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4.位移和路程

(1)位移--矢量。(2)路程--标量。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5.速度

(1).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2).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v=t s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一: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二: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三: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理解图象的含义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基本公式

速度—时间关系式:

at

v

v+ =

位移—时间关系式:

2

02

1

at

t

v

x+

=

位移—速度关系式:

ax

v

v2

2

2=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常用推论

平均速度公式:

()v v v +=

021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v v v t +=

=02

2

1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2

2

202

v v v x +=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两个重要比值: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1:3:5-----,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

(

:1).....23(:)12--

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加速度 逐差法

()()

2

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