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万之争最新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82 MB
- 文档页数:8
宝万之争的认识宝万之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个争议始于宝洁公司和万宝路公司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宝洁公司和万宝路公司都是全球知名的品牌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着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宝洁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以生产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的质量闻名全球。
而万宝路公司则是一家跨国烟草公司,生产和销售众多品牌的香烟。
在这场宝万之争中,万宝路公司指控宝洁公司在其行业内心目中的第二个“P”(品牌、包装、定价、营销)方面进行了商标侵权。
具体来说,万宝路公司声称宝洁公司在其品牌名为“Head & Shoulders”的洗发水包装上使用了与万宝路品牌“Marlboro”的包装相似的设计,以试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加强对其品牌的认知度。
然而,宝洁公司却驳回了这些指控,并认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
此外,在一份声明中,宝洁公司还表示其对万宝路公司的指控感到失望,并认为其只是在试图利用这场争议来推动其品牌的销售。
尽管如此,宝万之争还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有些人认为,宝洁公司在其“Head & Shoulders”洗发水的包装上确实使用了类似于万宝路品牌“Marlboro”的包装设计,但这不是商标侵权。
相反,这只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竞争策略,旨在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获得更多的销售。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这种行为与商业道德和诚信不符。
他们认为,品牌公司应该竞争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点,而不应该依赖于似乎不道德的市场策略。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和讨论点,例如商标侵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角度等。
无论是哪种情况,媒体和公众对于宝万之争的关注都是正常的。
总而言之,宝万之争是一场备受瞩目的争议,涉及到了市场策略、商标侵权、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不管最终的结果将是什么,这场争议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商业道德和诚信的良好机会。
宝万之争相争的双方:万科股份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人物:万科代表:王石、郁亮;宝能代表:姚振华、姚建辉1月,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钜盛华公司开始买入万科股份7月10日,宝能系持股达5%,开始举牌7月24日,宝能系持股达10%,再次举牌8月26日,宝能系第三次举牌,持股比例增达15.04%,称为万科第一大股东8月31日,华润开始增持万科9月1日,华润在度增持万科,持股比例增志15.23%,重夺第一大股东之位11月27日,钜盛华公司买入万科股份,宝能系再次称为万科第一大股东12月4日,宝能系再次举牌,持股比例增至20.008%12月7日,安邦系购入万科股份5.53亿股,占总股份的5%12月10日,宝能系购入万科约1.91亿股,耗资37亿元,同时深交所向钜盛华发出关注涵,宝能系将战场转至香港12月11日,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共持有约22.45%的万科股份,占据第一大股东宝座12月15日,钜盛华回复深交所质询涵,资金来源合法,信息披露合规12月17日晚8时左右,万科董事长王石就宝能举牌万科内部讲话流出,措辞强硬,称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12月18日凌晨四点,宝能回应王石发言,强调“恪守法律,尊重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12月18日中午,万科A股在深交所申请停牌,公告中写道:因万科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下午13:00起停牌,等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12月18日晚,万科总裁郁亮与媒体见面,力挺王石12月19日上午8点,王石转发黄生的文章《万科被野蛮人入侵前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洗钱的犯罪》,并配文下周一见。
问题:1.万科不欢迎宝能系的原因:宝能的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的信誉;宝能的钱来自于短期债务,短债长投,风险非常大。
2.宝能选择持股万科的原因:万科是中国领先的开发商;万科的经营比较稳健,营收一直良好;万科手里有一定比例的土地储备存量;万科股权比较分散,是一个突破口;宝能系想将手里的资金与土地、地产相挂钩,需要投资一个上市地产公司3.万科的底牌:华润,华润财力巨大,和万科管理层关系良好;安邦保险,重要的外围势力;联合大股东、万科高管、一致行动,或增发股票。
中国杠杆收购经典案例
那咱就来说说“宝万之争”这个超级经典的中国杠杆收购案例。
这事儿啊,就像一场超级大戏。
万科呢,那可是房地产界的老牌大明星啊。
宝能系呢,就像是个突然杀出来的程咬金。
宝能系想收购万科,但是它没有那么多钱啊,这可咋办呢?这就用到了杠杆收购这个厉害的“魔法”。
宝能系先是找了很多钱,一部分是自己的,但是大部分呢,是借的。
就好比你想买一个超级贵的大豪宅,你自己钱不够,你就找银行贷款,还找了好多朋友借钱凑。
宝能系就是这么干的,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像保险资金这些,借了大量的钱,然后就开始在股市上大量买入万科的股票。
万科这边呢,王石那些人肯定就不乐意了啊。
万科一直以来都是规规矩矩搞房地产的,突然来了这么个宝能系,用这种杠杆的方式要来控制公司,感觉就像是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突然有个外人要来抢当爹。
这事儿闹得那是沸沸扬扬啊,整个资本市场都在盯着看。
宝能系呢,不断地买股票,股价就被炒得越来越高。
万科就想办法抵抗,找各种白衣骑士来帮忙。
这就像是城堡被攻打了,要找外援来保卫自己的城堡一样。
这中间涉及到很多复杂的规则、利益博弈,还有监管方面的事儿。
比如说宝能系这种大规模用杠杆的方式收购,是不是有风险啊?会不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啊?监管层也在密切关注着。
最后呢,这场大战也慢慢有了结果。
虽然没有像大家最初想的那样一方完全把另一方打败,但是这场宝万之争真的是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杠杆收购这个事儿,也让大家看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和复杂,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势力你来我往,斗智斗勇,那精彩程度,可不比电影差呢。
”宝万“之争研究报告“宝万之争”,这在当年的商业领域可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咱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
还记得那时候,我正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闲聊。
旁边桌的几个商务人士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宝万之争”,那神情激动的,好像他们自己就是这场大战的主角。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回去后我就仔细研究了一番。
“宝万之争”说白了就是宝能系和万科之间的股权争夺大战。
宝能系那是来势汹汹,大量买入万科的股票,试图取得控制权。
万科这边呢,自然也不会轻易就范。
万科,那可是地产界的巨头,多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
它的品牌、管理团队以及市场地位那都是响当当的。
而宝能系,就像是一个突然崛起的挑战者,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想要在万科的版图上插上一脚。
这其中的利益纠葛那叫一个复杂。
宝能系为啥要这么干?说白了,就是看上了万科的优质资产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万科的股价相对被低估,宝能系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而且一旦掌控了万科,能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万科这边呢,王石等管理层肯定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企业被别人轻易夺走控制权。
他们四处奔走,寻找各种支持和解决方案。
这场争斗对市场的影响那也是相当大的。
万科的股价那是上蹿下跳,股民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整个地产板块都跟着波动,相关的金融机构也紧张得不行。
从监管层面来看,“宝万之争”也引发了对保险资金运用、上市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监管的加强。
再来说说双方的策略。
宝能系是简单粗暴,就是买买买。
万科这边则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又是拉盟友,又是向监管部门申诉。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最后,这场争斗在各方的协调和努力下,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平和的结局。
回过头来看,“宝万之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对于企业来说,股权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要时刻警惕潜在的“野蛮人”。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和风险。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