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0.02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15散文二篇知识和技能1简单地理解作者,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把握哲学散文的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将朗读、注释、共鸣和争论结合起来,辩证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感受。
思考生活,可以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过程和方法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知。
(要点)2。
仔细阅读,欣赏充满哲理的语言,以及“欲促先抑”的写作方法之美。
(困难)3。
思考延伸,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开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精彩,永恒而不朽;还有人说,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恒的生命。
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静的回答!二、教学新课目标指南1:掌握文本和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文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谈论生命的易逝性;论生命的永恒性;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唱生命之歌。
三层,清晰有序。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清楚:作者首先意识到生命是易逝的,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会失去,这是无助的。
作者还意识到生命的永恒性,生命是无限的,个体生命将以一种新的形式永远存在。
这些感觉似乎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就个人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问题3:文章第二段中“地上的草”的隐喻是什么?清晰:生命本身的魔力;生活可以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用“欲促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人生感悟,先写人生易逝,人的无奈与怜悯,情感化为低谷;然后用“不应该对此感到悲观”来描述生活的魔力。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集体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是不朽的,这是值得称赞的;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用爱赞美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文体知识1.文体:议论性散文2.文体特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四、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2.解释下列词语⑴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2017年7月第1版 2018年8月第2次印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出示课题PPT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一类散文以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交谈,披露思想历程,讲述人生感悟,宇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类散文就是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二篇”就是议论性散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2.学习《永久的生命》二、教学目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阅读提示”及旁批,说说学习本文应完成什么学习目标。
见上表格三、学习《永久的生命》(一)导入(配黄韵玲 - 永恒的生命WMV)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从严文井的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找找答案吧!(二)教学目标1.品味课文标题含义,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阅读目标,重点)2.理清课文层层深入的思路,体会议论性散文要有逻辑性分析的特点。
(写作目标,难点)3.品味议论性散文意蕴深刻,文采斐然,感情浓郁的语言特点。
(阅读目标,重点)4.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热爱生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品格素养目标,重点)(三)检查字词预习1.兴味xìng wèi:兴趣趣味。
2.洗涤xǐ dí:洗。
3.卑微bēi wēi:地位低下而渺小。
4.牛犊niú dú:小牛。
5.茸毛róng máo:细毛。
多指动物初生的细毛。
6.消逝xiāo shì:消失。
7.繁殖fán zhí:大量生殖。
8.凋谢diāo xiè:枯萎、零落。
**************************************9.俯瞰fǔ kàn:俯视。
15 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永久的生命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jiù róng màn diāo dí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2、积累词语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散文两篇
5今属武汉)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
提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
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就如同《愚公移山》里愚公所说的:品味关键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
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思考了这个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你的
看看英国著名的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罗素?
写一篇不少于字的短文,短文必须包括所给出的人物,并且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
15 .. 散文二篇....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 永久的生命.....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