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农药
- 格式:ppt
- 大小:389.00 KB
- 文档页数:3
嘧菌酯嘧菌酯:一种重要的农药和抗生素引言:嘧菌酯(Pyrimethani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杀菌剂。
它具有对多种真菌有高效的杀菌作用,并被广泛用于蔬菜、水果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和保护。
此外,嘧菌酯也具有抗菌作用,被用于治疗某些动物和人类疾病。
本文将介绍嘧菌酯的化学特性、农药功能、抗生素活性、应用领域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嘧菌酯的化学特性嘧菌酯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309.3。
其化学名称为4,6-Dimethyl-2-pyrimidinamine。
其化学结构是由嘧啶环和胺基组成,因此具有一定的碱性。
嘧菌酯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但在有机溶剂中较为稳定。
二、嘧菌酯的农药功能嘧菌酯作为高效杀菌剂,在农业中起到抑制真菌病害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阻断其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嘧菌酯能有效地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如苹果树的灰霉病、葡萄的葡萄灰霉病、马铃薯的晚疫病等,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和保护。
三、嘧菌酯的抗生素活性除了作为农药,嘧菌酯还具有一定的抗生素活性。
它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某些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嘧菌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等。
然而,嘧菌酯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四、嘧菌酯的应用领域嘧菌酯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和医药领域。
在农业中,嘧菌酯被广泛用于蔬菜、水果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和保护,以防治真菌病害。
在医药领域,嘧菌酯可以通过医生的处方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感染,尤其是对于对其敏感的细菌。
五、嘧菌酯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嘧菌酯的使用虽然对农作物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嘧菌酯具有一定的毒性,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标准和规定使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同时,使用嘧菌酯的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以防止对健康造成损害。
农用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农药功能用于农业上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包括:井冈霉素、宁南霉素、申嗪霉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农用抗生素实际上是介于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之间的一大类重要的特殊农药。
农用抗生素是随着医用抗生素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研发始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首先尝试应用链霉素和土霉素等来防治植物病害。
1958年,日本科学家Takeuchi等从灰色产色链霉菌中成功分离灭瘟素-S(Blasticidin-S);1961年,日本开始大面积使用灭瘟素-S制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基本上取代了有机汞制剂的使用,这一成果标志着农用抗生素正式进入植物保护领域。
继灭瘟素-S之后,日本科学家又相继开发了春日霉素(Kasugamycin)、多氧霉素(Polyoxins)和有效霉素(Validmycin)等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新型农用抗生素。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农用抗生素的研究,直到70年代才逐渐取得较大突破,研制成功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农用抗生素主要有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多抗菌素(Polyoxins)、春雷霉素等10多个品种,其中,井冈霉素已经成为全世界生产规模和应用面积最大的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防鸡球虫剂和杀鼠剂;我国目前登记的农用抗生素品种和数量占整个生物农药总数的70%,是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主力军。
农用抗生素的种类 我国已登记的农用抗生素共有20种,大多为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2011年,在我国重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推广示范面积超过万亩的农用抗生素分别是: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宁南霉素和武夷菌素。
除此之外,我国已研究开发或正在研发的抗生素还包括杀菌剂:四霉素、庆丰霉素(Qingfengmycin)、那他霉素(Natamycin)、灭粉霉素(Mildiomycin)、长川霉素(Ascomycin)、新奥苷肽(Xinaogantai)、捷安肽素(Jiean-peptide);杀虫/螨剂: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梅岭霉素(Meilingmycin)、戒台素(Jietacin)、多拉菌素(Dolamectin)、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s),其中,米尔贝霉素在欧美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已登记为高效低毒的杀螨剂。
抗生素农药宁南霉素简介抗生素农药——宁南霉素简介剂型2%、8%水剂、10%可溶性粉剂。
宁南霉素属于胞嘧啶核苷肽型广谱抗生素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可延长病毒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而达到防治病毒病的作用;同时还可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并能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蛋白,提高植物体的免疫力。
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宁南霉素可应用于防治烟草、番茄、辣椒病毒病,黄瓜白粉病,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大豆根腐病。
使用技术:宁南霉素主要用于喷雾,也可拌种。
喷雾时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亩药液量50千克,喷药应均匀、周到,按照间隔期,可使用2-3次,用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每亩使用2%水剂200-330克;用于防治烟草病毒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42-62.5克;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75-100克;用于防治辣椒病毒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75-104克;用于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45-60克;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时,每亩使用10%可溶粉剂50-75克;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用8%水剂2000-3000倍液喷雾;用于防治大豆根腐病时,每亩使用2%水剂60-80克拌种。
注意事项:1.在烟草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1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在苹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
在番茄、辣椒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
2.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药液及其废液不得污染各类水域、土壤等环境。
3.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口罩等,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4.不得在河塘等水域清洗施药器具。
5.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
中毒急救:使用中或使用后如果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急救措施。
不慎吸入,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
抗生素杀虫剂: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主要剂型有0.5%、0.6%、1%和1.8%乳油等,是一种新型抗生素杀虫剂,是土壤微生物灰色链霉菌发酵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和对人畜及环境安全等特点。
性能与特点:阿维菌素是一种抗生素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属昆虫神经毒剂。
作用机理是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作用于神经与肌肉接头,增加氯离子的释放,抑制神经接头的信息传递,导致害虫和害螨出现麻痹而中毒死亡。
阿维菌素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杀虫、杀螨活性高,比常用农药高5至50倍,用药量仅为常用农药的1%至2%。
但阿维菌素无内吸及熏蒸作用,对尚未完成胚胎发育的卵无效,但对即将孵化的卵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喷雾后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残效期长,并可渗入植株体内杀死叶片表皮下的害虫,且受降雨的影响小。
螨成虫、若虫中毒后,麻痹,不活动,停止取食,2至3天后死亡。
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作用速度缓慢。
阿维菌素对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没有直接触杀作用,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
与常用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杀螨剂无交互抗性。
在土壤内被土壤吸附,不会移动,并且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在环境中无累积作用。
阿维菌素可用于防治多种园林植物上的螨虫、鳞翅目、同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害虫。
特别适合于防治对其他类型农药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但不宜连续使用,也要轮换用药。
使用技术:害螨幼螨、若螨发生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7000 至9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防治木虱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6000 至8000 倍液;防治棉铃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 至4000 倍液;防治桃潜叶蛾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 至4000 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等食心虫类害虫,在幼虫孵化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 至4000 倍液;园林植物生长期防治根结线虫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 至1500 倍液灌根。
海洋中的抗生素和农药污染会对海洋生物和环境造成哪些危害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化学品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面临的一大问题。
其中,海洋中的抗生素和农药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些化学品进入海洋环境后,不仅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还会损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一、抗生素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1 纵向污染抗生素经过生物代谢后,不仅进入到环境中,还能沉积到海洋沉积物中,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纵向污染。
这会对海洋生物产生长期的污染和危害,其中包括鱼类、贝类和其他底栖生物。
1.2 横向污染当抗生素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体接触时,就可能导致横向传播。
这种传播可能通过食物链或其他途径发生。
抗生素可能在食物链的高端累积,从而对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1.3 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在抗生素过多的环境中,细菌可以快速繁殖,并传播到其他人类无法控制的区域。
这种形式的抗生素污染是一种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养殖产业挑战相结合的复杂问题。
二、农药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2.1 健康危害农药污染可能对海洋生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对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低浓度的农药污染可能会对海洋生物的行为、死亡率和生育率产生影响。
2.2 生态系统稳定性农药污染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药可能杀死某些种类的浮游生物,这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物种数量减少,从而引发更大的生态问题。
2.3 拥挤海域的重大问题许多科学家和环保专家因担心大规模农药和化学品使用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而表达忧虑。
他们担心这些化学品有可能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积累,同时还不断进一步造成对其他生物的威胁,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变得严重不稳定。
三、结论最后,人们需要重视海洋环境中的抗生素和农药污染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随着全球化和化学品使用的不断增多,有关海洋污染的问题将变得更为严重。
第三章抗生素农药抗生素农药是随着医用抗生素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生物农药,至今不过40 多年的历史。
1958 年日本研究人员筛选出灭瘟素(Blasticicdin S),用于防治稻瘟病,收到显著效果。
随后相继筛选出春日霉素(Kasugamycin) 、多氧霉素( Polyoxins) 、有效霉(VaIidamycin) , 都有较大批量的生产,近几年俄罗斯、美国、日本、匈牙利、意大利、印度和丹麦等国, 都已把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列入国家重点规划。
我国是农用抗生素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 也是农用抗生素研究开展较早的国家。
早在20 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 只是步履缓慢, 到70 年代以后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继成功开发了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灭瘟素、公主岭霉素、浏阳霉素、莫能霉素, 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农用抗生素事业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已成为我国作物保护工作上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一节抗生素农药概述一、抗生素农药分类1、抗生素的定义抗生素(antibiotics)这个名词,在日常生活种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它是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农用抗生素系指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一类特殊的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实际上包括了很多种,它们结构类型繁多、生理生化作用多样,如抗生素、色素、生物碱、毒素、生长因子、酶抑制剂等等。
而抗生素则是其中具有特异性抗菌杀虫作用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即在有效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能够选择性地抑制某些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导致其无法正常繁衍,甚至杀死它们,而对产生菌本身则没有或很少有影响的一类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定义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在不断地发展。
早在1942年,美国学者Waksman 曾给抗生素下过这样的定义:“抗生素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代谢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抗生素,又称为抗菌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医疗领域,抗生素被广泛使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近年来,大量抗生素被滥用于农业生产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供抗生素应用的指南,以减少滥用和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一、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概述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并在水产养殖中进行疾病控制。
然而,这些应用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残留和环境污染等。
二、动物农业中抗生素应用的指南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由兽医处方并遵循兽医指导。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选择对目标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并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抗生素。
3. 严格遵循剂量要求:按照兽医建议的剂量和使用方案使用抗生素,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
4. 预防与治疗结合:将抗生素应用于有预防和治疗需要的动物上,而不是广泛应用于整个群体。
5. 防止抗生素残留:停药期和休药期应严格遵守,确保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量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
三、植物农业中抗生素应用的指南1. 使用合格的农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使用经过注册和合格的农药,而不是使用抗生素。
2. 遵循施用周期:按照农药说明书的建议,遵循合理的施用周期,避免频繁施用。
3. 微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有机农药等微生物防治方式,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四、水产养殖中抗生素应用的指南1.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水产养殖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以及抗生素的残留情况。
2. 合理饲养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3. 优化养殖环境:改善水质、维护养殖设施的清洁、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等,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五、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策略1.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农业从业人员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促使合理应用抗生素。
随着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实施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农用抗生素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事实上水果多数病虫(螨)都可用农用抗生素防治。
1 阿维菌素又名齐螨素、7051杀虫素、爱福丁、阿巴丁、虫螨克、阿维虫清、海正灭虫灵等,是一种杀虫、杀螨剂,主要干扰害虫的神经生理活动,使其麻痹中毒死亡。
具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无内吸性,但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并能在作物内横向传导,杀虫(螨)活性高,比常用农药高出5-50倍,高效、低毒、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天敌较安全。
可用于防治果树上的蚜虫、叶螨、潜叶蛾、食心虫、梨木虱等多种害虫。
在害虫或害螨发生初期用药喷雾。
用8%乳油防治山楂叶螨绣线菊蚜用5000-8000倍液防治二斑叶螨用4000-6000倍液防治金纹细蛾用3000-4000倍液;防治梨木虱用4000-5000倍液;防治桃蛀果蛾用2000~4000倍液防治棉铃虫用1000~2000倍液。
注意夏季中午不要喷药,以免强光和高温对药剂的不利影响。
2 浏阳霉素作为一种杀螨剂,浏阳霉素高效低毒,对天敌较安全,不杀伤捕食性螨,害螨不易产生抗药性,杀虫谱较广,对叶螨和瘿螨都有效。
具触杀作用,不具内吸作用。
药剂直接喷到螨体上药效较高,但害螨在干药膜上爬行几乎无效。
对成螨和若螨高效,但不能杀死螨卵。
于各种果树成螨、幼螨和若螨集中发生期进行防治。
如防治柑桔锈壁虱用10%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柑桔红蜘蛛用1000-1200倍液,防治山楂红蜘蛛和苹果的全爪螨用1000倍液,鉴于该药主要是触杀作用,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使枝叶全部着药,效果才好。
3 华光霉素又名日光霉素、尼可霉素,是一种兼有杀螨、杀真菌活性的农用抗生素,属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植物无药害,对天敌安全。
在叶螨发生初期,用5%华光霉素400-600倍液喷雾,可用于防治柑桔红蜘蛛、山楂的叶螨、苹果的全爪螨。
该药剂杀螨作用缓慢,应在发生初期用药效果才好。
无内吸性,喷药要均匀周到,药液应随配随用,一次用完,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避免中午用药。
防治细菌病害常用药剂
细菌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药剂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细菌病害的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1.农用抗生素:如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具有强烈的抗菌作
用,能够有效防治细菌病害。
使用时需要根据产品说明进行稀释,并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抗药性产生。
2.铜制剂:如波尔多液、琥胶肥酸铜等。
这些铜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对多种细菌病害有效。
使用时需要注意铜离子对植物和环境的影响,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3.抗生素类: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对多种细菌病害具有防
治作用,同时对植物和环境较为安全。
使用时需要根据产品说明进行稀释,并注意使用次数和浓度,避免产生抗药性。
4.化学农药:如噻森铜、氟硅唑等。
这些化学农药具有较好的防治细菌病害
的作用,但需要注意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使用药剂防治细菌病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病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2.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次数,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抗药性产生。
3.注意不同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混用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
4.在使用药剂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烟尘。
5.在使用药剂后及时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和植物造成不良影
响。
抗生素农药——宁南霉素简介剂型2%、8%水剂、10%可溶性粉剂。
宁南霉素属于胞嘧啶核苷肽型广谱抗生素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可延长病毒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而达到防治病毒病的作用;同时还可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并能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蛋白,提高植物体的免疫力。
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宁南霉素可应用于防治烟草、番茄、辣椒病毒病,黄瓜白粉病,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大豆根腐病。
使用技术:宁南霉素主要用于喷雾,也可拌种。
喷雾时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亩药液量50千克,喷药应均匀、周到,按照间隔期,可使用2-3次,用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每亩使用2%水剂200-330克;用于防治烟草病毒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42-62.5克;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75-100克;用于防治辣椒病毒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75-104克;用于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时,每亩使用8%水剂45-60克;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时,每亩使用10%可溶粉剂50-75克;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用8%水剂2000-3000倍液喷雾;用于防治大豆根腐病时,每亩使用2%水剂60-80克拌种。
注意事项:1.在烟草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1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在苹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
在番茄、辣椒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
2.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药液及其废液不得污染各类水域、土壤等环境。
3.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口罩等,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4.不得在河塘等水域清洗施药器具。
5.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
中毒急救:使用中或使用后如果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急救措施。
不慎吸入,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
不慎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常见农用抗生素种类和应用农用抗生素简称农抗,是指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农药功能、用于农业上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放线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均能产生农用抗生素,其中放线菌产生的农用抗生素最多。
目前广泛应用的许多重要农用抗生素都是从链霉菌属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所产生的。
系列用微生物所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农药。
最早的农用抗生素为链霉素,并由此推动了抗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农用抗生素已几乎遍及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所有领域,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杀虫剂土霉素;杀菌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除草剂双丙氨膦;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等。
农用抗生素由于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不污染环境,其对人畜安全,选择性高,故很有发展前途。
一、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作用于病原菌细胞壁:多氧霉素(polyoxins)是首个被发现的几丁质酶合成抑制剂。
多氧霉素D及其类似物均与几丁质合成酶的底物尿二磷-N-乙酰葡萄糖胺结构类似,从而竞争性地抑制该酶活性,导致敏感细胞几丁质不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作用于菌体细胞膜:细胞膜是一种半透性膜,它为细胞的生物屏障有些抗生素可作用于细胞膜,从而破坏其屏障功能。
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系统:过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肽键形成而起到防治细菌病害的作用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通过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海藻糖酶活性,使得纹枯病菌的主要储存糖——海藻糖不能分解为葡萄糖,阻止了纹枯病菌从菌丝基部向顶端输送养分从而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发育。
抑制核酸合成:在低于完全抑制病菌生长浓度时可引起菌丝螺旋形成等异常发育。
通过提高植物的抗病力而防病治病:通过提高植株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的。
作用于神经系统: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GABA系统,激发神经末梢放出抑制性神经传递介质,致使神经膜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而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
二、农用抗生素种类1、春雷霉素(1)作用特点春雷霉素是土壤放线菌春雷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易溶于水,在酸性中较稳定,遇碱易失效。
第2篇食品安全的化学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第4章农药及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而抗生素残留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原料,其药物分子的原形或代谢产物可能过量的蓄积、贮存于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中。
4.1农药残留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三个方面: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污染及其他来源的污染。
当农药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畜禽或环境介质(包括水、空气、土壤等)时,或者间接通过挥发、漂移、径流、食物或饲料等方式接触到上述受体时,就产生了农药残留。
过高的农药残留量一般是由于使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农药品种,或者是不合理地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的。
当用有农药残留的饲料饲喂家畜,或者在农药污染的土壤种植作物,就出现农药残留向家畜、作物的转移并蓄积,这种现象是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
4.1.1常见农药的种类、结构和理化性质农药品种很多,迄今为止,在全世界各国注册的已有2000多种,目前全世界实际生产和使用的农药的品种为500多种,其中常用的达300余种,主要是化学合成生产的。
我国现有主要农药合成企业近400家,已建成年产700千吨以上原药生产装置,可常年生产250多种原药、农药中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农药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我国已由农药进口国变成农药出口国。
4.1.1.1 种类为了研究和使用的方便,常常从不同角度把农药进行分类。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
1. 按主要用途分类包含有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2. 按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
3. 按化学结构分类有机合成农药的化学结构类型有数十种之多,主要的有:有机磷(膦)、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硫、酰胺类、脲类、醚类、酚类、苯氧羧酸类、三氮苯类、苯甲酸类、脒类、三唑类、杂环类、香豆素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抗生素生物农药-7051杀虫素
7051杀虫素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生物农药,是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到的近万株土壤微生物中,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发现的第7051株菌株代谢活性产物。
它的化学结构与美国Merck公司Avermectin产品结构相同,均为十六元大环内酯结构。
经过生物学分类鉴定,7051菌株是一株链霉菌,并将其代谢活性产物定名7051杀虫素。
经田间应用试验证明,7051杀虫素对多种常见的难治害虫均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而且具有用量低、在自然界易分解、残留低、顺应环境等优点。
7051杀虫素经过高单位菌种选育、生物发酵工艺、化学工程及应用技术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它的技术特点,是有多种边缘学利,融合一体的生物技术,是利用价廉的农副产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于1993年8月在浙江海门制药厂通过“八五”攻关中试技术鉴定。
同年投入中试生产,并于1995年和1997年相继建成年产10吨的原药生产线,大部分产品出口创汇。
自1998年6月,累计新增产值10.52亿元,新增利税1.604亿元,创汇0.3986亿美元,累计推广防治面积近l 亿亩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6年被评为“八五”攻关A级重大成果。
1997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