关心系统与被关心系统的关系关心系统包括大夫、护理人员及其他医务人员;被关心系统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亲朋好友等。
其特点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一样是发生在患者无法满足自己的差不多需要的时候,内容是关心患者解决困难,克服病痛。
〔2〕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护患双方要达成的是关于健康的共识,其本身确实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护患双方的知识、体验、态度、情绪、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差异,都会阻碍双方的感受和期望,从而阻碍彼此间的沟通和护理成效。
〔3〕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人际关系护士作为一个专业关心者,有责任了解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打算和措施来满足患者的差不多需要。
在目前的护患关系中发生一些问题,许多都源于对这种关系缺乏认识。
〔4〕护理人员是护患关系的主导者在护患关系中,患者处于被动地位,作为关心者的护理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护理人员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进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也是责任的要紧承担者。
2.护患关系的特点:〔1〕护患关系是专门的:它是发生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人物之间。
护理学专业的沟通与人际关系研究在护理学专业中,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家属、医生以及其他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专业中沟通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提高沟通技巧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沟通的重要性在护理学专业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循医嘱,增加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有效沟通,护士能够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护士之间的良好沟通也是团队合作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二、沟通技巧的提升为了提高护理学专业中的沟通技巧,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倾听技巧:护士应该学会倾听,在与患者交流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护士应保持专注,避免中断或插话,以便真正理解患者的需要。
2. 清晰表达:护士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确保患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信息。
3. 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表达,护士还可以利用非语言沟通来传递信息,比如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确保其与所传递的信息一致。
4. 团队协作:在护理团队中,护士需要与其他护士、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
护士应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分享信息和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三、促进良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护理学专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1. 尊重他人:护士应尊重患者、家属,以及其他护士和医务人员。
护士不仅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隐私,还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信仰。
2. 建立信任:护士应努力建立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与患者和其他医疗人员合作。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展示真诚和共情来建立信任。
3. 积极解决冲突:在护理学专业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冲突和不和谐的情况。
护士应积极处理这些冲突,并寻求解决方案,以确保团队的和谐和顺利工作。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存在的人际关系有:护患关系,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护际关系,即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指护士与护士之间或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
护医关系,也称医护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护技关系,指护理人员与医技科室及其人员的关系。
护勤关系,指护理人员与后勤服务科室及其人员的关系。
护院关系,指护理人员与院领导及行政科室及其人员之间的关系。
护理与社会关系,指护理人员与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处理【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成长跟医疗技术水平的不竭提高,人们的健康也获得了很年夜的改良,在这些正面影响面前还有些问题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与护理纠纷的发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庞杂而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有着肯定的联系。
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可以减少纠纷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跟效率。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过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词】护理工作;人际沟通;人际关系1.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互相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成长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过程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
主要包含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勤关系等。
1.1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性质与特点护患关系是辅佐系统与被辅佐系统的关系:在医疗护理处事过程中,护士与患者通过提供辅佐和寻求辅佐形成特殊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护患关系不是护患之间简单的相遇关系,而是护患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专业性互动关系。
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工作关系:治疗性关系是护患关系职业行为的暗示,是一种有目标、需要认真增进和谨慎执行的关系,并具有一定强制性。
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主要责任者:作为护理处事的提供者,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处于主导位置,其言行在很年夜水平上决定着护患关系的成长趋势。
因此,一般情况下,护士是增进护患关系向积极标的目的成长的推动者,也是护患关系发生障碍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通过提供处事满足患者需要是护患关系区别与一般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护士应全面认识、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功能,认真履行角色责任和工作职责,使自己的言行合适患者对护士角色的期待。
工作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水平、职业、个性等特点,了解患者对新角色的认识,努力辅佐患者尽快适应新角色,主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减轻或消除护患之间的理解分歧,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沟通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通俗性。
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420-01【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医疗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各种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而又复杂。
造成这种不良局面的原因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有很大关系。
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医疗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护理工作中如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护理工作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即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简称沟通,有时又称为交往、交流等。
护理工作中积极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护理工作人际关系人际沟通1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
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技关系、护勤关系等等。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观念和知识而进行的沟通。
1.1 护患关系及沟通: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护士由于工作需要,与患者之间所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也是护士职业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的主体。
护理人际关系范文
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医护人员与患
者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合作。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
护理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护理人际
关系。
首先,建立互信是护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患者来到医院首先就是希望
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支持,而互信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
护理人员应该用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尽力满足。
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严守职业道德,确保患者的信息安全。
只有建立了互信,患者才会把自己的健康问题
告诉医护人员,并更加配合医护工作。
最后,要注重持续改进和反思。
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
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持续改进和反思,护
理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人际关系对于医护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互信、有
效沟通、合作共赢和持续改进等方式,护理人员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医护工作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重视人际关系
的建立与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处理提升工作效果与满意度在医疗护理岗位上,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满意度。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提升工作效果与满意度。
首先,护理人员应注重言语和表达方式。
在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时,语言要简单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性的医学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同时,要注意用语的礼貌和尊重,不要发表批评性言论或伤害他人感情的言辞。
一句温馨的问候或关心的话语,都可以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其次,护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只有充分倾听患者的需求与意见,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在倾听时,要保持专注与耐心,不要急于打断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尽量给予回应与建议。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学会有效解决冲突与处理护理人际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会碰到患者或家属的抱怨与不满情绪,此时护士需要冷静应对,不要激化矛盾,而是通过耐心倾听和积极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同时,与同事之间也要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互相支持与合作,共同促进工作效果的提升。
最后,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提升工作效果与满意度。
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护理技能。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处理对工作效果与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倾听技巧和人际处理能力,可以更好地与患者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工作效果与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护理服务。
希望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加强相关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医疗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的实质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具有以下
五个特点:
(1)是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
(2)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3)是一种治疗性的工作关系
(4)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主要责任者
(5)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患者的需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亦称支配服从型模式,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处于主动的、主导的地位,病人处于被动地接受护理的从属地位,将患
者视为简单的生物体,忽视了人的心理、社会属性,将治疗疾病的
重点置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相互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某些难
(2)指导-合作型:近年来发展起来,是目前护患关系的主要模式,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都是主动的。
护士充当指挥者,病人接受
护士的指导,与之密切合作;病人可以对治疗护理效果提供信息,提
出意见和要求,护患关系比较融洽。
此模式将患者视为具有生物、
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
这种模式可用于一般清醒的病人,如
急性患者和外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3)共同参与型:护患双方都具有大致同等的主动性,共同参与
医疗护理的决策和实施,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
平的慢性疾病病人。
是一种双向、平等、新型的护患关系模式。
初始期:也称熟悉期,是护患之间开始建立信任关系的时期。
此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信任关系,确认患者的需要。
工作期:此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护士高尚的医德、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服务,获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支持,满足患者的需要。
结束期:患者病情好转或康复,护患关系转入结束期。
此期工作重点是与患者共同评价护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尚存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
影响护士与患者家属关系的主要因素:角色期望冲突、角色责任模糊、经济压力过重。
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冲突:家属要求陪护与病室管理要求的冲突、家属希望探视与治疗护理工作的冲突、家属经常询问与护理工作繁忙的冲突。
护士应给予患者家属心理支持,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家属的焦虑和不理解,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向家属适当介绍病人病情,求得其配合与支持。
主动参与疾病治疗与护理的过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关系已由传统的“主导-从属型”变为新型的“并列-互补型”。
影响医护关系的主要因素有角色心理差位、角色压力过重、角色理解欠缺、角色权利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