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案例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线条的魅力(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线条的魅力》,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和认识线条的基本特性,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掌握运用线条进行造型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体验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线条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
2. 线条的运用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3. 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美术作品等。
2. 学具:铅笔、彩色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线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线条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让学生对线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运用线条进行造型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线条的魅力。
板书设计:1. 《线条的魅力》2. 内容:线条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线条的运用和表达方法;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线条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线条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线条的魅力,拍摄或收集一些线条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了解了线条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掌握了运用线条进行造型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4 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线条的魅力》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以线条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了解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运用,培养学生对线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线条的变化、组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欣赏和练习题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线条基础,对线条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线条变化、组合和运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线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线条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线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线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线条作品,让学生感受线条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演示法:教师示范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运用,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线条创作的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橡皮、画纸等。
3.相关线条作品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线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线条的魅力。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线条作品美吗?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运用,如直线、曲线、折线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线条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 students to observe, analyze, and practice the changes, combin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lines, such as strght lines, curves, and broken lines. Guidestudents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of lines.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线条创作的心得和经验。
线条的魅力——《美术》第三册线描教案。
一、线条的魅力1.线条具有轻盈流畅的美感线条不同于实物的质感、色彩、光影,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形式,但其轻盈流畅的美感却能够触及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极大的视觉享受。
2.线条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线条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姿态、气质、动作等,而这些都是与人的内心情感有关的。
例如,一根细线勾勒出来的弯曲的线条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悲痛和苦闷,而一根平直的直线则能表现出人物的冷峻和果断。
3.线条能够营造空间感线条不仅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形态,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空间感。
例如,在图画中勾勒出的竖线可以表现出建筑物的高度、宽度,而曲线则可以表达出空间的深度和曲折。
二、线条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线条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是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也是高阶美术作品中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线条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绘能在线描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物来理解其形态和结构,并将其转化为线条的绘画。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手绘能力。
2.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线描教学能够展现出线条的魅力,让学生体验到艺术带来的无尽魅力。
通过线条的细微差别,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线描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观察实物来理解其结构和形态,还需要将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线条风格。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线条作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项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
通过线描教学,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线条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手绘能力和创造力。
《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浙江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4课《线条的魅力》,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线条也是如此,它装饰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和享受,让我们有无穷的审美体验。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
线的表现力及其丰富,不同形态和不同排列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神奇的线条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及其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并尝试使用线条来进行排列与组合,让学生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思维比较活跃。
这时对他们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线,对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线条造型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
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提高学生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与欣赏大自然、生活实际及艺术品中的线条,进而体会、认识到由线条构成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及画面,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尝试用线条排练与组合。
并领略到由线条变化产生的不同的美感,尝试用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所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三、教学设想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以线条为主线,让学生感受线条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学会用线条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并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少数名族刺绣和用线造型的各种民族生活饰品,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从而让学生对家乡产生美好的愿望,激发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本节课采用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演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等方法来进行,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教案与说课稿《线条的魅力》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线条的魅力》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观察、比较,体味线条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线条线条的韵律、节奏。
通过本课的学习,匡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组合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
2、教学目标(1)发现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味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味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用线条表现画并不目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了,对线条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表现力,但对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不同变化的表现还有所欠缺。
三、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1)“启示引导法”,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示、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预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中采用“课前随意画-画画身边的线-运用各种方法画画有韵味的线-课后用线进行创作”进行启示和引导。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索和感悟。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线条的魅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线条的魅力》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的第14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体验线条在绘画中的魅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线条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线条,发现和感受线条的美。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指导,还有优秀作品的欣赏,旨在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线条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
但学生在运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事物时,往往缺乏观察和思考,线条运用不够准确和生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发现和感受线条的美,提高学生对线条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学会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体验线条在绘画中的魅力,提高对线条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线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学会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线条美,提高学生对线条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创作和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线条的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优秀作品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线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线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让学生了解线条的魅力。
3.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进行线条绘画实践,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4.创作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展示线条的魅力。
5.作品欣赏: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案例评析五棵树镇小学校刘金凤上学期我在执教《线条的魅力》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是课堂中的两个小片段。
片段一:音乐导入,自由绘画体验学习乐趣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准备两首旋律不同的音乐,一首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进行曲》,一首是《天空之城》。
请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在音乐响起的时候随即在纸上画出线条,跟随音乐的旋律自由表现。
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这样的绘画方式,异常的兴奋。
这个小小的导入游戏看来设计的很成功,百分之百的同学愿意加入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氛围立刻变得轻松愉快。
每个孩子都能在美妙与激情的音乐声中挥动着自己的画笔,有的双眼紧闭,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挥手摆动,连班里的最调皮的A同学也低声哼唱起来……音乐结束,他们开心的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我邀请了其中一排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观察他们的线条是什么样的?一样吗,有什么特点呢?线条在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它是绘画的基本组成要素。
各种各样的线条可以组成非常有趣、好看的图画哦!看!我随即拿起笔在一位学生的线条作业上快速的勾画着,很快直线、折线在我的联想添加后变成了高楼大厦,亭台楼阁;曲线、虚线在我的点缀后变成了春天的草原,溪水潺潺,花儿朵朵……我看到一个平时不爱画画的学生拍手欢呼起来,真好看,老师太神奇了,真美呀……大家说的对啊,这就是线条的魅力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线条的魅力》。
大家想学吗?孩子们齐声说道,想。
片段二:欣赏大师名作,感受艺术魅力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线条种类,以及线条的重复与组合等知识后。
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看看用线条表现的作品。
大屏幕切换到一张钢笔绘制的人物速写时,我正准备向大家介绍这幅名作,“这幅画美不美?”环顾四周没有人举手……突然从后排传出了一个男生的声音,我顺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是B同学,“丑死了”,这个声音很刺耳,我有些生气,为了不打乱上课的进度,只能当作没有听见。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教案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线条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和构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表现力和构成原理,学会运用线条创作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力。
2. 线条的构成原理和创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线条的构成原理和创作方法。
2. 如何在作品中表现线条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线条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觉得线条有什么魅力?线条可以表现什么?2. 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力(1)教师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教师通过实例展示线条的表现力,如刚劲、柔美、紧张、放松等。
3. 讲解线条的构成原理和创作方法(1)教师讲解线条的构成原理,如对比、调和、对称、平衡等。
(2)教师讲解线条的创作方法,如勾勒、涂鸦、拼贴等。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线条表现主题。
(2)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线条作品。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运用线条创作一幅作品,下周课堂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线条的基本概念、表现力和构成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线条的魅力》。
2. 教具:线条作品、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美术课是孩子们自由飞翔和体验绘画乐趣的地方,但在我所教的高年级班中,学生表现出低落和抵触情绪,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为了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愉快自主研究,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采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描述】在教授《线条的魅力》一课时,我注意到这节课是技法课,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避免灌输技法使学生被动接受。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音乐导入的自由绘画体验,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自由表现。
在课堂上,我准备了两首旋律不同的音乐,一首是XXX的《命运交响进行曲》,一首是《天空之城》。
学生拿起纸和笔,随着音乐的旋律自由绘画。
这个小小的导入游戏设计成功,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每个孩子都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挥动着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音乐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我邀请其中一排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观察线条的特点和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线条是绘画的基本组成要素,无处不在。
通过这个体验式教学,学生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各种线条可以组成有趣、美丽的图画。
我在一位学生的线条作业上勾画着,直线和折线变成了高楼大厦和亭台楼阁,曲线和虚线变成了春天的草原、溪水和花朵。
一个平时不爱画画的学生也被我勾画的图画吸引了,大家都赞叹不已。
这就是线条的魅力,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课《线条的魅力》。
孩子们都表示想研究。
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线条种类、重复和组合等知识后,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欣赏用线条表现的作品。
我向大家介绍了一幅名作,但没有人举手回答我的问题。
突然,一个男生的声音从后排传来,说这幅画丑死了。
我有些生气,但为了不打乱课程进度,只能当作没有听见。
但很快,教室里冒出了很多这样的声音,让我感到很恼火。
我放下粉笔走到学生中间,问大家为什么有同学觉得这幅画不美,这幅画到底是谁画的。
有几位同学猜可能是学生画的。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十五课二、教材分析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
线能够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
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
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飘逸连绵、纤细雅拙;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到线条的表现力,掌握线条组织的规律,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理解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理解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培养学生造型水平和创造水平。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实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水平,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2、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表演艺术家?2、导入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舞蹈家杨丽平的一段舞蹈《月光》(1)播放一段杨丽萍的舞蹈《月光》视频。
(1分钟)提问:舞蹈演员跳舞身体是呈什么线条的呢?曲线给人一种什么感觉?(2)理解其它线条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曲线还有什么线条?直线随便折一下变成了什么线?折线。
《线条的魅力》教案分析(通用7篇)《线条的魅力》分析篇1教学目标: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学生):铅笔、记号笔,彩色笔。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稳定情绪,师生问好。
一:导入1:吴老师今天特别开心,第一次和我们二小的小朋友见面,今天这节课,要看看哪些小朋友发挥的最好。
老师呢,也带了我的好朋友和大家见面,你们看!ppt展示小鸟伴随着音乐飞舞,带我们去了好多地方,师边说边用手指划过小鸟的踪迹,生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比划。
:2: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小鸟飞过的地方,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一片大森林;生2:有跨海大桥,还有河流;生3:还经过了斑马的身边;师,是的,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引出所有这些地方中线条的概念和存在,板书:直短3:出示湖面图片,学生说说风大,风小,龙卷风时波面上线条的变化4:师小结:线条无处不在,请小朋友们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线条有哪些?生1:老师身上穿的衣服的条纹生2:家里空调机上的纹理生3:地面上的地板有横竖相间的格子条纹5:师:小朋友真是会观察生活中的美,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道具——出示丝带,分别请一个男生和女生上台来表现出一种你喜欢的线条:男生:螺旋形的线条◎女生:一个大圆圈的线○二:新授1:师:线有很多种,请小朋友们拿出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彩色卡纸,在中间,画出你最喜欢的一条线。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发现生活中线条的魅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线条的运用:描绘物体、表现情感、创造图案等。
(3)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界、建筑、艺术作品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线条的魅力,并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线条运用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发现线条的魅力。
2.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条的种类、运用和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美术用品:提供画纸、画笔、颜料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线条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线条。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条?它们给你什么感受?3.2 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1)讲解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讲解线条的运用:描绘物体、表现情感、创造图案等。
3.3 欣赏优秀作品,分析线条运用技巧(1)展示线条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线条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四、实践环节:发现线条的魅力4.1 作业要求(1)运用所学线条知识,创作一幅线条丰富的美术作品。
(2)作品要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展现线条的魅力。
4.2 教师辅导(1)指导学生运用线条描绘物体、表现情感、创造图案等。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发现生活中线条的魅力。
五、总结与评价5.1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强调发现生活中线条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1)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4 线条的魅力》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线条的魅力》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线条的变化和组合,以及线条在绘画中的表现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线条的变化和组合以及线条的表现力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线条也有所接触,但需要引导他们发现线条的美,培养他们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的运用方法,能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线条的变化和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感受线条的魅力,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方法,能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
2.难点:学生如何发现线条的美,用线条创造性地表达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绘画示范、学生作品展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线条构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示范线条的运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线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变化和组合。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人的作品,教师总结评价。
5.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鼓励学生用线条表达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如线条运用、情感表达等。
线条的魔力——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美术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这不仅因为它能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因为它能以最有趣的方式来启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
在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线条成为了课程的重心。
本文将会探究通过线条所创造出的魔力,对孩子们的成长、思考和艺术创作的启发。
爱因斯坦曾说过,“逻辑会带你从A到B,想象力则会带你到任何地方。
”艺术课程能够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而线条是训练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非常好的工具。
在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如讲解、演示和实践来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线条,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有关线条的艺术品、图片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它们,了解线条的构成、类型、表现形式等。
在观察完这些实例后,教师会为孩子们介绍常用的线条类型,如弧线、直线、波浪线、曲线等。
接着,教师会要求孩子们根据学习的知识进行线条练习,比如画直线、画曲线等。
这种线条的练习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手部协调能力以及线条的灵活性和美感等是非常重要的。
随后,教师会要求孩子们实践线条的运用。
比如,用线条来画图形,描绘静物、风景等。
在画静物时,教师会挑选一些具有较强线条感的物件,如铅笔、椅子、花瓶等,让孩子们通过简单的线条表现出它们的形态。
教师还会让孩子们扩大展示他们刚才练习过的线条类型与线条类型组合的作品。
基础上,孩子们自己的创意也被鼓励参与其中。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他们自己的想法,用线条来表现自己的主题、情感和感受。
对于孩子们来说,线条的美妙不仅仅在于它可以展现出人们所钟爱的静物,风景等,还能表达情感、思考、哲学等复杂的想法。
线条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让他们思考并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想法。
一些重要的元素,如对称性、重复和平衡的遵循,可以帮助孩子们展现自己的审美和美学标准。
线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能够扩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可以在线条上描绘出自己的想象,体现出他们自己的生动和独特的想象。
美术《线条的魅力》解放路小学李联一:教材简析: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
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敏感和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
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日趋加强,而且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如书法、建筑、工艺品等都在向孩子昭显着线条无穷无尽的魅力,这都为本课学习线条的各种形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打下了扎实的绘画表现基础和生活基础,但孩子对生活中美丽的线条艺术却有点孰视无睹,需要教师引导。
本课力图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评一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1、在欣赏讨论中,了解线条的多样性,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2、在尝试探究中,学习线条画的一般画法,感受线条画的韵律美。
三:教学目的: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尝试画出轻重、粗细、快慢、虚实、疏密不同形态的线,体会线条丰富的节奏感和多变的魅力。
五:教学难点:学生能大胆运用线条组织画面,画出线条丰富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作若干张和各种材质的笔,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一)、认识体验(玩一玩)1、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个游戏,看,我这里有根丝带,谁能让它舞动起来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其他同学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2、同学们的桌上有一根毛线,你能把它摆出不同的形状吗?说说你摆的像什么?3、揭题:一根线就能变化出这么多的形状,看来线条还真是很神奇呢。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孩子们喜欢在美术课堂里自由的飞翔,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然而在我所教的高年级班里,情况并非如此。
这是我第一次带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而这几个班的淘气包特别多,这令我很困惑,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正常教学。
在多次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上美术课,但在高年级的课堂里,他们却表现得有些低落,甚者有了抵触情绪。
课堂上老师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提问时也有没人举手,这样使得老师尴尬,课堂变得压抑;有还个别学生因为无聊说话、插嘴、下位等等,这样也会搅乱课堂纪律。
那么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愉快的自主学习呢?
在教授高年级美术课时,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幽默风趣的讲话方式,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课前准备,从简到难有层次的去引导学生学习,找到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一种被动变为主动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在音乐中,在欣赏中,在表演中体会美术学习带给他的快乐。
【案例描述】
前不久我在执教《线条的魅力》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是课堂中的两个小片段。
片段一:音乐导入,自由绘画体验学习乐趣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准备两首旋律不同的音乐,一首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进行曲》,一首是《天空之城》。
请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在音乐响起的时候随即在纸上画出线条,跟随音乐的旋律自由表现。
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这样的绘画方式,异常的兴奋。
这个小小的导入游戏看来设计的很成功,百分之百的同学愿意加入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氛围立刻变得轻松愉快。
每个孩子都能在美妙与激情的音乐声中挥动着自己的画笔,有的双眼紧闭,
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挥手摆动,连班里的最调皮的A同学也低声哼唱起来……音乐结束,他们开心的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我邀请了其中一排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观察他们的线条是什么样的?一样吗,有什么特点呢?线条在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它是绘画的基本组成要素。
各种各样的线条可以组成非常有趣、好看的图画哦!看!我随即拿起笔在一位学生的线条作业上快速的勾画着,很快直线、折线在我的联想添加后变成了高楼大厦,亭台楼阁;曲线、虚线在我的点缀后变成了春天的草原,溪水潺潺,花儿朵朵……我看到一个平时不爱画画的学生拍手欢呼起来,真好看,老师太神奇了,真美呀……大家说的对啊,这就是线条的魅力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线条的魅力》。
大家想学吗?孩子们齐声说道,想。
片段二:欣赏大师名作,感受艺术魅力
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线条种类,以及线条的重复与组合等知识后。
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看看用线条表现的作品。
大屏幕切换到一张钢笔绘制的人物速写时,我正准备向大家介绍这幅名作,“这幅画美不美?”环顾四周没有人举手……突然从后排传出了一个男生的声音,我顺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是B同学,“丑死了”,这个声音很刺耳,我有些生气,为了不打乱上课的进度,只能当作没有听见。
“丑死了,丑死了”,随即教室了冒出了很多这样的声音。
恼火的我有些慌了,怎么办?下面还有实习生在听课,我怎么还能当做没有听见呢!我放下粉笔走到学生中去,伸出双手朝上,疑问的问大家,“为什么有同学并不觉得这幅画美呢?这幅画到底是谁画呢?你们猜猜看?”有几位同学说可能是学生画的。
我走上讲台找到优盘里的一个动画视频。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幅画的作者,他是美国画家凯文·欧森,这里有很多他的作品,非常美。
而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他的作品之一《演奏》。
为什么他要用这样的线条表现一个人物。
现在有同学能读懂他的画吗?”
当同学们了解了这位画家之后,大家都端坐起来,睁大眼睛仔细的观察画中的场景与线条。
B同学伸了伸右手站起来说道“凯文·欧森画的是一个拉小提琴的男人,虽然线条很乱,我们还是能看出这个人的外形及动作,这很厉害。
”“你说的很好”,我示意他坐下。
一个前排男生补充说“我觉得画家用这样的线条画
这位小提琴家是为了表现他演奏时激昂的情感,凌乱的线条重重叠叠在一起,远远的看去仿佛他正在演奏一般。
“你表述得非常精彩,请大家给他点掌声吧!”全班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只要你们用心观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美无处不在。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欣赏了另外几幅大师的线条作品,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精彩纷呈。
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我那颗忐忑的心总算平静下来。
高年级的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发言,淘气包们也不是真的想扰乱课堂,而是他们有的没有自信,有却有很多想法但不愿意以老师要求的方式表达;也有的可能是因为课程的枯燥难懂而挑战老师的权威,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
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得利,鼓励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踊跃发言,妙语连珠。
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线条的表现技巧,感受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审美教育。
【案例反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
”这堂课通过直观的音乐试听感受,即兴的画画游戏和学生自主探究欣赏名画,体会画家的内心世界,感受线条的魅力所在。
这不仅启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也建立了他们在美术学习上的自信,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一)教师要有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引导的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学生们很喜欢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他们的思绪和身体都情不自禁的随着各自的表演而跌宕起伏。
激昂与舒缓的音乐交替和自由的绘画体验,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也让高年级学生在的身心得到最好的放松。
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而然的受到了熏陶和感染,真正地全身心融入到课堂里,教师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与理解名家名画。
高清的名画欣赏以及画家的动态视频介绍可以直观的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
的美术史,让他对画家产生敬佩,对老师给予信任。
没有向以前那样只是单纯的教师介绍和提问,学生看完后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的过程,而是畅所欲言的从各个角度谈谈自己所感所想。
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吗?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课堂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教师要有驾驭课堂“意外”的能力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管我们如何精心设计,学生总会有出乎我们意料的举动。
教师在了解这些教学意外之后,不要生硬的打断教学,最好顺着事件的发展想办法因势得利,从而达到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目的。
当然,这需要有效的应对策略,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表现,靠教师在平时的磨砺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
(三)教师要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
高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压力,太多的课堂规矩以及繁重的学习任务,逼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班里的淘气包也日益增多,他们有的甚至放弃上美术课,或者在课堂里放纵自己。
其实在他们的脑海里潜伏着许多创新的冲动和激情,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展示他们个人魅力的平台。
丰富有趣,新颖多变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美术课堂里感受学习也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但是,由于知识积累和课堂经验还是不足,对许多课堂上学生临时产生“生成性”问题还是把握不住,或是处理的不是很好。
1、对班里淘气的孩子不能放任不管,要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尝试改变他们。
2、课堂讲课方式的改变,不要把课讲的死气沉沉的,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压力和负担。
3、要注意课后的反思总结。
我们在课后,总会有一些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及时对课中的好的教学灵感、创新方法、缺失之处等教学素材总结归纳,这样不
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积累个人宝贵意见,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无限可能的美术课堂里,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这使我改变了过去的一味考虑教什么到现在将主要备课精力放在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他们需要什么,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真正融入课堂、体验课堂乐趣、在自主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从而养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品质和综合素质。
有了新课标的引领,我会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饱读诗书、丰富阅历,虚心请教他人,观摩学习优质课堂,走进学生中去,亲密地关注与呵护学生,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永远散发着美好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