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26
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3.31•【文号】国发〔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3.3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还不牢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仍然艰巨。
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行精准化管理,现就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将“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底线思维、科学划定。
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和重要农产品自给保障水平,综合考虑消费需求、生产现状、水土资源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落实到田头地块。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作者:张伟辉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5期摘要:稻米的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反应出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不但能有效提高稻米的品质,还具有良好的食用口感,能为农民带来好的经济收益,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包括品种选择与布局,播种时期,防治病虫害等,探讨了这些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希望能为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一些个人意见。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稻米品质;措施一、引言稻米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食物,我国大米食用人数超过总人数的60%。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绿色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兴起,社会对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品质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稻米的品质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下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影响水稻品质优劣的最直接因素就是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所以,本文结合我县情况探讨了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二、概况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位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08′之间,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
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发量1255.9毫米。
三、水稻播种育苗与插秧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水稻栽培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积累和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控制水稻质量的方法。
在水稻播种育苗和水稻插秧的时间上进行控制,早育苗、早插秧等都会提升水稻的精米率和糊化温度,使得水稻的胶稠度变得比较硬;但是,晚育苗、晚插秧等会让水稻的外观更加的美观和颗粒饱满,有很好的食用口感,但是营养价值方面却没有前者好。
水稻生产技术流程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生产技术流程涉及到种植、管理、收割、加工等多个环节。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水稻生产技术流程。
一、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水稻根系浅,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透水性好、肥力较高、不含致病因子和毒素等。
同时,水稻还需要大量的水分。
气候方面,水稻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之间,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左右。
夏季高温易使水稻株体生长缓慢、抗病性下降。
秋季气温下降,易引起稻花期秃穗,影响产量。
二、选种选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好的品种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抗灾能力。
以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强、生长势旺盛、产量高、品质优良等作为选种的基本原则。
三、整地整地是为了保证水稻生长的基础环境。
整地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以及肥力,让其形成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结构和土壤条件,使水稻根系能够顺畅地生长,便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四、施肥除掉田间的杂草和杂菜等之后,就需要开始施肥。
通常来说,分为底肥和追肥。
底肥主要为有机肥,如腐熟的畜禽粪便或苜蓿等,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元素。
追肥主要为化肥,如尿素等。
施肥的时机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的特性。
五、插秧水稻的插秧时间一般在田间秧苗长到3~5叶期时开始。
插秧过程中主要注意插深的适当性,株距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水稻生长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品种,以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六、灌溉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这就需要进行灌溉。
灌溉量的大小可根据土壤管理、降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要单独进行设计,以确保水稻在生长期间得到足够的水分。
七、除草水稻生长期间,田间杂草、杂菜等会给水稻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应尽快清除它们。
通常来说,清除杂草的时间点通常在水稻长到4~5叶时进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能力,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八、防治病虫害水稻生长期间,会受到各种病菌和虫害的攻击,施用一定的农药进行防治是保证水稻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目录前言 (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2)第1部分:通则 (2)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技术指标 (4)5 技术要求 (4)5.1 稳定水稻生产 (4)5.2 规范水产养殖 (5)5.3 保护稻田生态 (5)5.4 保障产品质量 (6)5.5 促进产业化 (6)6 技术评价 (7)6.1 评价目标 (7)6.2 评价方式 (7)6.2.1 经营主体自评 (7)6.2.2 公共评价 (7)6.3 评价内容 (7)6.3.1 经济效益分析 (7)6.3.2 生态效益评价 (8)6.3.3 社会效益评价 (8)6.4 评价方法 (9)6.4.1 效益评价方法 (9)6.4.2 技术指标评估 (9)6.5 评价报告 (9)a) 经济效益评价情况; (9)b) 生态效益评价情况; (9)c) 社会效益评价情况; (9)d) 模式技术指标评估情况; (9)e) 优化措施建议。
(9)附录A(资料性附录)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 (11)前言SC/T 1135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拟分为6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稻鲤;——第3部分:稻蟹;——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第5部分:稻鳖;——第6部分:稻鳅。
本部分为SC/T 113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56/SC 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泽闻、李可心、陈欣、成永旭、王浩、肖放、马达文、何中央、唐建军、金千瑜、王祖峰、李嘉尧。
2017 年第 8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36科研◎技术推广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直播水稻种植技术朱有利1 种子准备与处理1.1 种子选择选用11片叶品种龙粳31。
种子准备量要高于理论用量的10%,可按80kg/公顷准备。
1.2 种子包衣与浸种种子包衣:每100kg 种子用亮盾(62.5%∶25%咯菌腈+37.5%精甲霜灵)150~200mL ,兑水1~1.5L ,均匀拌种。
浸种:做好包衣的种子可直接浸种,浸种时水层应高于种子20cm 左右,液温保持10℃左右。
最好用尼龙纱网袋,装成宽松种子袋。
1.3 催芽、晾芽催芽要做到“快、齐、匀、壮”,以90%种子破胸露白为宜。
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破胸温度为30℃,破胸后即可晾芽播种。
2 整地和播种2.1 整地2.1.1 旱整地秋整地地块春季要进行旱整平,春整地地块春季可直接采用旋耕,然后进行旱整平。
旋耕深度12~14cm ,做到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
旱整平尽可能做到高低差不超过3cm 。
2.1.2 水整地2.1.2.1 泡田整地泡田:播种前15~20天放水泡田,泡田水深以没过土层3~5cm 为宜。
放水泡田3~5天即可进行水整地。
整地:使用904型拖拉机后悬挂配套水耙地机械进行水整地,要达到早、平、透、净、齐、匀。
2.1.2.2 沉降沉淀标准:指划成沟慢慢恢复,这是最佳播种状态;若指划不成沟,则沉淀时间不够,若指划成沟后不恢复则沉淀过度。
2.2 播种2.2.1 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初播种。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即可播种。
具体播种时间根据天气预报确定。
2.2.2 播种方式使用水直播机进行播种。
保证28穴/m 2,水直播机行距固定25cm ,穴距为14.3cm 。
2.2.3 播种量龙粳31的千粒重为26g 左右,出芽率按90%计算,每穴5~7粒,每平方米28穴,可计算出每公顷播种量在50kg 左右,为避免损失,可适当提高播种量,最高每公顷不超过75kg 。
2017年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技术总结作者:王玉勇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8期一、项目“三区”划分基本情况1.技术攻关区。
建设面积:160亩;建设地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内容: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对比筛选试验、开展主导品种展示、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示范、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示范、开展杂交中稻机插秧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攻关。
2.核心示范区。
建设面积:3.0万亩;建设地点:全县30个乡镇,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核心区,每个核心区面积1000亩,其中在**乡、***乡、**镇建立稻虾共养双千田;建设内容:全部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将前茬作物收割时粉碎均匀抛撒一次完成,然后深翻;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部采用工厂化育秧,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统一技术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我县地力特点,增施钾肥,减少磷肥;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加大生物农药应用技术、运用太阳能杀虫灯和放毒·蜂杀虫卡等物理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主要做到移栽时基本苗定量、施肥定量、管水定量等措施,做到精准栽培。
3.辐射推广区。
建设面积:160万亩,占全县水稻生产面积80%;建设地点:覆盖全县30个乡镇;建设内容:通过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培训、专家指导和产业化推动并举,促进技术成果在项目区的传递和转化,实现大面积粮食增产增收。
资金资助物联网系统建设:建4mX5m数字化显示大屏,在全县30个乡镇按每乡镇选1个点,安装摄像头、传感器,搭建农业物联网络,采集实时影像、共享实时数据;同时建设农机GPS定位及接入农事服务平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气象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农业可视化系统、远程视频培训系统、病虫害情监测系统。
二、主要做法1.强化组织领导。
根据农业部方案,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5人领导组,同时成立了栽培、土肥、植保等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到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积极配合。
2017年种植业主导品种目录一、水稻(19个)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 、金早47、甬籼15、温926常规晚粳稻:秀水134、嘉禾218、嘉58、宁88、浙粳99杂交晚籼(粳)稻: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深两优5814、春优84、甬优1540、甬优9号、甬优538、甬优15、甬优17二、玉米(10个)普通玉米:济单7号、郑单958、登海605糯玉米:美玉7号、美玉8号、浙凤糯3号甜玉米:金玉甜2号、先甜5号、浙凤甜2号、金银208三、大豆(6个)春大豆:引豆9701、沪宁95-1、浙农6号、浙鲜9号秋大豆:衢鲜5号、衢鲜1号四、油菜(5个)浙油50、浙大619、浙油51、浙大622、中双11五、西瓜(4个)早佳、浙蜜5号、早春红玉、拿比特六、小麦(4个)扬麦12、扬麦19、扬麦20、苏麦188七、棉花(2个)中棉所63、中棉所87八、大麦(2个)浙啤33、秀麦11九、马铃薯(2个)中薯3号、东农303十、甘薯(2个)浙薯13、心香十一、蚕豌豆(2个)蚕豆:慈蚕1号豌豆:浙豌1号十二、蔬菜(45个)青花菜:绿雄90、台绿1号、浙青95花椰菜:浙017、瓯松90天、浙农松花50天番茄:浙杂503、浙粉706、钱塘旭日、浙樱粉1号白菜:青丰1号、早熟8号、浙白6号、双耐榨菜:余缩1号、甬榨2号瓠瓜:浙蒲6号、越蒲1号、浙蒲8号辣椒:浙椒3号、采风1号、衢椒1号茄子:浙茄3号、杭茄2010黄瓜:浙秀1号、碧翠18南瓜:科栗1号、华栗甜瓜:甬甜5号、哈翠、沃尔多、翠雪5号萝卜:白雪春2号、浙萝6号甘蓝:晓春豇豆:之豇616、之豇108菜豆:浙芸3号砧木(西瓜):甬砧1号、甬砧8号草莓:红颊、越心茭白:金茭1号、浙茭6号、美人茭十三、食用菌(17个)香菇:L808、庆元9015、武香1号、L135、241-4、庆科212、浙香6号黑木耳:浙耳1号、新科、Au916蘑菇:As2796、W2000、W192金针菇:江白2号秀珍菇:农秀1号、杭秀1号灰树花:庆灰151十四、中药材(13个)杭白菊:小洋菊、早小洋菊浙贝母:浙贝1号、浙贝2号元胡:浙胡1号、浙胡2号芍药:浙芍1号白术:浙术1号玄参:浙玄1号温郁金:温郁金1号西红花:番红1号益母草:浙益1号铁皮石斛:仙斛2号。
2017年省级中籼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作者:曹俊郑智慧秦国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0期摘要评价和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探索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是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
2017年在安徽省六安舒城进行了中籼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
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好的品种有C两优0681、Y两优17、六两优216、深两优116、深两优571、荃优822、隆两优3463、荃两优2118共8个,无论从苗期长势长相、抗病性、适应性,还是后期熟相、产量,表现均优异,专家综评与实际相符,值得下一年进一步展示示范推广。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性状;产量;2017年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27-01为进一步评价和筛选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探索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推进优良品种的推广速度[1],2017年根据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统一部署,六安市舒城县种子管理站承担了该项目的实施,并在全省范围内征集了近年来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94个,其中,中籼水稻新品种68个,晚稻和中粳品种26个,进行机插秧栽培展示,为机械化栽培筛选品种和机械栽培的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2]。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六安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中籼水稻品种进行介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六安市舒城县千人桥镇旺禾村境内,距舒城城关和合安高速均10 km左右,交通便利,展示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均匀、集中连片,每个展示品种种植面积1 000.00~1 333.33 m2。
1.2 参展品种参加中籼展示的品种有深两优116、两优5916、徽两优858、晶两优534、茉两优1501、隆两优899、Ⅱ优MR28、两优3179、两优831、两优906、两优801、Ⅱ优228、两优8098、两优华363、两优815、Y两优5836、两优68、丰两优香1号、徽两优280、唐两优280、新两优215、徽两优630、鑫两优318、甬优4901、丰两优6348、荃优868、两优688、荃两优2118、徽两优华占、Ⅱ优371、创两优0861、徽两优001、C两优华占、深两优571、两优256、隆两优866、两优820、两优671、C两优0861、Y两优1500、C两优198、丰两优648、两优9919、六两优216、两优148、丰两优4号、两优9526、隆两优3463、荃优822、荃优丝苗、丰两优6248、C两优33、未两优211、未两优6号、源两优1562、隆两优华占、徽两优5号、Y两优17号、优华166、深两优868、宝两优6号、两优1105、天两优032、两优3325、D优5326、袁两优2018、湘两优396、Y两优143,共68个。
2017年水稻有保护价吗?2017水稻最低收购价是多少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2016年国家对水稻进行了最低收购价保护,那么,在2017年水稻还会有保护价吗?2017年水稻最低收购价是多少呢?一、2017年水稻肯定有保护价。
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印发的《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调整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完善油菜籽收购政策。
针对改革完善粮食收购制度,纲要提出稳步推进粮食收购资金来源多元化,满足粮食收购资金需求。
还要适应粮食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创新粮食收购方式,引导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对接,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代收代储、代加工等个性化服务,构建渠道稳定、运行规范、方便农民的新型粮食收购网络体系。
依法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规范收购秩序。
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障粮食安全,已经实行多年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粮食的政策。
这是一项基本政策,至少今后很多年是不会改变的,所以2017年水稻也会有保护价格!二、2016年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发改价格[2016]223号}显示: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早籼稻比2015年下调2元,中晚籼稻、粳稻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三、2017水稻最低收购价是多少?每年的保护价格可能会有变化,国家会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对保护收购粮食的保护价格进行调整,然后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我们会继续关注,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粮食作物2021.4早熟优质食味中粳稻新品种连粳2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卢百关邢运高杨波周振玲刘艳孙志广迟铭徐波王宝祥(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连云港220000)摘要:连粳20号(原代号连粳15113)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成的早熟优质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该品种全生育期141.7d,比对照苏秀867早熟1.2d;食味好,参加201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稻米食味品尝品比,以武育粳3号为对照,食味综合评分为0.39,稍高于南粳9108遥202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
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连粳20号;优质食味;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近年来,江苏淮北地区水稻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类型多乱杂,缺乏当家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严重,机插直播等轻简化栽培方式具有省工节本等优势,深得老百姓喜爱,成为目 前江苏省主要的栽培方式袁但是当前生产品种生育期多数偏长,不利于水稻安全生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苏南人喜欢“软型”优质米,而苏北人则喜欢“偏硬型”优质食味大米,因此培育适合北方人口味的优质稻米,对提升水稻产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1选育经过为满足淮北地区水稻生产需求,2007年夏用圣稻519与武2330在连云港配组,2008年春在海南用(圣稻519/武2330)F1作母本与富614复合杂交,经海南、连云港连续10代定向选择,于2015年育成食味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的偏早熟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15113(附图),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早熟组区试,2019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2020年7月审定定名为连粳20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20012)。
2特征特性连粳20号为中熟中粳稻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41.7d,比对照苏秀867短1.2d。
和光能,红小豆也可以与高秆作物间作、套种、混种。
施肥本着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的原则,结合秋起垄每hm2施磷酸二铵100kg、尿素20kg、硫酸钾30kg[2]。
4 田间管理4.1 苗期管理 在红小豆长到2~4叶期时间苗,同时结合除草进行定苗,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3]。
根据地力选择适宜株距,过密红小豆植株过细,易倒伏,且生长中期红小豆花期延长,成熟期延迟,影响收获时期;过稀结荚数量降低影响产量。
4.2 中耕除草 一般在出苗后7~10d时进行1次除草,可以选用拿捕净等除草剂进行除草。
定苗后立即进行1次中耕培土,培土以10cm左右为宜。
之后生长季节里尽量做到三铲三趟,铲趟结合,避免红小豆倒伏减产。
4.3 病虫害防治 生育期间常发生白粉病、锈病、病毒病等病害。
一般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喷雾或25%粉锈宁20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用20%农用链霉素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发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用药液进行喷雾防治。
5 收获当田间红小豆荚色85%~90%呈现黄白色或黑色,子粒颜色为鲜红色即可收获,收获时间最好是晴天上午顶露水收获,可以减少炸荚率,降低产量损失[4]。
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收割机械收获或棒打脱粒。
由于红小豆专用清选机很少,所以收获时要特别注意机械混杂,提高纯度和净度。
当种子含水量在14.5%以下即可入库保存。
参考文献[1] 王凯.红小豆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13):50[2] 王辉,王永新,王立群,等.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52-54[3] 宋晓慧,张代平,吕明,等.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0(1):30-31[4] 张玉先,杨克军,李勇鹏,等.黑龙江省红小豆低产原因分析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3):40-42(收稿日期:2017-01-24)杂交水稻浙优18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严百元1 孙加焱1 郑志强1 柳红芳2(1浙江省建德市种子管理站,建德 311600;2浙江省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建德 311600)摘要:籼粳亚种间杂交(偏粳型)三系杂交稻浙优18在建德市大同镇永盛村开展了2年5个试验点的示范种植,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状,每hm2平均产量达13.46t。
附件12017年鉴定通过的水稻不育系名称附件22017年鉴定通过的水稻不育系简介鉴定编号:湘鉴稻20170001不育系名称:慧007S申请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种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不育系来源:株1S/香125S//U7特征特性: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5℃以下,不育期内不育株率与不育度均为100%,表现为完全典败或无花粉型。
播始历期58-82天,主茎总叶片11-14叶。
株高74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较粗,分蘖早,分蘖力强,单株成穗8个左右。
剑叶挺直,叶色浅绿色,叶鞘、叶舌、柱头、稃尖无色。
穗长18.8-23.1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92.5-165.6个。
谷粒长型,千粒重24.5克,稃尖偶有短顶芒。
盛花时9:00-11:30,午前花率94.7%。
不喷“九二〇”情况下,穗包颈粒率20.8%,柱头外露率51.0%,其中双边外露率16.4%。
一般异交与自交结实率50%以上。
抗性:叶瘟4.0级,穗瘟7.0级,白叶枯病5.0级。
米质:糙米率81.8%,精米率73.0%,整精米率51.1%,粒长6.3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23.0%,垩白度3.9%,透明度2级,碱消值5.1级,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4%。
繁制技术要点:严格按照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规程进行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
海南冬繁:11月中、下旬播种,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旬,单本稀植。
前作最好不要种植水稻。
看苗多次施肥,浅水勤灌,间断露田,增加分蘖。
育性转换敏感期科学管水,调节穗部温度以提高产量。
湖南冷水串灌繁殖:串灌的冷水水温19-20℃,在主茎幼穗分化第Ⅳ期末开始灌冷水,冷灌深度随幼穗的生长逐步升高,冷灌至全田有效茎蘖剑叶全展为止,冷灌时间15-18天。
注意稀播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单本适当密植,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浅水勤灌,促早生快发,培育整齐一致群体。
搞好隔离和防杂保纯。
一般每亩繁殖产量300千克以上。
2021年第2期工作研处Cs 川恋业科415KHUMI AERKUUnjMl.SCIENCE AND T KHN0W6Y夯实国家级水稻种子基地建设与管理强力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彭家明打刘然金2(1.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四川江油621700;2.成都大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66)摘要:江油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以来,坚持以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和管理为抓手,科学规划,强化项目建设,创新经菅模式,探索生产方式,加 强监督管理,提升种子质量,强力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家级;水稻种子;基地;现代种业;发展江油市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 2万hm 2 ,适宜杂 交水稻制种面积1万hm?。
近年来水稻制种面积年 均稳定在0.2万hn?以上,制种高峰年份达0.33万hm?,年产优质水稻种子800万kg,产值达1. 2亿元,企业综合产值达3. 2亿元。
先后被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定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信 息点”“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全市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 产业发展,自2014年以来,已争取国家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5700余万元,建成现代种子示 范基地920hm2 ,其中70hm 2以上集中连片核心示范片3个。
1科学规划,狠抓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制种基地建设11全域统筹规划,分步重点发展2013年江油市人民政府将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一核三带五板块 多园区”的总体布局,在2.67万hn?丘陵优质粮油集中发展板块中单列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300万hm 2o 并纳入江油市“十三五”规划。
2015年制定了《江油市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三年规划(2016 ~2018年)》,2017年又制定了《江 油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五年规划(2018 ~2022年)》,规划到2022年建设发展优势水稻制种收稿日期:2020-11 -26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杂交水稻现代 化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9ZYD067);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19ZDYF2386)。
应用技术Vol.53No.2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农艺农机融合技术规范刘延刚1,张瑞华1,金桂秀1,刘丽娟1,李鑫1,熊义勤2,孙然峰3,徐洪芹4,沈兆堂5,李相奎1(1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276012;2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临沂276034;3临沂市兰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临沂276001;4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临沂273400;5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沂276600)摘要: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综合性技术。
结合临沂市水稻生产实际,总结出了适合临沂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农艺农机有效融合作业流程,提出各生产环节的农艺要求、配套的作业机具以及作业质量标准要求,旨在合理有效地匹配水稻全程机械化装备,全面提高临沂市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水稻;农艺农机融合;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中图分类号:S233.71;S511.04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6737(2023)02-0048-04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gronomy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LIU Yan-gang1,ZHANG Rui-hua1,JIN Gui-xiu1,LIU Li-juan1,LI Xin1,XIONG Yi-qin2,SUN Ran-feng3,XU Hong-qin4,SHEN Zhao-tang5,LI Xiang-kui1(1Liny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inyi Shandong276012,China;2Mod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Zhejiang University,Shandong(Linyi),Linyi Shandong276034,China;3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Lanshan District,Linyi Shandong276001,China;4Fe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Fei County,Shandong273400,China;5Cross Road Street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Junan County,Linyi Shandong276600,China)Abstract:The whole process of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 is a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which integrates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ic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rice production.Based on the actual rice production in Linyi City,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effective integrated operation process of agronomy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itable for the whole mechanized rice production in Linyi City,and put forward the agronomy requirements,supporting operating machines and tools and operation quality standards for each production link,aiming to match the whole mechanized rice equipment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benefit of rice mechanization in Linyi City.Key words:Rice;Integration of agronomy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Technical specification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项目(ZDNY-2020-FWLY01002);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保护与精准鉴定专项(2019LZGC01702);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建设项目(SDAIT-17-02)。
附件22017年江西省水稻主推品种简介一、早稻品种名称:中嘉早17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8选育单位: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中选181/嘉育253特征特性:籼型常规水稻品种。
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
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叶片宽挺,熟期转色好,穗长18.0厘米,结实率82.5%,千粒重26.3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国家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17.64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9.12%。
技术要点:1.育秧:大田每亩用种量3-3.5千克;地膜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4.5-5千克。
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
2.移栽:适时移栽,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苗以上;每亩抛栽2.5万株、基本苗10万苗以上。
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合理管水,成熟收获前4-6天断水。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区域: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推荐理由:农业部主推品种。
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在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品种。
同时稻谷利于保管,是主要储备粮品种之一,2016年稻谷市场参考收购价格为每百斤130元左右。
风险提示:1、该品种为常规品种,应加大用种量。
2、苗期易发恶苗病等病害,播种前应用药剂浸种,防苗期病害。
3、种植年份较久,应重点防治稻瘟病。
4、粮价随市场波动,价格仅供参考。
品种名称:江早361审定编号:赣审稻2014026选育单位: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嘉早311/Z6340特征特性:籼型常规水稻品种。
全生育期110.2天。
株型适中,剑叶宽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分蘖力中,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
株高82.7厘米,穗长17.3厘米,结实率88.0%,千粒重26.0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
产量表现:2013、2014年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21.49公斤,比对照中早35增产4.38%。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28•【字号】鄂政办发[2013]14号•【施行日期】2013.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1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2013-201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2月28日湖北省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2013-2017年)扩大双季稻是我省粮食增产的现实选择,而推行水稻集中育秧是扩大双季稻面积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设施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
为切实抓好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任务目标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促动,突出培植壮大水稻集中育秧经营主体,以早稻集中育秧为突破口,破解双季稻恢复发展瓶颈,推进水稻“单改双”,提高水稻单产,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计划到2017年,全省水稻主产县市建成以“大型工厂化育秧基地为示范,中型工厂化育秧基地为骨干,小棚集中育秧基地为基础”的集中育秧供秧体系,建成大型集中育秧基地100个、中型集中育秧基地1000个、小棚集中育秧基地3000个,促进全省集中育秧栽插大田面积达到600万亩,促进早稻面积恢复到850万亩,双季稻发展到1750万亩,水稻扩大到3400万亩,单产年递增1%,总产达到370亿斤。
2013年,全省集中育秧机械栽插大田面积突破200万亩,同比扩大100万亩,占早稻面积35%,全省早稻面积发展到580万亩,增加52万亩,带动双季稻扩大100万亩,增产稻谷3.19亿斤。
2017年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水稻属于单季粳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鲁南湖灌区、鲁东南库灌区和黄河引灌区,常年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
为实现水稻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快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种稻效益,制定如下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用良种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种植方式,选用经国家或省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插秧品种应具备分蘖力强、早发、生育期适中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45~15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55~160天,可选用津稻263、圣稻18、圣稻19、圣稻14、津稻179、临稻19、阳光600等;直播品种应具备发芽势强、早生快发、抗倒伏等特点,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还需具备耐盐碱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25~13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40~150天,可选用圣稻14、圣稻19、圣稻2572、盐丰47、津原E28、津原85、旱稻277等。
二、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我省水稻育秧主要有秧田旱育秧和秧盘育秧两种方式,还有部分直播稻田。
(一)育秧1.秧田。
麦茬稻区选择秋冬前耕翻冻垡的地块作为秧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选用盐碱度在2‰以下的地块作为秧田。
可水整或旱整,畦宽1.5 米左右,长25~30 米。
人工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15留足秧田。
机械插秧的采取硬盘育秧,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表层土或耕翻冬季消融的稻田土,每亩加入复合肥40公斤配制成营养土,在土中加入敌克松或恶霉灵预防立枯病等病害,选择晴好天气过筛床土,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中均匀拌入水稻壮秧剂0.5公斤,或直接施用市售商品水稻育苗专用基质。
机械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0~110留足秧田面积。
2.种子处理。
晒种2~3天,用泥水或盐水(10%)选种。
播种前,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消毒,浸种7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秧苗前期灰飞虱的发生。
3.播期播量。
按照秧龄推算播期,麦茬稻区人工插秧的中晚熟品种在5月5~10日播种,早熟品种可推迟至5月15日,机械插秧的在5月15~25日播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宜在4月15~25日播种。
常规育秧亩用量35~40 公斤,机械育秧单盘落谷量110~130克(干种计算),每亩用26~30盘。
4.肥水管理。
结合整地,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做基肥。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亩施尿素5~7.5公斤作为断奶肥,在三叶一心期亩施尿素7.5~10公斤作为分蘖肥。
拔秧前5~7天,亩施3.5~4公斤尿素作为“送嫁肥”。
三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三叶期后可建立浅水层。
5.化学除草。
在秧苗二叶一心期亩用10%吡嘧磺隆10~20克或36%苄·二氯20~30克,排干田水喷雾24小时后灌水转入正常管理。
6.病虫害防治。
麦茬稻区在1叶1心期至3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2~3次,防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1叶1心期,用15%噁霉灵水剂防治2~3次,防立枯病。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重点防治立枯病。
(二)直播直播田块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
麦茬稻选择水直播和旱直播均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中轻度盐碱地宜采用水直播。
1.整地。
整平田面是直播稻确保苗全苗匀的关键。
麦茬稻区应在小麦收割后及时耕地整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宜在冬前耕地,播种前耙地整平,盐碱重的地块洗碱1~2次,使含盐量降至3‰以下。
2.底肥。
结合耙地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20 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
也可在播种时用种肥一体播种机将化肥施入。
盐碱重的地块洗碱整平后施入化肥。
3.种子处理。
直播处理方式同插秧。
4.播期播量。
麦茬稻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0日,黄河三角洲地区5月10~31日。
亩播量9~12.5 公斤。
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
5.播种方式。
水直播可机械撒播或条播;旱直播可机械撒播、条播或穴播。
机械条播行距23厘米左右,播深1~2厘米,不需要覆土,以免抑制出苗;撒播要求催芽(露白)播种。
三、适时插秧1.人工插秧。
插秧时间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2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插秧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
秧龄35~40天,秧苗5~6叶。
行距25厘米,株距13.5厘米,每穴4~5苗,每亩2万穴,基本苗8~10万。
避免在高温晴天上午或大风天气插秧,同时要做到浅水插秧,切忌插深苗,插秧深度1~2厘米。
2.机械插秧。
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5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在5月中下旬。
水层深度1~1.5厘米,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
秧龄25~30天,秧苗4叶,株高16~18厘米。
机插深度1.5~2厘米,行距30厘米,穴距12~14厘米,基本苗8~9万。
四、大田管理1.整地。
麦茬稻在麦收后要及时整地。
小麦秸秆还田的地块小麦留茬要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小于10厘米,均匀抛撒于田间。
结合旋耕还田施入基肥,秸秆还田地块要增施氮肥,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为宜,一般全部还田地块亩增施10~12.5公斤尿素。
放水泡田1~2天,起浆平整,沉实2~3天后,准备插秧。
直播稻区冬前结合施有机肥耕地,春季再旋耕1~2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应注意洗盐压碱。
2.施肥。
插秧施肥:传统施肥方式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其中,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 公斤做追肥,分三次追施:栽后7~10天追施7.5公斤做返青肥,栽后14~17天追施12.5~17.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为幼穗分化肥。
或者亩施水稻免追肥(45%,27-8-10)50~70公斤,以基肥形式一次施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再追肥。
直播稻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
亩施复合肥(15-15-15)30~35公斤、锌肥1.5公斤,或磷酸二铵15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做追施,分3次施入:3~4叶追施7.5公斤做提苗肥,7~8叶追施1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幼穗分化肥。
如使用水稻免追肥可与水稻种一起机械播种,亩施用水稻免追肥50~70公斤。
3.化学除草。
插秧稻田在插秧后5~7天,亩用50%丁草胺125~150克或10%吡嘧磺隆10~15克拌20公斤细土或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心叶)。
直播稻田可用50%丁草胺125~150克加12%噁草酮乳油100~150毫克,兑水50公斤在播种后出苗前封闭稻田除草。
4.灌水。
插秧前后要做到薄水栽秧、深水护苗,分蘖后期适时进行适度晾田,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7月中旬晾田,晾田以不形成大的裂纹为宜。
复水后至孕穗前,采取间歇灌水,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乳熟期采用间歇灌溉法,干湿交替,成熟前10天断水。
5.病虫害防治。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稻瘟病。
叶瘟应在初发期防治,亩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80毫克或20%邦克瘟悬浮剂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一般防治2~3次。
穗瘟应在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剂防治。
亩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2)纹枯病。
一般在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时用药,亩用5%井冈霉素200~250克或15%井岗·戊唑醇悬浮剂60~80毫克,兑水30公斤喷雾。
(3)稻曲病。
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克兑水40公斤喷雾。
(4)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传毒。
防治时期主要在秧田和大田分蘖期,应加强麦田防治,减少飞虱基数,秧田期可采取防虫网育苗,切断带毒灰飞虱与秧苗的直接接触。
(5)白叶枯病。
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亩用25%叶枯灵100克兑成500倍液,或3%克菌康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6)水稻基腐病。
亩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
每隔5~7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连续施药2~3次。
(7)恶苗病。
播前用25%咪酰胺乳油或15%恶霉灵水剂2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
(8)螟虫。
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
7月中旬开始防治,尤其注意7月底、8月中、9月上旬的防治。
亩用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18~27毫克。
(9)稻飞虱。
前期可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3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中后期稻飞虱与水稻纹枯病、螟虫在发生时间上有重合性,可采取多种药物混配,综合防治,用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等与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杀虫双混配施用。
五、适时收获水稻适宜收获的时期一般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稻穗上部的枝梗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
收获分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人工收获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收割,割后薄铺匀晒2天,即可脱粒晾晒,如遇雨天,及时码垛;机械收获重点推广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以利于秸秆翻耕还田和下茬作物耕种。
水稻收获后,使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撒在田地之中,秸秆粉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之后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翻耕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最好是边收边耕埋,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
2017年全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等丘陵山区。
近年来,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和扶贫作物。
为充分发挥甘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制定如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用良种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选用淀粉型、鲜食型、特用型、菜用型等优良品种。
我省适宜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济徐23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红香蕉等,适宜色素提取的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适宜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等。
一般旱薄地宜选用耐瘠抗旱品种,如济薯21、济徐23等,水浇地宜选用耐肥品种,如徐薯18、商薯19、龙薯9号、苏薯8号、红香蕉、渝紫7号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我省春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
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在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作为育苗田,同时增施磷钾肥。
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后,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摆放种薯,密度一般为20公斤/平方米,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
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苗床湿度大易产生气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